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26 西门豹治邺精练
展开1.《西门豹治邺》这篇文章的写作顺序是( )
A.兴修水利→破除迷信→摸清情况
B.摸清情况→兴修水利→破除迷信
C.破除迷信→摸清情况→兴修水利
D.摸清情况→破除迷信→兴修水利
2.西门豹说:“这样说来,河伯还真灵啊,下一回他娶媳妇,请告诉我一声,我也去送送新娘。这句话的意思是( )
A.西门豹认为河伯很灵验,他也要给河伯娶媳
B.西门豹认为给河伯娶媳妇这件事很重要,他也要参加
C.西门豹不明情况,想去了解一下
D.西门豹已经想好了惩治巫婆和官绅们的办法,他想借此机会好好惩治一下这些人
3.根据课文内容,选择合适的词语,将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
提心吊胆 田地荒芜 面如土色 人烟稀少
(1)西门豹到了那个地方,看到 , ,就找了位老大爷来,问他是怎么回事。
(2)那些官绅都 ,大气也不敢出。
(3)官绅一个个吓得 ,跪下来磕头求饶,把头都磕破了,直淌血。
4.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A.喧嚣,不安静 B.害,引发 C.吵,扰乱 D.搞,弄
(1)他总是在夜里又哭又闹。
(2)他们每闹一次都要收几百万钱。
(3)这里夏天雨水少,年年闹旱灾。
(4)节日的夜晚,大街上热闹极了。
5.按要求写词语。
(1)描写人物心情的四字词语。
(2)描写人物外貌特点的四字词语。
(3)形容注意力集中的四字词语。
6.给下面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义项。
闹:①喧闹,不安静;②干、弄、搞;③开玩笑;④发生(灾害)。
(1)这里的雨水少,年年闹旱灾。
(2)跟你闹着玩儿,请别介意啊!
(3)每闹一次,他们要收几百万。
(4)这里闹得很,没法看书,换个地方吧!
7.阅读芳草地。
左丘明失明著书
①左丘明,春秋末期史学家。他知识渊博,品德高尚,深得世人的尊敬和爱戴。
②童年的左丘明由其祖父精心辅导,博览天文、地理、文学、历史等大量古籍,刚成年时就有高深的学识。其父左丘成出任鲁国太史,后因病辞归故里,由左丘明继任鲁国左史官。
③左丘明在任时尽职尽责,严肃认真,发生之国事,务必当日记录,由于日夜操劳,常患眼疾。后来他双目失明,其子继任左史,他便带大量史料草稿回归故里。
④他身虽残志益坚,决心写一部大型史书流传后世。他把书房命名“左史书舍”,天天心思口述,让子侄秉笔而录。因他身体欠佳,著书时断时续。经几次反复修改和加工提炼,所写的书文字简约,内容丰富。历时30余年,纵贯200余年、18余万字的《春秋左氏传》已初步定稿,简称为《左传》。与此同时,他根据自己掌握的一些史料,还写出了历史名著《国语》,他享年百余岁,完成了该书的大半,后由其子续完。
⑤《左传》和《国语》成为珠联璧合的历史文化巨著,为后人留下了一笔珍贵的历史财富。
(1)认真阅读短文,用“ ”画出描写左丘明身残志坚、编著史书非常辛苦的句子。
(2)请给文中叙述的事件标出详略。
①童年左丘明刻苦博学。
②左丘明担任史官尽职尽责。
③左丘明失明后编撰《左传》和《国语》。
(3)第④段画“ ”的句子准确具体地说明了左丘明著书时间 ,所著史书史料 。
(4)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5)读过这个故事之后,你受到了哪些启发?
8.
捞铁牛
宋朝时候,有一回黄河发大水,冲断了河中府城外的一座浮桥。河两岸用来(拴 系) 浮桥的八只大铁牛也被大水冲走,陷在河底的淤泥里。
洪水退了,重修浮桥非用铁牛不可。但是笨重的铁牛陷在河底,有哪个大力士能把它们捞起来呢?人们正议论纷纷,有个叫怀丙的和尚说:“让我来试试。铁牛是被水冲走的,我还叫水把它们(冲 送) 回来。”
怀丙先请熟悉水性的人潜入水底,摸清了八只铁牛沉在哪儿。然后叫人准备了两条很大的木船,船舱里装满泥沙,划到铁牛沉没的地方。他又叫人把两只船并排绑得紧紧的,用结实的木料搭个架子,跨在两条船上。又请熟悉水性的人,带了很粗的绳子潜到水底,把绳子的一头牢牢地拴住铁牛,另一头绑在两条大船之间的架子上。准备工作做好了,怀丙请水手们一起动手,把船上的泥沙都铲到黄河里。船里的泥沙慢慢地减少,船身慢慢地向上浮,拴住铁牛的绳子越绷越紧。船靠着水的浮力,把铁牛从淤泥里一点儿点儿地向上(拨 拔) 。船上的泥沙铲光了,铁牛也离开了河底。怀丙让水手们使劲把船划到岸边,再让许多人一齐用力,把水里的铁牛(拖 抱) 上了岸。怀丙用同样的办法,把其余几只笨重的铁牛,一只一只地捞了回来。
(1)选出文中括号内正确的字。
(2)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熟悉—
笨重—
(3)照样子改写句子。
例:大水把八只大铁牛冲走了。
八只大铁牛被大水冲走了。
①怀丙叫人把两只船并排绑得紧紧的。
②怀丙用同样的办法,把其余几只笨重的铁牛,一只一只地捞了回来。
(4)怀丙和尚捞铁牛之前做的准备工作有:
① ② ③ ④
(5)怀丙和尚是怎样把铁牛捞出来的?他成功的原因是什么?
9.按要求写句子。
(1)魏国的国君派西门豹去管理漳河边上的邺县。(改为“被”字句)
(2)西门豹是一个为民除害的好官。(改为反问句)
(3)西门豹惩治了官绅。西门豹教育了百姓。(用合适的关联词语把两个句子合成一句话)
(4)西门豹说:“把新娘领来让我看看。”(改为转述句)
10.阅读理解课本的文字,然后写出《西门豹》的梗概。
提示:把各段段意(有时包括层意)连接起来,适当增减调换词语使语句既通顺连贯,又能交待明白时间、地点、事情大致经过和人物特点。200字左右为宜。
(进阶篇)2022-2023学年上学期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四年级同步分层作业26 西门豹治邺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试题(共10小题)
1.《西门豹治邺》这篇文章的写作顺序是( )
A.兴修水利→破除迷信→摸清情况
B.摸清情况→兴修水利→破除迷信
C.破除迷信→摸清情况→兴修水利
D.摸清情况→破除迷信→兴修水利
【解答】熟读课文,理解内容,我们发现西门豹到邺城之后,先调查了一番,摸清了土地荒芜,人烟稀少的原因,接下来,用计策处理了勾结在一起的官绅和巫婆,然后兴修水利,发展生产。
故选:D。
2.西门豹说:“这样说来,河伯还真灵啊,下一回他娶媳妇,请告诉我一声,我也去送送新娘。这句话的意思是( )
A.西门豹认为河伯很灵验,他也要给河伯娶媳
B.西门豹认为给河伯娶媳妇这件事很重要,他也要参加
C.西门豹不明情况,想去了解一下
D.西门豹已经想好了惩治巫婆和官绅们的办法,他想借此机会好好惩治一下这些人
【解答】这个句子出自课文《西门豹》,结合全文来看,西门豹已经想好了惩治巫婆和官绅们的办法,他想借此机会好好惩治一下这些人,所以才会这样说。
故选:D。
3.根据课文内容,选择合适的词语,将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
提心吊胆 田地荒芜 面如土色 人烟稀少
(1)西门豹到了那个地方,看到 田地荒芜 , 人烟稀少 ,就找了位老大爷来,问他是怎么回事。
(2)那些官绅都 提心吊胆 ,大气也不敢出。
(3)官绅一个个吓得 面如土色 ,跪下来磕头求饶,把头都磕破了,直淌血。
【解答】提心吊胆:形容十分担心或害怕。
田地荒芜:(田地)因无人管理而长满野草。
面如土色:脸色跟土的颜色一样,没有血色。
人烟稀少:意为人家、住户非常少。
(1)结合语境分别选择“田地荒芜”“人烟稀少”。
(2)结合语境选择“提心吊胆”。
(3)结合语境选择“面如土色”。
故答案为:
(1)田地荒芜 人烟稀少;
(2)提心吊胆;
(3)面如土色。
4.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A.喧嚣,不安静 B.害,引发 C.吵,扰乱 D.搞,弄
(1)他总是在夜里又哭又闹。 C
(2)他们每闹一次都要收几百万钱。 D
(3)这里夏天雨水少,年年闹旱灾。 B
(4)节日的夜晚,大街上热闹极了。 A
【解答】(1)又哭又闹:哭闹不止的意思。“闹”吵,扰乱的意思。故选C。
(2)闹一次:弄一次的意思。“闹”搞,弄的意思。故选D。
(3)闹旱灾:发生旱灾的意思。“闹”害,引发的意思。故选B。
(4)热闹:喧嚣,不安静。“闹”喧嚣的意思。故选A。
故答案为:
(1)C;
(2)D;
(3)B;
(4)A。
5.按要求写词语。
(1)描写人物心情的四字词语。
提心吊胆、忐忑不安、胆战心惊。
(2)描写人物外貌特点的四字词语。
眉清目秀、明眸皓齿、老态龙钟。
(3)形容注意力集中的四字词语。
聚精会神、全神贯注、目不转睛。
【解答】(1)描写人物心情的四字词语:提心吊胆、忐忑不安、胆战心惊。
(2)描写人物外貌特点的四字词语:眉清目秀、明眸皓齿、老态龙钟。
(3)形容注意力集中的四字词语:聚精会神、全神贯注、目不转睛。
故答案为:
(1)提心吊胆、忐忑不安、胆战心惊。
(2)眉清目秀、明眸皓齿、老态龙钟。
(3)聚精会神、全神贯注、目不转睛。
6.给下面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义项。
闹:①喧闹,不安静;②干、弄、搞;③开玩笑;④发生(灾害)。
(1)这里的雨水少,年年闹旱灾。 ④
(2)跟你闹着玩儿,请别介意啊! ③
(3)每闹一次,他们要收几百万。 ②
(4)这里闹得很,没法看书,换个地方吧! ①
【解答】(1)“闹旱灾”意思是发生旱灾。闹:发生。故选④。
(2)“闹着玩”意思是开玩笑。闹:开玩笑。故选③。
(3)“没闹一次”意思是没弄一次。闹:干、弄。故选②。
(4)“闹得很”意思是不安静得很。闹:喧闹,不安静。故选①。
故答案为:
(1)④;
(2)③;
(3)②;
(4)①。
7.阅读芳草地。
左丘明失明著书
①左丘明,春秋末期史学家。他知识渊博,品德高尚,深得世人的尊敬和爱戴。
②童年的左丘明由其祖父精心辅导,博览天文、地理、文学、历史等大量古籍,刚成年时就有高深的学识。其父左丘成出任鲁国太史,后因病辞归故里,由左丘明继任鲁国左史官。
③左丘明在任时尽职尽责,严肃认真,发生之国事,务必当日记录,由于日夜操劳,常患眼疾。后来他双目失明,其子继任左史,他便带大量史料草稿回归故里。
④他身虽残志益坚,决心写一部大型史书流传后世。他把书房命名“左史书舍”,天天心思口述,让子侄秉笔而录。因他身体欠佳,著书时断时续。经几次反复修改和加工提炼,所写的书文字简约,内容丰富。历时30余年,纵贯200余年、18余万字的《春秋左氏传》已初步定稿,简称为《左传》。与此同时,他根据自己掌握的一些史料,还写出了历史名著《国语》,他享年百余岁,完成了该书的大半,后由其子续完。
⑤《左传》和《国语》成为珠联璧合的历史文化巨著,为后人留下了一笔珍贵的历史财富。
(1)认真阅读短文,用“ ”画出描写左丘明身残志坚、编著史书非常辛苦的句子。
(2)请给文中叙述的事件标出详略。
①童年左丘明刻苦博学。 略
②左丘明担任史官尽职尽责。 略
③左丘明失明后编撰《左传》和《国语》。 详
(3)第④段画“ ”的句子准确具体地说明了左丘明著书时间 长 ,所著史书史料 丰富 。
(4)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左丘明失明后,身残志坚,编著了历史巨著《左传》和《国语》。
(5)读过这个故事之后,你受到了哪些启发?
童年的努力勤奋能为成才打下坚实的基础。只要坚持不懈,克服困难,一定能取得好成绩。
【解答】(1)考查了对选文内容的理解。从“他把书房命名“左史书舍”,天天心思口述,让子侄秉笔而录。因他身体欠佳,著书时断时续。经几次反复修改和加工提炼,所写的书文字简约,内容丰富”可知答案。
(2)考查了对内容详略的理解。通过阅读可知,①童年左丘明刻苦博学。是略写。②左丘明担任史官尽职尽责。是略写。③左丘明失明后编撰《左传》和《国语》。是详写。
(3)考查了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从“历时30余年,纵贯200余年、18余万字的《春秋左氏传》已初步定稿,简称为《左传》”可知,句子准确具体地说明了左丘明著书时间长所著史书史料丰富。
(4)考查了对文段内容的概括。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可以掌握一定的技巧,可把整篇文章拆分成几个部分,明确写了哪几方面内容,然后总结综和即可。熟读文可知,本文主要写了左丘明失明后,身残志坚,编著了历史巨著《左传》和《国语》。
(5)考查了思维拓展。结合内容联系实际理解,例:童年的努力勤奋能为成才打下坚实的基础。只要坚持不懈,克服困难,一定能取得好成绩。
故答案为:
(1)他把书房命名“左史书舍”,天天心思口述,让子侄秉笔而录。因他身体欠佳,著书时断时续。经几次反复修改和加工提炼,所写的书文字简约,内容丰富。
(2)①略;
②略;
③详;
(3)长 丰富;
(4)左丘明失明后,身残志坚,编著了历史巨著《左传》和《国语》。
(5)童年的努力勤奋能为成才打下坚实的基础。只要坚持不懈,克服困难,一定能取得好成绩。
8.
捞铁牛
宋朝时候,有一回黄河发大水,冲断了河中府城外的一座浮桥。河两岸用来(拴 系) 拴 浮桥的八只大铁牛也被大水冲走,陷在河底的淤泥里。
洪水退了,重修浮桥非用铁牛不可。但是笨重的铁牛陷在河底,有哪个大力士能把它们捞起来呢?人们正议论纷纷,有个叫怀丙的和尚说:“让我来试试。铁牛是被水冲走的,我还叫水把它们(冲 送) 送 回来。”
怀丙先请熟悉水性的人潜入水底,摸清了八只铁牛沉在哪儿。然后叫人准备了两条很大的木船,船舱里装满泥沙,划到铁牛沉没的地方。他又叫人把两只船并排绑得紧紧的,用结实的木料搭个架子,跨在两条船上。又请熟悉水性的人,带了很粗的绳子潜到水底,把绳子的一头牢牢地拴住铁牛,另一头绑在两条大船之间的架子上。准备工作做好了,怀丙请水手们一起动手,把船上的泥沙都铲到黄河里。船里的泥沙慢慢地减少,船身慢慢地向上浮,拴住铁牛的绳子越绷越紧。船靠着水的浮力,把铁牛从淤泥里一点儿点儿地向上(拨 拔) 拔 。船上的泥沙铲光了,铁牛也离开了河底。怀丙让水手们使劲把船划到岸边,再让许多人一齐用力,把水里的铁牛(拖 抱) 拖 上了岸。怀丙用同样的办法,把其余几只笨重的铁牛,一只一只地捞了回来。
(1)选出文中括号内正确的字。
(2)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熟悉— 陌生
笨重— 轻盈
(3)照样子改写句子。
例:大水把八只大铁牛冲走了。
八只大铁牛被大水冲走了。
①怀丙叫人把两只船并排绑得紧紧的。 两只船被怀丙叫人并排绑得紧紧的。
②怀丙用同样的办法,把其余几只笨重的铁牛,一只一只地捞了回来。 其余几只笨重的铁牛,被怀丙用同样的办法,一只一只地捞了回来。
(4)怀丙和尚捞铁牛之前做的准备工作有:
① 派人潜入水底,摸清铁牛位置; ② 准备木船,装满泥沙,划船到铁牛沉没的位置; ③ 把船并排绑紧,搭木架跨船上; ④ 用粗绳一头绑在铁牛上,另一头绑船架子上。
(5)怀丙和尚是怎样把铁牛捞出来的?他成功的原因是什么?
他卸掉船上的泥沙,利用水的浮力将铁牛从淤泥里拔出来。成功的原因在于善于思考,合理利用现有的资源(水的浮力)。
【解答】(1)本题考查对字义的理解。结合语境理解,拴:用绳子系住。系:结,扣。根据语义应选“拴”。冲:用水或酒浇注,水撞击。送:把东西从甲地运到乙地。根据语义应选“送”。拨:用手指或棍棒等推动或挑动。拔:抽,拉出,连根拽出。根据语义应选“拔”。拖:牵引,拉,拽。抱:用手臂围住。根据语义应选“拖”。
(2)本题考查对反义词的理解。熟悉:意思是了解得清楚,清楚地知道。故反义词为“陌生”。笨重:意思是不灵巧。故反义词为“轻盈”。
(3)本题考查的是句型的变化。把字句改为被字句,①把“两只船”提到前面做主语,添加“被”字。②把“其余几只笨重的铁牛”提到前面做主语,添加“被”字。
(4)本题考查对选文内容的概括。抓住关键句子概括,通过阅读可知,仔细阅读选文就可以在原文中找到相应的准备工作。
(5)本题考查对选文内容的理解。通过阅读可知,怀丙和尚是卸掉船上的泥沙,利用水的浮力将铁牛从淤泥里拔出来。成功的原因在于善于思考,合理利用现有的资源(水的浮力)。
故答案为:
(1)拴 送 拔 拖;
(2)陌生 轻盈;
(3)①两只船被怀丙叫人并排绑得紧紧的。
②其余几只笨重的铁牛,被怀丙用同样的办法,一只一只地捞了回来。
(4)①派人潜入水底,摸清铁牛位置; ②准备木船,装满泥沙,划船到铁牛沉没的位置; ③把船并排绑紧,搭木架跨船上; ④用粗绳一头绑在铁牛上,另一头绑船架子上。
(5)他卸掉船上的泥沙,利用水的浮力将铁牛从淤泥里拔出来。成功的原因在于善于思考,合理利用现有的资源(水的浮力)。
9.按要求写句子。
(1)魏国的国君派西门豹去管理漳河边上的邺县。(改为“被”字句)
西门豹被魏国的国君派去管理漳河边上的邺县。
(2)西门豹是一个为民除害的好官。(改为反问句)
难道西门豹不是一个为民除害的好官吗?
(3)西门豹惩治了官绅。西门豹教育了百姓。(用合适的关联词语把两个句子合成一句话)
西门豹不但惩治了官绅,还教育了百姓。
(4)西门豹说:“把新娘领来让我看看。”(改为转述句)
西门豹说,把新娘领来让他看看。
【解答】(1)考查了改为“被”字句。把“西门豹”放在句首,后面加上“被”。
(2)考查了改为反问句。在句首加上“难道”,“是”改为“不是”,句尾加上“吗”,句号改为问号。
(3)句子之间是递进关系,故用关联词“不但……还……”连接,句号改为逗号,第二句的“西门豹”去掉。
(4)考查了改为转述句。把冒号改为逗号,引号去掉,“我”改为“他”。
故答案为:
(1)西门豹被魏国的国君派去管理漳河边上的邺县。
(2)难道西门豹不是一个为民除害的好官吗?
(3)西门豹不但惩治了官绅,还教育了百姓。
(4)西门豹说,把新娘领来让他看看。
10.阅读理解课本的文字,然后写出《西门豹》的梗概。
提示:把各段段意(有时包括层意)连接起来,适当增减调换词语使语句既通顺连贯,又能交待明白时间、地点、事情大致经过和人物特点。200字左右为宜。
【解答】范文:
《西门豹》缩写
战国时候,西门豹去管理邺地,看到那 里田地荒芜,人烟稀少,就找了位老大爷了 解原因。 老大爷告诉西门豹:这都是给河伯娶 媳妇闹的。当地的巫婆和官绅勾结在一 起,说河伯是漳河的神,每年要娶一个年轻 漂亮的姑娘,要不,漳河就要发大水。他们硬逼着老百姓出钱,出女孩,所以有女孩的人家 都逃到外地去了。这里的人口就越来越少,地方也越来越穷。西门豹了解到情况后,决 定在河伯娶媳妇的日子来送送新娘。
到了河伯娶媳妇那天,西门豹借口姑 娘不漂亮要另选个漂亮的,过几天才送去,要巫婆去告诉河伯一声,叫卫士把巫婆投进漳河。等了一会儿,不见巫婆回来,西门豹又叫卫士把官绅头子投进了漳河,让他去催催。又过了很久,西门豹叫剩下的官绅都去催催巫婆、官绅头子。那些官绅都 吓得提心吊胆,面如土色,跪下磕头求饶。 这时,老百姓明白了,巫婆和官绅都是 骗钱害人的。
此后,西门豹发动老百姓开 凿渠道,引水灌田,结果庄稼年年丰收。
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26 西门豹治邺当堂检测题: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26 西门豹治邺当堂检测题,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下列加点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一字多义我会选,选一选,填一填,拓展延伸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26 西门豹治邺课时练习: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26 西门豹治邺课时练习,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西门豹说,补充词语,完成练习,根据课文内容填空,梳理全文,完成表格,课外阅读,阅读短文,回答问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20 陀螺课时作业: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20 陀螺课时作业,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在古代,重阳节这一天喝的是,根据意思写词语,课外阅读,提升能力,阅读短文,回答问题,按要求写句子,妙笔生花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