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选择性必修1第3节 免疫失调同步训练题
展开[基础检查]
1.不参与过敏反应过程的细胞或物质是( )
A.记忆B细胞 B.浆细胞
C.细胞毒性T细胞 D.抗体
解析:过敏反应是体液免疫,不会参与该过程的是细胞毒性T细胞。
答案:C
2.有的人吃了某种海鲜会腹痛、腹泻、呕吐,有的人吸入某种花粉便打喷嚏、鼻塞等,这些都是过敏反应的症状。下列有关过敏反应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过敏反应没有淋巴细胞参与
B.过敏反应是免疫系统的正常反应
C.过敏反应中产生抗体的细胞最终来源于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
D.机体首次接触过敏原即产生过敏反应以保护自身
解析:过敏反应过程中会产生抗体,说明该过程有淋巴细胞参与,A项错误;过敏反应是免疫系统的异常反应,B项错误;过敏反应中产生抗体的细胞是浆细胞,该细胞最终来源于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C项正确;过敏反应是指已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抗原刺激时所发生的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的反应,D项错误。
答案:C
3.下列生理现象或疾病与系统性红斑狼疮机理相同的是( )
A.风湿性心脏病 B.免疫排斥
C.过敏反应 D.艾滋病
解析:系统性红斑狼疮属于自身免疫病。风湿性心脏病属于自身免疫病,A项符合题意;免疫排斥属于正常的免疫反应,B项不符合题意;过敏反应不属于自身免疫病,C项不符合题意;艾滋病是因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侵入人体,破坏人体免疫系统而引起的免疫缺陷病,D项不符合题意。
答案:A
4.某种链球菌反复感染人体可引起风湿性心脏病,其主要原因是( )
A.机体免疫功能低下或丧失
B.外来抗原直接作用于机体某些组织
C.抗体与自身组织发生反应,引起自身免疫病
D.心脏瓣膜某些细胞发生病变后被清除
解析:风湿性心脏病的病因是某种链球菌的表面有一种抗原分子与心脏瓣膜上一种物质的结构十分相似,当人体感染这种病菌后,免疫系统不仅向病菌发起进攻,而且也向心脏瓣膜发起进攻。结果,在消灭病菌的同时,心脏也受到损伤。
答案:C
5.下图表示人体内某种免疫失调病的致病机理,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该病属于过敏反应
B.该病属于自身免疫病
C.图中的抗体是糖蛋白
D.a细胞表示的是T细胞
解析:分析可知,该病是人体免疫系统异常敏感,反应过度,“敌我不分”地将自身物质当成外来异物进行攻击而引起的,属于自身免疫病,而过敏反应是已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触相同抗原时发生的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A项错误、B项正确;图中的抗体是蛋白质,C项错误;只有浆细胞能产生抗体,因此a细胞表示的是浆细胞,D项错误。
答案:B
6.某疾病患者体内B细胞成熟过程受阻,无法产生抗体,主要表现为反复化脓性细菌感染。下列与该疾病属于同一类的是( )
A.类风湿关节炎 B.过敏性鼻炎
C.艾滋病 D.系统性红斑狼疮
解析: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均属于自身免疫病,A、D两项不符合题意;过敏性鼻炎属于过敏反应,B项不符合题意;艾滋病是由HIV引起的免疫缺陷病,与题干所述疾病属于同一类,C项符合题意。
答案:C
7.下列关于艾滋病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艾滋病属于先天性免疫缺陷病
B.HIV由蛋白质和DNA组成
C.艾滋病患者免疫功能严重衰退
D.HIV通过性接触和握手等途径传播
解析:艾滋病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病,A项错误;HIV是一种RNA病毒,由蛋白质和RNA组成,B项错误;由于HIV的破坏作用,艾滋病患者免疫功能严重衰退,C项正确;HIV的传播途径主要有性接触传播、血液传播、母婴传播,不会经过握手传播,D项错误。
答案:C
8.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主要攻击人体的哪种细胞( )
A.吞噬细胞 B.浆细胞
C.辅助性T细胞 D.B细胞
解析:HIV主要攻击人体的辅助性T细胞。
答案:C
9.下列行为不会感染HIV的是( )
A.与静脉吸毒者共用一个注射器
B.与艾滋病患者共用文身、文眉器械
C.与艾滋病患者拥抱
D.输入含有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的血液
解析:艾滋病的传播途径主要有母婴传播、性接触传播和血液传播。因此,与静脉吸毒者共用一个注射器,与艾滋病患者共用文身、文眉器械,输入含有HIV的血液,都有可能感染HIV;与艾滋病患者拥抱则不会感染HIV。
答案:C
10.艾滋病(AIDS)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免疫缺陷病,死亡率极高。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艾滋病可以通过母婴途径传播给后代,属于一种遗传病
B.HIV不能引发机体产生体液免疫,患者体内无相应抗体
C.HIV侵染辅助性T细胞,导致患者后期易出现严重感染或恶性肿瘤
D.健康人与艾滋病患者握手、拥抱、共用剃须刀都不会感染HIV
解析:艾滋病可以通过母婴途径传给后代,但不是遗传病,而是一种传染病,A项错误;HIV能引发机体产生体液免疫,患者体内有相应抗体,B项错误;HIV侵染辅助性T细胞,导致患者后期易出现严重感染或恶性肿瘤,C项正确;健康人与艾滋病患者握手、拥抱不会感染HIV,共用剃须刀会感染HIV,D项错误。
答案:C
11.艾滋病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死亡率极高。HIV的外膜是类脂包膜,来自宿主细胞的细胞膜。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HIV外壳的化学成分主要是 。HIV专一性攻击人体的辅助性T细胞,从细胞膜结构角度分析,其原因最可能是 。
(2)HIV侵染辅助性T细胞后,先以 为模板合成DNA,再表达出蛋白质,整个过程中遗传信息的流动方向是 (用图解表示)。
(3)人体的免疫系统能够成功地抵御大多数病毒,却不能抵御HIV,其原因是 。
解析:(1)根据题意,HIV外膜是类脂包膜,来自宿主细胞的细胞膜,则其化学成分主要是脂质和蛋白质(以及少量糖类)。HIV专一性攻击人体的辅助性T细胞,从细胞膜结构角度分析,其原因最可能是辅助性T细胞具有HIV的特异性受体,而其他细胞缺乏HIV的特异性受体。(2)HIV侵染辅助性T细胞后,先以自身的RNA为模板,在逆转录酶的作用下合成DNA,再表达出蛋白质,该过程中遗传信息的流动方向是RNA→→RNA→蛋白质。(3)HIV主要侵染在免疫系统中起重要作用的辅助性T细胞,当辅助性T细胞被大量破坏后,免疫系统几乎处于瘫痪状态,因而不能抵御HIV。
答案:(1)脂质和蛋白质(以及少量糖类) 辅助性T细胞具有HIV的特异性受体,其他细胞缺乏HIV的特异性受体
(2)自身RNA
(3)HIV主要侵染在免疫系统中起重要作用的辅助性T细胞,当辅助性T细胞被大量破坏后,免疫系统几乎处于瘫痪状态,因而不能抵御HIV
[拓展应用]
12.常言道“不干不净,吃了没病”。许多人认为,有时候在一个过于干净的环境中,反而容易得病。这类言论是免疫学当中很有名的“卫生假说”,即如果童年时太缺乏接触传染源、共生微生物(如胃肠道菌群、益生菌)和寄生物,可能会不利于免疫系统的发育,反而增加过敏等的概率。换句话说,就是“太干净的孩子体质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题干中的说法是有道理的,应该多让小孩接触各种病原体
B.适度接触传染源可以促进相关淋巴细胞的增殖分化,提高免疫力
C.特异性免疫过程中,辅助性T细胞能产生细胞因子并呈递抗原
D.过敏反应是免疫反应过度导致的一种异常的自身免疫病
解析:可以适度的接触传染源,不宜过多接触,A项错误;适度接触传染源可以促进相关淋巴细胞的增殖分化,提高免疫力,B项正确;辅助性T细胞可以分泌细胞因子,不可以呈递抗原,C项错误;过敏反应不是自身免疫病,过敏反应是机体第二次接触过敏原所致,D项错误。
答案:B
13.有人曾因食用被椰毒假单胞菌产生的外毒素米酵菌酸污染的黑木耳而中毒,出现脏器衰竭。实验研究中,给从未接触过米酵菌酸的受试者皮下注射微量的米酵菌酸后,若出现局部皮肤红肿,说明受试者对此毒素无免疫力;反之,则说明受试者体内含有足量的该毒素抗体。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局部皮肤出现红肿说明该受试者对米酵菌酸过敏
B.机体对米酵菌酸的免疫必须通过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共同完成
C.米酵菌酸抗体的首次产生需要米酵菌酸刺激B细胞
D.若受试者注射米酵菌酸后皮肤出现红肿,下次注射后一定还会出现红肿
解析:由题意可知,该受试者首次接触米酵菌酸,局部皮肤出现红肿,说明该受试者对米酵菌酸无免疫力,而不是对米酵菌酸过敏,A项错误;米酵菌酸是一种外毒素,并非病毒或胞内寄生菌,不进入细胞,所以机体对其进行的免疫不包含细胞免疫,B项错误;B细胞增殖、分化产生浆细胞的过程需要抗原的刺激,即米酵菌酸抗体的首次产生需要米酵菌酸刺激B细胞,C项正确;若受试者接触米酵菌酸时对其没有免疫力,经过一段时间机体能产生一定量的抗体,下次注射时机体可能产生足量抗体,不会再出现红肿,D项错误。
答案:C
14.研究人员以某过敏原刺激健康小鼠,建立过敏反应模型小鼠。将这批小鼠分成B、C、D、E四组,再用该过敏原刺激模型小鼠,诱发其产生过敏反应,于诱发前的0.5 h和诱发后的6 h,在四组小鼠外耳分别涂质量浓度为0%、3%、6%、9%的青蒿素乳膏,同时另设健康小鼠为对照组A组。诱发48 h后取小鼠胸腺并称重,计算胸腺指数,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胸腺是T淋巴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其质量变化能反映机体免疫功能的状态
B.过敏反应是由机体免疫系统对过敏原存在免疫缺陷而导致的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
C.B组小鼠的胸腺指数明显高于A组,说明B组小鼠发生了对该过敏原的免疫应答
D.C、D、E组结果与B组比较, 说明青蒿素具有抑制免疫的作用
解析:胸腺是T淋巴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其质量变化能反映机体免疫功能的状态,A项正确;过敏反应是由机体免疫过强导致的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B项错误;B组小鼠的胸腺指数明显高于A组,说明B组小鼠发生了对该过敏原的免疫应答,C项正确;通过对柱形图数据分析可知,C、D、E组结果与B组比较,随着青蒿素浓度的升高,胸腺指数降低,说明青蒿素具有抑制免疫的作用,D项正确。
答案:B
15.下图为维持人体内环境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请回答下列问题。
甲
乙
(1)图甲说明人体维持内环境稳态的主要机制是 调节网络;图中的激素和递质的生理效应体现了细胞膜有 的功能。
(2)由图甲可知,神经末梢可通过 ,直接调节免疫器官或免疫细胞的活动。焦虑、紧张等因素能使T细胞活性下降,引起机体产生抗体的能力降低,可能原因是 。
(3)图乙为过敏反应示意图。医学上进行脱敏治疗的过程是将主要抗原物质制成一定浓度的浸出液,以注射、含服等方法输入患者体内,促使体内产生相应的抗体,从而达到免疫耐受。脱敏治疗的方法属于 (填“非特异性免疫”或“特异性免疫”)。图乙中抗体与正常人体内抗体的分布的区别是 。
解析:(1)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图中的激素和递质通过与相应的受体特异性结合发挥生理效应,这体现了细胞膜有进行细胞间信息交流的功能。(2)由图甲可知,神经末梢可通过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作用于免疫细胞,直接调节免疫器官或免疫细胞的活动。若焦虑、紧张等因素使T细胞活性下降,则细胞因子的分泌量减少,影响B细胞增殖、分化成浆细胞,进而引起机体生成抗体的能力降低。(3)依据脱敏治疗的过程可知,最终促使患者体内产生相应的抗体,从而达到免疫耐受。由于抗体是在体液免疫中产生的,而体液免疫属于特异性免疫,因此脱敏治疗的方法属于特异性免疫。正常人体内抗体主要分布于血清中(也分布于组织液及外分泌液),图乙中(过敏反应)的抗体吸附在皮肤、呼吸道或消化道黏膜以及血液中某些细胞的表面。
答案:(1)神经—体液—免疫 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2)(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作用于免疫细胞) 细胞因子分泌量减少,影响了B细胞增殖、分化成浆细胞
(3)特异性免疫 正常人体内抗体主要分布于血浆中(也分布于组织液及外分泌液),图乙中(过敏反应)的抗体吸附在皮肤、呼吸道或消化道黏膜以及血液中某些细胞的表面
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第3节 免疫失调练习: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a href="/sw/tb_c4003881_t7/?tag_id=28" target="_blank">第3节 免疫失调练习</a>,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关于过敏反应说法错误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生物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第4章 免疫调节第3节 免疫失调同步达标检测题: 这是一份高中生物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a href="/sw/tb_c4003881_t7/?tag_id=28" target="_blank">第4章 免疫调节第3节 免疫失调同步达标检测题</a>,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第3节 免疫失调同步练习题: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第3节 免疫失调同步练习题,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不定项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