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苏教版生物选择性必修2生物与环境导学案全册
生物选择性必修2 生物与环境第四章 生态环境的保护第一节 人口增长和人类活动影响环境导学案
展开这是一份生物选择性必修2 生物与环境第四章 生态环境的保护第一节 人口增长和人类活动影响环境导学案,共10页。学案主要包含了我国人口情况和发展现状,世界人口日益增长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一节 人口增长和人类活动影响环境
课标内容要求 | 核心素养对接 |
1.探讨人口增长会对生态环境造成压力。 2.关注全球气候变化、水资源短缺、臭氧层破坏、酸雨、荒漠化和环境污染等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对生物圈的稳态造成威胁,同时也对人类的生存和可持续发展造成影响。 | 1.生命观念——运用结构和功能观分析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建立生物与环境相统一的观点;运用稳态与平衡观解释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与后果。 2.社会责任——关注全球性环境问题,形成保护环境从我做起的意识,并提出人与环境和谐相处的一些建议。 |
一、我国人口情况和发展现状
(1)情况:人口基数大,人口仍将在较长时期内持续增长。
(2)现状
①人口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明显下降。
②已进入了低生育水平国家行列。
二、世界人口日益增长
1.20世纪下半叶,世界人口增长的特点是增速明显加快,其中发展中国家的人口数量增速超过发达国家,导致了人口数量增长与地球有限资源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
2.控制人口增长,谋求人类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逐渐成为人类社会的共识。
三、人口增长和人类活动引发全球性环境问题
1.主要类型及原因(连线)
主要类型 |
| 主要原因 |
①全球气候变化 |
| a.氟氯烃、哈龙等化合物的使用 |
②资源匮乏 |
| b.人口剧增及人类的活动 |
③臭氧层破坏 |
| c.CO2等温室气体的大量排放 |
④土地荒漠化 |
| d.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 |
⑤酸雨频发 |
| e.石油泄露、倾倒污染物等 |
⑥环境污染 |
| f.植被的破坏 |
提示:①—c ②—b ③—a ④—f ⑤—d ⑥—e
2.特点:全球性。
判断对错(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虽然我国人口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明显下降,但人口总数仍在不断上升。 ( )
2.人口剧增带来的严重后果有环境污染、资源短缺、生物多样性降低、可耕地减少等。 ( )
3.气候变温主要是由于氟利昂等物质的大量排放。 ( )
4.目前气象预报中有“紫外线指数”的内容,提醒市民注意避免紫外线伤害。造成地面紫外线照射增强的直接原因是臭氧层破坏。 ( )
5.栖息地总量减少和栖息地多样性降低是生物多样性降低的重要原因。( )
提示:1.√ 2.√
3.× 气候变温主要是由于人类利用化石燃料向大气中排放大量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造成的。
4.√ 5.√
人口增长与生态环境的关系分析
(1)从图中可看出,人口增多,生态足迹增大,给生态环境带来压力,人类活动超出了生态承载力,是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
(2)生态承载力是有限的,因此人类应控制人口规模,合理利用和开发资源;改进工艺设备,减少排放,治理污染;优化产业结构,坚持可持续发展。
1.如图是梅托斯早在1970年所提出的一个“人口膨胀—自然资源耗竭—环境污染”的模型,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a~b年内粮食水平增长的最可能原因是什么?
提示:人类的毁林造田和围湖造田等。
(2)简要说出该模型中所包含的道理。
提示:人口数量的增加引起粮食匮乏、自然资源衰竭、环境污染加剧,从而影响到人类自身的生存,最终导致人口数量的下降。
(3)应采取怎样的措施来降低人口增长对环境所造成的压力?
提示:控制人口增长,保护自然资源、合理开发利用资源,防治环境污染,使人的生产、物质生产和环境生产三者协调发展。
2.地大物博、资源丰富、人口众多曾经是我国引以为豪的基本国情之一,但是近年来在发展中遇到了多种困难和问题,又将原因归于人口基数过大,合理吗?
提示:我国发展中遇到的诸多困难和问题,许多都与人口众多有关系:贫困人口多、人均受教育程度低、资源人均占有量低等,都会导致对环境的过度开发利用,进而加剧环境的破坏和污染。
1.如图是反映人与环境关系的三种模式图,下列对“环境容纳量”的理解,错误的是( )
Ⅰ Ⅱ Ⅲ
A.环境容纳量是指生态系统对人口的承载能力
B.随着生产的发展,环境容纳量在不断加大
C.人类可以局部地改造环境,但却不能使人口数量长时间超越环境容纳量
D.生物圈的稳态是人类生存的前提和人类改造自然的基础
B [分析题图可知,人口数量总是低于环境容纳量,即使暂时高于环境容纳量(图Ⅱ、Ⅲ),最终还是要降下来。由此可知,环境容纳量是指生态系统对人口的承载能力,随着生产的发展,会带来一系列的环境问题,所以环境容纳量不会无限增大;人类活动要以生态系统的稳态为基础,否则就会受到自然环境的报复。]
关注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
1.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的归纳
2.水污染类型的判断技巧
(1)根据污染成因判断
①若水中富含N、P等营养元素引起的污染,则为无机污染。
②若水中富含有机物引起的污染,则为有机污染。
③若重金属、农药进入食物链引起的污染,则为重金属、农药污染。
(2)根据危害结果判断
①若水体缺氧,水生生物大量死亡,则为无机污染。
②若异养生物大量繁殖,使河水变黑发臭,则为有机污染。
③若较高营养级生物的体内重金属、农药浓度高,则为重金属、农药污染。
3.生态环境污染的类型及危害
| 污染情况 | 成因 | 危害 |
水体污染 | 无机污染 | 水中富含N、P元素 | 水体缺氧,水生生物大量死亡 |
有机污染 | 水中富含有机物 | 异养生物过度繁殖,使河水变黑发臭 | |
重金属、农药污染 | 重金属、农药进入食物链 | 较高营养级生物体内毒素浓度高 | |
大气污染 | 温室效应 | 大气中CO2等过多 | 气温升高、海平面上升 |
有毒气体 | 大气中SO2和氮氧化物过多 | 污染可引起酸雨,危害植物生长 | |
臭氧层破坏 | 雾化剂、除臭剂和制冷剂使用氟利昂 | 导致人患皮肤癌、白内障等疾病;植物光合作用受抑制 |
水体富营养化产生的机制
1.近年来我国尤其是北方居民深受雾霾天气的严重影响,生态环境的变化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下列有关生态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人口众多对于我国的生态环境虽还未产生沉重的压力,但不合理地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造成了自然灾害的频繁发生
B.可持续发展观念是针对全球性生态环境等问题形成的新思维,它追求的是自然、经济、社会的持久而协调的发展
C.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主要包括全球气候变化、水资源短缺、臭氧层破坏、土地荒漠化、环境污染和生物多样性丧失等
D.富营养化是水体中N、P等植物必需的元素含量过多引起的
A [人口众多对于我国的生态环境已经产生了沉重的压力,A错误;可持续发展观念是针对全球性生态环境等问题形成的新思维,它追求的是自然、经济、社会的持久而协调的发展,B正确;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主要包括全球气候变化、水资源短缺、臭氧层破坏、土地荒漠化、环境污染和生物多样性丧失等,C正确;富营养化是因为水体中N、P等植物必需的元素含量过多引起的,D正确。]
2.(多选)“赤潮”被喻为“红色幽灵”,国际上也称其为“有害藻华”,是海洋生态系统中的一种异常现象。随着环境污染的日益加剧,我国海域发生赤潮的次数也呈逐年上升趋势,下列关于“赤潮”的表述错误的是( )
A.赤潮发生时水体多变为红色,进而会导致鱼、虾、贝类的死亡
B.生活中减少含磷洗涤剂的使用可以降低赤潮发生的概率
C.赤潮发生时水中的溶解氧增多
D.化肥的使用、生活污水的排放不会引起赤潮
CD [赤潮是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海水中的某些浮游植物、原生动物或细菌爆发性的增殖或高度聚集引起水体变色的一种有害生态现象。大量赤潮生物聚集于鱼类的鳃部,使鱼类因缺氧而窒息死亡。赤潮发生后,藻体在分解过程中大量消耗水中的溶解氧,导致鱼类及其他海洋生物因缺氧而死亡。大量含氮有机物和其他生活污水排入海洋,是引发海水富营养化的一个重要原因,也是引发赤潮的主要因素。]
赤潮与水华的区别与防治
(1)富营养化发生在海洋和湖泊中的具体表现不同,发生在海洋中称为赤潮,发生在湖泊等淡水流域中称为水华。
(2)解决水污染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减少污水排放。对不可避免产生的污水,要集中到处理厂进行净化。常用的方法有物理沉降过滤、化学反应分解等,最符合生态学原理的是利用生物分解的办法降解。
南极大陆曾被誉为“洁白无瑕”的世界、地球上的最后一块“净土”,然而近年来的许多事实表明,南极的环境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样洁白无瑕,最新研究表明:海鸟粪便中检测出有机氯农药污染物质。
由材料分析知,南极海鸟粪便中检测出有机氯农药污染物质,这是由于物质循环的原因,由此形成科学思维和社会责任的学科素养。
1.南极出现污染的主要原因有哪些?举例说明。(科学思维)
提示:全球性大气污染随大气环流使南极部分地区污染物增多;海洋石油污染事故的污染物随洋流扩散到南极海域。
2.为了防止农药污染,我们应该怎样做?(社会责任)
提示:利用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替代化学(农药)防治。
[课堂小结]
知 识 网 络 构 建 | 核 心 语 句 背 诵 |
1.目前我国人口的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明显下降,已进入了低生育水平国家的行列。 2.控制人口增长,谋求人类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逐渐成为人类社会的共识。 3.人口增长和人类活动引发了全球气候变化、资源匮乏、臭氧层破坏、酸雨频发以及荒漠化加剧等一系列环境问题。 4.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对生物圈的稳态造成了威胁,同时也影响了人类的生存和可持续发展。 |
1.人口增长过快会对生态环境造成压力,可以体现在( )
①对土地资源的压力 ②对水资源的压力 ③对能源的压力 ④对森林资源的压力 ⑤使环境污染加剧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④⑤
D [题中①②③④⑤均可体现人口增长过快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压力。]
2.下列有关人口增长与环境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目前人口数量已经超出了地球环境容纳量
B.生物种群消长规律完全适用于人口增长情况
C.科技进步能解决因人口增长过快导致的资源短缺问题
D.人口过度增长与自然灾害频繁发生有密切联系
D [目前人口数量增长过快,但还没有达到K值。因为人为的政策,所以生物种群消长规律不能完全适用于人口增长。科技进步并不能解决对煤、石油等资源的依赖问题。人口过度增长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导致灾害的发生频率提高。]
3.(多选)下列属于造成环境危机的原因的是( )
A.环境污染 B.自然资源破坏
C.大力植树造林 D.人口的急剧增长
ABD [通过大力植树造林,可改善生态环境,利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4.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主要包括( )
①全球气候变化 ②粮食短缺 ③臭氧层破坏 ④土地荒漠化 ⑤海洋污染 ⑥生物多样性丧失
A.①②③④⑤ B.②③④⑤⑥
C.①③④⑤⑥ D.①②④⑤⑥
C [粮食短缺是人类面临的危机,不是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
5.近年来,巢湖在每年的梅雨季节都会不同程度地发生水华(蓝细菌爆发)现象,下面是发生水华现象时,巢湖生态系统中一些成分的关系图。请回答:
(1)水华现象发生的环境因素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水华现象发生后,一般不会导致巢湖生态系统的崩溃,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微囊藻是造成水华的主要生物之一。当巢湖水中的N、P等元素含量变化时,对微囊藻的环境容纳量是否有影响?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中a、b分别代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引发水华的原因主要是水体富营养化、温度较高、光照较强等,这些因素易导致蓝藻繁殖过快,消耗水体中的大量氧气,同时一些微生物产生有毒物质,这些都会使鱼类等水生动物死亡,致使水体变臭。由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水华现象发生之后,一般不会导致巢湖生态系统的崩溃,而会在一定时间内恢复正常。(2)水中的N、P等矿质元素是植物需要的营养物质,其含量发生变化时,会影响微囊藻的环境容纳量。(3)蓝细菌爆发后其数量较多,进行呼吸作用而使水体中溶解氧减少;分解者分解藻类等遗体的过程中,会产生有毒物质,这些都会引起鱼类等水生动物死亡,因此,图中a表示水体中的溶解氧,b表示有毒物质。
[答案] (1)水体富营养化、温度较高、光照较强 巢湖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 (2)有 在其他环境条件适宜、空间充裕等情况下,营养物质将是限制生物环境容纳量的重要因素(其他合理答案均可) (3)水体中的溶解氧、有毒物质
相关学案
这是一份选择性必修2第4章 人与环境第1节 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学案,共10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课前学习,课上学习,课后练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生物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第4章 人与环境第1节 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学案,共7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课前学习,课上学习,课后练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生物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第1节 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学案设计,共6页。学案主要包含了人口增长与生态足迹,关注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