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时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第1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7/13490065/3/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第1课时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第2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7/13490065/3/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第1课时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第3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7/13490065/3/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第1课时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第4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7/13490065/3/3.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第1课时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第5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7/13490065/3/4.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第1课时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第6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7/13490065/3/5.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第1课时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第7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7/13490065/3/6.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第1课时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第8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7/13490065/3/7.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第2课时 溶解度第1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7/13490065/1/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第2课时 溶解度第2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7/13490065/1/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第2课时 溶解度第3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7/13490065/1/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第2课时 溶解度第4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7/13490065/1/3.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第2课时 溶解度第5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7/13490065/1/4.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第2课时 溶解度第6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7/13490065/1/5.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第2课时 溶解度第7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7/13490065/1/6.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第2课时 溶解度第8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7/13490065/1/7.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第1课时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第1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7/13490065/2/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2课时 溶解度第1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7/13490065/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所属成套资源: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同步教学课件(含匹配教案)
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课题2 溶解度教学ppt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课题2 溶解度教学ppt课件,文件包含第1课时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pptx、第2课时溶解度pptx、第1课时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DOCX、第2课时溶解度DOCX、921-1氯化钠在水中的溶解mp4、921-2硝酸钾在水中的溶解mp4等6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38页, 欢迎下载使用。
第2课时 溶解度
【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溶解度含义,初步学习绘制溶解度曲线和查阅溶解度曲线。2.过程与方法:学习观察、分析实验现象,并能归纳出相应的概念,学习通过实验解决问题。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矛盾的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学习重点】利用溶解度曲线获得相关信息。【学习难点】固体物质溶解度的含义;利用溶解度曲线解决相关问题。
一、情景导入 生成问题1.我国有许多盐碱湖,湖水中溶有大量的氯化钠和纯碱,那里的农民冬天捞碱,夏天晒盐,你知道为什么吗?2.出示学习目标,由学生对学习目标进行解读。二、自学互研 生成能力1.阅读教科书P35~36,思考:为了准确表示一种物质在另一种物质里的溶解能力大小,定量地描述KNO3与NaCl在水中的溶解性强弱,我们可以用“溶解度”来表示。2.溶解度是指: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__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溶解度概念的四个要素:①一定温度下;②100__g溶剂;③达到饱和状态;④溶质的质量。3.“在20 ℃时,NaCl的溶解度为36.0 g。”这句话所表达的含义是什么呢?小结:(1)20__℃时,100__g水中最多能溶解氯化钠36__g。(2)20__℃时,将36__g氯化钠溶解在100__g水中,所得溶液是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4.阅读教科书P36“资料卡片”,知道“易溶”“可溶”“微溶”“难溶”等概念与溶解度之间的联系。溶解度(g)(20 ℃)一般称为<0.01难溶0.01~1微溶1~10可溶>10易溶1.列表法:阅读教科书P36表9-1所提供的数据,几种物质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2.绘制溶解度曲线,知道温度对溶解度的影响。探究:根据表9-1所提供的数据,完成教科书P36图9-11,绘制几种物质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即溶解度曲线,填写P37上述四种物质在25 ℃、85 ℃的溶解度,认识溶解度曲线的作用。3.分析教科书P37图9-12和图9-13的溶解度曲线,讨论:(1)根据图9-12和图9-13,分析固体物质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有什么规律?举例说明。略。 方法指导:创景设疑,帮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提示:教会学生看书,独学时对于书中的问题一定要认真探究,书写答案。教会学生落实重点。 提示:收集疑难问题,在交流展示中解决。 (2)从溶解度曲线中,你能获得哪些信息?举例说明。①通过溶解度曲线可查出某一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如20__℃时S(NaCl)=36__g;②大多数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溶解度逐渐增大,如KNO3、NaNO3等;③少数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不大,如NaCl、KCl等;④极少数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溶解度逐渐降低,如Ca(OH)2。(3)溶解度数据表9-1、溶解度曲线图9-12、9-13都可以表示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二者有什么区别?不同的数据处理方法,作用是否不同?可以比较不同物质在相同温度时溶解度的大小,也可以查出同一种物质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阅读教科书P38,思考:(1)打开汽水盖,汽水会自动喷出来。说明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与压强有关。(2)喝了汽水后,常常会打嗝。说明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与温度有关。(3)汽水中冒出的气体为CO2,你能用实验方法将其检验出来吗?小结:①气体的溶解度受压强和温度的影响;压强增大,气体溶解度增大,压强减小,气体溶解度减小;温度升高,气体的溶解度减小。②气体溶解度是指:该气体的压强为101__kPa和一定温度时,溶解在1体积水里达到饱和状态时的气体体积。三、交流展示 生成新知知识模块一:溶解度知识模块二:溶解度两种表示方法:列表法和溶解度曲线知识模块三:气体溶解度第2课时 溶解度一、溶解度“四大要素”:一定温度下、100 g溶剂、饱和状态、溶质的质量。二、溶解度曲线 多数固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少数固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三、气体的溶解度 1.“五因素”:101 kPa、一定温度、1体积水、饱和状态、气体体积。2.影响因素:温度、压强。升高温度,气体溶解度减小;降低温度,气体溶解度增大。增大压强,气体溶解度增大,减小压强,气体溶解度减小。整节课充分利用启发、讨论式的教学方法,为学生创设一种和谐、宽松的学习氛围。最后,在教学过程中,带动学生以探究为手段,分析、讨论、总结知识,力求使化学知识与实际操作结合起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注重了落实,真正做到了教师导、学生学,并且注意倾听学生的不同意见,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自己分析并解决问题。 提示:针对在自学互研中收集的疑难问题,在交流展示中指导。 及时总结所学知识,养成梳理知识的良好习惯,受益终身。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九单元 溶液课题2 溶解度精品课件ppt,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曲线上点的含义,abc,bac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课题2 溶解度课前预习ppt课件,共8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溶解度,溶解度四大理解要点,01g,P37活动与探究,几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九单元 溶液课题2 溶解度说课课件ppt,共14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实验小结,A烧杯实验,C烧杯实验,海水晒盐,蒸发溶剂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