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11 短文二篇答谢中书书课时作业
展开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册语文同步练习
第11课 答谢中书书
一、积累与运用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夕日欲颓( ) 沉鳞竞跃( ) 能与其奇者( )
- 文学常识
陶弘景, 时期的思想家、医学家和文学家。又被称为“ ”。他的《答谢中书书》,描绘山川秀美,清新简淡,为六朝 名作。
3.划分朗读停顿
答 谢 中 书 书
山 川 之 美,古 来 共 谈。
高 峰 入 云,清 流 见 底。两 岸 石 壁,五 色 交 辉。青 林 翠 竹,四 时 俱 备。
晓 雾 将 歇,猿 鸟 乱 鸣;夕 日 欲 颓,沉 鳞 竞 跃。
实 是 欲 界 之 仙 都。
自 康 乐 以 来,未 复 有 能 与(yù) 其 奇 者。
4.解释加点词语
(1)古来共谈( ) (2)五色交辉 ( )
(3)四时俱备:( )( )( )(4)晓雾将歇( )( )( )
(5)猿鸟乱鸣( ) (6)夕日欲颓:( )( )
(7)沉鳞竞跃( )( ) (8)实是欲界之仙都( )( )
(9)未复有能与(yù)其奇者( )( )( )
5.翻译下列句子
(1)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2)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3)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4)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5)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6)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7)实是欲界之仙都。
(8)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6.根据提示用文中原句填空。
(1)《答谢中书书》中统领全文,充当本文引子的句子是: , 。
(2)《答谢中书书》中运用仰观俯察两种视角,写白云高山流水三重风物的对偶句是“ ,
”。(表现山水相映之美)
(3)《答谢中书书》中讲究色彩搭配,表现一年之美,呈现出一派绚烂辉煌的气象景象的对偶句是:
, 。 , 。
(4)《答谢中书书》中将听觉、视觉结合,由静入动,表现一日之美,传达了生命气息的对偶句是:
, ; , 。
(5)《答谢中书书》中的议论句最能体现作者思想感情的是: , , 。
(6)《答谢中书书》中表现晨昏变化之美的句子是: , 。
(7)《答谢中书书》中表现色彩配合之美的句子是: , , , 。
7.下列对《答谢中书书》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文章以感慨起笔,囊括了山水,纵览了古今。
B.“高峰入云,清流见底”极力描写山之高,水之清,突出了山水映衬之美。
C.“猿鸟乱鸣”突出了猿、鸟的鸣叫传入耳际,让人感到繁多杂乱。
D.“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描绘出众彩纷呈、绚丽动人的景象。
二、课文内容理解
1.作者分别从哪些角度对景物进行描写,结合语句分析。
2.“晓雾将歇,猿鸟乱鸣”描绘了怎样的画面?“乱”字用的极好?说说好在哪里?
3.“夕日欲颓,沉鳞竞跃”描绘了怎样的画面?“竞”字用的好不好?为什么?
4.“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这句话的言外之意是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5.请简要概括本文“山川之美”表现在哪些方面。
6.结合全文,简要分析“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两句在文中的作用。
7.本文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感情思想?
三、阅读链接
【甲】郦道元《三峡》
【乙】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
(1) 至于夏水襄陵( ) (2)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
(3) 略无阙处( ) (4) 自非亭午夜分( )
2.下列句子中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沿溯阻绝/哀转久绝 B.沉鳞竞跃/静影沉璧
C.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自康乐以来 D.夕日欲颓/实是欲界之仙都
3.两文都写到了“猿鸣”,【甲】文用猿鸣渲染三峡秋天 的气氛,【乙】文用猿呜渲染了清晨
的气氛。(2分)
4.两文都表达了作者对山水的赞美之情,【甲】文中直接抒发这种情感的句子是“ ”, 【乙】文则是“ ”。
四、阅读理解
(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各题。
逢 病 军 人 [唐·卢纶]
行多有病住无粮,万里还乡未到乡。蓬鬓哀吟古城下,不堪秋气入金疮。
【注】金疮(chuāng):中医指刀箭等金属器械造成的伤口 。
1.结合全诗,分析诗中“蓬鬓”“哀吟”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文言文《右溪记》,完成下面各题。
道州城西百余步,有小溪,南流数十步,合营溪。水抵两岸,悉皆怪石,攲嵌盘屈,不可名状。清流触石,洄悬激注。佳木异竹,垂阴相荫。此溪若在山野,则宜逸民退士之所游处;在人间,则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而置州已来,无人赏爱;徘徊溪上,为之怅然。
乃疏凿芜秽,俾为亭宇,植松与桂兼之香草以裨形胜。为溪在州右,遂命之曰右溪。刻铭石上,彰示来者。
3.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①道州城西百余步__________ ②悉皆怪石__________ ③不可名状__________
④都邑之胜境__________ ⑤植松与桂兼之香草以裨形胜_____ ⑥遂命之曰右溪______
4.用/来给下面的句子划分节奏(划两处)。
植 松 与 桂 /兼 之 香 草 /以 裨 形 胜
5.翻译下面的句子。
(1)清流触石,洄悬激注。译:
(2)佳木异竹,垂阴相荫。译:
6.文中画线句子从哪些角度描写右溪的水?请分别举例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右溪的自然景观有哪些奇特之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港珠澳大桥的“科技密码”》,回答问题。
①远眺,全长55公里双向六车道的港珠澳大桥宛若蛟龙,蜿蜒腾越于蔚蓝色的海面上,大桥将珠三角地区连成一片,珠海,澳门同香港间的车程由3小时缩短至半小时,形成港珠澳一小时经济生活圈。
②这是世界上最长的跨海桥梁工程,也是一座名副其实的科技大桥。根据规划,港珠澳大桥工程项目要穿越30万吨级巨轮通行的航道,同时毗邻香港国际机场,大桥要满足30万吨级巨轮通行的需求就得建高,要满足附近机场航班降落的限高需求又得建矮,经过综合考量大桥的最合理方案确定为“桥.岛.隧交通集群工程”,即在航道海域大桥沉入海底,搭建深埋沉管同时在海道两端建起人工岛连接桥身。
③外海人工建岛和海底沉管隧道,是港珠大桥建设的难中之难。
④从上空俯瞰港珠澳大桥,巨龙在离岸20多公里处倏忽隐没,再在6公里外腾空而起,隧道两端的小岛状似蚝贝,工作人员都亲切地称其为“贝壳岛”,这是在外海“无中生有”造出的两座面积10万平方米的小岛。科研人员设计了多个方案,最后探索出外海快速筑岛技术,即采用120个巨型钢圈筒直接固定在海床上插入海底,再在中间填上形成人工岛。每个圆简直径有22米,大概和篮球场一般大;最高达51米,相当于18层楼高;重达550吨,与一架A380“空中客车”相当。工程当年开工,当年成岛,创造了世界记录。
⑤海底沉管隧道,同样也是庞然大物,5.6公里的沉管隧道由33个巨型混凝土管节组成,每个管节长180米.宽38米.高11.4米,重量达8万吨。要让3节巨型管节在水下近50米的海底软基环境下对接安放,难度堪比航天器交会对接,需要精准的遥控.测绘.超算等一系列技术支撑。面对世界首例深埋沉管的岛隧工程,多个单位的科研人员合作攻关,创造性的运用“半刚性”沉管新结构技术,飞跃了这一国际技术禁区。
⑥这是世界最大的钢结构桥梁,能抗16级台风7级地震,设计使用寿命长达120年,大桥仅主梁钢板用量就高达42万吨,相当于10座鸟巢或50座埃菲尔铁塔的重量,这在我国桥梁史上是从未有过的大桥的钢桥面铺装面积达到50万平方米,也创造了世界纪录。
⑦施工现场紧邻航道,每天来往航船多达4000余艘。另外,这片海域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中华白海豚的自然保护区,也对建设者提出了严峻桃战。为了满足工程质量.工期和安全的需要,也为了更好地保护生态环境,这座大桥全部采用了“搭积木”的方式来建道。港珠澳大桥的所有构件,不论大小,都是在岸上工厂整件制造,然后运至海上,像“搭积木”一般拼装在一起,实现了精密制造.精安装,体现了我国的整体科研水平和装备实力。
⑧在施工过程中如何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白海豚的干扰?工程团队与多家科研院所合作,300多次出海跟踪,拍摄30多万张照片,标识了海域内的白海豚数量,并摸清白海豚生活习性,在施工时采取了针对性保护措施。大桥主体工程完工后,白海豚的数量,由施工之初的约1400头,增加到了约1800头。
⑨港珠澳大桥工程项目,从课研阶段到开工建设,科技创新的理念贯穿始终,这个超级工程集结了我国在桥梁设计和施工.材料研发.工程装备乃至生态环保领域的上千名科技工作者,在关键技术.关键装备.关键材料领域取得全面突破,为我国交通建设行业的自主创新.技术进步起到引领作用。
8.港珠澳大桥的“科技密码”有哪些?请根据文章内容饰要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文章第④段画线句使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每个圆简直径有22米,大概和篮球场一般大;最高达51米,相当于18层楼高;重达550吨,与一架A380“空中客车”相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第⑦段划线句中加点词语“余”能否删去?为什么?
施工现场紧邻航道,每天来往航船多达4000余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答谢中书书测试题: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答谢中书书测试题,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解释下面加点的词,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按原文默写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人教部编版答谢中书书随堂练习题: 这是一份初中人教部编版答谢中书书随堂练习题,共10页。
语文八年级上册9 三峡练习题: 这是一份语文八年级上册9 三峡练习题,文件包含第10课三峡同步练习卷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doc、第10课三峡同步练习卷解析版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8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