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文拓展阅读专项训练(二)-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部编版01](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1/2/13556478/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现代文拓展阅读专项训练(二)-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部编版02](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1/2/13556478/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现代文拓展阅读专项训练(二)-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部编版03](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1/2/13556478/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现代文拓展阅读专项训练(二)-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部编版
展开
现代文拓展阅读专项训练(二)-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部编版
一、现代文阅读
1.课外新体验。
爱晚亭
萧索的微风,吹动沙沙的树叶,潺潺的溪水,和着(婉转 婉约)的鸟声。这是一曲多么美的自然音乐呵!
枝头的鸣蝉,大概有点疲倦了?不然,何以它们的声音这样断续而凄楚呢?
溪水总是这样穿过沙石,流过小草轻软地响着,它大概是(日夜不分 日夜不停)的吧?
翩翩的蝶儿已停止了它们底工作躺在丛丛的草间去了。惟有无数的蚊儿还在绕着树枝一去一来地乱飞。
浅蓝的云里映出从东方刚射出来的半边新月,她好似在(凝视 俯视)着我,睁着眼睛紧紧地盯望着我──望着在这溪水之前,绿树之下,爱晚亭旁之我──我的狂态。
我乘着风起时大声呼啸,有时也蓬头乱发地跳跃着。哦哦,多么有趣哟!当我左手提着绸裙,右臂举起轻舞时,那一副天真娇戆而又惹人笑的狂态完全照在清澄的水里。于是我对着溪水中舞着的影儿笑了,她也笑了!我笑得更厉害,她也越笑得起劲。于是我又望着她哭,她也皱着眉张开口向我哭。我真的流起泪来了,然而她也掉了泪。她的泪和我的泪竟一样多,一样地快慢掉在水里。
有时我跟着虾蟆跳,它跳入草里,我也跳入草里,它跳在石上蹲着,我也蹲在石的上面,可是它洞然一声跳进溪水里,我只得怅惘地痴望着它。
更有时鸟唱歌,我也唱歌;但是我的嗓子干了,声音嘶了。它还在很得意很快活似的唱着。
最后,我这样用了左手撑持着全身,两眼斜视着衬在蔚蓝的云里的那几片白絮似的柔云,和向我微笑的淡月。
我望久了,眼帘中像有无限的针刺着一般,我倦极了,倒在绿茸茸的嫩草上悠悠地睡了。和煦的春风,婉转的鸟声,一阵阵地,一声声地竟送我入了沉睡之乡。
(1)在文中的括号里选择恰当的词语。
(2)文中画线句子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句中的“她”指的是 。破折号的作用是 。
(3)作者在爱晚亭做了哪些事?读一读选文,根据提示把答案补充完整。
第一件:乘着风大声呼啸 第二件:
第三件:望着溪水哭笑 第四件:
第五件: 第六件:望着月儿陶醉
(4)关于本文,下面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看到题目,便使人想到杜牧的“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自然会想到秋天枫叶似火的景象。
B.这篇文章写的是作者春游爱晚亭欣赏到的醉人的春色。
C.从文中描写的蝉凄楚的叫声,蚊儿乱飞,望着溪水中的倒影哭等可以体会到作者游爱晚亭的心情并不快乐。
D.文中多处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并展开联想和想象,烘托出作者兴高采烈的心情。
2.课外阅读轩。
父亲留下的书香
我家虽说不是“书香书第”,却有缕缕书香弥漫,这可从我全家人喜欢读书看出来。说起我家的书香,还是我父母传留下来的哩。
我父亲别无嗜好,就喜欢看书,《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以及《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古今中外名著,曾使他每每陶醉于其中。可是后来父母的手中却换成了本本“苦书”,——这说来就话长了。
我母亲生我二弟后一病不起,常年躺在床上,生活不能自理,父亲独自挑起了持家的重担。起先请医生为母亲治病,后来家境日趋贫困,再也没钱请医生了。我们为此忧心忡忡。这时我发现父亲床头的《三国演义》、《水浒传》等书不见了,有的是一本本中医和中草药书,——这些就是“苦书”吧。
持家劳累之余,父亲就研读这些书,可谓是“苦”不释手。父亲还钻研一本《中国针灸大纲》,边看边实践:替我母亲望诊搭脉,开方煎药,又作针灸治疗。后来连我们兄弟姐妹也知道在足三里穴位针灸能起到有病治病,无病防病的良好效果。奇迹终于降临了,卧床数年的母亲竟然下床了!
母亲慷慨地叮咛我们要秉承父亲的精神。为了给母亲作针灸治疗,父亲常常在晚上先在自己身上的穴位进行试针,感觉针刺麻醉的程度和针尖刺透的深度,然后再替我母亲针灸治疗……母亲的病治好了,她享受到古稀之年,而操劳一生、挚爱妻子儿女的父亲却在65岁离开了我们!
父亲留给我们的很多很多,其中就有不绝如缕的书香。
(1)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嗜好:
忧心忡忡:
(2)“母亲感慨地叮咛我们要秉承父亲的精神。”一句话中“秉承”指 ;“父亲的精神”指
(3)读“持家劳累之余,父亲就研读这些书,可谓是‘苦'不释手”。为什么“苦”字加引号?这个词意思是什么?
(4)想一想,父亲还留给了我们什么?
3.课外阅读。
夜游雁荡山
暮色浓浓,景物朦胧。这浓,浓得像从天上垂下来的巨大的黑纱;那朦胧,又使人感到神秘。
我站在灵峰招待所门口,抬头看山峰,不禁连连叫绝!刚才阳光还未退去,我只感到山峰像刀削斧劈,十分奇特,现在更出奇了。你说暮色浓浓,山峰却轮廓分明;你说景色分明,却又朦朦胧胧。你就先看看合掌峰吧。站在灵峰寺右角看它像一只雄鹰,再看它那锋利的嘴,假如有人去偷神殿的圣器,它一定会扑过去啄他;它那剑翅的神态,仿佛丢一块石头过去,它就会展翅向你扑来。‖
我一边看一边想,这奇妙的景色不正是来自朦胧吗?如果不是暮色。那山峰所化成的形象就不会这样逼真。我怀着浓厚的兴趣,随着人们走到塔头岭看双笋峰。向西看,山峰像一个梳了发髻的老妇,那眉毛、眼睛、鼻子和没有牙齿的干瘪的嘴巴都十分逼真。她仿佛要与我诉说家务,讲讲儿媳妇的贤惠,儿子的孝顺,邻居的和睦;要与我讲讲现在的生活好起来了,还想多活几十年。再向东南方走过去,老妇隐去了,出来一位老头。这是一位蓄了长须的老头,他立在高山上欣赏大自然的美景。月亮出来了,云有时把月亮遮得忽明忽暗的,光线的变化使老头的胡须仿佛微微飘动了。
顺着山坡下去,老头归去了,出来一个老僧,在拱着手拜月。故而当地人称这“三景”是婆婆峰、老头峰、僧拜峰。‖
月光把山地铺了一层银,我小心地踏着银光,唯恐把这月光踏碎,破坏了这朦朦胧胧的美。我去看金鸡峰。峰的形状像一个顽皮的小孩,他躲在暮色里探头探脑地窥视对面的山峰,仿佛在和谁捉迷藏。又走了几步,只见一只犀牛正伸长脖子在望月亮,这就是犀牛峰了。‖
我意犹未尽,只听见有人大叫:“回去了,回去了!”就不自觉地跟了过去,见许多人上了车,我看看车头上的字,都是温州市、乐清县几个单位的。他们特地来夜游雁荡山的,我本是因为时间紧才不得已夜游雁荡山,想不到雁荡山的夜景是这么的迷人。‖
(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敛翅:
窥视:
(2)概括第二段的段意。
(3)作者夜游雁荡山时看到的景色有什么特点?
(4)作者走到塔头岭看双笋峰,为什么山峰一会儿像老妇,一会儿像老头,一会儿像老僧?
(5)“月光把山地铺了一层银,我小心地踏着银光,唯恐把这月光踏碎……”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4.课外阅读
美丽的晕
①碧蓝的天空。铺过来一层蚕丝般的云幕,不一会儿,太阳周围现出一道彩色光环。它宛若彩虹,但没有彩虹鲜亮;虹的色彩排列是内紫外红,而光环刚好相反,是外紫内红。这就是“晕”,俗称“风圈”。
②我们的祖先,很早就对“晕”进行了观察和记载。远在殷墟甲骨文中,已有“晕”字出现。到了西周,“晕”便正式作为天象被记录下来。而欧洲人直到1630年,才有关于“晕”的详细记载,比我国晚了一千多年。
③人们虽然很早就注意到了这种美丽的光象,但对它的成因作出科学的解释,则是近一二百年的事。1666年,牛顿做了一个很简单的但对后来科学发展影响很大的实验。他让一束阳光透过三棱镜,结果出现红、橙,黄、绿、蓝、靛、紫的七色彩条。这使人类第一次认识到,阳光原来是由七种不同颜色的光组成的,当它们通过三棱镜时,由于波长,折射角不同,才显示了各自的本色。这一发现,给“晕”的科学解释打下了基础。
④探空资料表明,那白如蚕丝的云幕,其高度都在距地面5000米以上,是由六方柱体状的小冰晶组成的。如果把六方柱体不相邻的边延长,实际上就是三棱柱体。所以,六方柱体状的冰晶就像三棱镜一样,能把阳光分成七色彩条。当无数兆亿小冰晶被阳光照射后,各色光按一定角度折射出来,便形成了绚丽多彩的晕环。
⑤人们对“晕”的兴趣,不单因为它有斑斓的色彩,而且由于它是天气变化的一种前兆。据我国新疆阿勒泰地区统计,在1980天中就曾出现过1052次“晕”,“晕”后两天内出现风,雨等显著天气变化的占80%。
⑥不过,也不是所有的“晕”都是风雨之兆。气象工作者经过长期观察发现:当“晕”的持续时间在1小时以内(俗称“短晕”)时,未来的12小时—36小时内会出现风或雨;当“晕”的持续时间在5小时以上(俗称“长晕”)时,则不会有风雨天气出现。
⑦美丽的学环是大自然的天气预告图,我们了解并利用它来观测风云,可以更好地安排工作和生活。
(1)第③段中的“这一发现”指的是( )
A.阳光是由七种不同颜色的光组成的。
B.对晕的成因作出科学解释的实验。
C.人们很早就注意到这种光象。
D.折射角不同,它们才显出各自的本色。
(2)对第④段内容的理解,正确的是
A.晕是阳光经过云层中冰晶的折射而形成的。
B.晕是光线经过云层中冰晶的折射而形成的。
C.晕是阳光经过空气的反射形成的。
D.晕是光线经过空气的反射形成的。
(3)第⑥段中运用的说明方法是( )
A.作比较 列数字 B.作诠释 列数字
C.作诠释 作比较 D.分类别 列数字
(4)本文依次从哪几方面来说明晕的?下面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A.解说概念 追溯历史 解释成因 说明作用
B.解说概念 追溯历史 记述实验 划分种类
C.描摹色彩 解说概念 解释成因 说明作用
D.描摹色彩 记述实验 解释成因 划分种类
5.阅读理解。
小名
也许我的出生和水有关,于是外公给我起名叫淼儿。在“淼儿,淼儿”的呼唤声中,我慢慢长大了。到了要上学的年龄,爸爸觉得该有个体面的学名才对,便为我取了个大众化的名字,可家里人还是“淼儿,淼儿”地叫,特别是妈妈叫得尤为响亮频繁。
不知为什么,随着年龄的增长,再听到家人唤我小名时竟有些不舒服了。于是,有一天,我在听到妈妈又一声“森儿”的呼唤后,就对妈妈说:“妈妈,我有大名的,别叫我小名好吗?”然后在妈妈惊愕的表情里走进自己的房间。
但妈妈终究还是改不了。
我16岁生日聚会那天,好多同学都来了,家里的小客厅挤得满满的。我一边给大家分糖果,一边忙不迭地说着谢谢。爸爸妈妈在厨房里做菜,当一碟碟香气四溢的小菜端上桌时,一位同学将送给我的大蛋糕端上来,我连声称谢,打开蛋糕盒,喊道:“妈妈,拿刀子来!”
妈妈一边递过一把瓜刀,一边叮咛:“小心点,淼儿!”
“咦?原来你叫森儿呀,挺好玩的名字!”朋友们善意地哄笑起来,我的脸“刷”地红到了耳根。
晚上临睡前,我推开妈妈的房门,倚着门框,不耐烦地说:“妈妈,我不是说过嘛,别叫我的小名!”妈妈的脸上呈现出一种复杂的表情,叹了口气说:“对不起,高翔!”可我听出我的名字在她口中变得十分生硬。
没多久,我要离开家到百里外的一座城市去读书。不知怎的,妈妈竟在短短几天内学会了很有味道地叫我的大名,而且同以前叫我小名一样顺口。
分别那天,爸妈一起去车站送我。爸爸喋喋不休地叮嘱我,妈妈则沉默着,表情显得很是伤感。我大人似的笑笑,反过来抚慰他们:“放心吧,没事的,我已经不是孩子了。”
火车开动的一刹那,我从车窗探出头,同他们挥手告别,一直不言不语的妈妈突然抬起头,眼里含着泪,她紧跑着,挥动起双手,脱口喊了出来——
“常写信,淼儿!”
我稍稍一愣,心里似乎被什么东西猛撞了一下,泪水夺眶而出。
(1)短文围绕“小名”主要写了三件事,请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并梳理“我”的心理和母亲的表情变化,将表格补充完整。
主要事情 | 我”的心理 | 母亲的表情 |
对妈妈说别叫“我”小名 |
|
|
|
| 复杂 |
| 感动 |
|
(2)联系短文内容,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可多选)
A.短文刻画母亲主要抓住了母亲的语言、表情和动作。
B.第1自然段“特别是妈妈叫得尤为响亮频繁”这句话在文中起铺垫作用,第3自然段“但妈妈终究还是改不了”在文中起过渡作用。
C.“咦?原来你叫淼儿呀,挺好玩的名字!”朋友们的话中带着对“我”的嘲笑和讽刺。
(3)短文末尾“我稍稍一愣,心里似乎被什么东西猛撞了一下,泪水夺眶而出”中的“什么东西”你认为指的是什么呢?运用“猛撞”一词好在哪里?
6.阅读短文,回答下面问题。
管仲与鲍叔牙
①管仲,名夷吾,是颜上人。他年轻时常和鲍叔牙交往,鲍叔牙知道他有才干。管仲因贫穷,经常沾鲍叔的便宜,鲍叔始终能很好地对待他,不因此而说他的闲话。后来鲍叔侍奉齐国的公子小白,管仲侍奉公子纠。当小白被立为齐国国君的时候,公子纠被杀,管仲也被囚禁。鲍叔就向齐桓公推荐管仲。管仲被齐桓公任用,在齐国主持政事,齐桓公因此也成就霸业,多次联合各国诸侯主持盟会,使天下一切得到匡正,这都是管仲的谋划。
②管仲说:“我当初贫穷时,曾和鲍叔一起做生意,分钱财,自己多拿,鲍叔不认为我贪财,他知道我贫穷啊!我曾经替鲍叔办事,结果使他处境更难了,鲍叔不认为我愚蠢,他知道时运有利有不利。我曾经三次做官,三次被国君辞退,鲍叔不认为我没有才能,他知道我没有遇到时机。我曾经三次作战,三次逃跑,鲍叔不认为我胆怯,他知道我家里有老母亲。公子纠失败了,召忽为之而死,我却被囚受辱,鲍叔不认为我不懂得羞耻,他知道我不以小节为羞,而是以功名没有显露于天下为耻。生我的是父母,了解我的是鲍叔啊!”
③鲍叔推荐管仲以后,自己甘愿做他的下属。天下的人不赞美管仲的才干,而赞美鲍叔能了解人。
(1)写出表现管仲的才能的句子。
(2)根据选文内容填空。
①管仲多分钱财,鲍叔认为他贫穷;
②管仲办事不力,鲍叔认为他 ;
③管仲三次被辞退,鲍叔认为他 ;
④管仲三次逃跑,鲍叔认为他 ;
⑤管仲被囚受辱,鲍叔认为他 。
(3)“生我的是父母,了解我的是鲍叔啊!”这句话的意思是管仲认为 ,表达了管仲 。
(4)天下人为什么不赞美管仲的才干,而赞美鲍叔能了解人?
7.课外阅读。
多看一本书
如果有人问我:你这一生感到最吃亏的是什么?我一定会毫不犹豫地说:书看得太少了!
小时候,我最怕打架,被人打了也不敢还手。挨打的时候,心里实在很难过,但现在想想,一点也不觉得被人欺侮有什么吃亏的。
当我还很年轻的时候,有同事向我借了钱,赖账不还,那时我每月的工资除了有一部分必须寄给妈妈外,剩下的只够自己吃饭,好不容易从牙缝里挤出一点钱,却被同事“吃”了,心里自然不是滋味,但现在想想,这也并不是吃亏。
可是,书读得太少,只读完小学就开始工作,从15岁出外到现在,30多年了,我处处要付出比别人多的时间,劳心劳力,却不一定能获得跟人家一样的收获。这样的吃亏,才是一辈子吃亏!
有一次,我看到一本书,里面有一句话写得真好:“多看一本书,多活一个人生。”我马上把它剪下来,放在书桌上,作为我的座右铭,让它时时提醒我——多看一本书。
(1)文章主要写了哪几件事?
(2)作者两次写到“但现在想想”的目的是什么?
(3)什么样的吃亏才是真正的吃亏?请用原文中的语句回答。
(4)你如何理解“多看一本书,多活一个人生”这句话?
(5)你的座右铭是什么?请写出来。
8.阅读理解。
六和填江(节选)
原先,住在钱塘江里的龙王性情暴躁,把潮水弄得涨落没有个一定时刻,沿江两岸的田地常常被淹没,人们成天提心吊胆地过日子。
江边住着一户穷苦的渔民,夫妻俩带着个儿子六和过日子。六和五岁那年,他爸在江上打鱼翻了船,淹死啦。娘儿俩失去了依靠,只能每天趁涨潮的时候去捞潮头鱼。干这行当太危险了,六和娘也被浪头卷进漩涡里去啦。
六和没了娘,又伤心又愤怒。他尽力把江边山上大大小小的石块搬下来,使劲扔进江里去。他发誓要用石块把钱塘江填满。
他整整丢了七七四十九天,把水晶宫砸了许多窟窿。石块在水晶宫前的台阶上堆成一座小山,都快把大门堵死啦。龙王无奈,只好去向六和讲和。
六和要求龙王依他两件事。龙王问是哪两件。六和说:“第一件,马上把我娘送回来;第二件,从今以后不许乱涨大潮,潮水只许规规矩矩顺着河道走,涨到小山这儿为止。”
龙王都答应下来,叫人把六和娘送了上来。六和见了娘,多么快活啊!娘儿俩高高兴兴地回家啦。
从那时起,钱塘江的潮水便小了许多,而且涨到那座小山边便稳定下来。只有每年八月十八那一天,潮水比平常要大些,那是因为龙王吃过六和的亏,怕他的部下再闯祸,亲自出来巡江的缘故。
为了感谢六和制服了龙王,后人就在六和搬石块的小山上,修筑起一座宝塔,就是如今的“六和塔”。
(选自《西湖传说故事集成1名胜古迹卷》杭州出版社)
(1)根据意思写出文中的词语。
①形容遇事好发急,不能控制感情。
②形容对事情不能放心,非常害怕。
(2)写出人们成天提心吊胆地过日子的原因。
(3)写出六和填江后钱塘江水的变化。
(4)在这个故事中,六和为什么能让龙王畏惧呢?请写出你的理解。
(5)请你想象六和填江的情景,写一段话吧。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1)婉转;日夜不停;凝视
(2)拟人;浅蓝的云;表示意思的转换,跳跃或转折
(3)蓬头乱发地跳跃;学虾蟆跳;与鸟齐歌唱
(4)D
2.【答案】(1)特殊的爱好;形容心事重重,非常忧愁。
(2)承受父亲的优良品格;父亲的精神是指热爱读书对家庭负责吃苦耐劳的精神。
(3)因为这苦是父亲用辛苦所换来的成功喜悦。“‘苦’不释手”的意思是苦也舍不得放下。
(4)父亲的用他的品格与行动给我们留下了数不尽的精神财富。
3.【答案】(1)收起翅膀。;躲在一边偷偷的看。
(2)细致地描写了暮色下双笋峰在不同的明暗光线下不同的美景变化。
(3)暮色浓浓,山峰却轮廓分明;景色分明,却又朦朦胧胧。
(4)因为暮色,看山峰的方向不同,角度不同,因而光线不同下便看到了不同的形象。
(5)月色朦胧下的景色实在太美,作者唯恐破坏了这自然的美景,珍惜小心的心情。
4.【答案】(1)A
(2)A
(3)D
(4)A
5.【答案】(1)不舒服;惊愕;生日聚会时,妈妈喊“我”小名;丢脸;车站送别时,妈妈喊“我”小名;伤感
(2)A;B
(3)指的是妈妈爱的呼唤和牵挂;“猛撞”写出了“我”此时才明白妈妈对“我”的爱,表达了“我”的愧疚之情。
6.【答案】(1)管仲被齐桓公任用,在齐国主持政事,齐桓公因此也成就霸业,多次联合各国诸侯主持盟会,使天下一切得到匡正,这都是管仲的谋划。
(2)时运不济;时机没到;家有老母;功名没有显露
(3)最了解他的人是鲍叔;对鲍叔知遇之恩的感激
(4)是因为鲍叔不计个人得失,以国家利益为重,极力向齐桓公推荐管仲,使之成就霸业。
7.【答案】(1)第一件:小时候被人打了不敢还手。第二件:年轻时同事借钱不还。第三件:工作中付出的多,收获的少。第四件:座右铭的来历。
(2)为了突出,更为下边引出。
(3)书读得太少,只读完小学就开始工作,从15岁出外到现在,30多年了,我处处要付出比别人多的时间﹐劳心劳力,却不一定能获得跟人家一样的收获。
(4)书里面有很多的知识,而且不同的书,它的见解也会不同,多读一本书,就多知道一些新的见解,就仿佛是自己经历了一般,多了人生的一些经验。
(5)略
8.【答案】(1)暴躁;提心吊胆
(2)原先,住在钱塘江里的龙王性情暴躁,把潮水弄得涨落没有个一定时刻,沿江两岸的田地常常被淹没。
(3)从那时起,钱塘江的潮水便小了许多,而且涨到那座小山边便稳定下来。只有每年八月十八那一天,潮水比平常要大些。
(4)因为六和不畏强势,勇敢而又有毅力,发誓要用石块把钱塘江填满就持续不断地去做,所以才能让龙王畏惧。
(5)六和日夜不停地搬着石头,石头太重了,他就慢慢推;累了,擦擦汗,渴了,喝口水;脚上磨出了血泡,疼得厉害,可六和一想起被潮水卷走的爹娘,脚下又增添了力气。
(2023春)-人教版小学语文(二下)-同步拓展阅读 专项阅读训练二:叙事类文章: 这是一份(2023春)-人教版小学语文(二下)-同步拓展阅读 专项阅读训练二:叙事类文章,共4页。
现代文阅读拓展训练(一)-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部编版: 这是一份现代文阅读拓展训练(一)-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部编版,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现代文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现代文阅读拓展训练(二)-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部编版: 这是一份现代文阅读拓展训练(二)-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部编版,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现代文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朗读宝](http://m.enxinlong.com/img/images/6d7a0b383f1fc30b799c63fb30b9fca4.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