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全国主要城市化学中考真题及模拟考试试卷及答案
2021-2022学年河南省南阳三中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_
展开
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河南省南阳三中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_,共2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与简答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1-2022学年河南省南阳三中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2分)下列各图表示的变化中,只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火箭发射 B.煤的燃烧
C.风力发电 D.酸雨腐蚀
2.(2分)下列做法不符合“低碳”理念的是( )
A.使用太阳能 B.乘公交出行
C.分类回收垃圾 D.使用一次性木筷
3.(2分)把少量下列物质分别放入水中,充分搅拌,可以得到溶液的是( )
A.面粉 B.泥土 C.蔗糖 D.汽油
4.(2分)下列基本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检查气密性 B.熄灭酒精灯
C.滴加液体 D.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
5.(2分)有关空气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空气中的氧气具有可燃性,可用作火箭燃料
B.化工厂废气及汽车尾气,不会造成空气污染
C.稀有气体有广泛的用途,可制成多种用途的电光源
D.空气中的氮气与氧气体积比约为5:1
6.(2分)下列对于宏观现象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 )
A.变瘪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能鼓起来,是因为分子受热膨胀变大
B.氧气加压后变成液态氧,是因为分子间的间隔变小
C.氧气可支持燃烧,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是因为不同的分子性质不同
D.非吸烟者受到被动吸烟的危害,是因为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7.(2分)日常生活中见到的“加碘食盐”、“高钙牛奶”中的“碘、钙”应理解为( )
A.分子 B.原子 C.离子 D.元素
8.(2分)氟元素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能防治龋齿,它在元素周期表的部分信息及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氟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9.00g
B.乙图中n值为7
C.氟原子的质子数是9
D.氟是一种非金属元素
9.(2分)下列有关化合反应、分解反应和氧化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只要反应物为一种的反应一定是分解反应
B.生成物一种物质的反应不一定是化合反应
C.化合反应、分解反应和氧化反应都属于基本反应类型
D.分解反应一定不是氧化反应,但化合反应一定是氧化反应
10.(2分)2021年3月22日是第29个世界水日,今年的主题是“珍惜水、爱护水”。下列对于水的认识正确的是( )
A.用废水浇灌农田以降低成本
B.使用无磷洗涤剂减少水体污染
C.利用活性炭可以软化硬水
D.经自来水厂处理后的生活用水是纯净物
11.(2分)下列化学用语正确的是( )
A.2个氮原子表示为2N B.氯化钠的化学式为ClNa
C.氧气中O为﹣2价 D.S2﹣的结构示意图为
12.(2分)如图是进行电解水的实验装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实验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H2+O2
B.实验结束后,①②两管中的气压都小于外界大气压
C.实验可证明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能再分
D.①管与电源的正极相连,②管内产生的气体能支持燃烧
13.(2分)某校兴趣小组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将课本“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装置(如甲图)改进为新的实验装置(如乙图),下列关于改进后的实验装置相对于原装置的评价不恰当的是( )
A.白磷比红磷使用更安全
B.容器内径相等,易准确推算出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C.反应容器体积小,药品消耗少
D.装置简洁,减少了甲图装置中导管引起的误差
14.(2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金刚石、石墨、C60都是碳元素组成的单质
B.在加热或高温的条件下,CO能与某些金属氧化物反应
C.冬季用煤取暖,为防止一氧化碳中毒,需要经常开窗通风
D.沼气是不可再生能源
15.(2分)实验室里,用如图所示装置还原氧化铁的过程中,可能生成四氧化三铁、氧化亚铁或铁等固体物质.关于该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实验时,先加热,再通入一氧化碳
B.为了减少空气污染,应增加尾气处理装置
C.实验结束时,应该先熄灭酒精灯,然后一直通一氧化碳,直到玻璃管冷却
D.实验时,试管中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证明该反应有二氧化碳生成
16.(2分)核电设施泄漏产生辐射时,人们需服用非放射性碘片(标签如图),保障该碘在甲状腺里达到饱和,以减少放射性碘(相对原子质量为131)的吸收。有关表述正确的是( )
A.两种碘相对原子质量相等
B.碘片属于纯净物
C.标签中KI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70
D.两种碘对人体影响不同
17.(2分)如图所示,甲瓶中盛放的是浓H2SO4,乙瓶中盛放的是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小花。已知浓H2SO4有干燥CO2气体的作用。先关闭阀门Ⅰ,打开阀门Ⅱ;再关闭阀门Ⅱ,打开阀门Ⅰ、紫色小花的变色情况依次是( )
A.变红,变蓝 B.变蓝,变红 C.不变,变红 D.不变,不变
18.(2分)依据如图进行实验(夹持仪器略去)。实验过程:
①通入N2,点燃酒精灯,一段时间后,a,b中均无明显现象;
②改通O2片刻,熄灭酒精灯后,b中红磷燃烧。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雾
B.实验过程②的a中无明显现象
C.实验过程①要先通入N2一段时间,再点燃酒精灯
D.对比①②两个实验过程b中的实验现象,可知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
19.(2分)如图为某反应的微观过程,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前后两种化合物的质量比为1:2
B.反应物中化合物与单质的分子个数比为1:1
C.此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D.反应前后催化剂的物理性质保持不变
20.(2分)如图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t1℃时a、c两物质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B.t2℃时,物质a的100g饱和溶液中含有25g物质a
C.t2℃时,分别将a、b、c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溶质质量分数关系是b>a=c
D.t2℃时向50g水中加入15g物质b充分搅拌,所得溶液质量一定小于65g
二、填空与简答题:本题共3题,共45分。
21.(15分)如图A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图B是相关示例)。
回答下列问题:
(1)原子序数为17的元素名称为 ,请写出该元素与13号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 。
(2)图C是某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该元素在图A中的位置是 (请从图A的①或②或③中选择合适的序号填空),该元素的名称是 。
(3)图D是氧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图A中与氧元素在同一纵行的硫元素其原子结构与氧原子相似。由此推测,硫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 (填“得”或“失”)电子。
22.(15分)如图是初中化学常用的实验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a的名称是 。
(2)实验室里可选择装置A用于制备氧气,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如图F,用制得的氧气做硫燃烧的实验,集气瓶要留少量水的作用是 。
(3)实验室制取CO2应选择的装置组合为 ,选择此发生装置的突出优点是 ;检验CO2是否收集满的操作为 。
(4)如图G装置在化学中有“万能瓶”的美称。若用该装置收集H2,则H2从 端进入;若用排水法收集H2,将装置装满水,则H2从 端进入。
23.(15分)金属在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
(1)2019年12月17日,中国首艘国产航空母舰山东舰交付海军,中国进入“双航母时代”。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钢铁是制造航母的主要材料,钢铁与纯铁相比,其硬度更 (填“大”或“小”)。
②铁制品易与空气中的 接触而生锈,请列举一条防止生活中铁制品生锈的措施 。
③铁是使用最广泛的金属材料。工业上用赤铁矿和一氧化碳炼铁,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把锰放入硫酸锌溶液中,能发生如下反应:Mn+ZnSO4═Zn+MnSO4,据此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字母序号)。
A.将锰投入硫酸铜溶液中有红色物质生成
B.仅用硫酸锰溶液、硫酸亚铁溶液和铜可以比较锰和铁的活动性
C.锌、锰、铜的活动顺序为Mn>Zn>Cu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序号)。
A.铁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
B.铝比铁抗腐蚀性好,是因为铝表面形成了致密的氧化膜
C.金、银在自然界有单质形式存在
D.回收利用废旧金属、寻找金属的代用品等是保护金属资源的有效途径
(4)向Mg(NO3)2、AgNO3和Cu(NO3)2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Zn和Cu的混合粉末,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液和滤渣。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填序号)。
A.若滤液为无色,则滤渣中一定有Zn、Cu、Ag
B.若滤液为蓝色,则滤液中一定有Ag+、Cu2+
C.取少量滤渣,加入足量的稀盐酸,产生气泡,则滤渣中一定有Zn可能有Mg
D.取少量滤渣,加入足量的稀盐酸,无气泡产生,则滤液中一定有Mg2+、Zn2+,可能有Ag+、Cu2+
三、计算题:本题共1题,共15分。
24.(15分)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为测定假黄金(铜锌合金)中锌的质量,取20克假黄金置于烧杯中,取120克稀盐酸,分6次加入,充分反应,实验数据如下:
实验次序
1
2
3
4
5
6
加入稀盐酸的质量/g
20
20
20
20
20
20
剩余固体的质量/g
18.7
17.4
m
14.8
13.5
13.5
请回答:
(1)表中m= 。
(2)假黄金(铜锌合金)中锌的质量是 g。
(3)所用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写出计算过程)
2021-2022学年河南省南阳三中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2分)下列各图表示的变化中,只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火箭发射 B.煤的燃烧
C.风力发电 D.酸雨腐蚀
【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为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解答】解:A、火箭发射的过程中涉及到燃料的燃烧,属于化学变化;
B、煤燃烧能生成二氧化碳等物质,属于化学变化;
C、风力发电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D、酸雨中的显酸性的物质能和石雕中的碳酸钙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等物质,属于化学变化;
故选:C。
【点评】解答本题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没有新物质生成就属于物理变化。
2.(2分)下列做法不符合“低碳”理念的是( )
A.使用太阳能 B.乘公交出行
C.分类回收垃圾 D.使用一次性木筷
【分析】低碳理念指的是生产、生活作息时所耗用的能量要尽量减少,特别是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减缓生态恶化;可以从节电、节能和回收等环节来改变生产、生活细节,据此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解:A、使用太阳能,既节能又环保,有利于环境的保护,故选项符合低碳理念。
B、乘公交出行,能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故选项符合低碳理念。
C、垃圾进行分类处理,能减少污染、充分利用资源,故选项符合低碳理念。
D、使用一次性木筷,既浪费了资源,又污染了环境,故选项不符合低碳理念。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低碳理念已成为人们的共识,节能减排的措施和观念是化学考查的热点,要用低碳理念指导自己的活动,把节能减排的措施运用到生产、生活中去。
3.(2分)把少量下列物质分别放入水中,充分搅拌,可以得到溶液的是( )
A.面粉 B.泥土 C.蔗糖 D.汽油
【分析】本题考查溶液的概念,在一定条件下溶质分散到溶剂中形成的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解答】解:A、面粉不溶于水,与水混合形成的是悬浊液,故A错;
B、泥土不溶于水,与水混合形成的是悬浊液,故B错;
C、蔗糖易溶于水,形成了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C正确;
D、汽油不溶于水,与水混合形成的是乳浊液,故D错。
故选:C。
【点评】应熟悉溶液是一种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在不改变条件时,溶液的组成和浓度都不会发生变化,要与悬浊液和乳浊液区分。
4.(2分)下列基本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检查气密性 B.熄灭酒精灯
C.滴加液体 D.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
【分析】A、在检验装置的气密性时,利用的是装置内气体的压强改变,有气泡冒出时,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所以必须是密封体系;B、根据酒精灯的熄灭方法考虑;C、根据胶头滴管的使用方法考虑;D、根据给试管内液体加热的注意事项考虑。
【解答】解:A、在检验装置的气密性时,利用的是装置内气体的压强改变,有气泡冒出时,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所以必须是密封体系,图示中长颈漏斗与外界通着,没有形成密封体系,故A错;
B、酒精灯的熄灭方法:用灯帽盖灭,故B正确;
C、胶头滴管要纯悬在试管口上方,故C错;
D、给试管内液体加热的注意事项:试管内液体量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故D错。
故选:B。
【点评】解答本题关键是熟悉实验基本操作,防止错误操作造成实验失败。
5.(2分)有关空气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空气中的氧气具有可燃性,可用作火箭燃料
B.化工厂废气及汽车尾气,不会造成空气污染
C.稀有气体有广泛的用途,可制成多种用途的电光源
D.空气中的氮气与氧气体积比约为5:1
【分析】A、根据氧气能支持燃烧,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空气的污染来源,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稀有气体的用途,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空气的组成成分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氧气能支持燃烧,但不具有可燃性,不能用作火箭燃料,故选项说法错误。
B、化工厂废气及汽车尾气,会造成空气污染,故选项说法错误。
C、稀有气体有广泛的用途,通电时它们会发出不同颜色的有色光,可制成多种用途的电光源,故选项说法正确。
D、空气中的氮气与氧气体积比约为:=4:1,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明确氧气能支持燃烧、不具有可燃性,了解稀有气体的用途、空气的组成成分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6.(2分)下列对于宏观现象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 )
A.变瘪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能鼓起来,是因为分子受热膨胀变大
B.氧气加压后变成液态氧,是因为分子间的间隔变小
C.氧气可支持燃烧,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是因为不同的分子性质不同
D.非吸烟者受到被动吸烟的危害,是因为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分析】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解:A、变瘪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能鼓起来,是因为温度升高,分子间的间隔(而不是分子受热膨胀变大)变大,故选项解释错误。
B、氧气加压后变成液氧,是因为氧分子间有间隔,气体受压后,氧分子间隔变小,故选项解释正确。
C、氧气可支持燃烧,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是因为分子构成不同,不同的分子性质不同,故选项解释正确。
D、非吸烟者受到被动吸烟的危害,是因为烟气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断地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烟气、被动吸烟,故选项解释正确。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及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7.(2分)日常生活中见到的“加碘食盐”、“高钙牛奶”中的“碘、钙”应理解为( )
A.分子 B.原子 C.离子 D.元素
【分析】根据物质、元素、分子、原子、离子之间的关系进行解答。了解物质的元素组成,高钙牛奶、加碘食盐等产品。这里的钙、碘、是指组成物质的元素。
【解答】解:加碘食盐、高钙牛奶中的碘、钙指的是在食盐、牛奶中添加了相应的元素。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了元素的有关知识,从而加深了学生对分子、原子、离子和元素的认识。
8.(2分)氟元素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能防治龋齿,它在元素周期表的部分信息及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氟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9.00g
B.乙图中n值为7
C.氟原子的质子数是9
D.氟是一种非金属元素
【分析】A、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进行分析判断。
D、金属元素名称一般有“钅”字旁,固态非金属元素名称有“石”字旁,气态非金属元素名称有“气”字头,液态非金属元素名称有“氵”字旁。
【解答】解:A、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氟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9.00,相对原子质量单位是“1”,不是“克”,故选项说法错误。
B、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9=2+n,n=7,故选项说法正确。
C、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9;根据原子中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氟原子的质子数是9,故选项说法正确。
D、氟带“气”字头,属于非金属元素,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灵活运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信息(原子序数、元素符号、元素名称、相对原子质量)、原子结构示意图的含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9.(2分)下列有关化合反应、分解反应和氧化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只要反应物为一种的反应一定是分解反应
B.生成物一种物质的反应不一定是化合反应
C.化合反应、分解反应和氧化反应都属于基本反应类型
D.分解反应一定不是氧化反应,但化合反应一定是氧化反应
【分析】化合反应: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反应后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其特点可总结为“多变一”; 分解反应:一种物质反应后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其特点可总结为“一变多”;物质与氧发生的化学反应属于氧化反应,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反应物为一种的反应不一定是分解反应,如氧气→臭氧,故选项说法错误。
B、生成物一种物质的反应不一定是化合反应,如氧气→臭氧,故选项说法正确。
C、化合反应、分解反应都属于基本反应类型,氧化反应不是基本的反应类型,故选项说法错误。
D、分解反应一定不是氧化反应,化合反应不一定是氧化反应,如生石灰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解反应、化合反应与氧化反应的特征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0.(2分)2021年3月22日是第29个世界水日,今年的主题是“珍惜水、爱护水”。下列对于水的认识正确的是( )
A.用废水浇灌农田以降低成本
B.使用无磷洗涤剂减少水体污染
C.利用活性炭可以软化硬水
D.经自来水厂处理后的生活用水是纯净物
【分析】A、根据工业废水中含有毒、有害物质分析;
B、根据无磷洗涤剂不含有磷分析;
C、活性炭能够吸附色素、异味等;
D、根据自来水的净化分析。
【解答】解:A、工业废水中含有毒、有害物质,直接浇灌农田,会造成水土污染,农业减产甚至绝产,故说法不正确;
B、使用无磷洗涤剂可减少水体出现“水华”、“赤潮”等富营养化现象,减少水体污染,故说法正确;
C、用活性炭不能软化硬水,但是可以除去水中的色素和异味等,故说法不正确;
D、自然界的水经自来水厂处理后可得到城市生活用水,但水中仍含有一些可溶性杂质,属于混合物,故说法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有关水的知识,结合所学习知识,仔细分析后再作回答即可。
11.(2分)下列化学用语正确的是( )
A.2个氮原子表示为2N B.氯化钠的化学式为ClNa
C.氧气中O为﹣2价 D.S2﹣的结构示意图为
【分析】A、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
B、化合物化学式的书写一般规律:金属在前,非金属在后;氧化物中氧在后,原子个数不能漏,
C、根据单质中元素化合价为0,进行分析判断。
D、硫离子核内有16个质子,核外有3个电子层,第一层上有2个电子、第二层上有8个电子,最外层上有8个电子,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由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2个氮原子表示为2N,故选项化学用语书写正确。
B、氯化钠的化学式为NaCl,故选项化学用语书写错误。
C、氧气属于单质,氧气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0,故选项说法错误。
D、硫离子核内有16个质子,核外有3个电子层,第一层上有2个电子、第二层上有8个电子,最外层上有8个电子,其离子结构示意图为,故选项化学用语书写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化学用语(原子符号、化学式、离子结构示意图等)的书写方法、单质中元素化合价为0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12.(2分)如图是进行电解水的实验装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实验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H2+O2
B.实验结束后,①②两管中的气压都小于外界大气压
C.实验可证明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能再分
D.①管与电源的正极相连,②管内产生的气体能支持燃烧
【分析】电解水时,正极产生的是氧气,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负极产生的是氢气,氢气燃烧生成水,氧气和氢气的体积比约为1:2,质量比是8:1。
【解答】解:A、水电解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2H2O2H2↑+O2↑,该选项不正确。
B、实验结束后,两管气压大于外界气压,是因为管内气压等于外界气压和管内水柱产生的压强之和,该选项不正确。
C、实验过程中,水分子分解成氢原子、氧原子,氢原子结合生成氢分子,氧原子结合生成氧分子,验证了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而原子不可再分,该选项正确。
D、水电解时,正极(②管)产生氧气,氧气有助燃性,可以使燃烧的小木条燃烧更旺盛;负极(①管)生成的是氢气,氢气具有可燃性,该选项不正确。
故选:C。
【点评】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同时说明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13.(2分)某校兴趣小组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将课本“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装置(如甲图)改进为新的实验装置(如乙图),下列关于改进后的实验装置相对于原装置的评价不恰当的是( )
A.白磷比红磷使用更安全
B.容器内径相等,易准确推算出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C.反应容器体积小,药品消耗少
D.装置简洁,减少了甲图装置中导管引起的误差
【分析】在装有空气的密闭容器中,欲用燃烧法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该实验一般要注意以下几点:①装置的气密性好;②所用药品必须是足量;③读数时一定要冷却到原温度;④所选除氧剂要具备以下特征:本身能够在空气中燃烧;本身的状态为非气体;生成的物质为非气态;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通过实验,不能得出白磷比红磷使用更安全,使用白磷是因为白磷比红磷易点燃,使用更方便,故选项说法错误。
B、改进后的实验装置容器内径相等,更易准确推算出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结果更精确,故选项说法正确。
C、改进后的实验装置相当于原装置,反应容器体积更小,药品消耗更少,故选项说法正确。
D、改进后的实验装置,装置简洁,减少了甲图装置中导管引起的误差,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用燃烧法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原理、注意事项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4.(2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金刚石、石墨、C60都是碳元素组成的单质
B.在加热或高温的条件下,CO能与某些金属氧化物反应
C.冬季用煤取暖,为防止一氧化碳中毒,需要经常开窗通风
D.沼气是不可再生能源
【分析】A、根据物质的组成与分类来分析;
B、根据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来分析;
C、根据预防煤气中毒的做法来分析;
D、根据沼气的制备方法来分析。
【解答】解:A、金刚石、石墨、C60都是碳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均为单质,故A正确;
B、在加热或高温的条件下,CO能与某些金属氧化物反应,故B正确;
C、煤在氧气不充足的条件下燃烧会生成有毒的一氧化碳气体,冬季用煤取暖,为防止一氧化碳中毒,需要经常开窗通风,故C正确;
D、沼气可由农作物的秸秆或牲畜粪便发酵来获取,在短期内可以得到补充,因此沼气属于可再生能源,故D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碳及其化合物的性质、用途等,难度不大。
15.(2分)实验室里,用如图所示装置还原氧化铁的过程中,可能生成四氧化三铁、氧化亚铁或铁等固体物质.关于该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实验时,先加热,再通入一氧化碳
B.为了减少空气污染,应增加尾气处理装置
C.实验结束时,应该先熄灭酒精灯,然后一直通一氧化碳,直到玻璃管冷却
D.实验时,试管中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证明该反应有二氧化碳生成
【分析】A.根据一氧化碳的可燃性判断;
B.根据尾气中含有一氧化碳会污染空气考虑;
C.根据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分析,要刚还原出来的铁再次被氧化;
D.根据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判断.
【解答】解:A.一氧化碳有可燃性,加热或点燃一氧化碳和空气或氧气的混合物可能发生爆炸,故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实验开始要先通入纯净的一氧化碳,排净装置内的空气,然后再点燃酒精灯。故说法错误;
B.尾气中可能有一氧化碳,一氧化碳有毒,所以一定要进行尾气处理。故说法正确;
C.若先停止通一氧化碳,再停止加热,会使石灰水倒吸到玻璃管内,使试管炸裂,刚还原出来的铁也会再次被氧化,所以实验结束后要继续通入一氧化碳直到装置冷却,故说法正确;
D.试管中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证明该反应有二氧化碳生成。故说法正确。
故选:A。
【点评】本题通过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考查常见物质的性质,增加了学生分析问题的思维跨度,强调了学生整合知识的能力.
16.(2分)核电设施泄漏产生辐射时,人们需服用非放射性碘片(标签如图),保障该碘在甲状腺里达到饱和,以减少放射性碘(相对原子质量为131)的吸收。有关表述正确的是( )
A.两种碘相对原子质量相等
B.碘片属于纯净物
C.标签中KI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70
D.两种碘对人体影响不同
【分析】A.根据放射性碘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31,标签中的碘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27进行分析;
B.根据碘片的主要成分是碘化钾,纯净物的概念进行分析;
C.根据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方法进行分析;
D.根据题干中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
【解答】解:A.放射性碘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31,标签中的碘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27,两种碘相对原子质量不相等,故A错误;
B.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是纯净物,碘片的主要成分是碘化钾,还含有其他物质,是混合物,故B错误;
C.标签中KI的相对分子质量=39+127=166,故C错误;
D.放射性碘能放射出对身体有害的物质,非放射性碘片不会放射出对身体有害的物质,因此两种碘对人体影响不同,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1)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17.(2分)如图所示,甲瓶中盛放的是浓H2SO4,乙瓶中盛放的是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小花。已知浓H2SO4有干燥CO2气体的作用。先关闭阀门Ⅰ,打开阀门Ⅱ;再关闭阀门Ⅱ,打开阀门Ⅰ、紫色小花的变色情况依次是( )
A.变红,变蓝 B.变蓝,变红 C.不变,变红 D.不变,不变
【分析】根据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若关闭阀门Ⅰ,打开阀门Ⅱ,让潮湿的二氧化碳气体经过甲瓶浓硫酸干燥后进入乙瓶,干燥紫色小花不变红,因为干燥的二氧化碳不能使石蕊变成红色;若关闭阀门Ⅱ,打开阀门Ⅰ,进入乙瓶中的是潮湿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和水反应产生的碳酸使紫色的小花变成红色。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明确碳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8.(2分)依据如图进行实验(夹持仪器略去)。实验过程:
①通入N2,点燃酒精灯,一段时间后,a,b中均无明显现象;
②改通O2片刻,熄灭酒精灯后,b中红磷燃烧。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雾
B.实验过程②的a中无明显现象
C.实验过程①要先通入N2一段时间,再点燃酒精灯
D.对比①②两个实验过程b中的实验现象,可知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
【分析】A.根据磷燃烧的现象来分析;
B.根据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来分析;
C.根据实验①中要排净氧气来分析;
D.根据实验的对比以及实验现象来分析。
【解答】解:A.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而不是白雾,故错误;
B.实验过程②的a中的红磷虽然与氧气接触,但是温度没有达到其着火点,所以不会发生燃烧,故正确;
C.实验过程①要先通入N2一段时间,将空气排净,再点燃酒精灯,才能验证氮气不支持燃烧,故正确;
D.步骤①中b通N2,不燃烧;步骤②中b通O2,燃烧,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故正确。
故选:A。
【点评】通过回答本题知道了验证可燃物燃烧的条件的实验的设计过程。掌握了可燃物燃烧的条件。要会根据物质燃烧需要的三个条件去分析具体的实验现象。特别注意物质燃烧所需的三个条件缺一不可。
19.(2分)如图为某反应的微观过程,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前后两种化合物的质量比为1:2
B.反应物中化合物与单质的分子个数比为1:1
C.此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D.反应前后催化剂的物理性质保持不变
【分析】根据反应的微观过程图分析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写出反应的方程式。根据反应的特点、方程式的意义、物质的组成、微粒的变化等分析判断有关的说法。
【解答】解:由微观反应示意图可知,该反应是由甲烷和氧气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反应生成CH3OH,化学方程式为2CH4+O22CH3OH。
A.由化学方程式可知,反应前后两种化合物——甲烷和CH3OH的质量比为:(16×2):(32×2)=1:2,选项说法正确;
B.由化学方程式可知,反应物中化合物与单质的分子个数比为2:1,选项说法错误;
C.该反应是由两种物质反应生成另一种新物质,符合“多变一”的特征,属于化合反应,选项说法错误;
D.由催化剂的概念可知,在化学反应前后,催化剂的质量与化学性质没有改变,而物理性质可能改变,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A。
【点评】此题是对化学反应中物质的微观结构图的考查,依据信息书写相关的方程式可简化做题的程序,然后根据相关的问题具体分析即可。
20.(2分)如图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t1℃时a、c两物质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B.t2℃时,物质a的100g饱和溶液中含有25g物质a
C.t2℃时,分别将a、b、c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溶质质量分数关系是b>a=c
D.t2℃时向50g水中加入15g物质b充分搅拌,所得溶液质量一定小于65g
【分析】根据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以判断某一温度时物质的溶解度大小比较;
根据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以判断随着温度的变化,物质的溶解度变化情况;
根据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溶质质量、溶剂质量可以判断配制的溶液质量;
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之间可以相互转化;
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100%。
【解答】解:A、t1℃时a、c两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如果不知道是否饱和,不能比较质量分数,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B、t2℃时,物质a的100g饱和溶液中含有100g××100%=20g物质a,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t2℃时,分别将a、b、c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ab都是饱和溶液,b的溶解度大于a,因此b的质量分数大于a,a在t1℃时的溶解度大于c在t2℃时的溶解度,因此a的质量分数大于c,溶质质量分数关系是b>a>c,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t2℃时b的溶解度是25g,向50g水中加入15g物质b充分搅拌,能够溶解12.5g,所得溶液质量是62.5g,一定小于65g,该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点评】溶解度曲线能定量地表示出溶解度变化的规律,从溶解度曲线可以看出:同一溶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不同;同一温度下,不同溶质的溶解度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温度对不同物质的溶解度影响不同.
二、填空与简答题:本题共3题,共45分。
21.(15分)如图A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图B是相关示例)。
回答下列问题:
(1)原子序数为17的元素名称为 氯元素 ,请写出该元素与13号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 AlCl3 。
(2)图C是某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该元素在图A中的位置是 ② (请从图A的①或②或③中选择合适的序号填空),该元素的名称是 钠元素 。
(3)图D是氧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图A中与氧元素在同一纵行的硫元素其原子结构与氧原子相似。由此推测,硫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 得 (填“得”或“失”)电子。
【分析】(1)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
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零;
(2)钠原子核外第一层电子数是2,第二层电子数是8,第三层电子数是1;
(3)一般情况下,最外层电子数小于4的,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大于4的反应中容易得到电子,等于4的,既不容易得到电子,也不容易失去电子,因此最外层电子数相等的元素化学性质相似。
【解答】解:(1)原子序数为17的元素名称为氯元素;
氯元素与13号元素(铝元素)形成的化合物是氯化铝,氯化铝中,铝元素化合价是+3,氯元素化合价是﹣1,根据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知,氯化铝的化学式是AlCl3。
故填:氯元素;AlCl3。
(2)图C是某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该元素在图A中的位置是②,该元素的名称是钠元素。
故填:②;钠元素。
(3)图D是氧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图A中与氧元素在同一纵行的硫元素其原子结构与氧原子相似,即最外层电子数但是6,由此推测,硫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得电子。
故填:得。
【点评】元素周期表反映了元素之间的内在联系,要注意理解和应用。
22.(15分)如图是初中化学常用的实验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a的名称是 酒精灯 。
(2)实验室里可选择装置A用于制备氧气,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KClO32KCl+3O2↑ ;如图F,用制得的氧气做硫燃烧的实验,集气瓶要留少量水的作用是 吸收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硫,防止污染环境 。
(3)实验室制取CO2应选择的装置组合为 BC ,选择此发生装置的突出优点是 能够控制反应速率 ;检验CO2是否收集满的操作为 把燃烧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如果燃烧的木条熄灭,说明已经收集满 。
(4)如图G装置在化学中有“万能瓶”的美称。若用该装置收集H2,则H2从 b 端进入;若用排水法收集H2,将装置装满水,则H2从 b 端进入。
【分析】(1)要熟悉各种仪器的名称、用途和使用方法;
(2)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受热分解生成氯化钾和氧气;
水和二氧化硫反应生成亚硫酸;
(3)实验室通常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反应不需要加热,大理石和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能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
二氧化碳能够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不能燃烧,不支持燃烧;
(4)通常情况下,锌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氢气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
【解答】解:(1)仪器a的名称是酒精灯。
故填:酒精灯。
(2)实验室里可选择装置A用于制备氧气,试管口没有塞一团棉花,应该是利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KClO32KCl+3O2↑;
如图F,用制得的氧气做硫燃烧的实验,集气瓶要留少量水的作用是吸收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硫,防止污染环境。
故填:2KClO32KCl+3O2↑;吸收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硫,防止污染环境。
(3)实验室制取CO2应选择的装置组合为BC,选择此发生装置的突出优点是能够控制反应速率;检验CO2是否收集满的操作:把燃烧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如果燃烧的木条熄灭,说明已经收集满。
故填:BC;能够控制反应速率;把燃烧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如果燃烧的木条熄灭,说明已经收集满。
(4)若用该装置收集H2,氢气密度比空气小,则H2从b端进入;若用排水法收集H2,将装置装满水,则H2从b端进入。
故填:b;b。
【点评】合理设计实验,科学地进行实验、分析实验,是得出正确实验结论的前提,因此要学会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实验,为学好化学知识奠定基础。
23.(15分)金属在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
(1)2019年12月17日,中国首艘国产航空母舰山东舰交付海军,中国进入“双航母时代”。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钢铁是制造航母的主要材料,钢铁与纯铁相比,其硬度更 大 (填“大”或“小”)。
②铁制品易与空气中的 水、氧气 接触而生锈,请列举一条防止生活中铁制品生锈的措施 放在干燥处 。
③铁是使用最广泛的金属材料。工业上用赤铁矿和一氧化碳炼铁,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Fe2O3+3CO2Fe+3CO2 。
(2)把锰放入硫酸锌溶液中,能发生如下反应:Mn+ZnSO4═Zn+MnSO4,据此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C (填字母序号)。
A.将锰投入硫酸铜溶液中有红色物质生成
B.仅用硫酸锰溶液、硫酸亚铁溶液和铜可以比较锰和铁的活动性
C.锌、锰、铜的活动顺序为Mn>Zn>Cu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CD (填序号)。
A.铁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
B.铝比铁抗腐蚀性好,是因为铝表面形成了致密的氧化膜
C.金、银在自然界有单质形式存在
D.回收利用废旧金属、寻找金属的代用品等是保护金属资源的有效途径
(4)向Mg(NO3)2、AgNO3和Cu(NO3)2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Zn和Cu的混合粉末,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液和滤渣。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BC (填序号)。
A.若滤液为无色,则滤渣中一定有Zn、Cu、Ag
B.若滤液为蓝色,则滤液中一定有Ag+、Cu2+
C.取少量滤渣,加入足量的稀盐酸,产生气泡,则滤渣中一定有Zn可能有Mg
D.取少量滤渣,加入足量的稀盐酸,无气泡产生,则滤液中一定有Mg2+、Zn2+,可能有Ag+、Cu2+
【分析】(1)钢铁与纯铁相比,其硬度更大。
铁制品易与空气中的水、氧气接触而生锈。
高温条件下一氧化碳和氧化铁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
(2)把锰放入硫酸锌溶液中,能发生如下反应:Mn+ZnSO4═Zn+MnSO4,说明锰比锌活泼;
A.将锰投入硫酸铜溶液中有红色物质生成,是因为锰能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锰和铜;
B.仅用硫酸锰溶液、硫酸亚铁溶液和铜不能比较锰和铁的活动性,是因为铜不能和硫酸锰、硫酸亚铁反应,说明铜最不活泼,不能比较锰和铁的活泼性;
C.锌、锰、铜的活动顺序为Mn>Zn>Cu。
(3)A.铝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
B.铝比铁抗腐蚀性好,是因为铝表面形成了致密的氧化膜;
C.金、银化学性质不活泼,在自然界有单质形式存在;
D.回收利用废旧金属、寻找金属的代用品等是保护金属资源的有效途径。
(4)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排在氢前面的金属,能和稀盐酸或稀硫酸反应生成盐和氢气,排在前面的金属,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它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解答】解:(1)①钢铁是制造航母的主要材料,钢铁与纯铁相比,其硬度更大。
故填:大。
②铁制品易与空气中的水、氧气接触而生锈,防止生活中铁制品生锈的措施:放在干燥处。
故填:水、氧气;放在干燥处。
③高温条件下一氧化碳和氧化铁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2O3+3CO2Fe+3CO2。
故填:Fe2O3+3CO2Fe+3CO2。
(2)把锰放入硫酸锌溶液中,能发生如下反应:Mn+ZnSO4═Zn+MnSO4,说明锰比锌活泼;
A.将锰投入硫酸铜溶液中有红色物质生成,是因为锰能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锰和铜,该选项说法正确;
B.仅用硫酸锰溶液、硫酸亚铁溶液和铜不能比较锰和铁的活动性,是因为铜不能和硫酸锰、硫酸亚铁反应,说明铜最不活泼,不能比较锰和铁的活泼性,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锌、锰、铜的活动顺序为Mn>Zn>Cu,该选项说法正确。
故填:AC。
(3)A.铝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B.铝比铁抗腐蚀性好,是因为铝表面形成了致密的氧化膜,该选项说法正确;
C.金、银化学性质不活泼,在自然界有单质形式存在,该选项说法正确;
D.回收利用废旧金属、寻找金属的代用品等是保护金属资源的有效途径,该选项说法正确。
故填:BCD。
(4)A.若滤液为无色,说明硝酸银、硝酸铜完全反应,则滤渣中一定有Cu、Ag,不一定有锌,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B.若滤液为蓝色,说明硝酸铜部分或没有反应,则滤液中一定有Cu2+,不一定有Ag+,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取少量滤渣,加入足量的稀盐酸,产生气泡,则滤渣中一定有Zn,不可能有Mg,是因为硝酸镁不能反应,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取少量滤渣,加入足量的稀盐酸,无气泡产生,说明滤渣中不含有锌,则滤液中一定有Mg2+、Zn2+,可能有Ag+、Cu2+,该选项说法正确。
故填:ABC。
【点评】要会利用金属活动顺序表分析实验,氢前边的金属会与稀硫酸、盐酸反应,但氢后边的金属不会与稀硫酸、盐酸反应,前边的金属会把后边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三、计算题:本题共1题,共15分。
24.(15分)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为测定假黄金(铜锌合金)中锌的质量,取20克假黄金置于烧杯中,取120克稀盐酸,分6次加入,充分反应,实验数据如下:
实验次序
1
2
3
4
5
6
加入稀盐酸的质量/g
20
20
20
20
20
20
剩余固体的质量/g
18.7
17.4
m
14.8
13.5
13.5
请回答:
(1)表中m= 16.1 。
(2)假黄金(铜锌合金)中锌的质量是 6.5 g。
(3)所用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写出计算过程)
【分析】(1)根据表中的数据分析m的值;
(2)根据表中的数据和铜不与稀盐酸反应分析;
(3)根据20g的稀盐酸反应的锌的质量可计算20g的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即可计算出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解答】解:(1)由表中的数据可知。每20g的稀盐酸完全反应的锌的质量为1.3g,第四次加入的稀盐酸还能与锌反应,说明了第三次加入的稀盐酸完全发生可反应,则m=17.4﹣1.3=16.1。
(2)由表中的数据可知,第六次加入的稀盐酸未反应,说明了锌已完全反应,剩余的固体是铜,则假黄金(铜锌合金)中锌的质量是:20g﹣13.5g=6.5g。
(3)设20g的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为x
Zn+2HCl=ZnCl2+H2↑
65 73
1.3g x
解得:x=1.46g
所用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7.3%。
故答案为:(1)16.1;
(2)6.5g;
(3)7.3%。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对比分析表中的数据,分析出每20g的稀盐酸完全反应锌的质量还是计算的关键.
声明: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日期:2022/9/5 14:50:46;用户:13784622801;邮箱:13784622801;学号:37960971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河南省南阳市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综合应用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河南省南阳十三中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综合应用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河南省南阳三中伏牛路西校区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简答题,综合应用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