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10章第1节乡村和城镇内部的空间结构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学案
展开第一节 乡村和城镇内部的空间结构 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
[课标内容要求] 1.结合实例, 解释城镇和乡村内部的空间结构,说明合理利用城乡空间的意义。 2.结合实例,说明地域文化在城乡景观上的体现。 [学科核心素养] 人地协调观:通过地理环境对地域文化的影响,树立正确的人地协调观。 综合思维:结合模式图,分析理解影响城市功能分区的因素;结合实例,分析不同区域地域文化的差异及成因。 地理实践力:通过户外考察,理解乡村内部空间结构的划分。 | [知识体系导图] |
一、乡村和城镇
1.乡村:一般是以从事农业活动的农业人口为主的聚落,规模较小。
2.城镇:一般是以非农业人口为主的聚落,规模较大。
二、乡村内部的空间结构
1.乡村内部功能区
(1)划分依据:按照功能划分。
(2)乡村内部功能区:主要有公共空间、居住区和生产区等。 ❶
2.乡村内部空间结构 ❷
(1)公共空间:是村民进行各种活动和交流的场所;公共空间周围一般是居住区,再往外是生产区。
(2)居住区:是村民日常居住的地方。
(3)生产区:是农业生产直接或间接利用的土地。
三、城镇内部的空间结构
1.城镇内部空间结构特征
(1)与乡村相比,城镇内部的空间结构比较复杂,组成要素多,空间结构完整清晰,类型多样。
(2)城镇中同一类要素和活动的需求往往是相同的,导致它们在空间上集聚,从而形成了不同的功能区。
2.城市主要功能区 ❸
类型 | 商业区 | 住宅区 | 工业区 ❹ |
特征 | 由商业街和各种商场组成,多分布于城区或交通干线旁。商业区的交通便捷,人流量大,地价高,土地利用率高。大城市中心还会形成中心商务区 | 是城市中最普遍的用地方式;随着经济发展,住宅区开始呈现不同级别的分化 | 多分布在城市边缘,靠近河流、铁路和公路等交通便利的地带。工业区的选址应远离住宅区,并布局在城市盛行风的下风向或垂直于盛行风向的郊外 |
3.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及形成原因
(1)城市内部空间结构 ❺
①依据:城市内部各种功能区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
②模式:同心圆、扇形和多核心等。
(2)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原因
历史原因 | 城市发展初期形成的功能分区延续下来,发展成为现代城市的功能区 |
经济原因 | 在城市内部,不同区域的土地利用价值相差很大。城市中心土地价格昂贵,一般为商业区;随着距离城市中心越来越远,土地价格逐渐降低,通常为住宅和工业的分布区 |
交通原因 | 交通方式和布局不仅影响城市的发展规模,而且影响城市发展的空间形态和各功能区的分布与发展 |
社会原因 | 各种社会群体的社会地位、生活方式和宗教信仰的不同 ❻ |
行政原因 | 政府通过制定政策和进行城市规划,合理引导或明确划定不同功能区 |
四、合理利用城乡空间
1.原则:统筹城乡发展;从城乡实际出发,因地制宜;保护生态环境,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实现城乡可持续发展等。
2.意义:合理利用城乡土地,建设资源节约型城乡;建设良好人居环境,构建环境友好型城乡;处理好各种关系,建设和谐的城乡等。
五、地域文化与地域文化景观 ❼
1.地域文化:是人类在特定的地域范围内,在不同的地理环境下,经过长期生产生活实践创造的,具有显著特色的文化。
2.地域文化景观:是在特定的地域范围和文化背景下,形成并留存至今的文化景观,是人类历史的记录和文化传承的载体,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3.地域文化在乡村景观中的体现 ❽
(1)乡村景观:主要体现在村落景观、房屋建筑景观和土地利用景观三大方面。
(2)地域文化与乡村文化景观:我国北方四合院、皖南徽派民居、客家土楼、窑洞、蒙古包和吊脚楼等,这些传统民居的形成既受自然环境的影响,也受乡村传统地域文化的影响。
4.地域文化在城市景观中的体现
(1)地域文化与城市空间布局
①欧洲:建于中世纪的城市多以教堂、城堡等为中心,城墙包围着街市;近代产业革命后建起的高层建筑大多位于城市中心区外围。 ❾
②美国:移民国家具有多元的地域文化,城市布局和建筑融合了自由、活泼、创新等人文元素。大城市中心多是摩天大楼,从中心区向外,建筑物高度大幅下降。
③中国:受传统文化影响,古代城市讲究左右对称、规矩和等级。尤其是都城,都有多重城墙,宫城居城市中心位置,城市布局讲究中轴对称,道路多规划为棋盘格式。
(2)地域文化与建筑风格
①中国:传统建筑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强调建筑物的对称布局和自然的协调,建筑材料多以木质结构为主。
②西方:建筑强调本身的雕塑美,使用较多的几何形体,建筑材料多以石材为主。
❶生产区遍布整个乡村,居住区点缀其间。
❷合理规划和利用乡村空间可为居民生活提供便利,提高村民幸福感,体现社会公正,既保护传统文化又孕育新文化。
❸住宅区、商业区、工业区、生态区是城市的主要功能区,还有行政区、文教区和风景区等。
❹工业区在城市中的布局有两大趋向:一是向城市外缘迁移,二是沿交通线分布。
❺城市内部空间结构是指在经济、社会、历史和政策等因素作用下,城市功能区在空间中的分布与组合;而城市功能分区是指城市中各种活动之间发生空间竞争,导致同类活动在空间上的高度集聚所形成的商业区、工业区、住宅区、行政区、文化区等。
❻在有些城镇的某一区域内,如果某个种族或宗教团体占优势,就可能形成种族聚居区,如纽约市的唐人街等。这是因为住在同一个少数民族区内的居民文化背景相同,有着共同的语言和宗教信仰,他们居住在一起可以减少感情上的隔阂,获得社会安全感。
❼地域文化特点:具有地域性、多样性、独特性、相对稳定性等。
❽自然环境中的气候、地形、河流对乡村景观影响更为明显,在不同的自然条件下,乡村景观各不相同。
❾不同国家的地域文化不同,城镇景观也不同。如以穆斯林文化为主的国家城市建设和欧洲国家的城市景观大不相同。
我国南北方文化不同,城镇景观也不相同;不同国家的地域文化不同,城镇景观也不同。
考点一 城镇内部空间结构及形成原因
(2020·天津等级考)下图表示我国西北地区某城市中心城区交通、金融、医疗和文化等公共服务设施的分布密度。读图文材料,完成(1)、(2)题。
(1)图中虚线圈内区域最可能的城市功能是( )
A.商业和住宅 B.工业和行政
C.旅游和休闲 D.仓储和物流
(2)影响该市中心城区形态的主要因素是( )
A.交通 B.地形 C.气候 D.科技
【获取信息】
①此区域为我国西北地区的城市中心城区,中心城区呈现条带状,东南部公共服务设施较好,西北部公共服务设施较差。
②图中虚线圈内分布着区域交通设施和金融设施以及医疗和文化设施。
③各设施在不同位置的分布密度存在较大的差异。
④其中交通和金融设施在虚线圈内分布密度最高。
【尝试解答】(1)A (2)B 解析:第(1)题,由信息②③④可知,该地的虚线圈内交通设施和金融设施的密度较大,交通便利,金融设施完善,最有可能的城市功能区为商业区和住宅区。第(2)题,由信息①可知,影响该城市中心城区形态的主要因素是地形。
城镇的土地利用和功能分区
不同类型的土地利用在城镇里的集中,形成了不同的功能区;三大功能区的形成、形态、特征及位置具体如下表所示:
形成 | ||||
功能区 | 商业区 | 工业区 | 住宅区 | |
形态 | 占地面积小,呈点状或条状 | 集聚成片 | 占地面积大,是城镇的最基本功能区,工业化后出现分化 | |
特征 | 中心商务区的特点:经济活动最繁忙;人口数量昼夜差别大;建筑物高大稠密;内部有明显的分区 | 不断向市区外缘移动,并趋向于沿主要交通干线分布 | 建筑质量上,中高级与低级住宅区分化;位置上,中高级与低级住宅区背向发展 | |
位置 | 市中心、交通干线两侧、街角路口 | 市区外缘、交通干线两侧 | 中高级 住宅区 | 低级住宅区 |
城市外缘,环境优美,与高坡、文化区相联系 | 内城,工业区附近,环境相对较差,与低地、工业区相联系 |
城镇三大功能区的判断方法
1.看面积:住宅区面积最大,其次是工业区,商业区面积最小。
2.看距市中心远近:一般情况下,距离市中心由近及远依次为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
3.看形态:商业区一般呈点状、条状,住宅区和工业区一般呈片状。
4.看人口变化:商业区昼夜人口差别最大,白天人口多,晚上人口少;住宅区与商业区变化相反;工业区人口昼夜差别最小。
5.看建筑物密度:商业区建筑物高大稠密,住宅区次之,工业区建筑物密度最小。
6.看分布趋势:住宅区、工业区不断向郊外移动,在市中心比例逐年下降;商业区虽也有向郊区交通便捷处移动的趋势,但幅度较小,在市中心上升幅度较大。
不同因素对城镇功能区的影响
1.经济因素对城镇功能分区的影响
经济因素是功能区分化的主要因素,其中地租的高低在经济因素中又占据主要地位。影响地租高低的因素主要是距离市中心远近和交通便捷程度两个方面,具体分析如下:
(1)距离市中心的远近对城镇功能区的影响
(2)交通通达度对城镇功能区的影响
2.其他因素对城镇功能分区的影响
(2019·天津高考)读W市主城区2004年与2016年工业和居住用地情况图(下图),回答1、2题。
1.2016年与2004年的土地利用情况相比,该市主城区发生的变化是( )
A.在乙河以西的地区中,甲河以南的工业功能明显减弱
B.在乙河以西的地区中,甲河以北的居住功能明显增强
C.在乙河以东的地区中,新建工厂主要集中在该区中部
D.在乙河以东的地区中,新增住宅主要集中在乙河沿岸
2.由于该市工业用地和居住用地的变化,可能产生的问题及有效的对策是( )
A.工业污染扩散 加强河流水质监测
B.就业岗位减少 提高第三产业比重
C.居住区较偏远 增加中心城区住宅用地
D.交通压力增大 完善城市交通网络布局
1.B 2.D 解析:第1题,首先要通过选项中描述,确定好对应图中区域。第一幅图是工业用地2004年和2016年情况图,第二幅图是居住用地2004年和2016年情况图。从第一幅图中看,在乙河以西的地区中,甲河以南的区域,工业用地比重的涂色深度略微增加,反映的工业功能是变强,A错;从第二幅图中看,在乙河以西的地区中,甲河以北的区域,居住用地的比重的涂色深度明显增加,反映的是居住功能明显增强,B对;从第二幅图中看,在乙河以东的地区中,工业用地涂色明显变深的区域主要分布在南部和北部,中部没有明显变化,所以不存在新建工厂集中在中部的情况,C错;从第二幅图中看,在乙河以东的地区中,居住用地的比重的涂色深度皆有增加,故新增住宅并无在乙河沿岸集中扩大的情况,D错。第2题,通过图中该市工业用地和居住用地的变化可以得知,主城区工业用地和居住用地比重都大大增加,反映的城镇化水平大大提升,城市建设过程会出现城市拥挤和交通堵塞,需通过完善城市交通网络布局进行解决,D正确。工业用地主要集中增长在乙河以东的南部地区,污染从材料图中得知应该是有向局部区域聚集,并非简单概括为扩散,A错;工业用地和居住用地的增加,反映的是城市的发展,就业岗位会增加,B错;居住用地在图中分布仍然集中在中心城区,距离适合,C错。
考点二 城镇功能区的布局与评价
(2018·海南高考)某单中心城市,各方向发展比较均衡,城市中心附近人口和产业分布过于集中,交通拥堵,人居环境较差。下图示意该城市某个方向的土地价格(P)变化。据此完成(1)、(2)题。
(1)为优化城市中心附近的功能布局,在城市更新改造过程中,甲地宜增建( )
A.公园 B.工业园区
C.住宅 D.物流园区
(2)乙地附近比例最大的用地类型可能是( )
A.仓储用地 B.公共绿地
C.工业用地 D.居住用地
【获取信息】
①城市中心附近人口产业分布过于集中,交通拥堵,人居环境较差。
②读图可知,甲地距城市中心近,地价低。
③由图可得,乙地为地价次中心,距城市中心较远。
【尝试解答】(1)A (2)D 解析:第(1)题,由信息①可知,该城市中心区首先要解决环境问题,由信息②可知,若甲地规划为公园,有利于改善城市环境,且成本低。第(2)题,由信息③及结合城市功能区布局的一般规律可知,乙地最可能是住宅区,故乙地附近比例最大的用地类型可能是居住用地。
图示城镇功能区合理布局
工业区的布局规则
1.与城市整体
工业 特点 | 规模小,无污染 | 用地规模大,轻度污染 | 严重污染,大型企业 |
布局 | 有组织地布局在城区 | 城市边缘或近郊区 | 远离城市的郊区 |
2.与住宅区
(1)要有便利的交通。
(2)要设置卫生防护带。
3.与风向
4.与河流
布局于城市河流下游,但自来水厂要布局在城市河流上游。
(2021·辽宁模考)下图为某市中心城区规划示意图。该市为了打造宜居城市,提升城市功能,优化城市空间结构,在建成区基础上将重点规划建设滨水居住区、仓储物流区和旅游服务区。据此完成1、2题。
1.建成区形成的主导因素是( )
A.地形 B.旅游 C.河流 D.交通
2.与规划建设的滨水居住区、仓储物流区和旅游服务区对应合理的是( )
A.①②③ B.②③① C.③②④ D.④③①
1.D 2.B 解析:第1题,从图中看出,建成区附近有铁路、国道、高速公路及出入口、火车站、高铁站、城市道路等。所以,建成区形成的主导因素是交通,D选项正确;建成区距离河流较远,排除C选项;图中附近有较多的农田,地势平坦,因此主导因素不是地形,排除A选项;图中没有大型的旅游资源,国家湿地公园主要为宜居城市创造优美的环境,排除B选项。第2题,滨水居住区应布局在河湖旁边,所以应布局在②;仓储物流区应布局在交通便利处,所以应布局在③;旅游服务区应布局在环境优美的地区,所以应布局在靠近国家湿地公园的①。故选B。
考点三 地域文化对城乡景观的影响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北京传统的四合院是北京文化精神最集中、最典型的体现。
传统的四合院通常是纵向连接的二进、三进院落,体现“深”字的含义。内部院落宽敞,四面房屋各自独立,以游廊相接,便于起居。一个大家族老老少少居住在一起。妇女一般生活在二进院落以内,即所谓的“大门不出,二门不迈”。
从外面看,四合院很封闭,只有一个大门临街,大门一关则自成天地。四合院内的房子都向院落方向开门,一家人在里面和和美美,体现了四合院“合”的精髓。
①主房 ②后院 ③厢房 ④小耳房 ⑤过厅
⑥里院 ⑦外院 ⑧垂花门 ⑨院门 倒座
(1)老北京的四合院是如何体现“合”字内涵的?
(2)试从北方气候角度入手,分析四合院的封闭、主体房屋坐北朝南建筑格局的形成原因。
【获取信息】
①结合文字材料,获取四合院的建筑格局及体现的文化内涵等信息。
②阅读四合院建筑景观图,直观感知文字材料所描述的四合院建筑布局特点。
解析:第(1)题,由信息①,可知四合院的“合” 主要表现在一个大家族老老少少居住在一起,四合院内的房子都向院落方向开门,一家人在里面和和美美。第(2)题,由信息②可了解北京的房屋、窗户的朝向,再结合北京的气候特点,可归纳出四合院主体房屋坐北朝南建筑格局的形成原因。
【尝试解答】(1)一个大家族住在封闭的四合院中,四合院内的房子都向院落方向开门,一家人在里面和和美美,体现了四合院“合”的精髓。
(2)北京在北方,冬季气候寒冷,多西北风,四合院封闭可挡风沙;房屋坐北朝南,窗户朝南开,采光好,房内保持温暖;后墙不开窗,阻挡西北风。
地域文化对城市建筑的影响
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响非常广泛,尤其以对城市建筑的影响最为突出,城市建筑的布局、结构、风格都深深地烙上了地域文化的印记。如下表所示。
(1)对建筑布局的影响
建筑 | 表现 | 原因 | |
美国城市 | 城市中心多摩天大楼,建筑高度向郊区递减 | 美国发展历史短,虽然早期移民大量来自欧洲,接受了欧洲居民自由的精神传统,但在后来的发展中形成了有别于欧洲的现代文化特征 | 发展历史不同 |
欧洲城市 | 欧洲城市中心多为广场、教堂等建筑,高层建筑在中心以外 | 欧洲发展历史悠久,城市中多著名建筑,人们不愿意让现代化建筑夺去其历史建筑的风采 |
(2)对传统建筑结构的影响
建筑 | 表现 | 原因 | |
中国建筑 | 围墙是主要景观,城有城墙,园有园墙,宅有宅墙,庙有庙墙;园林讲究含蓄,显而不露,引而不发,忌直求曲,忌宽求窄 | 中国地域文化具有很强的内向性、封闭性,而西方文化以外向、开放著称 | 中西地域文化差异 |
美国建筑 | 缺少围墙;园林强调整齐划一、均衡对称、直率敞朗、和盘托出 |
(3)对建筑风格的影响
建筑 | 表现 | 原因 |
中国宫殿式建筑的红墙、黄瓦、飞檐、斗拱,宫廷中的楼、台、亭、阁与西方宫廷中的喷泉、雕塑等明显不同;中国民居四合院与西方的花园、洋房、绿篱、草地明显不同 | 东方古代建筑突出皇权的重要地位,西方国家城市建筑表现出教堂占优势地位 | 中西统治权力的不同 |
(2020·北京模拟)下图为北京市中心的天安门与柏林市中心的勃兰登堡门。据此完成1、2题。
1.造成这两种建筑景观差异的因素最可能是( )
A.气候差异 B.地域文化差异
C.地形差异 D.经济差异
2.北京市中心的天安门附近区域是我国的政治中心,其形成因素为( )
A.历史因素 B.经济因素
C.社会因素 D.自然因素
1.B 2.A 解析:第1题,北京市中心的天安门与柏林市中心的勃兰登堡门都是城市的文化景观,反映不同地区的地域文化差异。北京市中心的天安门与柏林市中心的勃兰登堡门实用价值较低,故受气候、地形和经济影响小。故选B。第2题,北京市受历史因素的影响,市中心为紫禁城、天安门广场,成为我国的政治中心。故选A。
常见的城市空间结构图有城市功能分区图、城市地租曲线图和城市规划图等。在判断时,应紧密联系城镇空间结构形成的原因,结合等值线知识进行判读。
城市功能分区示意图
【判读技巧】
(1)看位置
图中①显示,功能区b位于交通便利的市中心,为商业区;图中②显示,功能区a位于商业区的周围,为住宅区。
(2)看风向
根据图中风向标④(既是风向标也是指向标),可以判断该地区以偏北风为主,北部为主导风向的上风向,南部为下风向,故乙位于上风向,甲位于下风向。
(3)看河流
河流流向与等高线弯曲方向相反,图中⑤显示,图中等高线向东北弯曲,故河流先向西南,后向南流。乙位于河流上游,甲位于河流下游。
(4)看关联
注意工业区多靠近铁路线,图中③显示的c功能区,位于盛行风的下风向,且靠近铁路,为工业区;乙住宅区位于上风向,空气清新,自然环境优美,接近高等院校(图中⑥)。
【案例应用】
(2020·益阳模拟)下图示意我国西南地区某县城城市功能区规划。读图,完成1、2题。
1.影响该县城空间形态的主导因素是( )
A.宗教 B.地形
C.历史 D.经济
2.N住宅区较M住宅区便利的条件主要体现在( )
A.文物研究专家上班距离近,节省时间
B.邻近丘陵山地,环境更优美
C.邻近工业区,采购工业品更加便利
D.邻近文教科研用地,青少年上学便利
1.B 2.D 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该县城周边丘陵山地较多,县城位于河谷地区,故影响该县城空间形态的主导因素是地形,B项正确。第2题,读图可知,与M住宅区相比较,N住宅区某些区域距文物古迹用地较远,A项错误;M、N两个住宅区都邻近丘陵山地,B项错误;邻近工业区,便于居民上下班,工业区的工业品主要面向商家,而不是住宅区的居民,C项错误;N住宅区较M住宅区邻近文教科研用地,青少年上学便利,D项正确。
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三节 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导学案: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三节 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导学案,共14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地域文化,地域文化与乡村景观,地域文化与城镇景观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8章第2节城镇化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学案: 这是一份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8章第2节城镇化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学案,共13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城镇化的意义,世界城镇化进程,城镇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地理信息技术在城市管理中的应用,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8章第2节城镇化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学案: 这是一份人教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8章第2节城镇化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学案,共16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城镇化的意义,世界城镇化进程,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