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第4节 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精品课堂检测
展开第2章
第4节 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
一、选择题
1.具有调节人体呼吸功能的中枢位于
A.脑干
B.大脑皮层
C.小脑
D.脊髓
【答案】A
【解析】
【分析】
各级中枢的分布与功能:
①大脑:大脑皮层是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是高级神经活动的结构基础。其上由语言、听觉、视觉、运动等高级中枢。
②小脑:有维持身体平衡的中枢。
③脑干:有许多重要的生命活动中枢,如心血管中枢、呼吸中枢等。
④下丘脑:有体温调节中枢、渗透压感受器(水平衡中枢)、血糖平衡调节中枢,是调节内分泌活动的总枢纽。
⑤脊髓:调节躯体运动的低级中枢。
【详解】
脑干有许多重要的生命活动中枢,如心血管中枢、呼吸中枢等,故调节人体呼吸功能的中枢位于脑干,A正确。
故选A。
2.下列有关人体调节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高级神经中枢控制的反射一定是条件反射
B.神经调节不存在信息传递
C.下丘脑既参与神经调节又参与体液调节
D.大脑皮层受损的患者,膝跳反射不能完成
【答案】C
【解析】
【分析】
神经系统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两部分,中枢神经系统由脑和脊髓组成,周围神经系统由脑和脊髓发出的神经组成。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高级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条件反射。人的调节方式主要两种: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
【详解】
A、条件反射必须经过大脑皮层(最高级中枢)参与才能形成,但脑干中呼吸中枢、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等高级中枢控制的是非条件反射,A错误;
B、两个神经元之间通过神经递质传递信息,B错误;
C、下丘脑属于神经系统,有多种神经中枢,并可向大脑皮层传递信息,因此参与神经调节,下丘脑可分泌促激素释放激素,来对某些激素进行分级调节,也可以直接分泌抗利尿激素参与体液调节,C正确;
D、膝跳反射属于非条件反射,不经过大脑皮层,D错误。
故选C。
3.下列事例能够说明神经系统中的高级中枢对低级中枢有控制作用的是( )
A.针刺指尖引起缩手反射
B.短期记忆的多次重复可形成长期记忆
C.大脑皮层语言H区损伤,导致患者不能听懂别人讲话
D.意识丧失的病人大小便失禁,意识恢复后可控制
【答案】D
【解析】
【分析】
各级中枢的联系:神经中枢的分布部位和功能各不相同,但彼此之间相互联系,相互调控。一般来说,位于脊髓的低级中枢,受脑中相应高级中枢的调控,这样,相应器官、系统的生理活动,就能进行得更加有条不紊和精确。
【详解】
A、针刺指尖引起缩手反射,这属于非条件反射,中枢在脊髓,此时并没有受到高级中枢的控制,A错误;
B、短期记忆的多次重复可形成长期记忆,这不能说明高级中枢对低级中枢有控制作用,B错误;
C、大脑皮层语言H区损伤,导致患者不能听懂别人讲话,这是大脑的高级功能,与低级中枢无关,因此不能说明高级中枢对低级中枢有控制作用,C错误;
D、排尿反射的中枢在脊髓,而位于脊髓的低级中枢受脑中相应高级中枢的调控,因此意识丧失的病人大小便失禁,意识恢复后可控制,D正确。
故选D。
4.在医院看病或者体检,经常会化验血液。采集手指血时,人会感觉疼痛但不会缩手,在此过程中不会发生
A.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双向传导
B.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递质
C.低级中枢受大脑皮层控制
D.兴奋在神经元之间单向传递
【答案】A
【解析】
【分析】
神经调节的方式是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部分构成,兴奋在反射弧上单向传递,兴奋在突触处产生电信号到化学信号再到电信号的转变。
【详解】
A、反射活动需要经过完整的反射弧,此过程中神经纤维未离体,兴奋在反射弧中的神经纤维上单向传导,A错误;
B、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需要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B正确;
C、缩手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脊髓,受到高级中枢大脑皮层的控制,C正确;
D、兴奋只能由突触前膜传递到突触后膜,故在神经元之间单向传递,D正确。
故选:A。
5.婴幼儿经常尿床,但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现象会明显减少。以上现象说明
A.脊髓的生理活动受控于大脑皮层
B.婴幼儿排尿反射的传入神经兴奋只达到脊髓
C.婴幼儿排尿不属于神经反射活动
D.婴幼儿在夜间产生的尿液较白天多
【答案】A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的是尿的排出属于非条件反射和人体神经系统的发育,据此答题。
【详解】
A、婴幼儿大脑发育不完善,出现尿床现象(成年人则不出现这一现象)和由于惊恐而出现的无意识排尿,都属于脊髓生理活动受到大脑控制的实例,A正确;
B、由脊髓控制的低级反射活动受大脑皮层的控制,婴幼儿的传入神经同样达到大脑皮层,B错误;
C、人的排尿反射生来就有,属于非条件反射,其反射弧的神经中枢位于脊髓,只要反射弧完整就可以完成该反射,C错误;
D、尿的形成是连续的,白天和晚上没有什么大的差别,D错误。
故选A。
6.大量饮酒后人体会出现步态不稳、意识模糊等症状。出现这些症状的原因是酒精影响了脑中的某些部位,它们分别是( )
A.脑干、小脑
B.大脑皮层、脑干
C.小脑、大脑皮层
D.小脑、脑干
【答案】C
【解析】
【分析】
各级中枢的分布与功能:
①大脑:大脑皮层是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是高级神经活动的结构基础,其上由语言、听觉、视觉、运动等高级中枢;
②小脑:有维持身体平衡的中枢;
③脑干:有许多重要的生命活动中枢,如心血管中枢、呼吸中枢等;
④下丘脑:有体温调节中枢、渗透压感受器(水平衡中枢)、血糖平衡调节中枢,是调节内分泌活动的总枢纽;
⑤脊髓:调节躯体运动的低级中枢。
【详解】
大量饮酒后步态不稳是影响了小脑(维持身体平衡),意识模糊是由于大脑(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受到影响。
故选C。
7.饮酒过量的人表现为语无伦次、走路不稳、呼吸急促,在①大脑 ②小脑 ③脑干三个结构中,与此反应相对应的结构分别是 ( )
A.①②③
B.②①③
C.③①②
D.③②①
【答案】A
【解析】
【分析】
此题考查了小大脑、小脑、脑干的功能,小脑使运动协调、准确,维持身体的平衡.脊椎动物和人的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脊髓,其中大脑皮层是调节躯体运动的最高级中枢和语言中枢;小脑中有维持身体平衡的中枢;脑干有许多维持生命必要的中枢,如呼吸中枢,据此分析解答。
【详解】
①大脑由两个大脑半球组成,大脑半球的表层是灰质,叫大脑皮层,大脑皮层是调节人体生理活动的最高级中枢,比较重要的中枢有:躯体运动中枢(管理身体对侧骨骼肌的运动)、躯体感觉中枢(与身体对侧皮肤、肌肉等处接受刺激而使人产生感觉有关)、语言中枢(与说话、书写、阅读和理解语言有关,是人类特有的神经中枢)、视觉中枢(与产生视觉有关)、听觉中枢(与产生听觉有关)。语无伦次与大脑的语言中枢有关。
②小脑位于脑干背侧,大脑的后下方,小脑的主要功能是使运动协调、准确,维持身体的平衡。
③脑干位于大脑的下方和小脑的前方,它的最下面与脊髓相连,脑干的灰质中含有一些调节人体基本生命活动的中枢(如心血管中枢、呼吸中枢等)。
所以饮酒过量的人表现为语无伦次是大脑、走路不稳小脑调节、呼吸急促是脑干。
故选:A。
8.做膝跳反射实验时,若实验前告诉受试者,在其有思想准备的情况下,膝跳反射可能表现会弱一些,原因是
A.反射弧发生变化
B.传出神经受阻
C.感受器受到抑制
D.高级中枢对低级中枢有调节作用
【答案】D
【解析】
【详解】
A、反射弧结构没有发生变化,A错误;
B、传出神经没有受阻,B错误;
C、感受器正常,没有受到抑制,C错误;
D、大脑是高级中枢,对低级中枢有调节作用,所以实验前先告知受试者有思想准备,结果实验现象不明显,D正确。
故选D。
9.下列事例能够说明神经系统中的高级中枢对低级中枢有控制作用的是( )
A.针刺指尖引起缩手反射
B.短期记忆的多次重复可形成长期记忆
C.大脑皮层H区损伤,导致病人不能听懂别人讲话
D.意识丧失的病人能排尿但不能控制,意识恢复后可控制
【答案】D
【解析】
【分析】
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
(1)各级中枢的分布与功能:
①大脑:大脑皮层是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是高级神经活动的结构基础.其上由语言、听觉、视觉、运动等高级中枢;
②小脑:有维持身体平衡的中枢;
③脑干:有许多重要的生命活动中枢,如心血管中枢、呼吸中枢等;
④下丘脑:有体温调节中枢、渗透压感受器(水平衡中枢)、血糖平衡调节中枢,是调节内分泌活动的总枢纽;
⑤脊髓:调节躯体运动的低级中枢。
(2)各级中枢的联系:神经中枢的分布部位和功能各不相同,但彼此之间相互联系,相互调控.一般来说,位于脊髓的低级中枢受脑中相应高级中枢的调控,这样,相应器官、系统的生理活动,就能进行得更加有条不紊和精确。
【详解】
A、针刺指尖引起缩手反射,这属于非条件反射,中枢在脊髓,此时并没有受到高级中枢的控制,A错误;
B、短期记忆的多次重复可形成长期记忆,这是高级中枢的作用,不能说明高级中枢对低级中枢有控制作用,B错误;
C、大脑皮层语言H区损伤,导致患者不能听懂别人讲话,这是大脑的高级功能,与低级中枢无关,因此不能说明高级中枢对低级中枢有控制作用,C错误;
D、排尿反射的中枢在脊髓,而位于脊髓的低级中枢受脑中相应高级中枢的调控,因此意识丧失的病人大小便失禁,意识恢复后可控制,D正确。
故选D。
10.下列有关排尿反射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感受器和效应器都位于膀胱
B.成人排尿的低级中枢在脊髓
C.婴儿尿床与大脑皮层发育不全有关
D.高位截瘫患者既能产生尿意又能排尿
【答案】D
【解析】
【分析】
排尿反射的低级中枢在脊髓,高级中枢在大脑皮层;排尿反射的感受器和效应器都位于膀胱壁上,成人排尿的低级中枢在脊髓,高级中枢在大脑皮层,婴儿大脑皮层发育不完善,所以有尿床现象。感觉的形成在大脑皮层。
【详解】
A、排尿反射的感受器是位于膀胱壁上的感觉神经末梢,效应器是位于膀胱壁上的肌肉,A正确;
B、成人排尿的低级中枢在脊髓,高级中枢在大脑皮层,B正确;
C、婴儿大脑皮层发育不完善,所以有尿床现象,C正确;
D、高位截瘫患者脊髓完好,能排尿,但是兴奋不能上传到大脑皮层,不能产生尿意,D错误。
故选D。
11.人体的呼吸中枢、身体平衡中枢、躯体运动的低级中枢分别是( )
A.脑干、小脑、脊髓
B.下丘脑、小脑、大脑
C.小脑、脑干、脊髓
D.大脑、脑干、下丘脑
【答案】A
【解析】人体的呼吸中枢位于脑干,身体平衡的中枢位于小脑,躯体运动的低级中枢位于脊髓,所以A选项是正确的。
12.婴幼儿经常尿床,但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现象会明显减少;成人由于惊恐而出现无意识排尿。对以上现象说明( )
A.婴幼儿在夜间产生的尿液较白天多
B.婴幼儿排尿反射的传入神经兴奋只到达脊髓
C.无意识排尿不属于神经反射活动
D.脊髓的生理活动受大脑皮层的调控
【答案】D
【解析】
【分析】
排尿反射是一种非条件反射,其低级神经中枢在脊髓,高级神经中枢在大脑皮层,大脑皮层等排尿反射高级中枢能对脊髓低级中枢起调控作用,可控制排尿反射活动。
【详解】
婴幼儿由于高级中枢发育不完善,高级神经中枢不能控制低级中枢的反射活动,因此经常尿床,但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现象会明显减少;由于惊恐时,高级神经中枢的功能异常,不能控制低级中枢的反射活动,也会出现无意识排尿。以上事例说明脊髓的低级反射活动受高级中枢的控制。综上分析,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13.某人因为交通事故脊髓从胸部折断了,一般情况下( )
A.膝跳反射存在,针刺足部有感觉
B.膝跳反射不存在,针刺足部有感觉
C.膝跳反射不存在,针刺足部无感觉
D.膝跳反射存在,针刺足部无感觉
【答案】D
【解析】
【分析】
大脑皮层除了对外部世界感知(感觉中枢在大脑皮层)还具有语言、学习、记忆和思维等方面的高级功能。语言文字是人类进行思维的主要工具,是人类特有的高级功能(在言语区)。任何感觉的形成都在大脑皮层,低级中枢要受相应高级中枢的调控。
【详解】
膝跳反射的神经中枢在腰部的脊髓,所以某人的脊髓从胸部折断,膝跳反射的中枢没有被破坏,所以膝跳反射存在;足部感觉中枢在大脑皮层,脊髓在胸部段折断,兴奋不能经脊髓传至大脑皮层,所以针刺足部无感觉。综上所述,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14.正常发育的婴幼儿,随着年龄的增长,尿床现象逐渐减少,该现象说明( )
A.婴幼儿在夜间产生的尿液较白天多
B.婴幼儿排尿反射的传入神经兴奋只能到达脊髓
C.无意识排尿不属于反射活动
D.控制排尿的低级中枢受大脑皮层调控
【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非条件反射和人体神经系统的发育内容,排尿反射是一种非条件反射,其低级神经中枢在脊髓,高级神经中枢在大脑皮层,而低级神经中枢受大脑皮层的高级神经中枢的调控。
【详解】
A、尿的形成是连续的,白天和晚上没有什么大的差别,A错误;
B、由脊髓控制的低级反射活动受大脑皮层的控制,婴幼儿的传入神经同样能到达大脑皮层,B错误;
C、人的排尿反射生来就有,属于非条件反射,其反射弧的神经中枢位于脊髓,只要反射弧完整就可以完成该反射,因此无意识排尿属于神经反射活动,C错误;
D、排尿反射的低级中枢是脊髓,高级中枢是大脑皮层。婴幼儿经常尿床是因为大脑和脊髓之间的联系还未完全建立成熟,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大脑逐渐发育完善,这种现象会减少,所以脊髓的生理活动受控于大脑皮层,D正确。
故选D。
15.人体排尿是一种复杂的反射活动,下图示排尿反射过程。当膀胱被尿液充盈时,膀胱内牵张感受器受到刺激产生兴奋,使人产生尿意,引起膀胱的逼尿肌收缩,排出尿液,逼尿肌收缩又进一步刺激牵张感受器兴奋。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排尿活动的调节属于正反馈调节
B.若P处受损膀胱将无法排出尿液
C.人产生尿意的中枢位于大脑皮层
D.成人适时排尿体现神经分级调节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识图分析可知,图中为反射弧的一部分,其中脊髓为低级中枢,大脑皮层为高级中枢,排尿反射的低级中枢脊髓受到高级中枢大脑皮层的控制,反应了神经中枢的分级调节;根据题意,排尿的过程中,当膀胱被尿液充盈时,膀胱内牵张感受器受到刺激产生兴奋,使人产生尿意,引起膀胱的逼尿肌收缩,排出尿液,而逼尿肌收缩又进一步刺激牵张感受器兴奋,促进排尿过程进一步完成,体现了正反馈调节。
【详解】
A、根据以上分析可知,排尿活动的调节属于正反馈调节,A正确;
B、若P处受损,脊髓失去了高级中枢的控制,但是在脊髓的控制下,膀胱仍然可以排出尿液,B错误;
C、大脑皮层属于人的高级中枢,存在感觉中枢等,因此人产生尿意的中枢位于大脑皮层,C正确;
D、成人适时排尿体现了有意识的对排尿过程的控制,即体现了高级中枢对低级中枢的分级调节,D正确。
故选B。
16.人的手突然被针刺了一下,人体会( )
A.先感到疼痛,再缩手
B.先缩手,后感到疼痛
C.疼痛和缩手同时发生
D.只缩手,不会感到疼痛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一个完整的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部分.即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脊髓具有反射和传导功能.缩手反射是简单反射,是由脊髓控制的.当手受到针刺时,手上皮肤的感受器接受刺激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沿着传入神经传导到脊髓的神经中枢,神经中枢的神经元接受冲动信号,并将冲动传到传出神经,神经冲动沿着传出神经传到效应器,效应器接收到指令做出反应,引起肌肉收缩使手指缩回.在完成缩手反射的同时,脊髓中通向大脑的神经纤维,还会将这一神经冲动传到大脑,使人感觉到疼痛.由于传向大脑的路径较长,在大脑作出判断之前,手指已经缩回了.可见选项B符合题意.
17.下列关于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人的中枢神经系统只包括颅腔中的脑
B.控制排尿的初级中枢在脊髓,高级中枢在大脑皮层
C.成人可以有意识控制排尿,婴儿却不能,二者控制排尿的神经中枢发育程度不同
D.在医院做尿检时,在没有尿意的情况下也可以排出尿液
【答案】A
【解析】
【分析】
人的高级中枢大脑皮层可以调控低级中枢的活动。
【详解】
A、脑和脊髓均属于人的中枢神经系统,A错误;
B、控制排尿的初级中枢在脊髓,高级中枢在大脑皮层,B正确;
C、大脑皮层是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由于婴儿的大脑皮层没有发育成熟,所以不能有意识的控制排尿,会出现尿床现象,大人的大脑皮层发育完善,可以有意识的控制排尿,C正确;
D、由于排尿受大脑皮层的控制,因此即使在没有尿意的情况下,只要膀胱中存在尿液,就可以排出尿液,D正确。
故选A。
18.小鼠的中脑中存在一类分泌速激肽(神经递质)的神经元,抑制这些神经元,抓痒行为明显减少。直接刺激这些神经元,即使没有受到致痒刺激,也会出现抓痒行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直接刺激分泌速激肽的神经元,产生抓痒行为属于非条件反射
B.实验中若出现缺氧条件,可能会影响速激肽的合成与分泌
C.速激肽合成后,需经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等加工才能发挥作用
D.有意识地阻止抓挠,说明高级中枢对低级中枢有控制作用
【答案】A
【解析】
【分析】
反射指人体通过神经系统,对外界或内部的各种刺激所发生的有规律的反应。神经的基本调节方式是反射。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抠、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反射一般可以分为两大类: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非条件反射是指人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是一种比较低级的神经活动,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如脑干、脊髓)参与即可完成;条件反射是人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是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
【详解】
A、反射需要完整的反射弧参与,直接刺激中脑中的神经元,即便产生抓痒行为,也不属于反射,A错误;
B、在缺氧条件下,细胞代谢减慢,速激肽的合成与分泌受影响,B正确;
C、速激肽是一类分泌蛋白,需经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等加工才能形成成熟的空间结构,才能发挥作用,C正确;
D、有意识地阻止抓挠,反映了大脑对低级中枢的控制作用,D正确。
故选A。
19.用去脑的牛蛙为材料进行①——⑤步骤的反射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浸水的小纸片放右后肢趾尖
②沾有0.5%HCl的小纸片放右后肢趾尖
③沾有0.5%HCl的小纸片放腹部
④剥去右后肢趾尖皮肤后,重复步骤②
⑤破坏脊髓后,重复步骤②、③
A.步骤③可观察到牛蛙发生曲腿反射
B.步骤②、③、⑤可验证传入神经是反射弧不可缺少的部分
C.步骤①、②可说明反射活动的发生需要有适宜的刺激
D.步骤④验证了感受器在反射中的重要性,而步骤①是其对照实验
【答案】C
【解析】
【分析】
分析实验步骤可知,①不发生反射,②发生曲腿反射,③发生骚扒反射,④不发生发射,⑤不发生发射。
【详解】
A、步骤③可观察到牛蛙发生骚扒反射,而不发生曲腿反射,A错误;
B、步骤⑤破坏脊髓,脊髓属于神经中枢,因此步骤②、③、⑤可验证神经中枢是反射弧不可缺少的部分,B错误;
C、以浸水的小纸片作为对照,沾有0.5%HCl的小纸片进行实验,可说明反射活动的发生需要有适宜的刺激,C正确;
D、步骤④剥去右后肢趾尖皮肤,皮肤为感受器,其对照组应该使用右后肢趾尖皮肤完整的牛蛙进行,即步骤②是其对照实验,以验证感受器在反射中的重要性,D错误;
故选C。
【点睛】
答题关键在于分析“观察牛蛙的脊髓反射现象”实验的操作目的、现象与结论。
20.人体感受身体平衡的器官是( )
A.眼
B.小脑
C.耳蜗
D.前庭器
【答案】B
【解析】
【分析】
脑位于颅腔内,包括大脑、小脑和脑干三部分,大脑由两个大脑半球组成,大脑半球的表层是灰质,叫大脑皮层,大脑皮层是调节人体生理活动的最高级中枢;小脑位于脑干背侧,大脑的后下方,小脑的主要功能是使运动协调、准确,维持身体的平衡;脑干位于大脑的下方和小脑的前方,它的最下面与脊髓相连,脑干的灰质中含有一些调节人体基本生命活动的中枢(如心血管中枢、呼吸中枢等)。
【详解】
根据以上分析可知,小脑的主要功能是使运动协调、准确,维持身体的平衡。综上所述,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21.某人因为交通事故脊髓从胸部折断,一般情况下( )
A.排尿反射存在,针刺足部有感觉
B.排尿反射不存在,针刺足部有感觉
C.排尿反射不存在,针刺足部无感觉
D.排尿反射存在,针刺足部无感觉
【答案】D
【解析】
【分析】
1、大脑皮层除了对外部世界感知(感觉中枢在大脑皮层)还具有语言、学习、记忆和思维等方面的高级功能。语言文字是人类进行思维的主要工具,是人类特有的高级功能(在言语区)。
2、任何感觉的形成都在大脑皮层,低级中枢要受相应高级中枢的调控。
【详解】
膝跳反射的神经中枢在腰部的脊髓,所以因交通事故某人脊髓从胸部折断,膝跳反射的中枢没有被破坏,所以膝跳反射存在;足部感觉中枢在大脑皮层,脊髓在胸部段折断,兴奋不能经脊髓传至大脑皮层,所以针刺足部无感觉,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点睛】
本题考查神经传导和反射弧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22.下列关于神经调节中反射弧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反射弧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B.同一感受器可将不同形式的刺激转化为电信号
C.缩手反射中电信号转化为化学信号都发生在相邻两个神经元之间
D.由于高位截瘫而小便失禁的患者,其排尿反射弧依然完整
【答案】D
【解析】
【分析】
神经系统由脑、脊髓和它们所发出的神经组成,脑和脊髓是神经系统的中枢,叫中枢神经系统;由脑和脊髓发出的神经组成周围神经系统。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单位是神经元。反射是人体通过神经系统,对外界或内部的各种刺激所发生的有规律的反应。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就是反射,而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由五部分组成,即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
【详解】
A、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神经元,A错误;
B、同一感受器一般只能感受特定形式的刺激,如渗透压感受器只能感受渗透压的变化,温度感受器只能感受温度的变化,B错误;
C、缩手反射中电信号转化为化学信号除发生在相邻两个神经元之间,还发生在神经元与效应器细胞之间,C错误;
D、由于高位截瘫导致大脑皮层中高级中枢无法对脊髓中控制排尿的低级中枢进行控制,进而会导致小便失禁,但患者的脊髓中低级中枢仍然能调控排尿,说明其排尿反射弧依然完整,D正确。
故选D。
23.排尿是一种复杂的反射活动,当膀胱充盈时,牵张感受器兴奋引起逼尿肌收缩、尿道括约肌舒张使尿液排出;当尿液流经尿道时会刺激尿道中感受器使其兴奋,导致逼尿肌进一步收缩直至尿液排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牵张感受器产生的兴奋传入脊髓即可产生尿意
B.不宜排尿时,逼尿肌和括约肌都处于舒张状态
C.尿液排出时导致逼尿肌进一步收缩属于正反馈调节
D.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可导致牵张感受器兴奋性增强
【答案】C
【解析】
【分析】
根据题干信息,当膀胱充盈时,牵张感受器兴奋引起逼尿肌收缩、尿道括约肌舒张,使尿液排出,说明不宜排尿时,逼尿肌舒张,括约肌收缩。抗利尿激素能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减少尿量。
【详解】
A、牵张感受器产生的兴奋传入大脑皮层产生尿意,A错误;
B、不宜排尿时,逼尿肌舒张,括约肌收缩,B错误;
C、尿液排出时导致逼尿肌进一步收缩,促进了该过程,加速尿液排出体外,属于正反馈调节,C正确;
D、抗利尿激素能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可引起牵张感受器抑制,D错误。
故选C。
24.做膝跳反射实验前,若提前告知受试者,实验现象可能不明显,其原因是( )
A.传出神经受阻
B.膝跳中枢位于大脑皮层
C.感受器受到抑制
D.高级中枢调控低级中枢
【答案】D
【解析】
【分析】
膝跳反射是一种最为简单的反射类型,它仅包含两个神经元,(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从接受刺激,直到发生反应的全部神经传导途径叫做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感觉神经元(输入)和运动神经元(输出)。
大脑是高级中枢,对对低级中枢有调节作用。
【详解】
A、受试者身体完好,传出神经没有受阻,A错误;
B、膝跳反射的中枢位于脊髓,B错误;
C、受试者的感受器没有受抑制,C错误;
D、大脑是高级中枢,对低级中枢有调节作用,所以实验前先告知受试者有思想准备,结果实验现象不明显,D正确。
故选D。
【点睛】
本题考查膝跳反射及大脑皮层高级中枢的相关知识,考生需要明确高级中枢可以控制低级中枢。
25.光线进入小鼠眼球刺激视网膜后,产生的信号通过下图所示过程传至高级中枢,产生视觉。下列信号产生及传递过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光刺激感受器,感受器会产生电信号
B.信号传递过程有电信号与化学信号之间的转换
C.产生视觉的高级中枢在大脑皮层
D.图中视觉产生的过程包括了完整的反射弧
【答案】D
【解析】
【分析】
1.反射指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动物体或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做出的规律性应答。反射的完成必须有完整的反射弧,还需要适宜强度的刺激。
2.反射弧的组成包括:(1)感受器:感受刺激,产生兴奋;(2)传入神经:将感受器产生的兴奋传至神经中枢;(3)神经中枢:对传来的兴奋做出分析与综合;(4)传出神经:将兴奋传至效应器;(5)效应器:对内外环境刺激做出应答反应的结构。
3.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时经过突触,在突触处电信号刺激突触小泡释放神经递质,因此电信号发生转变,形成化学信号,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的受体结合,引起突触后神经元的兴奋或抑制,化学信号转变为电信号。
【详解】
A、光刺激感受器,感受器会产生兴奋,产生电信号,A正确;
B、信号传递过程中,在突触处兴奋的传递存在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换,B正确;
C、产生视觉的高级中枢在大脑皮层,C正确;
D、在大脑皮层产生视觉的过程不是反射,无效应器,D错误。
故选D。
26.给脑桥(位于大脑和小脑之间)注射能阻止γ一氨基丁酸与相应受体结合的物质后,小鼠的排尿阈值(引起排尿反射的最低尿量值)降低。下列相关推理正确的是( )
A.不同年龄段的人的排尿阀值存在差异
B.脑桥释放的γ一氨基丁酸是一种抑制性神经递质
C.人体排尿反射的低级中枢位于脑桥
D.排尿过程的调节是一种负反馈调节机制
【答案】AB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分析,给脑桥注射能阻止γ-氨基丁酸与相应受体结合的物质后,小鼠的排尿阈值降低,说明γ-氨基丁酸是一种抑制排尿的神经递质,能够抑制排尿,据此分析答题。
【详解】
A、不同年龄段的人排尿阈值是不同的,A正确;
B、根据以上分析已知,γ-氨基丁酸是一种抑制排尿的神经递质,B正确;
C、人体排尿反射的低级中枢位于脊髓,C错误;
D、排尿过程的调节是一种正反馈调节机制,D错误。
故选AB。
二、非选择题
27.反射弧是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下图是反射弧示意图,图中①~⑤表示反射弧的五个组成部分。据图分析回答。
(1)图中表示传入神经和效应器的序号分别是_________和_________。
(2)若图中a点受到适宜刺激产生兴奋,则兴奋在该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_________(填“单向”或“双向”)的,当兴奋传到b点时,该部位膜内外两侧的电位将由内负外正变为_________。
(3)当手指意外接触到针尖时,手会迅速缩回,而在指尖采血时,人可以有意识控制缩手,这说明低级中枢受人脑的高级中枢控制,体现了神经系统的_________(填“分级”或“反馈”)调节。
【答案】(1)② ⑤
(2)双向 内正外负
(3)分级
【解析】
【分析】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称为反射弧,包括①感受器、②传入神经、③神经中枢、④传出神经和⑤效应器,a、b为相应位点。
【详解】
(1)图中表示传入神经和效应器的序号分别是②和⑤。
(2)若图中a点受到适宜刺激产生兴奋,则兴奋在离体的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当兴奋传到b点时,Na+内流,该部位膜内外两侧的电位将由内负外正变为内正外负。
(3)当手指意外接触到针尖时,手会迅速缩回,而在指尖采血时,人可以有意识控制缩手,这说明低级中枢受人脑的高级中枢控制,体现了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
【点睛】
本题考查反射弧结构及神经传导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8.下图是一个反射弧和突触的结构示意图,请根据图示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的N是感受器,其神经末梢接受刺激后,接受刺激部位的膜内电位变化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引起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
(2)图乙中的②是_________________,它的形成与高尔基体有关,物质③释放的方式是:____________。
(3)兴奋在A处传递方向有何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假如丙图中的Y来自甲图中的A,丙图中的X来自大脑皮层,当感受器受到一个刺激后,导致效应器产生反应,则Y释放的物质对突触后膜具有促进作用;但如果大脑皮层发出的指令是对这个刺激不作出反应,则X释放的物质对突触后膜具有抑制作用,导致效应器不产生相应反应,这又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负电位→正电位 Na+内流
(2)突触小泡 胞吐
(3)具单向性(或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
(4)低级中枢受脑中相应的高级中枢的调控
【解析】
【分析】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其结构基础是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构成。神经递质存在于突触小体的突触小泡中,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使下一个神经元产生兴奋或抑制。静息时,K+外流,造成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负外正;受刺激后,Na+内流,造成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兴奋在离体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图乙结构中,①表示线粒体, ②表示突触小泡,由高尔基体形成,内含神经递质,神经递质有兴奋性和抑制性两种,可以使突触后神经元兴奋或者抑制,其释放通过胞吐的形式,依赖细胞膜的流动性;图丙表示突触。
【详解】
(1)图甲中的N是感受器,神经元在静息时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接受刺激后变为内正外负,即膜内电位变化为:负电位→正电位;引起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Na+内流。
(2)图乙中的②表示突触小泡,由高尔基体形成,里面有③神经递质,神经递质的释放是通过胞吐的形式完成的,依赖细胞膜的流动性。
(3)A为突触,由于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小体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所以兴奋在A处的传递具有单向性。
(4)已知丙图中的Y来自甲图中的A,丙图中的X来自大脑皮层,由于感受器受到一个刺激后,能导致效应器产生反应,所以Y释放的物质对突触后膜具有兴奋作用;又由于一个反射弧中的低级神经中枢要接受高级神经中枢的控制,所以大脑皮层发出对这个刺激不作出反应的指令后,X释放的物质对突触后膜具有抑制作用,导致效应器不产生相应反应。
【点睛】
本题考查反射弧和突触结构以及神经兴奋传递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29.甘氨酸是一种抑制性神经递质,以甘氨酸为递质的突触主要分布在脊髓中,如图为突触结构和功能的模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突触是由图中[a]_____________、[b]突触间隙和[c]_____________组成。
(2)甘氨酸是组成蛋白质的一种最简单的氨基酸,其分子式为_____________,过程①中,结构a释放甘氨酸的方式是_____________。
(3)过程②表示通道打开,进入神经细胞内,该过程将会导致结构c_____________(填“能”、“不能”)产生膜电位变化,_____________(填“能”、“不能”)产生动作电位。
(4)过程③表示摄取、回收甘氨酸,该过程的意义是_____________。
(5)排尿中枢位于脊髓腰骶段,正常情况下受到大脑皮层的控制,请根据图示信息,从产生中枢抑制效应角度分析人能有意识抑制排尿的可能机理是_____________。
【答案】(1)突触前膜 突触后膜
(2)C2H5O2N 胞吐
(3)能 不能
(4)解除了甘氨酸对突触后膜的抑制
(5)大脑皮层通过神经释放了甘氨酸抑制了传出神经的兴奋,使其处于抑制状态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图示突触结构和功能的模式图,其中①表示突触小泡与突触前膜融合,并以胞吐的方式将甘氨酸释放出去;②表示甘氨酸促进氯离子内流,使静息电位绝对值增大;③表示摄取回收甘氨酸。
【详解】
(1)a是突触前膜,c是突触后膜。
(2)甘氨酸的R基是-H,所以其分子式是C2H5O2N,神经递质的释放方式是胞吐作用。
(3)进入神经细胞内,导致细胞内的负电荷增多,外正内负的电位差进一步增大,发生了膜电位的变化;但动作电位的产生是Na+内流在成外负内正的电位,所以进入神经细胞内不能产生动作电位。
(4)甘氨酸是抑制性递质,所以摄取回收甘氨酸,这解除了甘氨酸对突触后膜的抑制。
(5)从图中看出,甘氨酸作用于突触后膜对兴奋的产生有抑制作用,所以人能有意识抑制排尿的可能机理是大脑皮层通过神经释放了甘氨酸抑制了传出神经的兴奋,使其处于抑制状态。
【点睛】
本题重点需要考生分析出抑制性神经递质的机理,掌握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过程。
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第4节 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精品达标测试: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第4节 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精品达标测试,文件包含24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学生版-高二生物同步精品讲义选择性必修1docx、24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教师版-高二生物同步精品讲义选择性必修1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49页, 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第4节 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习题: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第4节 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习题,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关于大脑皮层的叙述错误的是,生活中存在以下现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生物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第4节 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练习: 这是一份高中生物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第4节 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练习,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表现为,大脑皮层对躯体运动的调节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