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5.1法不可违(精品课件)第1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9/13553170/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5.1法不可违(精品课件)第2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9/13553170/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5.1法不可违(精品课件)第3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9/13553170/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5.1法不可违(精品课件)第4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9/13553170/0/3.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5.1法不可违(精品课件)第5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9/13553170/0/4.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5.1法不可违(精品课件)第6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9/13553170/0/5.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5.1法不可违(精品课件)第7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9/13553170/0/6.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5.1法不可违(精品课件)第8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9/13553170/0/7.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遵守社会规则第五课 做守法的公民法不可违图片ppt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遵守社会规则第五课 做守法的公民法不可违图片ppt课件,共36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规范作用P46,保护作用,探究成果,法律有哪些作用,P48,违法行为,违法类型思维图,新知探究,我来说你来猜,你说我说大家说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了解法律的作用,知道什么是违法行为及违法行为的类别。2.正确判断什么是一般违法行为,什么是犯罪行为。3.能对自己和他人的行为是否违法作出判断。提高防范违法行为的意识。4.了解行政违法行为和民事违法行为,自觉做到遵章守法。
自主学习:独学、对学、组学
1、法律的作用有哪些? 2、什么是违法行为? 3、违法行为分为哪几类?各自应受哪种处罚? (重点) 分工:主要由1、3、5、7组完成 4、举例说明身边违法行为的主要表现。 5、怎样做到遵章守法? (重点) 分工:主要由2 、4、6组完成
(3)结合小勤的事例,说说法律有何作用?
(1)小勤为什么会被送到派出所?
(2)这样的事情可以避免吗?
一、合作学习:法的作用
小勤捡了工地上铁卡子,结果被工地保安送到了派出所
请看教材P46小勤的故事
(1)法律为人们的行为提供一个模式、标准和方向,它是评价人们行为是否合法有效的准绳。 (2)法律是最刚性的社会规则,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
民法通则(物权法)(第七十九条规定:拾得遗失物,应当归还失主)
违反 ,危害 ,应承担
《道路交通安全法》属于行政法规(第三十一条规定 未经许可,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占用道路从事非交通活动)
违反 危害 ,应承担
《刑法》(第二百三十二条规定: 故意杀人的,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
触犯刑法,危害极大,应承担
(1)根据违反法律的类型,违法行为分为: (2)根据危害和情节轻重,违法行为分为:
2、违法行为有哪些类型? 违法行为的含义和原因是什么?
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
一般违法行为 和 严重违法行为(犯罪)。
是指出于过错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危害社会的行为。
缺乏规则意识,法律观念不强。
通过分析,我们来完成下面的表格
深入探究
常见有 道歉、返还、赔偿
常见的有警告、开除、罚款、拘留
常见有判刑附加罚金、没收财产
都是违法行为,都具有危害性,都应承担法律责任
违法与犯罪关系是怎样的?
违法不一定犯罪,犯罪一定违法 (结论)
1、谁说出一则案例,挑战另一名同学回答。 2、 表达要精、准、快 3、最多进行两赛,有兴趣下课后继续。
1、抢劫他人财物。 2、张某让读八年级的孩子辍学回家。3、因为房价上涨,张某拒不履行售房合同4、某人开玩笑说:“地震了。”引起恐慌,导致他人受重伤。5、家暴。 6、拾得别人的财物不还。
2、5是行政违法行为;1、4刑事违法行为; 3、6民事违法行为
你身边常见的违法行为有哪些?
人肉搜索侵犯他人隐私权
想一想,你自己或者身边人做过这些事情吗? 这些都属于什么违法行为?
(1)谎报险情,破坏铁路封闭线、殴打他人等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行政违法行为。P49(2)侵犯他人民事权利,没有依法履行合同义务,等较为典型的民事违法行为。P50
我们怎么警惕身边的违法行为?
2、遵章守法,是社会和谐的保证
4、结合身边常见的违法行为,怎样做到遵章守法?
(1)认识一般违法行为的危害,自觉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P51
(2)在社会生活中,分清是非,增强守法观念,严格遵守治安管理的法律规定。P51
(3)在社会交往中,依法从事民事活动,积极防范民事侵权行为和合同违约行为。P51
2、我知道了 、、、、、、、、、、
1、我的疑惑、、、、、、、、、、
3、我明白了、、、、、、、、、、、、、、
知识点1 违法无小事
1.法律的规范和评价作用:(1)规范作用:法律明确告知人们可以做什么,必须做什么,应当做什么,不应当做什么,为人们的行为提供一个________、标准或方向。(2)评价作用:法律还告知人们,哪些行为是合法的,哪些行为是非法的,它是评价人们的行为____________ 的准绳。
2.违法行为的含义:指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________的行为。3.违法行为的种类:(1)根据违反法律的类别,违法行为分为民事违法行为、____________违法行为和刑事违法行为。(2)根据违法行为的性质、社会危害性,违法行为分为________________和犯罪。
4.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以及刑事违法行为:(1)民事违法行为是指违反民事法律规范,应当承担____________责任的行为,如欠债不还的行为。(2)行政违法行为是指违反____________法律规范,应当受到行政处分或行政处罚的行为,如扰乱社会治安的行为。(3)刑事违法行为是指违反刑事法律规范,应当受到____________的行为,如故意杀人的行为。
5.一般违法行为和犯罪:(1)民事违法行为和行政违法行为对社会的危害相对轻微,称为一般违法行为。(2)刑事违法行为是违法行为中最严重的一种,就是我们常说的犯罪。(3)二者都要承担____________。
知识点2 警惕身边的违法行为
1.我们身边常见的违法行为:(1)谎报险情、破坏铁路封闭网等行为都是违反________________法的行政违法行为。(2)侵犯他人____________权利或者没有依法履行合同义务,都是较为典型的民事违法行为。
2.遵章守法的要求:(1)我们要认识一般违法行为的危害,自觉依法____________自己的行为。(2)在社会生活中,我们要分清是非,增强___________观念,严格遵守治安管理的法律规定。
(3)在社会交往中,我们要________________从事民事活动,积极防范侵权行为和违约行为。既要维护自己的权益,又要尊重他人的权益,促进社会健康和谐发展。
3.从事民事活动的基本原则:(1)法律地位______________原则;(2)______________原则;(3)______________原则;(4)______________原则;(5)不得违反法律,不得违背______________原则;(6)应当有利于______________、保护生态环境原则。
1.《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一十四条规定:“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干涉、盗用、假冒等方式侵害他人的姓名权或者名称权。”这直接体现了法律( )A.告知我们可以做什么B.告知我们必须做什么C.告知我们不应当做什么D.告知我们哪些行为是合法的
2.法律是最刚性的社会规则,它是评价人们的行为是否合法有效的准绳。人们行为的底线是( )A.遵守纪律 B.不违背道德C.不违法 D.不违规
3. [立德树人•行为有耻])小陈捡到一块手表,见无人认领便将手表据为己有。小陈的行为( )A.虽不道德,但不违法B.侵犯他人权益,违反法律规定C.合情合理,无可厚非D.无损他人权益,合乎法律规定
4.李某因谎报险情,被公安机关拘留;某出版社未经作者同意发表其作品,作者将该出版社告上法庭。李某、某出版社的行为分别属于( ) A.刑事违法行为、一般违法行为 B.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 C.行政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 D.行政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
5.2021年8月,梁某造谣“天津一老人想回京被控制”,并在网络社交平台上散播,造成恶劣社会影响。后来,梁某被北京市公安局西城分局依法刑事拘留。梁某的行为属于( )①行政违法行为 ②民事违法行为③刑事违法行为 ④犯罪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6.胡某为吸引粉丝表演了一段“无人驾驶”。胡某在开车过程中打开驾驶室车门,迅速下车,跟随车辆步行一段,再上车继续驾驶。视频上传到网络,还没等到点击量上升就被举报了。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他被交警扣分罚款。胡某的行为( )A.是犯罪行为,应承担刑事责任B.是民事违法行为,具有社会危害性C.是违纪行为,应受到纪律处分D.是行政违法行为,应该受行政处罚
7.在社会生活中,人们从事的最普遍的活动是民事活动。下列不属于民事活动的是( )A.散布网络谣言 B.购置房产C.签订合同 D.结婚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初中政治 (道德与法治)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遵守社会规则第五课 做守法的公民法不可违多媒体教学课件ppt,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探究与分享,相关链接,运用你的生活经验,拓展空间,本课小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人教部编版法不可违教学课件ppt,文件包含51法不可违课件pptx、身边违法行为mp4、顺丰小哥被扇耳光mp4、顺丰小哥被扇耳光后续mp4等4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31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政治 (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法不可违集体备课课件ppt,共36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自学导航,第一目违法无小事,法律法规知多少,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身边的行政违法行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