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初中化学九上江苏省无锡市惠山区玉祁中学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期中化学试卷 含解析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初中化学九上江苏省无锡市惠山区玉祁中学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期中化学试卷  含解析第1页
    初中化学九上江苏省无锡市惠山区玉祁中学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期中化学试卷  含解析第2页
    初中化学九上江苏省无锡市惠山区玉祁中学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期中化学试卷  含解析第3页
    还剩22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初中化学九上江苏省无锡市惠山区玉祁中学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期中化学试卷 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九上江苏省无锡市惠山区玉祁中学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期中化学试卷 含解析,共2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19-2020学年江苏省无锡市惠山区玉祁中学九年级(上)期中化学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5小题,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1分,共15分)
    1.(1分)2017年“世界地球日”活动主题为“节约集约利用资源 倡导绿色简约生活﹣﹣讲好我们的地球故事”。下列说法不符合主题要求的是(  )
    A.农业上采取滴灌的方式可以提高水的利用效益
    B.将地沟油回收加工为生物柴油以提高资源利用率
    C.大量使用化肥和农药,以提高农作物的单位产量
    D.提倡步行、骑自行车和乘公交车等“低碳”出行方式
    2.(1分)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煤燃烧 B.玻璃破碎 C.水蒸发 D.氧气液化
    3.(1分)化学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之一.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点燃酒精灯 B.滴加液体
    C.过滤河水 D.检查装置气密性
    4.(1分)豆类、动物肝脏中含有丰富的铁和锌,这里的“铁”、“锌”是指(  )
    A.原子 B.分子 C.元素 D.单质
    5.(1分)关于下列化学用语中数字“3”的含义,正确的是(  )
    ①3H;  ②Fe3+;  ③; ④SO3。
    A.①中数字“3”表示三个氢原子
    B.②中数字“3”表示铁元素化合价为+3价
    C.③中数字“3”表示铝原子有三个电子层
    D.④表示一个SO3分子中含有一个O3分子
    6.(1分)下列有关物质分类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单质:铁、水蒸气
    B.化合物:过氧化氢、水银
    C.氧化物:二氧化锰、冰水混合物
    D.混合物:高锰酸钾、澄清的石灰水
    7.(1分)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雾
    B.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黑色固体
    C.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
    D.水通电分解正极产生的气体能燃烧
    8.(1分)防止金属锈蚀是保护金属资源的有效途径,锌铬黄(化学式为ZnCrO4)常用于制防锈涂料.锌铬黄中铬元素的化合价为(  )
    A.+1 B.+2 C.+6 D.+7
    9.(1分)2017年10月27日央视财经报道:王者归“铼”,中国发现超级铼,制造出航空发动机核心部件。如图是铼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铼原子的核内质子数为75
    B.铼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86.2g
    C.铼的元素符号是Re
    D.铼属于金属元素
    10.(1分)甲醛(CH2O)是室内污染的主要成分之一,它来源于室内装修所用的油漆、胶合板等材料。下列关于甲醛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甲醛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B.甲醛是由碳原子、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
    C.甲醛中碳、氢、氧元素质量比为1:2:1
    D.等质量的甲醛和二氧化碳,甲醛中碳元素质量大
    11.(1分)对下列日常生活中的现象解释不合理的是(  )

    生活中的现象
    解释
    A
    墙内开花墙外香
    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B
    石油气加压可贮存在钢瓶中
    分子的体积变小
    C
    湿衣服在阳光下比阴凉处干得快
    温度升高,分子运动速度加快
    D
    水通电分解
    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
    A.A B.B C.C D.D
    12.(1分)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化学变化常有发光放热现象,所以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
    B.单质只含一种元素,所以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C.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所以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一定是物理变化
    D.氧化物都含有氧元素,所以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氧化物
    13.(1分)下列归纳和总结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实验操作先后顺序
    B性质与用途
    ①点燃氢气先验纯再点燃
    ②给试管内固体加热先预热再固定药品部位加热
    ③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先熄灭酒精灯再把导管移出水面
    ①氧气能供给呼吸:医疗急救
    ②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做保护气
    ③稀有气体通电发不同颜色的光:电光源
    C化学史
    D物质的鉴别
    ①最早用定量方法研究空气成分:拉瓦锡
    ②发现元素周期律:张青莲
    ③相对原子质量测定:门捷列夫
    ①蒸馏水和酒精:闻气味
    ②双氧水和蒸馏水:用二氧化锰
    ③二氧化碳和氮气:用燃着木条
    A.A B.B C.C D.D
    14.(1分)如图是某密闭容器中物质变化的微观示意图(“●”代表碳原子,“○”代表氧原子),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①参加反应的分子个数比为1:1
    ②排列再紧密的分子之间也有空隙
    ③过程Ⅰ反应类型为化合反应
    ④过程II发生了物理变化.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15.(1分)利用如图1装置探究氧气的质量分数对燃烧的影响。点燃蜡烛后立即塞紧橡皮塞,待蜡烛熄灭后,将滴管中的水全部滴入集气瓶中,生石灰遇水放出大量的热使铝盒中的白磷立即燃烧。如图1是瓶中①二氧化碳和②氧气的含量随时间变化的图象。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在t1至t2时间段内蜡烛已熄灭而白磷还没有开始燃烧
    B.在t2至t3时间二氧化碳含量略微提高是因为白磷燃烧生成固体占据了一部分体积
    C.该实验证明了不同物质的燃烧对氧气的含量需求不同
    D.该实验证明了蜡烛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仍能支持白磷的燃烧
    二、解答题(共5小题,满分35分)
    16.(4分)用化学符号填空:
    ①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   ;②人体中最多的元素   ;
    ③标出氯化铁中铁元素的化合价   ;④构成氯化钠的阳离子   。
    17.(4分)水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质。
    ①青岛世园会园区内设有许多直饮水机,其中水处理的过程如图所示,步骤②对应的作用是   。

    A.吸附杂质 B.过滤 C.杀菌消毒 D.蒸馏
    ②炭罐中活性炭是利用其   (填性质)
    ③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   (填微粒名称)。
    ④生活中常用   来检验水样是硬水还是软水。
    18.(12分)请根据下列装置图,回答有关问题:

    (1)写出装置图中标号仪器的名称:a   。
    (2)若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反应的符号表达式是   ,若要制取并收集一瓶比较干燥的氧气,应选用的装置组合是   (填字母),检验该气体已收集满的方法是   。
    (3)若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反应的符号表达式是   ,若要用F装置收集氧气,则氧气从   端(填“b”或“c”)进入,选用该装置收集氧气的依据是   ,若将B装置换成C装置,则优点是   。
    (4)利用如图的装置,可以粗略测定出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实验过程如下:
    第1步:在一个容积为V毫升的集气瓶中加入V1毫升(少量)的水,量筒中预先装入V2毫升的水。
    第2步:点燃燃烧匙内的红磷,并迅速伸入集气瓶中再塞紧塞子。
    第3步:待反应结束并冷却后,松开止水夹。此时水进入集气瓶,最终量筒中的水面停止在刻度V3毫升处。
    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在此设计方案中,红磷燃烧的符号表达式是   。
    ②实验中红磷必须要过量,目的是:   。
    ③该方案中计算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的数学表达式为:   。

    19.(5分)合成氨是人类科学技术上的一项重大突破,对社会发展与科技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合成氨工艺的主要流程如图(氨气NH3):

    (1)合成氨气的反应必须在高温、高压、催化剂条件下进行,该反应的符号表达式是:   ,属于   (填基本反应类型)反应,该反应中的最小粒子是   (填写化学符号).
    (2)生产过程中可重复使用的物质是   (填化学式).
    (3)根据表中的数据回答问题
    物质
    H2
    N2
    O2
    NH3
    沸点/℃(1.01×105Pa)
    ﹣252
    ﹣195.8
    ﹣183
    ﹣33.35
    在1.01×105Pa时,欲将NH3与N2、H2分离,最好将温度控制在   之间.
    20.(10分)在老师的指导下,小华和小明利用如图1所示装置对氯酸钾制氧气进行了深入的探究学习。
    资料:
    ①氯酸钾的熔点约为356℃,二氧化锰的分解温度约为535℃.用酒精灯给物质加热,受热物质的温度一般约为400℃左右;
    ②不同配比是指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质量比;
    ③氯酸钾分解时,传感器得到氧气浓度随温度的变化示意图(图2)及不同配比时氧气浓度随温度的变化示意图(图3)如下:

    请回答问题:
    (1)分析图2,氯酸钾分解温度   (填“高于”、“等于”或“低于”)其熔点。
    (2)分析图2,在氯酸钾分解前,传感器得到氧气浓度降低的可能原因是   。
    (3)分析图3,氯酸钾分解温度随物质配比变化的规律是   ,当物质配比为1:2时,氯酸钾分解温度约为   ℃。
    (4)为证实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小华利用如图4装置进行如表所示的实验:
    步骤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检查气密性。

       

    分别在“Y”形管两侧支管中加入少量二氧化锰和氯酸钾,塞紧橡皮塞。

       

    分别用酒精灯先后加热二氧化锰和氯酸钾,用带火星木条放在导管口。
    加热左侧支管,可观察到   ,
    加热右侧支管,可观察到   。

    冷却后,将“Y”形管左侧支管中部分二氧化锰混入右侧支管中,振荡“Y”形管,加热,用带火星木条放在导管口。
    加热时间短于步骤Ⅲ,木条很快复燃
    请回答:
    ①完善步骤Ⅲ中的填空:加热左侧支管,可观察到   ,加热右侧支管,可观察到   。
    ②步骤Ⅳ中,将二氧化锰混入右侧支管有余热的氯酸钾中的操作方法是   。
    ③小华认为根据步骤Ⅳ的实验现象就能说明二氧化锰是氯酸钾分解的催化剂,但小明不同意她的观点,小明认为还需证明在此反应中二氧化锰的   和   不变。后来在老师的指导下,小华完善了实验方案,最终验证了自己的结论,则氯酸钾制取氧气的符号表达式   。

    2019-2020学年江苏省无锡市惠山区玉祁中学九年级(上)期中化学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5小题,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1分,共15分)
    1.(1分)2017年“世界地球日”活动主题为“节约集约利用资源 倡导绿色简约生活﹣﹣讲好我们的地球故事”。下列说法不符合主题要求的是(  )
    A.农业上采取滴灌的方式可以提高水的利用效益
    B.将地沟油回收加工为生物柴油以提高资源利用率
    C.大量使用化肥和农药,以提高农作物的单位产量
    D.提倡步行、骑自行车和乘公交车等“低碳”出行方式
    【分析】A、根据农业上采取滴灌的方式可以节约用水进行解答;
    B、根据将地沟油回收加工为生物柴油既可以节约资源,又可以减少污染进行解答;
    C、根据大量使用化肥和农药会污染土壤和水资源进行解答;
    D、根据提倡步行、骑自行车和乘公交车等“低碳”出行方式既可以节约资源,又可以减少污染进行解。
    【解答】解:A、农业上采取滴灌的方式可以节约用水,符合节约集约利用资源 倡导绿色简约生活要求,故A正确;
    B、将地沟油回收加工为生物柴油既可以节约资源,又可以减少污染,符合节约集约利用资源 倡导绿色简约生活要求,故B正确;
    C、大量使用化肥和农药会污染土壤和水资源,不符合节约集约利用资源 倡导绿色简约生活要求,故C错误;
    D、提倡步行、骑自行车和乘公交车等“低碳”出行方式既可以节约资源,又可以减少污染,符合节约集约利用资源 倡导绿色简约生活要求,故D正确。
    故选:C。
    2.(1分)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煤燃烧 B.玻璃破碎 C.水蒸发 D.氧气液化
    【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解:A、过煤燃烧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B、玻璃破碎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水蒸发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D、氧气液化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故选:A。
    3.(1分)化学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之一.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点燃酒精灯 B.滴加液体
    C.过滤河水 D.检查装置气密性
    【分析】A、酒精灯必须用火柴点燃,千万不能用燃着的酒精灯去点燃另一只酒精灯,火焰会进入灯内,引起危险事故.
    B、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的操作,注意胶头滴管的位置是否伸入到试管内;
    C、过滤液体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过滤时要用到玻璃棒,待滤液沿玻璃棒缓慢流入漏斗中;
    D、在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时,先将导管放入盛水的烧杯中,然后用手握住试管外壁;
    【解答】解:
    A、用燃着的酒精灯去点燃另一只酒精灯,火焰会进入灯内,引起危险事故,应用火柴点燃酒精灯,故错
    B、胶头滴管伸入试管,会造成药品的污染。图中操作错误,故错;
    C、三靠:烧杯紧靠玻璃棒、玻璃棒靠在三层滤纸上、漏斗下端口紧靠烧杯内壁,而图中没有玻璃棒;故错;
    D、在检验装置的气密性时,利用的是装置内气体的压强改变,有气泡冒出时,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否则气密性不好,图中操作正确。
    故选:D。
    4.(1分)豆类、动物肝脏中含有丰富的铁和锌,这里的“铁”、“锌”是指(  )
    A.原子 B.分子 C.元素 D.单质
    【分析】豆类、动物肝脏中含有丰富的“铁和锌”不是以单质、分子、原子等形式存在,而是指元素,通常用元素及其所占质量(质量分数)来描述。
    【解答】解:豆类、动物肝脏中含有丰富的“铁和锌”,主要是以无机盐的形式存在,不是以单质、分子、原子等形式存在,这里所指的“铁和锌”是强调存在的元素,与具体形态无关。
    故选:C。
    5.(1分)关于下列化学用语中数字“3”的含义,正确的是(  )
    ①3H;  ②Fe3+;  ③; ④SO3。
    A.①中数字“3”表示三个氢原子
    B.②中数字“3”表示铁元素化合价为+3价
    C.③中数字“3”表示铝原子有三个电子层
    D.④表示一个SO3分子中含有一个O3分子
    【分析】本题考查化学用语的意义及书写,解题关键是分清化学用语所表达的对象是分子、原子、离子还是化合价,才能在化学符号前或其它位置加上适当的计量数来完整地表达其意义,并能根据物质化学式的书写规则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才能熟练准确的解答此类题目。
    【解答】解:A、中的数字“3”表示三个氢原子,故A正确;
    B、②中的数字“3”表示铁离子带3个单位的正电荷;故B错误;
    C、①中的数字“3”表示铝原子的最外电子层上有3个电子;③故C错误;
    D、④中的数字“3”表示一个三氧化硫分子中含有3个氧原子,故D错误;
    故选:A。
    6.(1分)下列有关物质分类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单质:铁、水蒸气
    B.化合物:过氧化氢、水银
    C.氧化物:二氧化锰、冰水混合物
    D.混合物:高锰酸钾、澄清的石灰水
    【分析】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属于纯净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组成的物质属于混合物.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由不同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由两种元素组成,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
    【解答】解:A、铁由铁元素组成,属于单质,水蒸气由氢和氧两种元素组成,属于化合物,故A错;
    B、水银是汞的俗称,由汞元素一种元素组成,属于单质,故B错;
    C、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二氧化锰、过氧化氢都符合,都属于氧化物,故C正确;
    D、高锰酸钾由一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澄清石灰水中含有氢氧化钙和水两种物质,属于混合物,故D错。
    故选:C。
    7.(1分)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雾
    B.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黑色固体
    C.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
    D.水通电分解正极产生的气体能燃烧
    【分析】A、根据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硫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水通电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错误;
    B、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黑色固体,正确;
    C、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错误;
    D、通电分解负极产生的气体能燃烧,错误;
    故选:B。
    8.(1分)防止金属锈蚀是保护金属资源的有效途径,锌铬黄(化学式为ZnCrO4)常用于制防锈涂料.锌铬黄中铬元素的化合价为(  )
    A.+1 B.+2 C.+6 D.+7
    【分析】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计算指定元素化合价.
    【解答】解: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计算化学式为ZnCrO4中铬元素的化合价为:
    (+2)+x+(﹣2)×4=0,
    则x=+6,
    故选:C。
    9.(1分)2017年10月27日央视财经报道:王者归“铼”,中国发现超级铼,制造出航空发动机核心部件。如图是铼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铼原子的核内质子数为75
    B.铼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86.2g
    C.铼的元素符号是Re
    D.铼属于金属元素
    【分析】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
    除汞外,金属元素的名称都带金字旁,非金属元素的名称不带金字旁;
    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单位不是g。
    【解答】解:A、铼原子的核内质子数为75,该选项说法正确;
    B、铼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86.2,单位不是g,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铼的元素符号是Re,该选项说法正确;
    D、铼属于金属元素,该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
    10.(1分)甲醛(CH2O)是室内污染的主要成分之一,它来源于室内装修所用的油漆、胶合板等材料。下列关于甲醛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甲醛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B.甲醛是由碳原子、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
    C.甲醛中碳、氢、氧元素质量比为1:2:1
    D.等质量的甲醛和二氧化碳,甲醛中碳元素质量大
    【分析】A、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甲醛的微观构成,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该化合物的质量×该元素的质量分数,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甲醛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1×2):16=6:1:8,则甲醛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故选项说法错误。
    B、甲醛是由甲醛分子构成的,甲醛分子是由碳原子、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故选项说法错误。
    C、甲醛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1×2):16=6:1:8,故选项说法错误。
    D、等质量的甲醛和二氧化碳中,含碳元素的质量比为(×100%):(×100%),则甲醛中碳元素质量大,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11.(1分)对下列日常生活中的现象解释不合理的是(  )

    生活中的现象
    解释
    A
    墙内开花墙外香
    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B
    石油气加压可贮存在钢瓶中
    分子的体积变小
    C
    湿衣服在阳光下比阴凉处干得快
    温度升高,分子运动速度加快
    D
    水通电分解
    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
    A.A B.B C.C D.D
    【分析】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解:A、墙内开花墙外香,是因为花香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花香,故选项解释正确。
    B、石油气加压可贮存在钢瓶中,是因为分子的间隔变小的缘故,故选项解释错误。
    C、湿衣服在阳光下比阴凉处干得快,是因为阳光下温度高,温度升高,分子运动速度加快,故选项解释正确。
    D、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是因为水分子分裂成了氢原子和氧原子,然后氢原子、氧原子分别重新组合形成氢分子、氧分子,大量的氢分子、氧分子分别聚集成氢气、氧气,该事实说明分子是可以再分的,故选项进是正确。
    故选:B。
    12.(1分)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化学变化常有发光放热现象,所以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
    B.单质只含一种元素,所以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C.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所以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一定是物理变化
    D.氧化物都含有氧元素,所以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氧化物
    【分析】A、从灯泡通电时也发光、放热但却是物理变化去分析;
    B、从氧气和臭氧的混合物,也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去分析;
    C、从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去分析;
    D、从氧化物都含有氧元素,但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是氧化物,如KClO3中含有氧元素,但是由三种元素组成的,不是氧化物去分析.
    【解答】解:A、化学变化常有发光放热现象,但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如灯泡通电时也发光、放热但却是物理变化;故错误;
    B、单质只含一种元素,所以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如氧气和臭氧的混合物,也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故错误;
    C、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所以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一定是物理变化;故正确;
    D、氧化物都含有氧元素,但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是氧化物,如KClO3中含有氧元素,但是由三种元素组成的,不是氧化物;故错误;
    故选:C。
    13.(1分)下列归纳和总结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实验操作先后顺序
    B性质与用途
    ①点燃氢气先验纯再点燃
    ②给试管内固体加热先预热再固定药品部位加热
    ③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先熄灭酒精灯再把导管移出水面
    ①氧气能供给呼吸:医疗急救
    ②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做保护气
    ③稀有气体通电发不同颜色的光:电光源
    C化学史
    D物质的鉴别
    ①最早用定量方法研究空气成分:拉瓦锡
    ②发现元素周期律:张青莲
    ③相对原子质量测定:门捷列夫
    ①蒸馏水和酒精:闻气味
    ②双氧水和蒸馏水:用二氧化锰
    ③二氧化碳和氮气:用燃着木条
    A.A B.B C.C D.D
    【分析】由题意可知:A、③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先熄灭酒精灯再把导管移出水面错误;B、①氧气能供给呼吸:医疗急救;②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做保护气;③稀有气体通电发不同颜色的光:电光源,都正确;C、②发现元素周期律:张青莲;③相对原子质量测定:门捷列夫,都错误;D、③二氧化碳和氮气:用燃着木条错误;
    【解答】解:A、③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先熄灭酒精灯再把导管移出水面错误,应先把导管移出水面,再熄灭酒精灯;故选项错误;
    B、①氧气能供给呼吸:医疗急救;②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做保护气;③稀有气体通电发不同颜色的光:电光源,都正确;故选项正确;
    C、②发现元素周期律:张青莲;③相对原子质量测定:门捷列夫,都错误;故选项错误;
    D、③二氧化碳和氮气:用燃着木条错误,因为它们都能灭火;故选项错误;
    故选:B。
    14.(1分)如图是某密闭容器中物质变化的微观示意图(“●”代表碳原子,“○”代表氧原子),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①参加反应的分子个数比为1:1
    ②排列再紧密的分子之间也有空隙
    ③过程Ⅰ反应类型为化合反应
    ④过程II发生了物理变化.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分析】根据图示结合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解答,过程Ⅰ是一氧化碳燃烧生成二氧化碳,过程Ⅱ是二氧化碳的状态发生变化,据此解答.
    【解答】解:由密闭容器中物质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可知,过程Ⅰ是一氧化碳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O+O22CO2。
    ①、由上述方程式可知看出,参加反应的物质的分子个数比是2:1,错误;
    ②、由物质的微观构成可知,排列再紧密的分子之间也有空隙,正确;
    ③、过程Ⅰ由两种物质生成了一种物质,反应类型为化合反应,正确;
    ④、过程Ⅱ是分子间隔发生了变化,属于物理变化,正确。
    由以上分析可知,D正确。
    故选:D。
    15.(1分)利用如图1装置探究氧气的质量分数对燃烧的影响。点燃蜡烛后立即塞紧橡皮塞,待蜡烛熄灭后,将滴管中的水全部滴入集气瓶中,生石灰遇水放出大量的热使铝盒中的白磷立即燃烧。如图1是瓶中①二氧化碳和②氧气的含量随时间变化的图象。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在t1至t2时间段内蜡烛已熄灭而白磷还没有开始燃烧
    B.在t2至t3时间二氧化碳含量略微提高是因为白磷燃烧生成固体占据了一部分体积
    C.该实验证明了不同物质的燃烧对氧气的含量需求不同
    D.该实验证明了蜡烛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仍能支持白磷的燃烧
    【分析】A.根据该时间段内氧气与二氧化碳含量的变化来分析;
    B.根据磷燃烧的原理来分析;
    C.根据实验现象来分析;
    D.根据二氧化碳不能支持燃烧来分析。
    【解答】解:A.在t1至t2时间段内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含量基本不变,说明蜡烛已熄灭而白磷还没有开始燃烧,正确;
    B.因为磷燃烧消耗氧气生成固体,所以在t2至t3时间段二氧化碳含量略增大,而氧气含量迅速降低,正确;
    C.蜡烛熄灭后,将滴管中的水全部滴入集气瓶中,铝盒中的白磷立即燃烧,这一现象说明不同物质的燃烧对氧气的质量分数需求不同,正确;
    D.二氧化碳并不能支持白磷的燃烧,白磷燃烧需要氧气,这个实验证明白磷燃烧对氧气的质量分数需求较低,错误。
    故选:D。
    二、解答题(共5小题,满分35分)
    16.(4分)用化学符号填空:
    ①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 N2 ;②人体中最多的元素 O ;
    ③标出氯化铁中铁元素的化合价 Cl3 ;④构成氯化钠的阳离子 Na+ 。
    【分析】①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氮气,进行分析解答。
    ②人体中最多的元素是氧元素,进行分析解答。
    ③化合价的表示方法,在该元素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
    ④构成氯化钠的阳离子是钠离子,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①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氮气,其化学式为:N2。
    ②人体中最多的元素是氧元素,其元素符号为O。
    ③氯化铁中氯元素显﹣1价,铁元素显+3价;铁元素的化合价由化合价的表示方法,在该元素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故氯化铁中铁元素的化合价可表示为:Cl3。
    ④构成氯化钠的阳离子是钠离子,其离子符号为:Na+。
    故答案为:
    ①N2;
    ②O;
    ③Cl3;
    ④Na+。
    17.(4分)水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质。
    ①青岛世园会园区内设有许多直饮水机,其中水处理的过程如图所示,步骤②对应的作用是 B 。

    A.吸附杂质 B.过滤 C.杀菌消毒 D.蒸馏
    ②炭罐中活性炭是利用其 A (填性质)
    ③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 水分子 (填微粒名称)。
    ④生活中常用 肥皂水 来检验水样是硬水还是软水。
    【分析】①根据除去不溶物的一般方法进行分析。
    ②根据物质的性质进行分析。
    ③根据分子的概念分析。
    ④利用肥皂水可以区分硬水和软水。
    【解答】解:①超滤膜可以除去不溶性的杂质,所以步骤②对应的操作是过滤。
    故填:B。
    ②步骤①对应的操作是吸附杂质。利用了活性炭的吸附性。
    故填:A。
    ③对于分子构成的物质,其化学性质由构成的分子保持,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水分子。
    故填:水分子。
    ④向水中加入肥皂水时,如果产生的泡沫较多,是软水,如果产生大量浮渣,是硬水,因此可以用肥皂水检验水是硬水还是软水。
    故填:肥皂水。
    18.(12分)请根据下列装置图,回答有关问题:

    (1)写出装置图中标号仪器的名称:a 长颈漏斗 。
    (2)若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反应的符号表达式是 2KMnO4K2MnO4+MnO2+O2↑ ,若要制取并收集一瓶比较干燥的氧气,应选用的装置组合是 AD (填字母),检验该气体已收集满的方法是 将带火星的小木条放在瓶口,木条复燃说明氧气已满 。
    (3)若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反应的符号表达式是 2H2O22H2O+O2↑ ,若要用F装置收集氧气,则氧气从 b 端(填“b”或“c”)进入,选用该装置收集氧气的依据是 氧气不易溶于水 ,若将B装置换成C装置,则优点是 控制反应速率 。
    (4)利用如图的装置,可以粗略测定出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实验过程如下:
    第1步:在一个容积为V毫升的集气瓶中加入V1毫升(少量)的水,量筒中预先装入V2毫升的水。
    第2步:点燃燃烧匙内的红磷,并迅速伸入集气瓶中再塞紧塞子。
    第3步:待反应结束并冷却后,松开止水夹。此时水进入集气瓶,最终量筒中的水面停止在刻度V3毫升处。
    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在此设计方案中,红磷燃烧的符号表达式是 4P+5O22P2O5 。
    ②实验中红磷必须要过量,目的是: 将集气瓶中的氧气全部耗尽,使实验结果更准确 。
    ③该方案中计算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的数学表达式为: ×100% 。

    【分析】(1)根据实验室常用仪器的名称和题中所指仪器的作用进行分析;
    (2)根据高锰酸钾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该反应的反应物是固体,反应条件是加热,向上排空气法收集的氧气干燥,氧气有助燃性进行分析;
    (3)根据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氧气不易溶于水,注射器可以控制液体的滴加速度进行分析;
    (4)①根据红磷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五氧化二磷进行分析;
    ②根据实验中红磷必须要过量,目的是耗尽集气瓶中的氧气进行分析;
    ③根据量筒中水变化的体积进行计算。
    【解答】解:(1)通过分析题中所指仪器的作用可知,a是长颈漏斗;
    (2)高锰酸钾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2KMnO4K2MnO4+MnO2+O2↑,该反应的反应物是固体,反应条件是加热,向上排空气法收集的氧气干燥,所以要制取并收集一瓶比较干燥的氧气,应选用的装置组合是AD,氧气有助燃性,所以检验该气体已收集满的方法是:将带火星的小木条放在瓶口,木条复燃说明氧气已满;
    (3)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2H2O22H2O+O2↑,氧气不易溶于水,所以要用F装置收集氧气,则氧气从b端进入,注射器可以控制液体的滴加速度,所以将B装置换成C装置,则优点是:控制反应速率;
    (4)①红磷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五氧化二磷,化学方程式为:4P+5O22P2O5;
    ②实验中红磷必须要过量,目的是耗尽集气瓶中的氧气;
    ③该方案中计算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的数学表达式为:×100%。
    故答案为:(1)长颈漏斗;
    (2)2KMnO4K2MnO4+MnO2+O2↑,AD,将带火星的小木条放在瓶口,木条复燃说明氧气已满;
    (3)2H2O22H2O+O2↑,b,氧气不易溶于水,控制反应速率;
    (4)①4P+5O22P2O5;
    ②将集气瓶中的氧气全部耗尽,使实验结果更准确;
    ③×100%。
    19.(5分)合成氨是人类科学技术上的一项重大突破,对社会发展与科技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合成氨工艺的主要流程如图(氨气NH3):

    (1)合成氨气的反应必须在高温、高压、催化剂条件下进行,该反应的符号表达式是: N2+3H22NH3 ,属于 化合 (填基本反应类型)反应,该反应中的最小粒子是 N、H (填写化学符号).
    (2)生产过程中可重复使用的物质是 N2、H2 (填化学式).
    (3)根据表中的数据回答问题
    物质
    H2
    N2
    O2
    NH3
    沸点/℃(1.01×105Pa)
    ﹣252
    ﹣195.8
    ﹣183
    ﹣33.35
    在1.01×105Pa时,欲将NH3与N2、H2分离,最好将温度控制在 ﹣195.8℃到﹣33.35℃ 之间.
    【分析】根据给出的转化关系对应的过程分析每个对应的问题,或者直接分析每个问题,从给出的信息中找对应的信息.
    根据题目给出的信息可知:要先除杂质再干燥;N2、H2在高温高压的条件下反应生成NH3,配平即可;根据表中物质的沸点判断,要将产物NH3与N2、H2分离开来,最适宜的温度应该控制在﹣33.35℃以下即可.
    【解答】解:
    (1)氮气和氢气在有催化剂和高温高压的条件下生成氨气,方程式为:N2+3H22NH3,该反应的反应物是两种而生成物是一种,所以是化合反应;过程中原子是最小微粒,所以是氮原子和氢原子,对应的化学符号为N、H.
    (2)由图示可知,生产过程中可循环使用的物质是N2、H2;
    (3)根据表中物质的沸点判断,要将产物NH3与N2、H2分离开来,适宜的方法是控制温度:﹣33.35℃>温度>﹣195.8℃(但是温度越低,能耗越大,风险越大,所以应该是尽可能靠近﹣33.35℃);
    故答案为:(1)N2+3H2 2NH3; N、H.
    (2)N2、H2.
    (3)﹣195.8℃到﹣33.35℃.
    20.(10分)在老师的指导下,小华和小明利用如图1所示装置对氯酸钾制氧气进行了深入的探究学习。
    资料:
    ①氯酸钾的熔点约为356℃,二氧化锰的分解温度约为535℃.用酒精灯给物质加热,受热物质的温度一般约为400℃左右;
    ②不同配比是指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质量比;
    ③氯酸钾分解时,传感器得到氧气浓度随温度的变化示意图(图2)及不同配比时氧气浓度随温度的变化示意图(图3)如下:

    请回答问题:
    (1)分析图2,氯酸钾分解温度 高于 (填“高于”、“等于”或“低于”)其熔点。
    (2)分析图2,在氯酸钾分解前,传感器得到氧气浓度降低的可能原因是 试管内气压增大,排出一部分空气,使氧气浓度降低 。
    (3)分析图3,氯酸钾分解温度随物质配比变化的规律是 物质配比越大,氯酸钾分解温度越高 ,当物质配比为1:2时,氯酸钾分解温度约为 70 ℃。
    (4)为证实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小华利用如图4装置进行如表所示的实验:
    步骤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检查气密性。

     连接装置,将导管放入水中,然后用手紧握Y型管的外壁,观察到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说明气密性良好 

    分别在“Y”形管两侧支管中加入少量二氧化锰和氯酸钾,塞紧橡皮塞。

     没有明显现象 

    分别用酒精灯先后加热二氧化锰和氯酸钾,用带火星木条放在导管口。
    加热左侧支管,可观察到 木条不复燃 ,
    加热右侧支管,可观察到 木条较长时间后复燃 。

    冷却后,将“Y”形管左侧支管中部分二氧化锰混入右侧支管中,振荡“Y”形管,加热,用带火星木条放在导管口。
    加热时间短于步骤Ⅲ,木条很快复燃
    请回答:
    ①完善步骤Ⅲ中的填空:加热左侧支管,可观察到 木条不复燃 ,加热右侧支管,可观察到 木条较长时间后复燃 。
    ②步骤Ⅳ中,将二氧化锰混入右侧支管有余热的氯酸钾中的操作方法是 将“Y”形管倾斜并抖动,使二氧化锰沿管壁滑入另一侧中 。
    ③小华认为根据步骤Ⅳ的实验现象就能说明二氧化锰是氯酸钾分解的催化剂,但小明不同意她的观点,小明认为还需证明在此反应中二氧化锰的 质量 和 化学性质 不变。后来在老师的指导下,小华完善了实验方案,最终验证了自己的结论,则氯酸钾制取氧气的符号表达式 2KClO32KCl+3O2↑ 。
    【分析】(1)根据图中的数据可知氯酸钾的分解温度大约是380℃,以及氯酸钾的熔点是356℃进行分析;
    (2)根据实验装置内的空气受热膨胀,会发生逸出,导致装置内的氧气浓度降低进行分析;
    (3)根据图3中的实验数据进行分析;
    (4)根据氯酸钾单独受热分解生成的氧气速率较慢,单独加热加热二氧化锰不会生成氧气,二氧化锰可以加快氯酸钾的分解速率等知识进行分析;
    根据催化剂的定义与反应原理进行分析。
    【解答】解:(1)通过图中的数据可知氯酸钾的分解温度大约是380℃,以及氯酸钾的熔点是356℃,所以KClO3分解温度高于其熔点;故填:高于。
    (2)实验装置内的空气受热膨胀,会发生逸出,导致装置内的氧气浓度降低,所以在KClO3分解前,传感器得到氧气浓度降低的可能原因是:试管内气压增大,排出一部分空气,氯酸钾还没有分解生成氧气;故填:试管内气压增大,排出一部分空气,使氧气浓度降低。
    (3)通过分析图3中氯酸钾的分解数据可知,KClO3分解温度随物质配比变化的规律是配比越大,分解温度越高,当物质配比为1:2是,KClO3分解温度约为75℃;
    故填:物质配比越大,氯酸钾分解温度越高;70(温度在60℃~80℃之间即可);
    (4)Ⅰ、连接装置,将导管放入水中,然后用手紧握Y型管的外壁,观察到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说明气密性良好;故填:连接装置,将导管放入水中,然后用手紧握Y型管的外壁,观察到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说明气密性良好;
    Ⅱ、没有加热时,氯酸钾不会分解,所以没有任何现象发生;故填:没有明显现象;
    Ⅲ、加热二氧化锰没有氧气生成,所以木条不复燃;加热氯酸钾一段时间后,木条才复燃;故填:木条不复燃;木条较长时间后复燃;
    Ⅳ、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氯酸钾在较低的温度下就能分解生成氧气,操作方法是将“Y”形管倾斜并抖动,使二氧化锰沿管壁滑入另一侧中;
    ①加热二氧化锰没有氧气生成,所以木条不复燃;加热氯酸钾一段时间后,木条才复燃;故填:木条不复燃,木条较长时间后复燃;
    ②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氯酸钾在较低的温度下就能分解生成氧气,操作方法是将“Y”形管倾斜并抖动,使二氧化锰沿管壁滑入另一侧中;
    故填:将“Y”形管倾斜并抖动,使二氧化锰沿管壁滑入另一侧中;
    ③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既能提高也能降低),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改变的物质叫做催化剂,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加热氯酸钾分解为氯化钾和氧气;故填:质量,化学性质,2KClO32KCl+3O2↑。


    相关试卷

    2023-2024学年江苏省无锡市玉祁初级中学九上化学期末复习检测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江苏省无锡市玉祁初级中学九上化学期末复习检测试题含答案,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化学九上重庆市荣昌区荣隆中学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期中化学试卷(b卷) 含解析: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九上重庆市荣昌区荣隆中学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期中化学试卷(b卷) 含解析,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实验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化学九上重庆市荣昌区荣隆中学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期中化学试卷(a卷) 含解析: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九上重庆市荣昌区荣隆中学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期中化学试卷(a卷) 含解析,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我能选择,我能填空,我能实验探究,我能计算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