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福建省厦门市同安区九年级(上)期中化学试卷(含答案)
展开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福建省厦门市同安区九年级(上)期中化学试卷(含答案),共2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1-2022学年福建省厦门市同安区九年级(上)期中化学试卷
一、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0分,满分0分)
1.生活中的下列现象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菜刀生锈 B.电灯通电发光
C.石蜡熔化 D.汽油挥发
2.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下列有关空气及其成分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空气是一种纯净物
B.空气中氮气含量比氧气含量大
C.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被纳入空气污染指数
D.空气中的稀有气体化学性质很活泼
3.学习完“原子的构成”之后,某同学形成了以下认识,其中错误的是( )
A.原子中质子和电子的数目相同
B.核外电子在离核远近不同的区域中运动
C.原子核的质量和电子的质量相差不大
D.原子核的体积与整个原子的体识相比要小很多
4.“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问题始终是老百姓心中最大的牵挂。人们如果误食工业用盐亚硝酸钠(NaNO2),会引起食物中毒。NaNO2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 )
A.﹣1 B.+3 C.+1 D.+5
5.下列图示操作正确的是( )
A.液体读数 B.滴加液体
C.加热固体 D.倾倒液体
6.草莓、香蕉等水果具有芳香气味,原因之一是其中含有乙酸乙酯(化学式为C4H8O2)等物质。下列关于乙酸乙酯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乙酸乙酯中含有14个原子
B.乙酸乙酯的相对分子质量为88g
C.1个乙酸乙酯分子中含有1个氧分子
D.乙酸乙酯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6:1:4
7.对下列事实解释错误的是( )
选项
事实
解释
A
一滴水中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
分子很小
B
敞口容器中的酒精逐渐减少
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C
体温计中的水银(汞)热胀冷缩
原子的体积热胀冷缩
D
加热使水变成水蒸气
水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大
A.A B.B C.C D.D
8.下列关于“相同”或“不相同”的原因分析不正确的是( )
A.Na和Na+元素种类相同是因为它们具有相同的质子数
B.CO2与CO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它们的分子构成不同
C.水与冰状态不同是因为它们的分子种类不同
D.碳元素与氧元素处在同一周期是因为它们原子的电子层数相同
9.把分别盛满甲、乙、丙气体的试管倒插入盛有水的烧杯中,一段时间后,观察到如图所示的现象,对甲、乙、丙气体的分析正确的是( )
A.甲、乙、丙气体都易溶于水
B.乙气体比甲气体更易溶于水
C.不可以用排空气方法收集甲气体
D.可以采用排水集气方法收集丙气体
10.某同学误将少量KMnO4当成MnO2加入KClO3中进行加热制取氧气,部分物质质量随时间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关于该过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
A.t2时刻,O2开始产生 B.c代表O2
C.a代表KClO3 D.t2时刻,KMnO4开始分解
二、解答题(共8小题,满分0分)
11.(1)写出下列元素的符号或名称:
①碳 ;
②硅 ;
③锌 ;
④F ;
⑤K ;
⑥Cu 。
(2)用化学符号或名称填空:
①氢气 ;
②五氧化二氮 ;
③3个硫酸根离子 ;
④氢氧化钙 ;
⑤硝酸铜 ;
⑥Na2CO3 ;
⑦NH4Cl ;
⑧MnO2中锰元素的化合价为 ;
⑨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
(3)请写出下列化学符号中数字“2”的含义:
①2CO ;
②SO2 ;
③Fe2+ 。
12.下图是两种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和4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一条从图A中获得的信息 (合理答案均可)。
(2)微粒F在化学反应中容易 (填“得”或“失”)电子,形成 (填“阳离子”或“阴离子”),说明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原子的 关系非常密切。
(3)在C、D、E、F四种微粒中属于同种元素的是 (填标号),判断依据是它们的 相同。
(4)A和B两种元素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是 。
13.宏微结合是研究化学的重要思想。
(1)如图是某化学变化的微观过程示意图(“”表示氧原子,“”表示氢原子)。
(1)①从宏观角度看,物质C属于 (选填“混合物”或“纯净物”);
②从微观角度看,物质B是由 构成的(选填“分子”或“原子”或“离子”);
③在整个变化过程中,分子 (“有”或“没有”,下同)改变,原子 改变。
(2)从构成物质的微粒角度用“”表示氧原子,“”表示氮原子,同温度下,气体的体积比等于分子数目比。若空气中其它成分忽略不计,如图可表示空气微观模型的是 (填标号)。
A.
B.
C.
D.
14.如图所示,是细铁丝、硫粉、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示意图,请回答:
(1)实验Ⅰ中:
①可观察到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是:a.剧烈燃烧、火星四射;b.放出热量;c.生成了一种黑色固体。其中能证明细铁丝燃烧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填标号)。
②铁丝燃烧的符号表达式是 ,该反应属于 反应(填基本反应类型)。
③某同学在该实验过程中,没有观察到铁丝燃烧,可能的原因有 (填标号)。
A.铁丝太粗
B.集气瓶底部忘了留少量水
C.集气瓶中氧气的浓度太低
D.点燃系在铁丝上的火柴后,太早伸入集气瓶中
(2)实验Ⅱ中,集气瓶中装少量水的作用是 。
(3)实验Ⅲ中,可观察到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而木炭在空气中燃烧发出微弱的红光,这说明,物质燃烧的剧烈程度与氧气的 有关。
15.A、B、C、D、E、F、G、H八种物质,有下图所示关系:其中A是一种暗紫色固体,B、G都是黑色固体,D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E、F都是无色液体,H是一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在②的反应前后B的质量和化学性质都不改变。
请你根据上述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下列物质化学式:F 、H 。
(2)写出反应②的符号表达式: ,B在反应中起 作用。
16.实验室制取气体所需的装置如图所示。
(1)写出仪器名称:a ,b 。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 。选择的发生装置是 (填标号,下同),实验时,试管口要塞一团棉花,目的是 ;若要收集到干燥的氧气,收集装置是 ,其验满方法为 。
(3)用装置E收集氧气时,下列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 (填标号)。
a.加热时,观察到水中导管口开始有气泡时,立即收集气体
b.待集气瓶里的水排完后,在水面下用玻璃片盖住瓶口,移出水槽正放在桌面上
c.排水法收集完氧气后,先熄灭酒精灯,再将导气管从水槽中移出
17.某校化学研究性学习小组在学习了“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的基础上,改进了教材中的实验,设计出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
实验步骤如下:
①如图所示,连接仪器,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发现装置的气密性良好。
②在集气瓶里装进适量a体积的水,燃烧匙里放一块白磷(白磷燃烧所需要的最低温度是40℃),并在酒精灯上把玻璃棒下端加热,按图示装置把集气瓶中的空气密封起来,把长导管的另一端放入盛有足量水的烧杯中。(注:集气瓶内的长导管已伸到了瓶底)
③用力把预先加热过的玻璃棒按下与白磷接触,观察到白磷立即着火燃烧。
④待白磷燃烧熄灭后,稍加振荡,白烟消失。
⑤待集气瓶完全冷却至室温,量出集气瓶中水的体积是b,整个集气瓶的体积是c。
⑥根据a、b、c三个数据,计算出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教材实验所用红磷燃烧的符号表达式是 。
(2)要确保此改进实验能够成功,除了装置气密性好,还需要的条件是 (写一点即可)。
(3)组内成员小张对“实验前集气瓶里要装进适量a体积的水”非常不理解。咨询了组长小明之后,他终于明白“a体积的水”的作用,其一是为了加快⑤步骤中集气瓶的冷却速度;其二则主要是 。
(4)若此改进实验非常成功,当c为500mL,a=100mL,则b约为 mL。
18.钙是人体必需的常量元素。幼儿及青少年缺钙容易患佝偻病和发育不良,老年人缺钙容易骨折。因此,一些缺钙患者经常要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一些补钙剂。
(1)缺钙患者补的是钙 (填标号)。
A.分子
B.原子
C.单质
D.元素
(2)碳酸钙是一种常用的补钙剂,其化学式为CaCO3。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碳酸钙由 种元素组成;
②碳酸钙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其中钙、氧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 ;
③碳酸钙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 (列式计算)。
2021-2022学年福建省厦门市同安区九年级(上)期中化学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0分,满分0分)
1.生活中的下列现象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菜刀生锈 B.电灯通电发光
C.石蜡熔化 D.汽油挥发
【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为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解:A、菜刀生锈过程中有新物质铁锈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正确。
B、电灯通电发光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错误。
C、石蜡熔化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错误。
D、汽油挥发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2.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下列有关空气及其成分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空气是一种纯净物
B.空气中氮气含量比氧气含量大
C.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被纳入空气污染指数
D.空气中的稀有气体化学性质很活泼
【分析】A、根据纯净物与混合物的区别,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空气的组成成分,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二氧化碳不属于空气污染物,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稀有气体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空气中含有氧气、氮气等多种物质,是一种混合物,故A说法错误。
B、氮气是空气中体积分数最大的气体,约占78%,即空气中的N2比O2含量大,故B说法正确。
C、二氧化碳排放过多会产生温室效应,但现阶段不把二氧化碳作为空气的污染气体,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没有被纳入空气污染指数,故C说法错误。
D、稀有气体的化学性质很不活泼,故D说法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了解空气的组成成分以及性质、二氧化碳不属于空气污染物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3.学习完“原子的构成”之后,某同学形成了以下认识,其中错误的是( )
A.原子中质子和电子的数目相同
B.核外电子在离核远近不同的区域中运动
C.原子核的质量和电子的质量相差不大
D.原子核的体积与整个原子的体识相比要小很多
【分析】根据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的带正电的原子核和核外带负电的电子构成的,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两种粒子构成,结合题意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A、质子带正电,电子带负电,原子中质子和电子的数目相同,故选项说法正确。
B、核外电子具有的能量不同,核外电子在离核远近不同的区域中运动,故选项说法正确。
C、电子的质量很小,相当于质子质量的,原子核的质量和电子的质量相差很大,故选项说法错误。
D、原子核的体积很小,与整个原子的体识相比要小很多,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了解原子的构成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4.“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问题始终是老百姓心中最大的牵挂。人们如果误食工业用盐亚硝酸钠(NaNO2),会引起食物中毒。NaNO2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 )
A.﹣1 B.+3 C.+1 D.+5
【分析】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结合亚硝酸钠(NaNO2)的化学式进行解答本题。
【解答】解: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钠元素显+1,氧元素显﹣2,设氮元素的化合价是x,可知亚硝酸钠(NaNO2)中氮元素的化合价:(+1)+x+(﹣2)×2=0,则x=+3。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利用化合价的原则计算指定元素的化合价的能力。
5.下列图示操作正确的是( )
A.液体读数 B.滴加液体
C.加热固体 D.倾倒液体
【分析】A、根据量筒的读数方法判断;
B、根据胶头滴管的使用方法解答;
C、根据给试管中的固体物质加热解答;
D、根据液体药品的取用方法解答。
【解答】解:A、量取液体时,视线没与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图示操作错误;
B、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的操作,注意胶头滴管的位置是不伸入到试管内或接触试管内壁。应垂直悬空在试管口上方滴加液体,防止污染胶头滴管,图中操作错误;
C、给试管中的固体加热试管口略向下倾斜,药品平铺在试管底部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图中操作正确;
D、取用液体时:①试剂瓶瓶口要紧挨试管口,防止液体流出;②标签向着手心,防止液体流出腐蚀标签;③瓶塞倒放桌面上,防止污染瓶塞,从而污染药品,所以图中操作错误。
故选:C。
【点评】了解具备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是学习化学和进行化学探究活动的基础和保证;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技能,才能安全、准确地进行化学实验。
6.草莓、香蕉等水果具有芳香气味,原因之一是其中含有乙酸乙酯(化学式为C4H8O2)等物质。下列关于乙酸乙酯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乙酸乙酯中含有14个原子
B.乙酸乙酯的相对分子质量为88g
C.1个乙酸乙酯分子中含有1个氧分子
D.乙酸乙酯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6:1:4
【分析】A、根据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进行分析;
B、根据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进行分析;
C、根据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进行分析;
D、根据元素的质量比进行分析。
【解答】解:A、该物质的1个分子是由4个碳原子、8个氢原子和2个氧原子共14个原子构成的,说法错误;
B、相对分子质量的单位是“1”,不是“g”,说法错误;
C、该物质的分子由碳原子、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不含有氧分子,说法错误;
D、该物质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12×4):(1×8):(16×2)=6:1:4,说法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含义与有关计算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7.对下列事实解释错误的是( )
选项
事实
解释
A
一滴水中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
分子很小
B
敞口容器中的酒精逐渐减少
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C
体温计中的水银(汞)热胀冷缩
原子的体积热胀冷缩
D
加热使水变成水蒸气
水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大
A.A B.B C.C D.D
【分析】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的分子性质不同,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一滴水中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说明分子的体积很小,故选项解释正确。
B、敞口容器中的酒精逐渐减少,是因为酒精分子是不断运动的,运动到空气中去了,故选项解释正确。
C、体温计中的水银(汞)热胀冷缩,是因为汞原子间的间隔随着温度的改变而改变,故选项解释错误。
D、加热使水变成水蒸气,温度升高,水分子间的间隔变大,故选项解释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及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8.下列关于“相同”或“不相同”的原因分析不正确的是( )
A.Na和Na+元素种类相同是因为它们具有相同的质子数
B.CO2与CO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它们的分子构成不同
C.水与冰状态不同是因为它们的分子种类不同
D.碳元素与氧元素处在同一周期是因为它们原子的电子层数相同
【分析】A、决定元素种类的是核内质子数;
B、根据同种分子性质相同,不同分子性质不同;
C、水与冰状态不同与分子间隔有关;
D、根据周期数与原子电子层数有关。
【解答】解:A、决定元素种类的是核内质子数,Na和Na+元素种类相同是因为它们具有相同的质子数,故A说法正确;
B、同种分子性质相同,不同分子性质不同,CO2与CO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它们的分子构成不同,故B说法正确;
C、水与冰状态不同与分子间隔有关,分子种类相同,故C说法错误;
D、周期数等于原子电子层数,故D说法正确。
故选:C。
【点评】解答本题关键是熟悉分子的性质,原子结构特点。
9.把分别盛满甲、乙、丙气体的试管倒插入盛有水的烧杯中,一段时间后,观察到如图所示的现象,对甲、乙、丙气体的分析正确的是( )
A.甲、乙、丙气体都易溶于水
B.乙气体比甲气体更易溶于水
C.不可以用排空气方法收集甲气体
D.可以采用排水集气方法收集丙气体
【分析】盛有可溶于水的气体的试管,在大气压强的作用下,气体溶于水后试管内液面上升;溶水性越强,试管内的液面越高;不易溶于水的试管内没有液体。所以观察图形可知,甲气体易溶于水,丙气体不易溶于水,乙气体处在甲气体和丙气体之间,据此判断ABCD的正确与否。
【解答】解:A、丙气体是不易溶于水的,故A错误;
B、应是甲气体比乙气体更易溶于水,而不是乙气体比甲气体更易溶于水,故B错误;
C、甲气体易溶于水,我们只能说不可用排水法收集甲气体,而无法判断可否用排空气方法收集甲气体,故C错误;
D、丙气体不易溶于水,可用排水法收集,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以图示的形式考查三种气体的溶水性,培养同学们的观察能力和根据现象判断结论的能力。
10.某同学误将少量KMnO4当成MnO2加入KClO3中进行加热制取氧气,部分物质质量随时间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关于该过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
A.t2时刻,O2开始产生 B.c代表O2
C.a代表KClO3 D.t2时刻,KMnO4开始分解
【分析】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氯酸钾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受热分解生成氯化钾和氧气。
【解答】解:A、t1时刻,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因此O2开始产生,该选项不正确。
B、t2时刻,氯酸钾分解生成氯化钾和氧气,c代表反应生成的氯化钾,该选项不正确。
C、a代表KClO3,该选项正确。
D、t1时刻,高锰酸钾开始分解,该选项不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二、解答题(共8小题,满分0分)
11.(1)写出下列元素的符号或名称:
①碳 C ;
②硅 Si ;
③锌 Zn ;
④F 氟 ;
⑤K 钾 ;
⑥Cu 铜 。
(2)用化学符号或名称填空:
①氢气 H2 ;
②五氧化二氮 N2O5 ;
③3个硫酸根离子 3S ;
④氢氧化钙 Ca(OH)2 ;
⑤硝酸铜 Cu(NO3)2 ;
⑥Na2CO3 碳酸钠 ;
⑦NH4Cl 氯化铵 ;
⑧MnO2中锰元素的化合价为 O2 ;
⑨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H2O 。
(3)请写出下列化学符号中数字“2”的含义:
①2CO 2个一氧化碳分子 ;
②SO2 1个二氧化硫分子中含有2个氧原子 ;
③Fe2+ 1个亚铁离子带2个单位的正电荷 。
【分析】(1)根据元素符号书写时一大二小,以及元素的名称进行分析;
(2)根据化合价、单质的化学式书写和正确读法进行分析;
(3)根据化学式前数字表示分子个数;化学式元素右下角的数字表示一个分子中含有的该元素原子的个数;元素符号右上角数字表示一个离子带的电荷数进行分析。
【解答】解:(1)①碳的元素符号为C;
②硅的元素符号为Si;
③锌的元素符号为Zn;
④F的元素名称是氟;
⑤K的元素名称是钾;
⑥Cu的元素名称是铜;
(2)①氢气是双原子分子,化学式为H2;
②五氧化二氮的化学式为N2O5;
③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离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所以3个硫酸根离子表示为3S;
④氢氧化钙的化学式为Ca(OH)2;
⑤硝酸铜的化学式为Cu(NO3)2;
⑥Na2CO3的化学式为碳酸钠;
⑦NH4Cl的化学式为氯化铵;
⑧元素化合价的表示方法:确定出化合物中所要标出的元素的化合价,然后在其化学式该元素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所以MnO2中锰元素的化合价为O2;
⑨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所以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H2O;
(3)①2CO中的2表示2个一氧化碳分子;
②SO2中的2表示1个二氧化硫分子中含有2个氧原子;
③Fe2+中的2表示1个亚铁离子带2个单位的正电荷。
故答案为:(1)①C;
②Si;
③Zn;
④氟;
⑤钾;
⑥铜;
(2)①H2;
②N2O5;
③3S;
④Ca(OH)2;
⑤Cu(NO3)2;
⑥碳酸钠;
⑦氯化铵;
⑧O2;
⑨H2O;
(3)①2个一氧化碳分子;
②1个二氧化硫分子中含有2个氧原子;
③1个亚铁离子带2个单位的正电荷。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化学用语的书写和理解能力,题目设计既包含对化学符号意义的了解,又考查了学生对化学符号的书写,考查全面,注重基础,题目难度较易。
12.下图是两种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和4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一条从图A中获得的信息 镁元素的核电荷数是12或镁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24.31等 (合理答案均可)。
(2)微粒F在化学反应中容易 得 (填“得”或“失”)电子,形成 阴离子 (填“阳离子”或“阴离子”),说明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原子的 最外层电子数 关系非常密切。
(3)在C、D、E、F四种微粒中属于同种元素的是 DE (填标号),判断依据是它们的 核内质子数 相同。
(4)A和B两种元素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是 MgCl2 。
【分析】(1)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
相对原子质量是原子的相对质量。
(2)一般情况下,最外层电子数小于4的,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大于4的反应中容易得到电子,等于4的,既不容易得到电子,也不容易失去电子。
(3)元素是具有相同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4)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零。
【解答】解:(1)从图A中获得的信息:镁元素的核电荷数是12、镁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24.31等。
故答案为:镁元素的核电荷数是12或镁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24.31等。
(2)微粒F最外层电子数是7,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得电子,形成阴离子,说明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关系非常密切。
故答案为:得;阴离子;最外层电子数。
(3)在C、D、E、F四种微粒中属于同种元素的是DE,判断依据是它们的核内质子数相同。
故答案为:DE;核内质子数。
(4)A和B两种元素形成化合物是氯化镁,氯化镁中镁元素化合价是+2,氯元素化合价是﹣1,根据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知,氯化镁的化学式是MgCl2。
故答案为:MgCl2。
【点评】元素周期表反映了元素之间的内在联系,要注意理解和应用。
13.宏微结合是研究化学的重要思想。
(1)如图是某化学变化的微观过程示意图(“”表示氧原子,“”表示氢原子)。
(1)①从宏观角度看,物质C属于 混合物 (选填“混合物”或“纯净物”);
②从微观角度看,物质B是由 分子 构成的(选填“分子”或“原子”或“离子”);
③在整个变化过程中,分子 有 (“有”或“没有”,下同)改变,原子 没有 改变。
(2)从构成物质的微粒角度用“”表示氧原子,“”表示氮原子,同温度下,气体的体积比等于分子数目比。若空气中其它成分忽略不计,如图可表示空气微观模型的是 C (填标号)。
A.
B.
C.
D.
【分析】(1))①根据物质的组成分析
②根据物质的构成分析
③根据微粒的变化分析分子、原子的变化。
(2)根据空气的成分分析。
【解答】解:(1)①物质C是由两种分子构成的,宏观上是由两种物质组成的,属于混合物;
②从微观角度看,物质B是由分子构成的;
③在整个变化过程中,由微粒的变化可知,分子有改变,原子没有改变。
(2)空气中氧气和氮气的体积比大约是1:4,由于同温度下,气体的体积比等于分子数目比,所以氧气和氮气的分子个数比是1:4,观察图示,表示空气微观模型的是C。
故答案为:(1)①混合物;
②分子;
③有;没有;
(2)C。
【点评】解答本题关键是熟悉纯净物与混合物的区别,知道氮分子的构成,空气的组成及其性质和用途,熟悉空气污染的途径。
14.如图所示,是细铁丝、硫粉、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示意图,请回答:
(1)实验Ⅰ中:
①可观察到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是:a.剧烈燃烧、火星四射;b.放出热量;c.生成了一种黑色固体。其中能证明细铁丝燃烧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c (填标号)。
②铁丝燃烧的符号表达式是 Fe+O2Fe3O4 ,该反应属于 化合 反应(填基本反应类型)。
③某同学在该实验过程中,没有观察到铁丝燃烧,可能的原因有 ACD (填标号)。
A.铁丝太粗
B.集气瓶底部忘了留少量水
C.集气瓶中氧气的浓度太低
D.点燃系在铁丝上的火柴后,太早伸入集气瓶中
(2)实验Ⅱ中,集气瓶中装少量水的作用是 吸收产生有毒的二氧化硫气体,防止污染环境 。
(3)实验Ⅲ中,可观察到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而木炭在空气中燃烧发出微弱的红光,这说明,物质燃烧的剧烈程度与氧气的 浓度(合理即可) 有关。
【分析】(1)根据判断发生化学变化的依据是有新物质生成,铁在氧气中点燃生成四氧化三铁,集气瓶底部未加少量水,使生成的固体熔融物掉到瓶底,使瓶底炸裂进行分析;
(2)根据硫在氧气中燃烧实验中,集气瓶底放适量水吸收产生有毒的二氧化硫气体进行分析;
(3)根据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而木炭在空气中燃烧发出微弱的红光进行分析。
【解答】解:(1)①判断发生化学变化的依据是有新物质生成,故能证明细铁丝燃烧属于化学变化的是c;故答案为:c;
②铁在氧气中点燃生成四氧化三铁,符号表达式是Fe+O2Fe3O4,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反应生成一种新物质的反应,属于化合反应;故答案为:Fe+O2Fe3O4;化合;
③A.铁丝太粗,不易点燃,故A正确;
B.集气瓶底部忘了留少量水,使生成的固体熔融物掉到瓶底,使瓶底炸裂,故B错误;
C.集气瓶中氧气的浓度太低,达不到铁丝燃烧的条件,故C正确;
D.点燃系在铁丝上的火柴后,太早伸入集气瓶中,火柴燃烧消耗了一部分氧气,使集气瓶中氧气的浓度降低,达不到铁丝燃烧的条件,故D正确;
故答案为:ACD;
(2)硫在氧气中燃烧实验中,集气瓶底放适量水吸收产生有毒的二氧化硫气体,防止污染环境;故答案为:吸收产生有毒的二氧化硫气体,防止污染环境;
(3)实验Ⅲ中,可观察到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而木炭在空气中燃烧发出微弱的红光,这说明,物质燃烧的剧烈程度与氧气的浓度有关。浓度越大,燃烧起来越旺盛,故答案为:浓度(合理即可)。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氧气的化学性质,注意完成此题,可以从题干中抽取有用的信息,结合已有的知识进行。
15.A、B、C、D、E、F、G、H八种物质,有下图所示关系:其中A是一种暗紫色固体,B、G都是黑色固体,D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E、F都是无色液体,H是一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在②的反应前后B的质量和化学性质都不改变。
请你根据上述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下列物质化学式:F H2O 、H CO2 。
(2)写出反应②的符号表达式: H2O2H2O+O2 ,B在反应中起 催化 作用。
【分析】A是一种暗紫色固体,加热能生成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气体D,则D是氧气,A是高锰酸钾;G是黑色固体,在氧气燃烧能生成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H,则G是碳,H是二氧化碳;B是黑色固体,B与无色液体E混合能产生氧气和F,且B在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都不改变,则B是二氧化锰,E是过氧化氢,F是水;高锰酸钾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则C是锰酸钾。将推出的各种物质代入转化关系中验证即可。
【解答】解:(1)F是水,化学式为:H2O;H是二氧化碳,化学式为:CO2。
(2)反应②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成水和氧气,符号表达式为:H2O2H2O+O2;B是二氧化锰,在反应中起催化作用。
故答案为:
(1)H2O;CO2;
(2)H2O2H2O+O2;催化。
【点评】本题考查了物质的推断和符号表达式的书写,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将题中有特征的物质推出,然后结合推出的物质和题中的转化关系推导剩余的物质,最后将推出的各种物质代入转化关系中进行验证即可。
16.实验室制取气体所需的装置如图所示。
(1)写出仪器名称:a 酒精灯 ,b 集气瓶 。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 KMnO4K2MnO4+MnO2+O2 。选择的发生装置是 B (填标号,下同),实验时,试管口要塞一团棉花,目的是 防止高锰酸钾进入导管,造成堵塞 ;若要收集到干燥的氧气,收集装置是 D ,其验满方法为 将带火星的木条置于瓶口,木条复燃,则已集满 。
(3)用装置E收集氧气时,下列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 ac (填标号)。
a.加热时,观察到水中导管口开始有气泡时,立即收集气体
b.待集气瓶里的水排完后,在水面下用玻璃片盖住瓶口,移出水槽正放在桌面上
c.排水法收集完氧气后,先熄灭酒精灯,再将导气管从水槽中移出
【分析】(1)考查实验室常用仪器名称;
(2)高锰酸钾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据此书写文字表达式;根据反应物状态和反应条件,选择发生装置;根据高锰酸钾性质分析回答此题;根据气体性质选择收集装置;根据氧气的助燃性分析回答此题;
(3)根据实验操作规范以及注意事项分析回答此题。
【解答】解:(1)a为加热用的酒精灯,b为收集气体的集气瓶;
故答案为:酒精灯;集气瓶。
(2)高锰酸钾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书写符号表达式不需要配平,所以符号表达式为KMnO4K2MnO4+MnO2+O2;反应物为固体,且需要加热,故选B为发生装置;高锰酸钾为固体粉末,容易被气体带出,所以增加棉花,避免高锰酸钾进入导管,造成堵塞;收集干燥氧气,不能用排水法收集,密度比空气大,选择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故选D为收集装置;氧气可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所以将带火星的木条置于瓶口,木条复燃,说明集满;
故答案为:KMnO4K2MnO4+MnO2+O2;B;防止高锰酸钾进入导管,造成堵塞;D;将带火星的木条置于瓶口,木条复燃,则已集满。
(3)a.排水法收集气体时,需要等到导管口出现连续均匀气泡时再进行收集,避免气体不纯,选项a符合题意;
b.氧气集满后,为了避免空气混入,需要在水下密封,氧气密度比空气大,在底部聚集,所以正放于桌面,选项c不符合题意;
c.为了避免发生倒吸,需要先移出导管,再熄灭酒精灯,选项c符合题意;
故选:ac。
【点评】在解此类题时,首先要将题中的知识认知透,然后结合学过的知识进行解答。
17.某校化学研究性学习小组在学习了“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的基础上,改进了教材中的实验,设计出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
实验步骤如下:
①如图所示,连接仪器,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发现装置的气密性良好。
②在集气瓶里装进适量a体积的水,燃烧匙里放一块白磷(白磷燃烧所需要的最低温度是40℃),并在酒精灯上把玻璃棒下端加热,按图示装置把集气瓶中的空气密封起来,把长导管的另一端放入盛有足量水的烧杯中。(注:集气瓶内的长导管已伸到了瓶底)
③用力把预先加热过的玻璃棒按下与白磷接触,观察到白磷立即着火燃烧。
④待白磷燃烧熄灭后,稍加振荡,白烟消失。
⑤待集气瓶完全冷却至室温,量出集气瓶中水的体积是b,整个集气瓶的体积是c。
⑥根据a、b、c三个数据,计算出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教材实验所用红磷燃烧的符号表达式是 P+O2P2O5 。
(2)要确保此改进实验能够成功,除了装置气密性好,还需要的条件是 白磷要过量 (写一点即可)。
(3)组内成员小张对“实验前集气瓶里要装进适量a体积的水”非常不理解。咨询了组长小明之后,他终于明白“a体积的水”的作用,其一是为了加快⑤步骤中集气瓶的冷却速度;其二则主要是 形成液封 。
(4)若此改进实验非常成功,当c为500mL,a=100mL,则b约为 180 mL。
【分析】(1)根据红磷燃烧生成了五氧化二磷进行分析;
(2)根据白磷的量不足,瓶内氧气没有耗尽,实际值小于理论值进行分析;
(3)根据形成液封,防止实验过程中集气瓶内的气体从长导管中向外逸散而影响实验结果进行分析;
(4)根据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进行分析。
【解答】解:(1)红磷燃烧生成了五氧化二磷,发生的化学反应的符号表达式是:P+O2P2O5;故答案为:P+O2P2O5;
(2)白磷的量不足,瓶内氧气没有耗尽,实际值小于理论值,所以要确保此改进实验能够成功,除了装置气密性好,还需要的条件是白磷要过量;故答案为:白磷要过量;
(3)“a体积的水”的作用,其一是为了加快⑤步骤中集气瓶的冷却速度;其二主要是形成液封,防止实验过程中集气瓶内的气体从长导管中向外逸散而影响实验结果;故答案为:形成液封;
(4)由于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若实验非常成功,测a、b、c三个数据应满足的一个等式关系式:b﹣a=(c﹣a);当c为500mL,a=100mL,则b=100mL+400mL×=180mL,故答案为:180。
【点评】本题考查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完成此题,可以从题干中抽取有用的信息,结合已有的知识进行。
18.钙是人体必需的常量元素。幼儿及青少年缺钙容易患佝偻病和发育不良,老年人缺钙容易骨折。因此,一些缺钙患者经常要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一些补钙剂。
(1)缺钙患者补的是钙 D (填标号)。
A.分子
B.原子
C.单质
D.元素
(2)碳酸钙是一种常用的补钙剂,其化学式为CaCO3。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碳酸钙由 3 种元素组成;
②碳酸钙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100 ,其中钙、氧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 5:6 ;
③碳酸钙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 48% (列式计算)。
【分析】(1)根据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来分析;
(2)根据化学式的意义和计算来分析。
【解答】解:(1)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缺钙患者补的是钙元素。故选:D。
(2)①碳酸钙的化学式为CaCO3,由化学式可知,碳酸钙由钙、碳、氧三种元素组成;
②钙、碳、氧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分别为:40,12,16,所以碳酸钙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0+12+16×3=100;其中钙、氧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40:(16×3)=5:6;
③碳酸钙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100%=48%。
故答案为:
(1)D;
(2)①3;②100;5:6;③48%。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结合题中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有关计算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声明: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日期:2022/9/19 9:58:41;用户:山东省北镇中学;邮箱:bzzx001@xyh.com;学号:44838527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福建省厦门市同安区2024届九年级下学期中考三模化学试卷(含答案),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科普阅读题,实验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福建省厦门市同安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无答案),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符号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厦门市同安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卷,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