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选择性必修1第4章第3节免疫失调第4节免疫学的应用学案第1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11/13576394/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版高中选择性必修1第4章第3节免疫失调第4节免疫学的应用学案第2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11/13576394/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版高中选择性必修1第4章第3节免疫失调第4节免疫学的应用学案第3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11/13576394/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高中生物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第3节 免疫失调导学案
展开这是一份高中生物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第3节 免疫失调导学案,共12页。学案主要包含了过敏反应,自身免疫病,免疫缺陷病,免疫学的应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3节 免疫失调
第4节 免疫学的应用
课标内容要求 | 核心素养对接 |
举例说明免疫功能异常可能引发疾病,如过敏、自身免疫病、艾滋病和先天性免疫缺陷病等。 | 社会责任——向家人和他人宣传艾滋病的知识,不歧视艾滋病患者,并结合自身情况选择接种各种类型疫苗,认同器官捐献。 |
一、过敏反应
1.概念:已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触相同的抗原时,有时会发生引发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的免疫反应。
2.原因:由过敏原引起的。
3.机理:在接触过敏原时,在过敏原的刺激下,_B细胞会活化产生抗体。抗体吸附在皮肤、呼吸道或消化道黏膜以及血液中某些细胞的表面。当相同的过敏原再次进入机体时,就会与吸附在细胞表面的相应抗体结合,使这些细胞释放出组织胺等物质,引起毛细血管扩张、血管壁通透性增强、平滑肌收缩和腺体分泌增多,最终导致过敏者出现皮肤红肿、发疹、流涕、打喷嚏、哮喘、呼吸困难等症状。
4.特点
(1)过敏反应有快慢之分。
(2)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和个体差异。
5.主要预防措施:找出过敏原并且尽量避免再次接触该过敏原。
二、自身免疫病
1.概念:自身免疫反应对组织和器官造成损伤并出现症状。
2.举例:风湿性心脏病、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
3.风湿性心脏病发病机理
某种链球菌的表面有一种抗原分子,与心脏瓣膜上一种物质的结构十分相似,当人体感染这种病菌后,免疫系统不仅向病菌发起进攻,而且也向心脏瓣膜发起进攻。结果,在消灭病菌的同时,心脏也受到损伤,这就是风湿性心脏病。
三、免疫缺陷病
1.概念:指由机体免疫功能不足或缺乏而引起的疾病。
2.种类
(1)先天性免疫缺陷病:由于遗传而生来就有的免疫缺陷。
(2)获得性免疫缺陷病:由疾病和其他因素引起的免疫缺陷。大多数免疫缺陷病都属于获得性免疫缺陷病。
3.典型实例:艾滋病
(1)原因:HIV能够攻击人体的免疫系统,主要侵染辅助性T细胞。
(2)主要传播途径:性接触传播、血液传播和母婴传播。
(3)预防措施:①采取安全的性行为;②避免注射吸毒;③接受检测并积极治疗HIV等性传播感染;④不与他人共用牙刷和剃须刀;⑤不用未经消毒的器械文眉、穿耳等。
四、免疫学的应用
1.免疫预防
(1)疫苗:通常是用灭活的或减毒的病原体制成的生物制品。
(2)器官移植:医学上把用正常的器官置换丧失功能的器官,以重建其生理功能的技术叫作器官移植。
2.免疫诊断和免疫治疗
判断对错(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接触过敏原后就会产生过敏反应。 ( )
2.自身免疫病指的是抗原入侵机体后破坏机体的某种结构引起的疾病。 ( )
3.与HIV感染者握手、拥抱等不会使人感染HIV。 ( )
4.当给机体输入外源抗原时,免疫系统产生特异性反应。 ( )
5.器官移植的成败主要取决于供者和受者的亲缘关系。 ( )
6.利用免疫治疗时只能使用免疫增强法。 ( )
提示:1.× 初次接触过敏原不会产生过敏反应。
2.× 自身免疫病是自身免疫反应对组织和器官造成损伤并出现症状。
3.√ 4.√
5.× 器官移植的成败主要取决于供者和受者的HLA是否一致或者相近。
6.× 利用免疫治疗时,对于免疫功能低下者使用免疫增强法,对于有些疾病则使用免疫抑制疗法。
免疫失调
1.过敏反应
(1)过敏反应的机理
(2)过敏反应与体液免疫
比较项目 | 过敏反应 | 体液免疫 |
抗体性质 | 免疫球蛋白 | |
抗体分布 | 吸附在皮肤、消化道、呼吸道黏膜、血液中某些细胞表面 | 血清、组织液、外分泌液 |
反应时机 | 机体再次接触相同过敏原时发生免疫反应 | 机体第一次接触抗原就发生免疫反应 |
反应结果 | 使细胞释放组织胺,从而引起过敏反应 | 使抗原形成沉淀等,进而被其他免疫细胞吞噬消化 |
2.自身免疫病
(1)病因:免疫系统对自身成分发生免疫反应,从而对自身组织和器官造成损伤。
(2)治疗方法:目前缺乏有效的根治手段,很有前景的治疗方法是进行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
3.艾滋病
(1)病原体:HI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一种逆转录病毒。
①结构组成:病毒包膜、蛋白质外壳、2个RNA分子、逆转录酶、表面蛋白。
②遗传物质:RNA。
③增殖:侵入人体后能识别并结合辅助性T细胞表面的受体,进入细胞。
④遗传信息表达:
a.逆转录需要逆转录酶的催化,逆转录酶来自病毒。转录和翻译所需的酶来自宿主细胞。
b.逆转录、转录和翻译所需的原料、能量均来自宿主细胞。
(2)艾滋病的致病机理
①对人体的破坏:HIV侵入人体后,在逆转录酶的作用下,形成互补的DNA并整合到辅助性T细胞的DNA中,从而复制出新的HIV,导致辅助性T细胞被破坏,从而导致患者免疫功能严重衰退。
②患者死因:其他病原体入侵引发的疾病。
1.免疫调节在维持机体稳态中有重要作用,下列属于免疫失调的是( )
A.抗体与细菌毒素特异性结合
B.过敏原引起的特异性免疫反应
C.移植的器官被细胞免疫排斥
D.细胞毒性T细胞清除体内癌变的细胞
B [抗体与细菌毒素特异性结合为正常的体液免疫,A错误;过敏反应是由于机体免疫功能过强导致的,过敏反应属于免疫功能失调,B正确;移入的器官是抗原,人体会产生抗体,抵抗抗原的侵入,是正常的免疫反应,C错误;细胞毒性T细胞清除体内癌变的细胞为正常的细胞免疫,D错误。]
2.某些种类的糖尿病是由自身的一些抗体导致的,病理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由自身抗体导致的疾病属于自身免疫病
B.图示中浆细胞一定来自B细胞的增殖分化
C.在血糖调节的神经调节中,胰岛B细胞属于效应器
D.Y1、Y2、Y3导致的糖尿病中,①②可以通过注射胰岛素来缓解
B [自身产生抗体对自身组织发生免疫反应导致的疾病属于自身免疫病,A项正确;浆细胞来源于B细胞或记忆B细胞的增殖分化,B项错误;在血糖调节的神经调节中,下丘脑通过传出神经支配胰岛B细胞的分泌活动,C项正确;Y1、Y2、Y3分别破坏胰岛B细胞上的葡萄糖受体、胰岛B细胞、靶细胞上胰岛素受体,其中①②引起的胰岛素分泌不足,可以通过注射胰岛素来缓解,D项正确。]
3.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为逆转录病毒,由于逆转录酶缺乏校正修复功能,因而HIV的变异频率非常高。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HIV最初侵入人体时,免疫系统能摧毁大多数病毒
B.共用注射器和文身器械是会传播艾滋病的危险行为
C.逆转录酶能以病毒RNA为模板合成病毒蛋白质
D.同一被感染个体不同时期体内HIV的基因存在较大差异
C [HIV最初侵入人体时,免疫系统能摧毁大多数病毒,A项正确;艾滋病可以通过血液传播,所以共用注射器和文身器械是会传播艾滋病的危险行为,B项正确;逆转录酶能催化以病毒RNA为模板合成DNA的过程,C项错误;由于HIV的变异频率非常高,同一被感染个体不同时期体内HIV的基因有较大差异,D项正确。]
快速确认免疫功能异常病
免疫学的应用
1.疫苗
(1)作用:预防病原体入侵引起的传染病。
(2)适用对象:具有潜在患病几率的健康人。
(3)疫苗种类:
①常规疫苗:灭活的或减毒的病原体。
②基因工程疫苗:将抗原特异性基因作为目的基因,通过基因工程获得的疫苗。
③DNA(核酸)疫苗:接种的核酸疫苗在人体内表达抗原特性物质,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
2.免疫预防与免疫治疗
比较项目 | 免疫预防 | 免疫治疗 |
原理 | 抗原刺激机体主动产生免疫力 | 提高或降低免疫系统的功能 |
获得方式 | 抗原入侵获得;注射疫苗获得 | 用抗体、细胞因子等免疫活性物质进行免疫增强疗法; 用免疫抑制剂进行免疫抑制疗法 |
适用对象 | 健康人 | 患者或疑似患者 |
3.免疫诊断
(1)原理:抗原—抗体杂交原理。
(2)方法:用抗原检测病原体或肿瘤标志物等。
(3)适用对象:患者或疑似患者。
(4)特点:灵敏度高。
4.器官移植
(1)组织相容性抗原
也叫人类白细胞抗原,它们是标明细胞身份的标签物质,如果供体和受体的HLA差别较大,白细胞就能识别出HLA不同而发起攻击。
(2)器官移植面临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①免疫排斥问题:应用免疫抑制剂。
②供体器官短缺问题:加大自愿捐献器官的宣传力度;利用自体干细胞培养组织、器官。
4.下列关于流感疫苗和人体对流感的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人感染流感病毒后,通过注射流感疫苗来获得抗体
B.体液免疫通过抗体对流感病毒起防御作用
C.细胞毒性T细胞能使被病毒入侵的宿主细胞和病毒一起裂解死亡
D.抗体既能作用于细胞外的禽流感病毒,也能作用于侵入细胞内的禽流感病毒
B [人感染流感病毒后,应直接注射相应抗体进行治疗,在感染病毒之前,应注射抗原获得相应抗体,A错误;体液免疫通过抗体对流感病毒起防御作用,B正确;细胞毒性T细胞能使被病毒入侵的宿主细胞裂解死亡,但不能使其中的病毒裂解死亡,C错误;抗体分布在细胞外,因此只能作用于细胞外的禽流感病毒,不能作用于侵入细胞内的禽流感病毒,D错误。]
5.器官移植是20世纪医学领域的一项重大突破,但异体器官移植手术最大的障碍就是免疫排斥反应。下列关于排斥反应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排斥反应主要是体液免疫作用的结果
B.发生排斥反应的结构基础是细胞膜外表面的糖蛋白
C.器官移植后患者要使用免疫抑制剂
D.对先天性免疫丧失者进行器官移植,不会出现排斥反应
A [排斥反应主要是细胞免疫作用的结果,A项错误;发生排斥反应的结构基础是细胞膜外表面的糖蛋白,B项正确;器官移植后患者要使用免疫抑制剂,C项正确;对先天性免疫丧失者进行器官移植,不会出现排斥反应,D项正确。]
《中华人民共和国疫苗管理法》(以下简称疫苗管理法)2019年12月1日起开始施行。疫苗和公众健康直接相关,涉及公共安全和国家安全,和一般药品相比具有特殊性。下表是某公司生产的人用狂犬病疫苗(Vero细胞)说明书(部分)。
主要成分 | 本品系用狂犬病病毒固定毒aGV株,接种于Vero细胞(生物反应器微载体),培养后收获病毒液,经浓缩、灭活、纯化,加入适量的人血白蛋白、硫柳汞稀释分装而成。 |
注意事项 | (1)本疫苗不能进行血管内注射,禁止针头插入血管。(2)抗狂犬病血清(或抗狂犬病免疫球蛋白)和本疫苗绝不能使用同一支注射器,也绝不能在同一部位注射。(3)禁止臀部注射。(4)疫苗接种时,忌饮酒、浓茶等刺激性食物及剧烈运动等。(5)疫苗有异物、瓶有裂纹或标签不清者,均不得使用。(6)本疫苗禁止冻结。 |
疫苗能引起机体的免疫反应,但不会使机体致病,体现了稳态与平衡观,依据病原微生物的特点和接种个体的差异,针对性的选用减毒或灭活疫苗,体现科学健康的生活理念。
1.该公司生产的人用狂犬病疫苗是经过灭活处理制成的,灭活疫苗和减毒疫苗有哪些不同?(生命观念)
提示:灭活疫苗是将病原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使其灭活,丧失毒力,但仍保留其免疫原性而制成的疫苗;减毒活疫苗是将病原微生物在人工条件下使其丧失致病性,但仍保留其繁衍能力和免疫原性,以此制成减毒活疫苗。
2.注意事项中特别强调“抗狂犬病血清(或抗狂犬病免疫球蛋白)和本疫苗绝不能使用同一支注射器,也绝不能在同一部位注射”。为什么特别提示这一条?(生命观念)
提示:抗狂犬病血清(或抗狂犬病免疫球蛋白)属于抗体,该公司生产的人用狂犬病疫苗属于灭活的病原体,属于抗原,如果使用同一注射器或在同一部位注射,可能直接引起抗原抗体的特异性结合,失去效果。
3.患有免疫缺陷病的儿童,能否接种疫苗?尤其是减毒活疫苗?(社会责任)
提示:有免疫缺陷的儿童接种疫苗应使用灭活疫苗,切忌接种各种减毒活疫苗。灭活疫苗和减毒疫苗的差别在于疫苗中的病毒不具有感染性,在体内不能增殖,已丧失或减弱致病性,但仍然保持免疫原性,接种后抗原可以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应答,达到保护作用。减毒活疫苗可以在接种者的体内增殖,长时间和机体细胞发生作用,诱导较强的免疫力,然而免疫缺陷儿童因为自身的免疫力不足,接种减毒活疫苗后不但没有免疫作用,反而会感染病毒导致严重后果。
[课堂小结]
知 识 网 络 构 建 | 核 心 语 句 背 诵 |
1.过敏反应是指已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触相同抗原时,有时会发生引发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的免疫反应。 2.自身免疫病是指自身免疫反应对组织和器官造成损伤并出现症状。有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风湿性心脏病等。 3.免疫缺陷病是指由机体免疫功能不足或缺乏而引起的疾病。分先天性免疫缺陷病和获得性免疫缺陷病。 4.艾滋病又叫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 5.疫苗通常是用灭活的或减毒的病原体制成的生物制品。 6.器官移植的成败主要取决于供者和受者的HLA是否一致或相近。 |
1.有一种疾病被称为“重症肌无力”,病人神经肌肉接头处的乙酰胆碱受体被当作抗原而受到攻击,致使神经冲动传递速率低下、病人肌无力,其发病机理与哪种病最为相似( )
A.系统性红斑狼疮 B.艾滋病
C.过敏反应 D.骨质疏松症
A [重症肌无力属于自身免疫病。给定的选项中B属于免疫缺陷病,C属于免疫功能过强导致的过敏反应,D不属于免疫病,A项符合题意。]
2.艾滋病是由于患者感染了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从免疫学角度分析,艾滋病是一种免疫缺陷病
B.HIV侵染辅助性T细胞,对人体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都会造成影响
C.患者的直接死因往往是其他病原体引起的感染或恶性肿瘤等疾病
D.HIV可以通过吸血昆虫在患者与正常人之间传播
D [HIV主要通过性接触传播、血液传播和母婴传播。]
3.少数人注射青霉素后出现胸闷、气急和呼吸困难等过敏(超敏)反应症状,严重者发生休克。以下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青霉素过敏反应的主要原因是机体免疫防御功能低下
B.青霉素引起的病理性免疫反应,具有特异性和记忆性
C.机体初次接触青霉素后,活化的浆细胞分泌淋巴因子
D.已免疫的机体再次接触青霉素后会发生自身免疫反应
B [过敏反应的主要原因是机体免疫功能过强,A项错误;过敏反应具有特异性和记忆性,B项正确;机体免疫反应中分泌淋巴因子的是T细胞而不是浆细胞,浆细胞在免疫反应中分泌抗体,C项错误;已免疫的机体再次接触过敏原发生的是过敏反应而不是自身免疫反应,D项错误。]
4.麻疹病毒减毒活疫苗的广泛接种,显著降低了麻疹的发病率,世界卫生组织已将麻疹列为优先消灭目标。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该疫苗是小分子物质,其表面的抗原可被免疫细胞识别
B.初次接种该疫苗后,刺激机体免疫系统,可产生浆细胞和抗体
C.再次接种该疫苗后,记忆细胞分化成浆细胞释放淋巴因子
D.入侵的麻疹病毒被抗体结合失去致病能力,被T细胞吞噬消化
B [该疫苗是减毒处理的麻疹病毒(并非小分子物质),A错误;接种疫苗后,抗原能刺激机体的免疫系统,产生浆细胞,浆细胞能合成并分泌相应的抗体,B正确;再次接种该疫苗后,记忆细胞快速增殖分化,形成的浆细胞分泌的应该是抗体,C错误;在免疫系统中吞噬消化抗原—抗体结合物的是巨噬细胞,D错误。]
5.如图表示人体免疫过程的示意图,请分析并回答有关的问题。
(1)图中表示的是________免疫过程。b细胞的名称为________,c细胞称为________。
(2)若图中抗原再次进入人体内,则能被图中________(填图中代号)细胞特异性识别。
(3)如果图中所示的抗原为酿脓链球菌,作用于心脏瓣膜细胞则会患风湿性心脏病,这属于免疫失调中的____________病。如果抗原为过敏原,则d分布在人体的________________等部位。
(4)器官移植会产生排异反应,这是由________细胞引起的。
[解析] (1)根据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可以判断,这是一个由抗体发挥作用的体液免疫过程。最终的免疫活性物质是由B淋巴细胞增殖、分化后的细胞产生的。B淋巴细胞增殖分化为浆细胞和记忆B细胞。
(2)B细胞增殖、分化形成的记忆细胞可以保持对抗原的长期记忆,当相同抗原再次进入体内时,记忆细胞可迅速作出识别,激发二次免疫,快速消灭抗原。
(3)如果因为特殊原因而使得免疫系统攻击自身的组织或器官,这种免疫失调疾病属于自身免疫病。与过敏反应有关的抗体主要分布在皮肤、呼吸道或消化道黏膜以及血液中某些细胞的表面。
(4)器官移植中的免疫排斥反应,主要是T淋巴细胞将移植的器官作为抗原攻击的结果。
[答案] (1)体液 浆细胞 记忆B细胞 (2)c
(3)自身免疫 皮肤、呼吸道或消化道黏膜以及血液中某些细胞的表面 (4)T(淋巴)
相关学案
这是一份【暑假预习】人教版2019生物高一(升高二)暑假预习-(选修1)第9讲 免疫调节之免疫失调及免疫学应用 讲学案,文件包含暑假预习人教版2019生物高一升高二暑假预习-选修1第09讲免疫调节之免疫失调及免疫学应用讲学案解析版docx、暑假预习人教版2019生物高一升高二暑假预习-选修1第09讲免疫调节之免疫失调及免疫学应用讲学案原卷版docx等2份学案配套教学资源,其中学案共22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生物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第3节 免疫失调学案设计
这是一份高中人教版 (2019)第2节 特异性免疫导学案,共13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免疫系统对病原体的识别,体液免疫,细胞免疫,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的协调配合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