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吉林省白城市通榆县毓才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化学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吉林省白城市通榆县毓才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化学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第1页
    吉林省白城市通榆县毓才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化学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第2页
    吉林省白城市通榆县毓才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化学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第3页
    还剩12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吉林省白城市通榆县毓才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化学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吉林省白城市通榆县毓才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化学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下列关于ΔH的说法正确的是,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3kJ热量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通榆县毓才高级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
    化学试卷
    注意事项:
    1.本试卷考试时间为75分钟,满分100分。
    2.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3.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Zn-65
    一、选择题(本题共18小题,每小题3分,共54分,只有一项符合要求。)
    1. 为了测定酸碱反应的中和热(用简易量热计),计算时至少需要的数据是:①酸的浓度和体积;②碱的浓度和体积;③比热容;④反应后溶液的质量;⑤生成水的物质的量;⑥反应前后温度变化;⑦操作所需的时间(  )
    A. ①②③⑥ B. ①③④⑤ C. ③④⑤⑥ D. 全部
    【答案】A
    【解析】
    【详解】由反应热的计算公式△H=-可知,酸碱反应的中和热计算时,至少需要的数据有:比热容,酸的浓度和体积、碱的浓度和体积,反应前后温度变化t,然后计算出反应后溶液的质量、生成水的物质的量;
    答案选A。
    2. 用50 mL0.50 mol•L-1盐酸和50 mL0.55 mol•L-1NaOH溶液测定H+(aq)+OH-(aq)=H2O(l)的反应热(ΔH)的实验时,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酸碱混合时,量筒中NaOH溶液应缓缓倒入量热计内筒中,不断用玻璃搅拌器搅拌
    B. 装置中的大小烧杯之间填满碎泡沫塑料的作用是保温隔热,减少热量损失
    C. 用量筒量取NaOH溶液时,仰视取液,测得的反应热ΔH不变
    D. 改用25 mL0.50 mol•L-1盐酸跟25 mL0.55 mol•L-1NaOH溶液进行测定,ΔH数值不变
    【答案】A
    【解析】
    【详解】A.酸碱混合时为了减少实验过程中的热量损失,要将量筒中NaOH溶液迅速倒入量热计内筒中,并且迅速盖上盖板,防止热量的散失,而不能用玻璃棒搅拌,A错误;
    B.中和反应反应热测定实验成败关键是做好保温工作,为减少热量损失,装置中的大小烧杯之间填满碎泡沫塑料的作用是保温隔热,B正确;
    C.用量筒量取NaOH溶液时,仰视取液,氢氧化钠溶液体积高于所需量的体积,但由于碱过量,反应产生水的量以不足量的HCl为标准,故产生的水的量不变,则放出的热量不变,测得的中和反应反应热ΔH不变,C正确;
    D.反应放出的热量与所用酸和碱的量有关,但生成1 mol水时中和反应反应热的大小与参加反应的酸碱用量无关,D正确;
    故合理选项是A。
    3.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都表现为热量变化
    B. 焓变是指1 mol物质参加反应时能量变化
    C. 在一个确定的化学反应关系中,反应物的总焓与生成物的总焓一定不同
    D. 在一个确定的化学反应关系中,反应物的总焓总是高于生成物的总焓
    【答案】C
    【解析】
    【详解】A.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不但可以表现为热量变化,也可以表现为光、电等能量的变化,故A不选;
    B.焓变是生成物和反应物的焓值差,焓变单位的kJ•mol−1中的每摩尔表示的每摩反应,不是1 mol某物质,故B不选;
    C.一个确定的化学反应一定会有热量变化,所以反应物的总焓与生成物的总焓一定不同,故C选;
    D.如果反应物的总焓高于生成物的总焓,则反应放热,反之吸热,故D不选。
    故选C。
    4. 下列关于ΔH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反应过程中,消耗的反应物越多,ΔH越大
    B. ΔH>0,吸热反应;ΔH<0,放热反应
    C. ΔH越大,说明反应放出的热量越多
    D. 能量变化如图所示的化学反应为吸热反应,ΔH符号为“+”
    【答案】B
    【解析】
    【详解】A.ΔH与化学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有关,与反应物的用量无关,A错误;
    B.若反应物的能量低于生成物能量时,发生反应时反应物要吸收能量变为生成物,该反应为吸热反应,ΔH>0;若反应物的能量高于生成物能量时,发生反应多余的能量就会释放出来,该反应为放热反应,ΔH<0,B正确;
    C.ΔH有正、负之分,反应放出的热量越多,则反应热ΔH越小;若反应发生时吸收的热量越多,则反应热ΔH越大,C错误;
    D.根据图示可知:反应物的总焓大于生成物的总焓,故发生反应时多余的能量要释放出来,该反应为放热反应,ΔH<0,ΔH符号为“-”,D错误;
    故合理选项是B。
    5.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书写热化学方程式时,只要在化学方程式的右端写上热量的符号和数值即可
    B. 凡是在加热或点燃条件下进行的反应都是吸热反应
    C. 表明反应所释放或吸收的热量的化学方程式叫做热化学方程式
    D. 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是2H2(g)+O2(g)=2H2O(l) ΔH=-571.6 kJ
    【答案】C
    【解析】
    【详解】A.化学反应过程中吸收或放出的热量不仅与反应的物质反应的多少有关,还与物质的存在状态有关,因此热化学方程式还应注明各物质的聚集状态,A错误;
    B.反应的类型是放热反应还是吸热反应与反应类型有关,任何反应都需要活化过程,有些放热反应需在点燃或加热时才能发生,有些吸收反应在室温下也可以发生,B错误;
    C.热化学方程式是表明反应过程中所释放或吸收的热量的化学方程式,C正确;
    D.反应热ΔH的单位应为kJ•mol-1,不是kJ,D错误;
    故合理选项是C。
    6. 下列有关H+(aq)+OH-(aq)=H2O(l) △H=-57.3kJ•mol-1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代表所有的酸碱中和反应
    B. 反应物一定是强酸与强碱
    C. 强酸与强碱的中和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都可以这样表示
    D. 表示稀的强酸溶液与稀的强碱溶液反应生成可溶性盐和1mol液态水时放出57.3kJ热量
    【答案】D
    【解析】
    【详解】A.弱酸与弱碱在溶液中主要以分子形式存在由于电离吸热,生成1mol 液态水放出的热量小于57.3kJ ,故A 错误;
    B .不一定是强酸与强碱反应,如也可以表示硫酸氢钠与氢氧化钠反应,故B 错误;
     C.不能表示强酸与强碱生成难溶的盐的反应,硫酸与氢氧化钡反应,生成难电离的物质,放出热量多,中和热的值偏大,故 C错误;
    D. H+(aq)+OH-(aq)=H2O(l) △H=-57.3kJ•mol-1,表示稀的强酸与稀的强碱反应生成 液态水时,放出热量57.3kJ,故 D正确;
    故选: D。
    7. 实验测得:101kPa时,1molH2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285.8kJ的热量;1molCH4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和CO2,放出890.3kJ的热量。下列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正确的是
    ①CH4(g)+2O2(g)=CO2(g)+2H2O(l) ΔH=+890.3kJ•mol-1
    ②CH4(g)+2O2(g)=CO2(g)+2H2O(l) ΔH=—890.3kJ•mol-1
    ③CH4(g)+2O2(g)=CO2(g)+2H2O(g) ΔH=—890.3kJ•mol-1
    ④2H2(g)+O2(g)=2H2O(l) ΔH=—571.6kJ•mol-1
    A. 仅有① B. 仅有②④ C. 仅有② D. 全部符合要求
    【答案】B
    【解析】
    【详解】由101kPa时,1mol氢气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285.8kJ的热量可知,氢气的燃烧热ΔH=—285.8kJ/mol,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2H2(g)+O2(g)=2H2O(l) ΔH=—571.6 kJ/mol,由101kPa时,1mol甲烷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和二氧化碳,放出890.3kJ的热量可知,甲烷的燃烧热ΔH=—890.3kJ/mol,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CH4(g)+2O2(g)=CO2(g)+2H2O(l) ΔH=—890.3 kJ/mol,则②④正确,故选B。
    8. 25 ℃、101 kPa下,碳、氢气、甲烷和葡萄糖的燃烧热依次是393.5 kJ/mol、285.8 kJ/mol、890.31 kJ/mol、2 800 kJ/mol,则下列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A. C(s)+O2(g)=CO(g) ΔH=-393.5 kJ/mol
    B. 2H2(g)+O2(g)=2H2O(g) ΔH=-571.6 kJ/mol
    C. CH4(g)+2O2(g)=CO2(g)+2H2O(g) ΔH=-890.31 kJ/mol
    D. C6H12O6(s)+3O2(g)=3CO2(g)+3H2O(l) ΔH=-1400 kJ/mol
    【答案】D
    【解析】
    【分析】燃烧热指1 mol可燃物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时所放出的热量,碳元素对应的是二氧化碳,氢元素对应的是液态水。
    【详解】A.根据燃烧热的定义,碳完全燃烧生成的稳定氧化物是二氧化碳而不是一氧化碳,故A错误;
    B.生成物中水应是液态而不是气态,故B错误;
    C.应生成液态水才能与ΔH=-890.3 kJ/mol相对应,故C错误;
    D.葡萄糖的燃烧热2800 kJ/mol,则0.5mol葡萄糖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是1400 kJ,热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故D正确;
    故选D。
    9. 已知在一定条件下,CO的燃烧热为283 kJ/mol,CH4的燃烧热为890 kJ/mol,由1 mol CO和3 mol CH4组成混合气体在上述条件下充分燃烧,释放的热量为
    A. 2912 kJ B. 2953 kJ C. 3236 kJ D. 3867 kJ
    【答案】B
    【解析】
    【详解】CO的燃烧热为283kJ·mol-1,则1molCO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为1mol×283kJ·mol-1=283kJ;CH4的燃烧热为890kJ·mol-1,则3mol甲烷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为3mol×890kJ·mol-1=2670kJ,实验共计放出的热量是283kJ+2670kJ=2953kJ,答案选B。
    10. 下列关于化学反应速率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化学反应速率是衡量化学反应进行快慢程度的物理量
    B. 化学反应速率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反应物的性质
    C. 若一段时间内某化学反应的反应速率为0.5mol•L-1•s-1,就是指在该时间段内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变化都为0.5mol•L-1•s-1
    D. 化学反应速率常用单位有mol•L-1•s-1和mol•L-1•min-1
    【答案】C
    【解析】
    【详解】A.化学反应有的快,有的慢,则使用化学反应速率来定量表示化学反应进行的快慢,故A正确;
    B.反应物本身的性质是决定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如火药爆炸、食物腐败,故B正确;
    C.若某化学反应的反应速率为0.5mol•(L•s)-1是指用某一物质表示的平均速率,与用其它物质表示的速率不一定相等,故C错误;
    D.公式中,浓度的单位是mol/L,时间单位常用s、min,所以化学反应速率常用单位有:mol•L-1•s-1和mol•L-1•min-1,故D正确;
    故选:C。
    11. 把0.6mol气体X和0.4mol气体Y混合于2.0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3X(g)+Y(g)nZ(g)+2W(g),测得5min末生成0.2molW,又知以Z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01mol•L-1•min-1,则n值是
    A. 1 B. 2 C. 3 D. 4
    【答案】A
    【解析】
    【详解】5min末生成0.2molW可知,W的5min的平均反应速率v(W)=,由化学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可得:,解得n=1,故选A。
    12. 将5.6 g铁粉投入盛有100 mL 2 mol·L-1稀硫酸的烧杯中,2 min 时铁粉刚好溶解完全。如果反应前后溶液的体积不变,则该反应的平均速率可表示为(  )
    A. v(Fe)=0.5 mol·L-1·min-1
    B. v(H2SO4)=1 mol·L-1·min-1
    C. v(H2)=1 mol·L-1·min-1
    D. v(FeSO4)=0.5 mol·L-1·min-1
    【答案】D
    【解析】
    【详解】A.铁为固体,不能用来表示反应速率,A不正确;
    B.5.6g铁是0.1mol,消耗硫酸也是0.1mol,所以用硫酸表示的反应速率是v(H2SO4)=,B不正确;
    C.氢气逸出,不知道氢气的体积,无法计算,C不正确;
    D.由于反应速率之比是相应化学计量数之比,所以v(FeSO4)=v(H2SO4)=0.5 mol·L-1·min-1,D正确。
    答案选D。
    13. 反应A (g)+3B (g)2C (g)+2D (g),在四种不同情况下用不同物质表示的反应速率分别如下,其中反应速率最大的是
    A. υ (A)=0.05mol/(L•s) B. υ (B)=0.06mol/(L•min)
    C. υ (C)=0.04mol/(L•s) D. υ (D)=0.03mol/(L•s)
    【答案】A
    【解析】
    【分析】判断反应速率大小时,应该将每个物质的速率除以该物质在方程式里的系数,再进行比较。
    【详解】A. υ (A)=0.05mol/(L•s),
    B. υ (B)=0.06mol/(L•min)= 0.001mol/(L•s);
    C. υ (C)=0.04mol/(L•s)除以C的系数2为0.02mol/(L•s),
    D. υ (D)=0.03mol/(L•s)除以D的系数2为0.015 mol/(L•s),
    所以反应最快的是υ (A)=0.05mol/(L•s),选项A正确,
    故答案为:A。
    14. 对于可逆反应C(s)+H2O(g) CO(g)+H2(g),在一定温度下达到平衡时,其平衡常数表达式正确的是
    A. K= B. K=
    C. K= D. K=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化学平衡常数是达到平衡时各生成物浓度的化学计量数次幂的乘积除以各反应物浓度的化学计量数次幂的乘积所得的比值,固体、纯液体不计入平衡常数表达式,C(s)+H2O(g) CO(g)+H2(g)平衡常数表达式是K= ,故选D。
    15. 下列有关平衡常数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反应物的转化率增大,平衡常数一定增大
    B. 反应: ,增加,该反应的平衡常数增大
    C. 对于给定的可逆反应,温度一定时,其正、逆反应的平衡常数相等
    D. 平衡常数的反应,其化学方程式可能为
    【答案】D
    【解析】
    【详解】A.化学平衡常数K只与温度有关,温度不变,则K不变,如果是改变浓度、压强引起的平衡正向移动,反应物的转化率虽然增大,但K不变,如果是改变温度引起的平衡正向移动,反应物的转化率增大,平衡常数也一定增大,所以改变条件,反应物的转化率增大,平衡常数不一定增大,故A错误;
    B.反应的平衡常数K只和温度有关,增加,平衡左移,平衡常数不变,故B错误;
    C.对于给定的可逆反应,温度一定时,其正、逆反应的平衡常数互为倒数,但不一定相等,故C错误;
    D.K等于生成物浓度幂积与反应物浓度幂积之比,平衡常数为的反应,化学方程式为,故D正确;
    故选:D。
    16. 将4mol SO2与2molO2放入4L。的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反应达到平衡:2SO2(g)+ O2(g)2SO3(g),测得平衡时SO3的浓度为0.5mol·L-1。则此条件下的平衡常数K为
    A 4 B. 0.4 C. 0.25 D. 0.2
    【答案】A
    【解析】
    【分析】利用化学平衡三段式计算各组分的浓度,根据平衡常数公式K= 计算出该反应的平衡常数.
    【详解】平衡时SO3的浓度为0.5mol·L-1,则平衡时各组成物质的量变化为:

    平衡常数K= = =4,
    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了化学平衡常数考点,解题关键:注意平衡常数在计算中的应用,易错点,平衡常数计算公式中是浓度,不能用物质的量代入计算。
    17. 恒温条件下,可逆反应:2NO(g)+O2(g)⇌ 2NO2(g)在体积固定的密闭容器中进行,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是
    ①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 O2的同时生成2n mol NO2
    ②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 O2的同时生成2n mol NO
    ③用NO2、NO、O2表示的反应速率的比为2:2:1的状态
    ④混合气体的颜色不再改变的状态
    ⑤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改变的状态
    ⑥混合气体的压强不再改变的状态
    ⑦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改变的状态
    A. ①④⑥⑦ B. ②③⑤⑦ C. ①③④⑤ D. 全部
    【答案】A
    【解析】
    【详解】①O2和NO2分别为反应物和生成物,其化学计量数之比为1:2,所以单位时间内生成O2与NO2的生成速率之比始终为1:2,则可用于判断该反应处于平衡状态,故①正确;
    ②O2和NO均为反应物,其化学计量数之比为1:2,则该反应只要发生就有该比例关系,所以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 O2的同时生成2n mol NO,不能判断该反应是否处于平衡状态,故②错;
    ③由于未注明方向,所以NO2、NO、O2的反应速率的比为2:2:1不能用于判断该反应是否处于平衡状态,故③错;
    ④混合气体的颜色不再改变,则混合物中NO2的浓度以及O2和NO浓度均不发生变化,则处于平衡状态,故④正确;
    ⑤该反应的反应物和生成物均为气体,所以混合气体的密度始终保持不变,则不可用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改变判断该反应是否处于平衡状态,故⑤错;
    ⑥该反应为气体体积减小的反应,所以随着反应的进行混合气体的压强逐渐减小,当混合气体的压强不再改变时,则该反应处于平衡状态,故⑥正确;
    ⑦该反应的正反应为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减小的反应,当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改变时,则该反应处于平衡状态,故⑦正确;综上所述①④⑥⑦符合题意,故选A;
    答案选A
    18. 根据如图所示的过程中的能量变化情况,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H2(g)转化为氢原子是一个放热过程
    B. 1molH2和1molCl2的总能量比2molHCl的总能量高
    C. 1个HCl(g)分子中的化学键断裂时需要吸收431kJ能量
    D. 2HCl(g)=H2(g)+Cl2(g)的反应热ΔH=—183kJ•mol-1
    【答案】B
    【解析】
    【分析】由反应热与反应物键能之和与生成物的键能之和的差值相等可得,氢气与氯气生成氯化氢的反应热ΔH=(436kj/mol+243kJ/mol)—431kJ/mol×2=—183kJ/mol,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H2(g)+Cl2(g)=2HCl(g) ΔH=—183kJ/mol。
    【详解】A.氢气转化为氢原子时,破坏共价键需要吸收热量,故A错误;
    B.由分析可知,该反应为放热反应,1mol氢气和1mol氯气的总能量比2mol氯化氢的总能量高,故B正确;
    C.由图可知,1mol氯化氢分子中的化学键断裂时需要吸收431kJ能量,故C错误;
    D.由分析可知,氢气与氯气生成氯化氢的的热化学方程式为H2(g)+Cl2(g)=2HCl(g) ΔH=—183kJ/mol,逆反应的焓变与正反应的数值相同、符号相反,则2HCl(g)=H2(g)+Cl2(g)的反应热ΔH=+183kJ•mol-1,故D错误;
    故选B。
    二、非选择题(共3大题,每空2分,共46分)
    19. 在2 L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mX(g)+nY(g)pZ(g)+qQ(g),式中m、n、p、q为物质的化学计量数。在0~3 min内,各物质的物质的量变化如表所示:
    物质
    时间
    X
    Y
    Z
    Q
    起始/mol
    0.7

    1

    2 min末/mol
    0.8
    2.7
    0.8
    2.7
    3 min末/mol


    0.8

    已知2 min内v(Q)=0.075 mol•L-1•min-1,=。
    (1)试确定以下物质的相关量:起始时n(Y)=_____,n(Q)=____。
    (2)化学方程式中m=_____,n=____,p=____,q=____。
    (3)用Z表示2 min内的反应速率:_____。
    (4)2 min末Q的转化率为_____。
    【答案】(1) ①. 2.3 mol ②. 3.0 mol
    (2) ①. 1 ②. 4 ③. 2 ④. 3
    (3)0.05 mol•L-1•min-1
    (4)10%
    【解析】
    【小问1详解】
    由表中数据可知:2 min末与3 min末Z的物质的量不变,2 min末反应达到平衡状态,且X的物质的量增加、Z的物质的量减小,反应逆向进行。在2 min内v(Q)=0.075 mol/(L·min),转化的Q的物质的量△n(Q)=0.075 mol/(L·min)×2 min×2 L=0.3 mol,由=,可知n:p=2:1,△n(Y):△n(Z)=n:p=2:1,△n(Z)=0.2 mol,△n(Y)=2△n(Z)=0.4 mol,所以起始时n(Y)=2.7 mol-0.4 mol=2.3 mol;
    Q是生成物,反应逆向进行,随着反应的进行,Q的物质的量减少,根据2 min内v(Q)=0.075 mol/(L·min),可知2 min内转化的Q的物质的量△n(Q)=0.075 mol/(L·min)×2 min×2 L=0.3 mol,可知Q的初始物质的量n(Q)=0.3 mol+2.7 mol=3.0 mol;
    【小问2详解】
    根据表格数据及(1) 的计算可知在2 min内,各种物质的物质的量改变值分别是:△n(X)=0.1 mol,△n(Y)= 0.4 mol, △n(Z)=0.2 mol,△n(Q)=0.3 mol,
    由于转化量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则m:n:p:q=0.1 mol:0.4 mol:0.2 mol:0.3 mol=1:4:2:3,所以化学方程式中相应物质的化学计量数分别为1、4、2、3;
    【小问3详解】
    在2 min内Z的物质的量改变了1 mol-0.8 mol=0.2 mol,容器的容积是2 L,则2 min内用Z是浓度变化表示的反应速率v(Z)=mol/(L·min);
    【小问4详解】
    根据2 min内v(Q)=0.075 mol/(L·min),可知2 min内转化的Q的物质的量△n(Q)=0.075 mol/(L·min)×2 min×2 L=0.3 mol,反应开始时n(Q)=2.7 mol+0.3 mol=3.0 mol,则2 min末Q的转化率为。
    20. 一定温度下,在10L密闭容器中加入5molSO2和3molO2,发生反应:2SO2(g)+O2(g)2SO3(g),10min时,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此时有3molSO2发生了反应。
    (1)反应生成了_____molSO3,v(SO2)=_____。
    (2)平衡时SO3的浓度是____,SO2的转化率是____。
    (3)平衡时容器内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为____mol。
    (4)物质的浓度不再改变标志着该反应已达平衡,下列还可以说明该反应已达平衡的是____(填序号)。
    ①体系内压强不再改变
    ②容器内气体的密度不再改变
    ③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改变
    ④v正(SO3)=2v逆(O2)
    ⑤n(SO3)∶n(O2)∶n(SO2)=2∶1∶2
    【答案】(1) ①. 3 ②. 0.03mol•L-1•min-1
    (2) ①. 0.3mol•L-1 ②. 60%
    (3)6.5 (4)①③④
    【解析】
    【小问1详解】
    根据S原子守恒知,消耗的n(SO2)等于生成的n(SO3),为3mol,;
    【小问2详解】
    平衡时SO3的浓度是,SO2的转化率是;
    【小问3详解】
    列三段式:,则平衡时混合气体总物质的量=(2+1.5+3)mol=6.5mol;
    【小问4详解】
    ①反应前后气体的物质的量减小,压强减小,当体系内压强不再改变,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故正确;
    ②反应前后气体总质量不变、容器体积不变,则容器内气体的密度始终改变,不能据此判断平衡状态,故错误;
    ③反应前后气体总质量不变、气体物质的量减小,则混合气体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增大,当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改变,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故正确;
    ④v正(SO3)=2v逆(O2),正逆反应速率相等,说明达到平衡状态,故正确;
    ⑤中三者的物质的量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不能说明反应已达平衡状态,故错误;
    故选:①③④。
    21. 已知的反应热放出57.3kJ的热量,回答下列有关中和反应的问题:

    (1)用配成稀溶液与足量稀硝酸反应,能放出___________kJ的能量。
    (2)如图所示装置中,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_____,作用是___________;仪器B的名称是___________,作用是___________;碎泡沫塑料的作用是___________。
    (3)通过实验测定的中和反应反应热的数值常常小于,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
    (4)用相同浓度和体积的氨水代替溶液进行上述实验,测得的反应热的数值___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下同)。
    (5)用足量稀硫酸代替稀硝酸溶液进行上述实验,测得的中和反应反应热的数值是___________。
    【答案】(1)11.46kJ
    (2) ①. 环形玻璃搅拌拌 ②. 搅拌,使溶液充分混合 ③. 温度计 ④. 测量溶液的温度 ⑤. 保温、隔热、减少实验过程中的热量损失
    (3)在实验中会不可避免有少量热量损失,导致测得的反应热的数值常常小于正常值
    (4)偏小 (5)偏大
    【解析】
    【小问1详解】
    根据的反应热
    知含的稀溶液与足量稀硝酸反应生成,故放出的能量为57.3kJ/mol×0.2mol=11.46kJ。
    【小问2详解】
    由实验装置知,A为环形玻璃搅拌拌,作用是搅拌,使溶液充分混合;B为温度计,作用是测量溶液的温度;碎泡沫塑料的作用是保温、隔热、减少实验过程中的热量损失。
    【小问3详解】
    在测量中和反应反应热的实验中,减少热量损失是实验的关键,即在实验中会不可避免有少量热量损失,导致测得的反应热的数值常常小于正常值。
    【小问4详解】
    因为是弱电解质,电离时需吸收热量,所以用氨水代替NaOH溶液,会使测得的数值偏小。
    【小问5详解】
    从离子反应的角度上看,用稀硫酸代替稀硝酸多了与生成的成键过程,故放出的热量偏大。

    相关试卷

    四川省南充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化学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四川省南充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化学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化学与生活、生产密切相关, 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2 NA, 常温下,向20mL0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吉林省白城市通榆县毓才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化学试题(Word版含答案):

    这是一份吉林省白城市通榆县毓才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化学试题(Word版含答案),文件包含通榆县毓才高级中学试题docx、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6页, 欢迎下载使用。

    吉林省白城市通榆县毓才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

    这是一份吉林省白城市通榆县毓才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4 kJ·ml-1, 在一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 一定温度下,把2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