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巩固卷四【新教材】人教版(2019)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一
展开第四单元等级考模拟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 引起下列人类疾病的病原体的结构与SARS病原体结构不相似的有( )
A.艾滋病 B.乙型肝炎 C.流行性感冒 D.肺结核
2. 能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反应,并能受免疫排斥反应的物质为
A.抗原 B.抗体 C.抗毒素 D.溶菌酶
3. 当人体再次感染相同的抗原时,会引发二次免疫反应。二次免疫反应比初次免疫反应快而强的原因是,体内储存有大量的
A.抗原 B.抗体 C.记忆细胞 D.病原体
4. 下列关于免疫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癌症的发生与人体的免疫功能异常有关
B. 体液免疫中,抗体是消灭抗原的唯一武器
C. 体液免疫过程有B细胞参与,也有辅助性T细胞参与
D. 艾滋病毒侵入人体后,人体会发生特异性免疫反应
5. 下列有关免疫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血浆和泪液中的溶菌酶属于人体的第一道防线
B. 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均可以有巨噬细胞和辅助性T细胞的参与
C. 发生过敏反应的人在初次接触过敏原时不会发生免疫反应
D. HIV能攻击人体的免疫系统,特别是侵入辅助性T细胞,引起自身免疫病
6. 关于人体非特异性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
A.非特异性免疫是能够遗传的
B.过敏反应是由非特异性免疫异常引起的
C.机体能够通过非特异性免疫产生记忆细胞
D.非特异性免疫只对一种特定的病原体起作用
7. 某国为了防止在战争中敌方使用生物武器,对所有参战人员都接种了天花病毒疫苗,以提高特异性免疫能力。以下关于该免疫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该免疫属细胞免疫,无体液免疫
B.抗原可由辅助性T细胞分泌细胞因子呈递给B细胞
C.只有形成记忆细胞,再遇到天花病毒时才能增殖、分化形成大量的浆细胞
D.细胞毒性T细胞可引起靶细胞渗透压改变而导致其裂解死亡
8. 在人类与埃博拉病毒的斗争中,有科研人员尝试将病毒引诱到人体的“陷阱细胞"中。例如:HIV通过识别辅助性T细胞表面的CD4,入侵到辅助性T细胞,给艾滋病患者注射适量用CD4分子修饰过的成熟红细胞,则该红细胞也会被HIV识别、入侵,但HIV在此细胞中无法增殖,最后随红细胞的死亡而被清除,所以红细胞成为HIV的“陷阱细胞"。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HIV入侵到辅助性T细胞可刺激辅助性T细胞产生多种蛋白质,促进辅助性T细胞分裂
B.红细胞死亡后被吞噬细胞清除的过程是属于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
C.辅助性T 细胞被HIV识别、入侵后可以分化为细胞毒性T细胞和记忆细胞
D.用CD4分子修饰过的红细胞被HIV入侵后可使人丧失免疫功能
9.下面是有关体液和细胞两种免疫方式的相关实验。将切除胸腺的小鼠用大剂量X射线照射后,进行如下实验,实验过程和结果如下表。
实验
输入胸腺淋巴细胞
输入骨髓淋巴细胞
免疫反应
细胞免疫
体液免疫
实验一
×
×
-
-
实验二
√
×
+
-
实验三
×
√
-
+
实验四
√
√
+
+
注:√表示输入;×表示不输入;+发生免疫反应;-未发生免疫反应。
根据上述实验分析,下列正确的是( )
A.实验一说明大剂量的X射线照射可杀死小鼠体内的淋巴细胞
B.实验二与实验一和实验四的对比,可说明胸腺产生的淋巴细胞是B淋巴细胞
C.实验三与实验一和实验四的对比,可说明骨髓产生的淋巴细胞是T淋巴细胞
D.通过对四组实验的对比,可说明体液免疫比细胞免疫更重要
10.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传染病,多发生于春夏季节。该病毒感染人体后,机体可以对靶细胞产生免疫反应,其中正确的是( )
A.浆细胞接触靶细胞,导致靶细胞裂解,从而使病毒被抗体消灭
B.浆细胞产生抗体,抗体接触靶细胞,导致靶细胞裂解,从而使病毒被消灭
C.细胞毒性T细胞接触靶细胞,导致靶细胞裂解,病原体失去寄生场所进而被吞噬、消灭
D.细胞毒性T细胞接触靶细胞,导致靶细胞裂解,从而使病毒被细胞因子消灭
11. 用同种小鼠为材料,分别进行4个与某种胞内寄生菌有关的免疫学实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给切除胸腺和未切除胸腺的两组小鼠,分别接种该菌,预测未切除组小鼠易感染该菌
B.给注射和未注射抗T细胞抗体的两组小鼠,分别接种该菌,预测注射组小鼠易感染该菌
C.给注射和未注射感染过该菌小鼠的血清的两组小鼠,分别接种该菌,预测注射组小鼠易感染该菌
D.给注射和未注射感染过该菌小鼠的T细胞的两组小鼠,分别接种该菌,预测注射组小鼠易感染该菌
12. 狂犬病是一种急性传染病,主要由狗、猫等咬伤人后发生感染传播,狂犬病由狂犬病毒侵入中枢神经系统而引起,狂犬病病毒的核酸是单股不分节负链RNA。下图为某人被狗咬后进行的预防狂犬病的相关处理和治疗。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狂犬病病毒无细胞结构,其遗传信息储存在其RNA中
B.被狗咬后及时清理伤口,可减少其他病原体突破第一道防线进入机体
C.狂犬疫苗属于抗原,第7天注射狂犬疫苗后相关记忆细胞会迅速增殖分化
D.狂犬免疫球蛋白属于抗体,它能直接与侵入细胞内的狂犬病病毒结合
13. 如图表示某一健康人注射疫苗前后不同时间采血所测得的抗体水平(箭头表示疫苗注射时间)。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b段各淋巴细胞的DNA含量不完全相同
B.d时间是再次接种引发的免疫应答
C.产生甲、乙抗体的浆细胞不同,其根本原因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D.甲、乙两曲线表明,不同种类的抗体在体内存留时间的长短有较大差异
14. 下图表示人体内某种免疫失调病的致病机理。与这种病机理最为相似的是( )
A.肝移植引起排斥反应
B.接触某些花粉引起皮肤荨麻疹
C.HIV破坏淋巴细胞引起艾滋病
D.免疫系统“敌我不分”引起系统性红斑狼疮
15. 下面为机体调节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人体清除衰老细胞体现的是图中②的免疫防御
B.图中③对④的调控都只能通过直接控制④中每种器官或细胞的活动而实现
C.坎农提出人体内环境稳态的维持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的结果
D.血糖调节的主要途径是①④⑥⑤
二、选择题(本小题共有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每小题有一个或多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答对得3分,选对但不全得1分,有选错的得0分)
16. 某种致病性极强的细菌外毒素由α和β两个亚单位组成,其中β亚单位无毒性,但能促进α亚单位进入宿主细胞发挥毒性作用.因此,研制疫苗时应选择该细菌的( )
A外毒素
B减毒外毒素
C外毒素α亚单位
D外毒素β亚单位.
17. 下图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的模式图,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每个 HIV 病毒含有 2 条互补 RNA 分子
B.人体内的 辅助T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的细胞膜上具有 HIV 受体
C.艾滋病可通过母婴传播进行遗传,因此属于遗传病
D.HIV 外层脂类膜上的蛋白质由 HIV 和宿主细胞两者的 DNA 共同控制
18. 下图为人体感染某病毒后的免疫过程,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
A.初次感染后体内免疫细胞的种类和数量都增加
B.初次感染后淋巴细胞的部分子细胞分化为记忆细胞
C.再次感染后病症较轻,是因为记忆细胞被激活,产生了更强的特异性免疫反应
D.再次感染该病毒后,只需体液免疫的参与即可痊愈
19. 为研究人的T细胞对B细胞的影响,研究人员将来自同一个体的B细胞等分为三组,实验操作和结果如下所示(“+”表示加入该细胞,“-”表示未加入该细胞),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甲
乙
丙
B细胞
+
+
+
T细胞
+
-
-
受抗原刺激的T细胞
-
+
-
A.乙组培养液中可能产生的记忆细胞
B.甲、丙两组没有检测到抗体的原因不同
C.受抗原刺激的T细胞能刺激B细胞增殖分化产生浆细胞
D.第4-12d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乙组抗体量逐渐减少
20. 下列有关人体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免疫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免疫系统可对癌变细胞进行监控和清除
B.在神经调节中反射弧是完成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
C.神经细胞、内分泌细胞和免疫细胞均可释放化学物质
D.幼年时缺乏甲状腺激素不会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
三、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55分)
21.(10分)动物初次接受某种抗原刺激能引发初次免疫应答,再次接受同种抗原刺激能引发再次免疫应答。某研究小组取若干只实验小鼠分成四组进行实验,实验分组及处理见下表。
小鼠分组
A组
B组
C组
D组
初次注射抗原
抗原甲
抗原乙
间隔一段合适的时间
再次注射抗原
抗原甲
抗原乙
抗原甲
抗原乙
回答下列问题。
(1)为确定A、B、C、D四组小鼠是否有免疫应答发生,应检测的免疫活性物质是______(填“抗体”或“抗原”)。
(2)再次注射抗原后,上述四组小鼠中能出现再次免疫应答的组是______。初次注射抗原后机体能产生记忆细胞,再次注射同种抗原后这些记忆细胞能够_________。
(3)A组小鼠再次注射抗原甲,一段时间后取血清,血清中加入抗原甲后会出现沉淀,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
22.(11分)图1为T细胞通过表面受体(TCR)识别抗原递呈细胞呈递的肿瘤抗原后被激活,进而攻击肿瘤细胞的示意图。图2为肿瘤细胞的一种免疫逃逸机制示意图。肿瘤细胞大量表达PD-L1,与T细胞表面的PD-1结合,抑制T细胞活化,逃避T细胞的攻击。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抗原递呈细胞通过_________方式摄取肿瘤抗原。
(2)图1中T细胞识别肿瘤抗原后被激活,增殖并__________形成效应T细胞群和__________细胞群。
(3)图1中细胞毒性T细胞通过TCR只能识别带有同样抗原的肿瘤细胞,故发挥的免疫作用具有_________性,细胞毒性T细胞分泌毒素,使肿瘤细胞__________死亡。
(4)为阻断图2中肿瘤细胞的免疫逃逸通路,利用单克隆抗体制备技术,制备了抗PD-L1抗体。该抗体注入体内后通过__________传送与__________结合,可解除T细胞的活化抑制。
23.(10分)2019年12月,武汉发生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引起的肺炎疫情,国家卫健委经紧急部署,启动相应的应急机制,并且开始进行疫苗的研制。请根据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在免疫学上,侵入到人体内的新冠病毒属于_______________。
(2)某男子与一位新冠病毒患者有过密切接触,因而被要求进行医学隔离。该男子十分恐慌,自己服用了大量的抗生素.这种做法对抵制新型冠状病毒有无效果?_______。请用所学生物知识。说明你的判断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某人感染了病毒后,出现了发热症状。从体温调节的角度加以解释__________________。
(4)十几年前,中国爆发一种由SARS冠状病毒(SARS-CoV)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有人认为新型冠病毒是由SARS冠状病毒变异而来,如若成立,则该病毒变异的来源是___________。
(5)某人体感染了新型冠状病毒后通过图中的途径消灭了病毒,其中能够特异性识别抗原的细胞是(填编号)______________,在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中均发挥作用的细胞是(填编号)_________。
24.(12分)图为维持人体内环境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请回答:
(1)图甲说明人体维持内环境稳态的主要机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调节网络;图中的激素和递质的生理效应体现了细胞膜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功能。
(2)由图甲可知:神经末梢可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直接调节免疫器官或免疫细胞的活动。焦虑、紧张等精神因素能使辅助性T细胞活性下降,引起机体生成抗体的能力降低,可能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乙为过敏反应示意图。医学上进行脱敏治疗:将主要抗原物质制成一定浓度的浸出液,以注射、含服等方法输入病人体内,促使体内产生相应的抗体,从而达到免疫耐受。脱敏治疗的方法属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非特异性免疫、特异性免疫)。图乙中抗体与正常人体内抗体的分布的区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12分)炎症反应是机体对于外界刺激的一种防御反应。一种纳米抗体可以阻断炎症并减轻疼痛,其作用机理如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当病毒等致病微生物侵入人体时,直接作用于下丘脑的_______,使得人体发热,抑制病原体的繁殖,提高人体的抵抗力。HIV侵入人体时,人体首先发生____(特异性免疫)。
(2)坏死细胞裂解后,细胞的内含物释放到______中,引发炎症,同时渗透压升高,因此炎症病人要_________。
(3)炎症状态下,损伤或濒死细胞可释放大量的ATP作用于靶细胞膜上的P2X7受体,促进靶细胞产生并分泌细胞因子等物质,促进炎症反应。推测P2X7受体可能分布在______膜上,促进炎症反应的形式主要是_____________。
(4)图中纳米抗体的作用机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 【解析】选D。艾滋病的病原体病毒是一种病毒,A错误;乙型肝炎的病原体是一种病毒,B错误;流行性感冒的病原体是一种病毒,C错误;肺结核的病原体是结核杆菌,属于原核生物,其结构与SARS病原体结构不相似,D正确.
2. 【解析】选A。抗原可以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反应,并受免疫排斥,抗体、抗毒素、溶菌酶均属于免疫活性物质。综上所述,BCD不符合题意,A符合题意。
3. 【解析】选C。由于初次接触病原体时,机体会发生免疫反应,产生记忆细胞,再次接触病原体时,记忆细胞可以快速的增殖分化,发挥相应的免疫效应,故二次免疫反应更强更快。综上所述,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4. 【解析】选B。免疫系统具有监控、清除癌变细胞的功能,因此癌症的发生与人体的免疫功能异常有关,A正确;由分析可知,体液免疫过程中消灭抗原是多种细胞及抗体共同作用的结果,B错误;参与体液免疫过程的细胞有吞噬细胞、辅助T细胞、B细胞,C正确;艾滋病病毒侵入人体后,人体会发生特异性免疫反应,D正确.
5. 【解析】选B。血浆中的溶菌酶属于人体的第二道防线,故A错误;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中均有巨噬细胞摄取、处理和呈递抗原,把抗原呈递给辅助性T细胞,故B正确;机体初次接触过敏原,只是产生了抗体,会发生免疫反应,不会发生过敏反应,故C错误;HIV能攻击人体的免疫系统,特别是能够侵入辅助性T淋巴细胞,使辅助性T淋巴细胞大量死亡,导致患者几乎丧失一切免疫功能的免疫缺陷症,而不是自身免疫病,故D错误。
6. 【解析】选A。非特异性免疫是人人生来就有,能代代遗传,也不针对某一特定病原体,而是对多种病原体起防御作用,故A正确,D表述错误;过敏反应是已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的抗原时所发生的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应属特异性免疫,B错误;记忆细胞也只有特异性免疫中才会产生,C错误;因此,本题答案选A。
7. 【解析】选A。该免疫包括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A符合题意;在体液免疫过程中,抗原可由辅助性T细胞分泌细胞因子呈递给B细胞,B不符合题意;接种天花病毒疫苗后,体内能产生记忆细胞,当天花病毒再次入侵时,记忆细胞能迅速增殖、分化形成大量的效应细胞,C不符合题意;效应T细胞与被抗原入侵的宿主细胞(即靶细胞)密切接触,激活靶细胞内的溶酶体酶,使靶细胞的通透性改变,渗透压发生变化,最终导致靶细胞裂解死亡,D不符合题意。
8. 【解析】选B。HIV入侵到辅助性T细胞可刺激辅助性T细胞产生多种蛋白质,导致辅助性T细胞裂解死亡,A错误;红细胞死亡后被吞噬细胞清除的过程是属于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B正确;辅助性T细胞被HIV识别、入侵后裂解凋亡,不可以分化为细胞毒性T细胞和记忆细胞,C错误;用CD4分子修饰过的红细胞被HIV入侵后和HIV一起死亡,有利于保护人体正常的免疫功能,D错误。
9. 【解析】选A。分析表格可知,实验一小鼠既没有细胞免疫也没有体液免疫能力,说明大剂量的X射线照射可杀死小鼠体内的淋巴细胞,A正确;实验二与实验一和实验四的对比,可说明胸腺产生的淋巴细胞是T淋巴细胞,B错误;实验三与实验一和实验四的对比,可说明骨髓产生的淋巴细胞不是T淋巴细胞,而是B淋巴细胞,C错误;通过对四组实验的对照,不能说明体液免疫比细胞免疫更重要,D错误。
10. 【解析】选C。免疫反应中,细胞毒性T细胞接触靶细胞,导致靶细胞裂解,从而使病毒被抗体消灭,A错误;浆细胞产生抗体,抗体与抗原特异性结合,使病毒被消灭,B错误;细胞毒性T细胞接触靶细胞,导致靶细胞裂解,病原体失去寄生场所进而被吞噬、消灭,C正确;细胞毒性T细胞接触靶细胞,导致靶细胞裂解,辅助性T细胞释放淋巴因子,加强其他免疫细胞的功能,D错误。
11. 【解析】选B。胸腺中分化出T淋巴细胞,切除组小鼠易被感染,A错误;抗T细胞抗体会降低免疫力,注射组易被感染,B正确;感染过该菌的血清有相应的抗体,注射组不易被感染,C错误;感染过该菌小鼠的T细胞可以提高免疫力,注射组不易被感染,D错误;故答案为B。
12. 【解析】选D。狂犬病病毒是RNA病毒,无细胞结构,其遗传信息储存在其RNA中,A正确;皮肤属于第一道防线,被狗咬后及时清理伤口,可减少其他病原体突破第一道防线进入机体,B正确;每隔一定时间注射狂犬疫苗,对机体抗体和记忆细胞的产生起到增强作用,所以第7天注射狂犬疫苗后相关记忆细胞会迅速增殖分化,C正确;狂犬免疫球蛋白即抗体,它不能直接与侵入细胞内的狂犬病病毒结合,D错误。
13. 【解析】选B。b段发生了免疫应答,出现了淋巴细胞的增殖现象,因此各淋巴细胞的DNA含量不完全相同,A正确;分析题图可知,d时间注射的是与a时间不同的疫苗,是初次免疫应答,B错误;抗原不同,产生甲、乙抗体的效应B细胞不同,其根本原因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产生了不同的mRNA和蛋白质,C正确;据图可知,甲抗体在体内存留的时间长,乙抗体在体内存留的时间短,因此甲乙两种抗体在体内存留的时间长短有较大的差异,D正确。
14. 【解析】选D。肝移植引起排斥反应属于免疫排斥反应,A错误;接触某些花粉引起皮肤荨麻疹属于过敏反应,B错误;HIV破坏淋巴细胞引起艾滋病属于免疫缺陷病,C错误;免疫系统“敌我不分”引起系统性红斑狼疮属于自身免疫病,D正确。
15. 【解析】选D。人体清除癌细胞体现的是图中②免疫监视功能,A错误;图中的③神经系统的某些结构也能释放激素来间接控制某些内分泌腺的活动,如在外界环境温度低时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可以调节体温平衡,在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时促使垂体分泌抗利尿激素可以调节水平衡,B错误;坎农提出人体内环境稳态的维持是神经-体液调节的结果,C错误;血糖平衡调节的方式为神经-体液调节,主要方式为血糖浓度通过刺激胰岛分泌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实现的,即主要途径是①④⑥⑤,D正确。
16. 【解析】选BD。A外毒素具有致病性,所以研制疫苗时不可选择该细菌的外毒素,A错误;减毒外毒素的致病性已明显降低,不会对宿主细胞发挥毒性作用,所以研制疫苗时可选用,B正确;细菌外毒素由α和β两个亚单位组成,其中β亚单位无毒性,说明外毒素α亚单位有毒性,所以研制疫苗时不可选择,C错误;外毒素β亚单位无毒性,不会对宿主细胞发挥毒性作用,所以研制疫苗时可选用,D正确.
17. 【解析】选BD。每个 HIV 病毒含有两条相同的正链RNA, A错误;人体内的辅助T淋巴细胞和单核巨噬细胞的细胞膜上具有 HIV 受体,B正确;艾滋病患者遗传物质没有发生改变,不属于遗传病,属于传染病,C错误;HIV 外层脂类膜上的蛋白质主要来自宿主细胞,也嵌有病毒自己的蛋白质,D正确。
18. 【解析】选D。初次感染后,体内会产生与该病毒特异性免疫应答的免疫细胞,并进行增殖和分化,形成浆细胞和记忆细胞,AB均正确;再次感染后,记忆细胞会被激活,产生更强、更迅速的特异性免疫应答,所以病症会较轻,C正确;再次感染该病毒后,不能完全依靠体液免疫,病毒是胞内寄生物,也需要细胞毒性T细胞参与的细胞免疫,D错误。
19. 【解析】选B。图中只有乙组培养液中产生了抗体,说明B组的B细胞增殖分化形成了记忆细胞和浆细胞,A正确;甲、丙两组没有检测到抗体的原因都是B细胞未受到受抗原刺激的T细胞的刺激,B错误;乙组能检测到抗体是因为受抗原刺激的T细胞能刺激B细胞增殖分化成浆细胞,C正确;由图可知,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抗体的合成量逐渐增加,D错误.
20. 【解析】选ABC。免疫系统可及时的监控和清除体内癌变、衰老的细胞,A正确;在神经调节中反射弧是完成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包括5个环节,B正确;神经细胞可分泌神经递质,内分泌细胞可分泌激素,免疫细胞可分泌抗体、淋巴因子等,C正确;甲状腺激素能够促进细胞代谢,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因此幼年时缺乏甲状腺激素会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患呆小症,D错误。
21. 【答案】(1)抗体 (2)A、D 迅速增殖分化,快速产生大量抗体 (3)抗原与抗体特异性结合
【解析】(1)抗体、淋巴因子属于免疫活性物质,抗原不属于免疫活性物质,抗原引发机体免疫反应产生抗体。故要检测小鼠是否发生免疫应答,应该检测抗体水平。
(2)A和D组两次注射的抗原相同,故会发生二次免疫,B、C组两次注射的抗原不同,不会发生二次免疫。初次免疫产生的记忆细胞,可以识别抗原,再次注射同种抗原,这些记忆细胞可以快速识别抗原,增殖分化产生更多的浆细胞和记忆细胞,浆细胞可以分泌更多的抗体,发挥更强的免疫反应,及时清除抗原。
(3)初次注射抗原甲时,体内会发生免疫反应产生抗体,再次注射抗原,机体会产生较多的抗体分布于血清中,血清中加入抗原甲后,抗体会与抗原甲特异性结合形成细胞集团或沉淀。
22. 【答案】(1)胞吞 (2)分化 记忆 (3)特异 裂解 (4)体液 肿瘤细胞表面的PD-L1
【解析】(1)抗原属于大分子物质,抗原递呈细胞通过胞吞摄取肿瘤抗原,处理后呈递给T细胞,引起T细胞的增殖分化。
(2)图1中,T细胞通过表面的TCR识别肿瘤抗原后,可以增殖分化出记忆T细胞和细胞毒性T细胞。其中的细胞毒性T细胞会攻击肿瘤细胞,引起其裂解死亡。
(3)细胞毒性T细胞通过TCR特异性识别携带同种肿瘤抗原的肿瘤细胞,该过程具有特异性。由图可知,细胞毒性T细胞可以分泌毒素,引起肿瘤细胞的裂解死亡。
(4)由图2可知,肿瘤细胞表面的PD-L1通过与T细胞表面的PD-1蛋白特异性结合,抑制T细胞增殖分化,从而逃避免疫系统的攻击,故可以通过注射抗PD-L1抗体阻断肿瘤细胞的逃逸通路。抗PD-L1抗体进入人体后,通过体液运输与肿瘤细胞表面的PD-L1蛋白结合,从而解除T细胞的活化抑制。
23. 【答案】(1)抗原 (2) 无效 抗生素只能抑制细菌等微生物的增殖,不能消灭病毒 (3)产热大于散热 (4) 基因突变 (5) ②③④ ①
【解析】(1)在免疫学上,侵入到人体内的新冠病毒属于抗原,能引起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
(2)抗生素只能抑制细菌等微生物的增殖,不能消灭病毒,所以服用大量抗生素不能抵制新型冠状病毒。
(3)人体体温保持相对稳定的原理是产热与散热保持动态平衡,当人体产热量大于散热量时,就会出现发热症状。
(4)SARS冠状病毒(SARS-CoV)为RNA病毒,而RNA一般为单链结构,易发生基因突变。所以若认为新型冠病毒是由SARS冠状病毒变异而来的推理成立的话,则该病毒变异的来源是基因突变。
(5)图中①为抗原呈递细胞、②为辅助性T细胞、③为B细胞、④为记忆B细胞、⑤为浆细胞、⑥为抗体,其中抗原呈递细胞不能特异性识别抗原,浆细胞不能识别抗原,抗体不是细胞,因此图中能够特异性识别抗原的细胞是②③④,在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中均发挥作用的细胞是①抗原呈递细胞。
24. 【答案】(1)神经-体液(激素)-免疫 细胞间的信息交流(传递) (2)(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作用于免疫细胞) 细胞因子分泌量减少,影响了B细胞增殖分化成浆细胞 (2)特异性免疫 正常人抗体主要分布于血清中(也分布于组织液及外分泌液),图乙中(过敏反应)的抗体吸附在(某些)上皮细胞的表面
【解析】(1)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图中的激素和递质通过与相应的受体特异性结合后发挥生理效应,这体现了细胞膜有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传递)的功能。
(2)由图甲可知:神经末梢可通过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作用于免疫细胞,直接调节免疫器官或免疫细胞的活动。抗体是由浆细胞产生的,而浆细胞是由B细胞增殖分化形成的,B细胞的增殖分化需要辅助性T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若焦虑、紧张等精神因素使辅助性T细胞活性下降,则淋巴因子分泌量减少,影响B细胞增殖分化成浆细胞,进而引起机体生成抗体的能力降低。
(3)脱敏治疗:将主要抗原物质制成一定浓度的浸出液,以注射、含服等方法输入病人体内,促使体内产生相应的抗体,从而达到免疫耐受。因为抗体是体液免疫中产生的,而体液免疫属于特异性免疫,因此脱敏治疗的方法属于特异性免疫。图乙中抗体与正常人体内抗体的分布的区别是:正常人抗体主要分布于血清中(也分布于组织液及外分泌液),图乙中(过敏反应)的抗体吸附在(某些)上皮细胞的表面。
25. 【答案】(1)体温调节中枢 体液免疫 (2)组织液(或内环境) 多补充水分(或多喝水) (3)辅助性T细胞 促进B细胞增殖、分化 (2)与P2X7受体结合,争夺ATP的P2X7受体,抑制细胞因子的合成和分泌,阻止炎症的发生
【解析】(1)人是恒温动物,体温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HIV侵入人体时,出现在体液中,人体首先发生体液免疫(特异性免疫)。
(2)坏死细胞裂解后,细胞的内含物释放到组织液(或内环境)中,引发炎症,同时渗透压升高,因此炎症病人要多补充水分(或多喝水)。
(3)辅助性T细胞产生并分泌细胞因子等物质,推测P2X7受体可能分布在辅助性T细胞膜上。炎症反应是机体对于外界刺激的一种防御反应,促进炎症反应的形式主要是促进B细胞增殖、分化。
(4)图中纳米抗体的作用机理是与P2X7受体结合,争夺ATP的P2X7受体,抑制细胞因子的合成和分泌,阻止炎症的发生。
单元巩固卷三【新教材】人教版(2019)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一: 这是一份单元巩固卷三【新教材】人教版(2019)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一,共13页。
单元巩固卷二【新教材】人教版(2019)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一: 这是一份单元巩固卷二【新教材】人教版(2019)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一,共15页。
单元巩固卷一【新教材】人教版(2019)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一: 这是一份单元巩固卷一【新教材】人教版(2019)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一,共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