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9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精品练习
展开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9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精品练习,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现代文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9课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一、选择题
- 下列加点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A.确凿(zuó) 秕谷(bǐ) 绣像(xiù) 桑椹(shèn)
B.菜畦(wā) 鼎沸(fèi) 蝉蜕(tuì) 竹筛(shāi)
C.锡箔(bó) 博学(bó) 脑髓(suí) 鉴赏(jiàn)
D.觅食(mì) 宿儒(sù) 缠络(luò) 渊博(yuān)
-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宿儒 销释 绅士 盔甲 B.渊博 签赏 收敛 轻捷
C.书塾 蜈蚣 云宵 恭敬 D.质朴 缠络 绣像 和蔼
- 把下列语句组成一段话,排列顺序恰当的一项是
①在泥墙的南端,即与鲁迅家后门墙角接壤处,有块刻有“梁界”二字的界碑。
②大园在南,西边有一垛长达四十四米的泥墙,作为与西邻梁家后园的分界线。
③百草园在浙江绍兴鲁迅故居的后面,有小园、大园之分。
④这块界碑和这垛被鲁迅称为“有无限趣味”的“短短的泥墙”至今仍留存如故。
⑤小园在北,向西北角突出,面积约为大园的四分之一。
A.③⑤②①④ B.③⑤①④② C.③⑤①②④ D.⑤③②①④
-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碧绿的菜畦”“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从视觉角度写出了百草园充满生机的情景。
B.“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从听觉角度写出了百草园中动物的叫声的悦耳动听。
C.“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椹要好得远。”运用比喻的 修辞手法写出了覆盆子的形状。
D.“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这句话表明作者从详写百草园的总体的乐趣, 到略写短短的泥墙根一带的乐趣。
- “三味书屋”的先生是一位学问渊博的老者,文中鲁迅对他的看法是
A.他挫伤了学生的求知欲,鲁迅很讨厌他。
B.他对鲁迅很严厉,鲁迅认为这束缚了儿童的身心发展,所以对他很不满。
C.他没有多少真才实学,只是常读些令学生难懂的文章,鲁迅觉得他很可笑。
D.他很博学,对学生又有一些开明的思想,鲁迅对他很恭敬。
二、填空题
- 文学常识填空。《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体裁是 ,作者 。课文选自他的散文集 ,文章以深情的笔调回忆了儿时的 ,让我们看到了他成长的足迹。
-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确凿 菜畦 脑髓 窜向云霄
宿儒 蝉蜕 向后拗 人迹罕至
- 语文书是陪伴我们成长的伙伴。下面是《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阅读导语”,编者以人们对鲁迅的认识起笔,又用诗意的语言写出了鲁迅在“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中的生活。请结合课文内容,将空缺处的内容补写完整,注意语意连贯。
提起鲁迅,人们常常会想到① ,但是打开他的童年之窗,我们会发现那里却是:② 灿烂的春光中有童真,③ ;④ ,严肃的学习中也不乏快乐。让我们一起走进鲁迅的童年,探索一下他成长的足迹吧。
- 按原文填写词语。
(1) 寻章摘句——按原文填写词语。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 摸着你。
(2) 对,这是张小水 画,也许是唐代的名手画的吧。
(3) 但是春天总算来了。我的母亲又 过了一个严冬。
(4) 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 琴。
三、现代文阅读
- 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问题。
三味书屋后面也有一个园,虽然小,但在那里也可以爬上花坛去折蜡梅花,在地上或桂花树上寻蝉蜕。最好的工作是捉了苍蝇喂蚂蚁,静悄悄地没有声音。然而同窗们到园里的太多,太久,可就不行了,先生在书房里便大叫起来:
“人都到那里去了?!”
人们便一个一个陆续走回去;一同回去,也不行的。他有一条戒尺,但是不常用,也有罚跪的规则,但也不常用,普通总不过瞪几眼,大声道:
“读书!”
(1) 阅读选段,说说孩子们在“三味书屋”的生活是怎样的,这体现出孩子们怎样的特点。
(2) 选段中描写的先生有哪些矛盾的表现?这是一位怎样的先生?
- 阅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选段,回答问题。
我家的后面有一个很大的园,相传叫作百草园。现在是早已并屋子一起卖给朱文公的子孙了,连那最末次的相见也已经隔了七八年,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
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拍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拥肿的根。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见过有一块根像人样。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椹要好得远。
(1) 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是否自相矛盾?请简要说明理由。
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
(2) 选文第二段描写景物,其中详写什么?略写什么?
(3) 选文第二段文字是从多角度进行描写的,请分别按提示各找一个例句。
(1)写视觉的:
(2)写听觉的:
(3)写味觉的:
(4) 说说下面两个句子中加点的字能否改为括号内的字?为什么?
肥胖的黄蜂伏(停)在菜花上。
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飞)向云霄里去了。
- 阅读文章,回答下列小题。
想起那年读书时
①真的,读书,是件特别好玩的事情。
②十来岁,三年级,天不怕地不怕的,不管生疏,常常和同学去串门。到了别人家里,是安静的,不声不响,微笑,直盯着土屋墙壁上的黑白报纸。那些报纸,是一些富裕人家不知从哪里弄来的,贴在墙上,给土屋增加一点美观,不至于到处露着暗灰的墙皮。有字,可读,真好。
③看着看着,身子会趴下,因为靠底下的一些字,实在是看不清了。而下面的报纸,往往是更旧一些,泛着黄色,伴随着一丝丝潮潮的味道。而于我,是温润,是隆重,闪着华丽的光,仿佛是琥珀。
④慢慢读完一面墙,真畅快呀。
⑤当时,除了课本之外,再也找不到书可读,偶然在同学家发现这样的“报纸墙”,自是欣喜若狂,也就有了这“串门”的雅好。
⑥慢慢地,很多人知道我喜欢“读字”,便有人告诉我,谁谁那里有小人书,可以借着看看的。听了那些陌生的名字,怵头,哪里认识人家呀!怎么办?
⑦便央求妈妈去借,大人总会和人家说上话的吧。
⑧那时候的小人书,人人当宝贝的,自是不会轻易借出。妈妈便苦口婆心地求人家,一遍遍保证,不会弄丢的,不会弄脏的,不会弄折的,一定按时……终于,在人家一遍遍的叮嘱里,在犹豫的眼光里,拿到了小人书。
⑨抱着书,飞奔回家,小心翼翼放在床头一角,赶紧吃饭写作业,然后,扎在灯下,一声不吭,一页页,仔仔细细看过去。
⑩夜,深了,抚摸着小人书,恋恋不舍地睡去,天亮,它就该物归原主了。
⑪还有让人欢喜的,是过年放鞭炮,很多的鞭炮是用废弃的书本卷成的,鞭炮在炸开的刹那,很多带着字的碎片,仿佛一个个精灵,舞蹈着,纷纷而来。我笑着跑着去迎接那些碎片,在碎片里,看到一个个的“断句”,或者几个词语,那种此起彼伏的文字阅读,仿佛海边的波浪,一波波地涌动而来,真好。
⑫当然,也会有大的收获,就是包鞭炮的纸张是大一些的(有时放学路上也会捡到一张大大的报纸,然后一路开心),捡来,展开,抚平,偶尔会读到一段故事,也许没有开头,也许没有结尾,但有一些词:万水千山,碧波荡漾,寂静芬芳,花来衫里,影落池中……它们,总像是春天拂过的风,暖暖的,通身清透。
⑬拥有淋漓畅快的读书机会,是因为村里一户人家,做起了废品收购的买卖。他家的院子里,堆满了瓶瓶罐罐、纸箱书本。没有任何人邀请,我就成了人家的“座上客”,只要一有空闲,就跑到人家的院子里。那个小小的院落,被我一寸寸地丈量过了。也是在那个时候,我看到了一本本完整的杂志,一本本很旧很破,几乎还是繁体字的《西游记》《后唐演义》……一路读起来,磕磕绊绊的,但总算能读过去。
⑭坐在小小的院子里,有书天地,满心欢喜。
⑮慢慢地,条件好了,来到乡里读书,可读的书多了起来。但是,却因为爱熬夜,受到了妈妈的限制。为了防止妈妈批评,我钻进被窝里打着手电筒看,电池没得太快,也不是长久之计,就和妈妈打“游击战”。
⑯那时候,没有雾霾,夜晚总是清亮亮的,我就盼着每个月的十五六,在月光下看,但眼睛看得疼啊,试了几次之后,也就放弃了。
⑰月光下,窗台边,一股清凉风、几声蟋蟀呜的浪漫场景,却是在少年的记忆里,飘飘欲仙。
⑱后来啊,读书的种类,读书的桌子,读书的茶台,读书的座椅,读书的场地……慢慢丰富起来,读书的每一个刹那,都仿佛是时光滋养的花枝,慢慢开出耀眼的花来。
⑲多年以后,到底还是因为这书,生出了一些灵性,鲜亮了人生。
⑳蓦然回首,一路走来的读书时光,在和风丽日里,散发着温暖、生动、可爱、亲切。一纸一片,在呼啦啦的青春里,依然于素色中呈现着夺目的光芒,素手拈花,好似故人来。这好玩的读书往事,想想就笑意盎然,关乎经脉,关乎底气,怎不值得终生记忆?
(文/谷煜,选自《做人与处世》2017 年第 3 期,有改动)
(1) 作者回忆了“那年读书时”的哪些事?请简要概括。
(2) 文章第⑨段画线句子的语言富有表现力,请你任选一个角度加以赏析。
抱着书,飞奔回家,小心翼翼放在床头一角,赶紧吃饭写作业,然后,扎在灯下,一声不吭,一页页,仔仔细细看过去。
(3) 作者回味一路走来的读书时光,在第⑳段中写道:“素手拈花,好似故人来。”句中的“花”指的是什么?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4) 结合全文,说说文末画线句子的作用。
这好玩的读书往事,想想就笑意盎然,关乎经脉,关乎底气,怎不值得终生记忆?
参考答案
1. D 2. D 3. A 4. D 5. D
6. 散文;鲁迅;《朝花夕拾》;快乐生活
7. záo;qí;suǐ;cuàn;sù;tuì;ǎo;hǎn
8. 他的严肃、庄重;另一道风景;无味的冬天里也有童趣;自由的玩耍中充满幻想
9.
(1) 抚
(2) 墨
(3) 熬
(4) 弹
10.
(1) 在“三味书屋”读书时,孩子们可以去书屋后面的小园自寻乐趣:折蜡梅花、寻蝉蜕、捉了苍蝇喂蚂蚁。这体现出爱玩游戏、有好奇心的天性。
(2) 他有一条戒尺,但是不常用,也有罚跪的规则,但也不常用。这是一位严而不厉,甚至是严而可亲的先生。
11.
(1) “似乎”和“确凿”表面上看是矛盾的,实际上并不矛盾。用“似乎”是因为“连那最末次的相见也已经隔了七八年”了,印象模糊,所以用不肯定的语气;用“确凿”是因为写作此文时,作者是用成年人的眼光断定的,所以用肯定的语气。
(2) 详写短短的泥墙根一带,略写对百草园的总体印象。
(3) 不必说碧绿的菜畦……直窜向云霄里去了。;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如果不怕刺……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椹要好得远。
(4) 不能。“伏”字准确地表现出黄蜂因肥胖而趴在菜花上的情态;“停”字就无法表现这种情态。
不能。“窜”字显示速度快,又来得突然,用“飞”字则无法表达这种效果。
12.
(1) 去同学家读“报纸墙”;借小人书读;捡包鞭炮的纸读;到废品收购人家的院子里读杂志和书;来到乡里读书,钻进被窝里打着电简读书,在月光下读书……
(2) 示例:运用动作描写,用一连串的动词,写出了“我”得到书的喜悦心情,以及对读书强烈的渴求。
(3) ①句中的“花”指的是书。②这句话生动地写出了作者回忆“那年读书时”的强烈震撼,表现了作者对书的依恋。
(4) 总结全文,点明主旨,呼应开头,强化作者对读书往事的怀恋。这好玩的读书往事,想想就笑意盎然,关乎经脉,关乎底气,怎不值得终生记忆?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课时练习,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基础知识综合,现代文阅读,综合性学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优秀课堂检测,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练习,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文学常识填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同步达标检测题,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综合性学习,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后面问题,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题目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