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物理八年级下 辽宁省锦州市八年级(下)期末物理试卷(word版,含解析)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物理八年级下 辽宁省锦州市八年级(下)期末物理试卷(word版,含解析)第1页
    物理八年级下 辽宁省锦州市八年级(下)期末物理试卷(word版,含解析)第2页
    物理八年级下 辽宁省锦州市八年级(下)期末物理试卷(word版,含解析)第3页
    还剩22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物理八年级下 辽宁省锦州市八年级(下)期末物理试卷(word版,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物理八年级下 辽宁省锦州市八年级(下)期末物理试卷(word版,含解析),共2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实验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辽宁省锦州市八年级(下)期末物理试卷
     
    一、选择题(共21分,1-6题为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7-9题为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多项选择题漏选得2分,错选不得分)
    1.首先用实验测定大气压值的科学家是(  )
      A.牛顿 B.阿基米德 C.帕斯卡 D.托里拆利
     
    2.下列力中,最接近1牛顿的是(  )
      A.运动员举起杠铃的力 B.拿起两个鸡蛋的力
      C.人扛起一袋大米的力 D.一只蚂蚁对地的压力
     
    3.以下是我们生活中可见到的几种现象:①用力揉面团,面团形状发生变化;②篮球撞在篮球板上被弹回;③用力握小皮球,球变瘪;④一阵风把地面上的灰尘吹得漫天飞舞.在这些现象中,物体因为受力而改变运动状态的是(  )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4.如图所示的用具中,属于费力杠杆的是(  )
     
    5.在如图所示的“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特点”的实验中,将压强计的探头放入水中,下列做法中能使U形管两边液面的高度差减小的是(  )

      A.将探头放在同样深度的浓盐水中
      B.将探头在原位置转动180°
      C.将探头向下移动一段距离
      D.将探头向上移动一段距离
     
    6..跳水运动员入水的过程中,他所受浮力F随深度h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其中正确的是(  )
     
    7.小明用凸透镜先后两次观察书本上的字,看到如图所示两种情景.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甲图中成的是虚像;乙图中成的是实像
      B.甲图中书本在凸透镜2倍焦距以外;乙图中书本在凸透镜l倍焦距以内
      C.甲图中凸透镜靠近书本,所成的像变小;乙图中凸透镜远离书本,所成的像也变小
      D.甲图中成像规律可应用于投影仪;乙图中成像规律可应用于照相机
     
    8.如图如图是一个小朋友玩滑板车的情景,以下分析合理的是(  )

      A.滑板车底部安装有轮子,是为了减小摩擦[来源:Z。xx。k.Com]
      B.人和车滑行的速度越快,他们的惯性越大
      C.人对滑板车的压力和滑板车对人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D.如果人和车在滑行过程中所受到的力突然消失,人和车不会停下来
     
    9.有关压强知识的应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人用吸管吸饮料时利用了大气压
      B.载重汽车装有许多车轮是为了减小车对路面的压强
      C.水坝的下部比上部建造得宽,是由于水对坝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D.飞机的机翼能获得向上的升力,是应用了流速越大流体的压强越大的原理

    二、填空题(共8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24分)
    10.某小区楼道设有多功能电子门铃,此装置可以通过其内置摄像镜头来识别来访者,该摄像镜头相当于凸透镜,经摄像镜头所成的是      (选填“正立”或“倒立”)、      (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实像;若镜头的焦距为10cm,为了能成清晰的像,人到镜头的距离应大于      cm.
     
    11.如图所示的茶壶嘴与壶身相通,构成一个      ;水对壶底的压强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水对壶壁的压强;茶壶的盖子上有一个小孔,      通过这个小孔作用到壶内的液面上,壶中的水便容易倒出来.

     
    12.如图所示,A、B两个滑轮中物体中所受重力均为20N且匀速上升1m,若不计摩擦和滑轮重力,力F2的大小是      N,F1所做的功是      J.

     
    13.如图所示,用两拇指同时压铅笔两端,通过      来比较压强,左手指受到铅笔的压力为F1、压强为p1;右手指受到铅笔的压力为F2、压强为P2.则F1      F2,p1      p2.(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14.行驶的客车打开车窗后,车窗上悬挂的窗帘会向车      (选填“内”或“外”)飘动.这是由于车外空气流速大于车内,使车外的气压      (选填“大于”或“小于”)车内气压而造成的.
     
    15.把一个重为12N的物体放入水中,静止时有四分之一的体积露出水面,则物体所受的浮力是      N,物体的体积是      m3;若向水中加盐,则物体受到的浮力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g取10N/kg)
     
    16.一弹簧测力计拉着重8N的木块,在水平长木板上2s内匀速移动了0.5m(如图所示).则木块受到的摩擦力是      N,木块所受重力做功      J,拉力的功率是      W.

     
    17.小明在家里做“筷子提米”的实验,根据提示:在玻璃杯里装满米,压紧后插入一根筷子,慢慢地把装米的玻璃杯提起来(如图所示).
    (1)实验中,将米和杯子提起来的力是摩擦力,这个力的施力物体是      ,方向      ;
    (2)这种摩擦是一种      摩擦(滑动/滚动/静),在自然界和我们的生活中,普遍存在,请你举出一个应用这种摩擦的事例:      ;
    (3)若米重2N,玻璃杯重1N,当筷子提着米在空中静止时,米与筷子的摩擦力为      N.

     
     
    三、解答题(共3小题,满分9分)
    18.请你画出下面两条光线通过凹透镜后的折射光线.

     
    19.如图所示,在斜面上静置一个烧杯,一个小球悬浮在杯内的水中,请在图上画出小球受力的示意图.

     
    20.如图所示,是用羊角锤拔钉子的情景.请画出动力F1的力臂L1和羊角锤所受阻力F2和动力臂L2的示意图.

     
     
    四、解答题(共1小题,满分4分)
    21.请按要求列举实例:
    (1)生活中利用惯性的事例      ;
    (2)生活中防止惯性危害的事例      .
     
     
    五、解答题(共2小题,满分15分.要求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公式、主要的运算过程、数值和单位)(以下计算题,g取10N/kg)
    22.扬州市部分中小学投入使用的新型安全校车性能完全符合校车12项安全标准,在某次活动中,一辆该型号校车与所载学生的总质量为9000kg,在一段平直路面匀速行驶,车轮与地面的接触总面积为0.15m2,此时校车受到的阻力是车重的0.05倍.求此时(g=10N/kg)
    (1)校车对地面的压力和压强;
    (2)校车发动机提供的水平牵引力.
     
    23.如图所示,用动滑轮沿竖直方向提升重物,10s内使物体匀速上升2m.已知物体重400N,不计绳重和摩擦.求:
    (1)拉力做的功;
    (2)拉力的功率;
    (3)动滑轮的机械效率.

     
     
    六、实验、探究题(共4小题,满分27分)
    24.小伟利用光具座进行了凸透镜成像的探究实验:
    (1)物理使烛焰的像能成在光屏的中央,要调整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      .可是在实验中他发现光屏上的像偏下,那么他应该把凸透镜向      (选填“上”或“下”)调节,使像最终成的光屏的中央;
    (2)通过实验他得到了凸透镜的像距v和物距u关系(如图甲所示),由图可知凸透镜的焦距是      cm;当物距为30cm时的成像特点可应用于       (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
    (3)他按照如图乙所示:①将眼镜甲放在蜡烛与凸透镜之间,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变得模糊,只将光屏远离透镜移动时,又能在光屏上看到烛焰清晰的像.
    ②将另一只眼镜乙放在蜡烛与凸透镜之间,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也变得模糊了,只将光屏靠近透镜移动时,又可以在光屏上看到烛焰清晰的像.分析实验现象可知:甲乙两个眼镜中,      是凸透镜.在实验现象①和②中,属于近视眼矫正原理的是      .

     
    25.在探究“压力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小邹同学用一块海绵和两块规格相同的长方体砖块做了如图所示是一系列实验,请仔细观察,并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压力的作用效果的大小是通过比较海绵的      程度来确定.
    (2)比较图乙和丙的实验现象,可以得出结论      .
    (3)比较图乙和丁的实验现象,可以得出结      .
    (4)进一步综合分析图甲、乙、丙和丁的实验现象,并归纳得出结论:      .
     
    26.小明用图中器材实验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铜块和铁块的大小和形状完全相同.它们重分别为G铜=4.4N和G铁=4N.

    (1)为测量物体在木板上滑动时受到的滑动摩擦力,弹簧测力计应拉着物体      .
    (2)为完成“滑动摩擦力与压力、接触面材料的关系”的探究,至少应进行三次实验比较,图所示是其中两次实验.利用图示中器材进行第3次的实验操作应该是      .
    (3)请你设计表格,并且在表格中记录数据.
     
    27.下表是小明测一滑轮组机械效率时收集的有关数据.

    动滑轮重
    G动/N
    物重
    G/N
    钩码上升
    高度h/m
    动力
    F/N
    动力作用点移动距离s/m
    滑轮组的
    机械效率η
    1
    0.5
    1
    0.1
    0.7
    0.3
    47.6%
    2
    0.5
    2
    0.1
    1.1
    0.3
    60.6%
    3
    0.5
    4
    0.1
    2
    0.3

    (1)请在图中画出实验中滑轮组的绕绳方法.
    (2)将表格中的数据补充完整.
    (3)用同一滑轮组提升不同重物至同一高度,提升的物重增加时,除克服动滑轮重所做的额外功外,其它额外功将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进一步分析可知,在动滑轮和绳重一定的情况下,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      和      有关.
    (4)第一次实验中,钩码上升0.1m所用的时间为1.5s,则动力的功率为      W.

     
     

    2014-2015学年辽宁省锦州市八年级(下)期末物理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21分,1-6题为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7-9题为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多项选择题漏选得2分,错选不得分)
    1.首先用实验测定大气压值的科学家是(  )
      A.牛顿 B.阿基米德 C.帕斯卡 D.托里拆利

    考点: 大气压强的存在.
    专题: 气体的压强、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分析: 本题根据对初中物理中几位重大贡献的科学家的认识做出选择.
    解答: 解:
    A、牛顿建立了牛顿三大定律和发现了万有引力,不符合题意;
    B、阿基米德发现了阿基米德原理,不符合题意;
    C、帕斯卡研究了帕斯卡定律,研究了液体压强问题,不符合题意;
    D、托里拆利研究了托里拆利实验,准确测量大气压的值,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 多了解物理学史对培养我们学习物理的兴趣是有帮助的,所以考试中也时有涉及,在学习中应注意.
     
    2.下列力中,最接近1牛顿的是(  )
      A.运动员举起杠铃的力 B.拿起两个鸡蛋的力
      C.人扛起一袋大米的力 D.一只蚂蚁对地的压力

    考点: 重力大小的估测.
    专题: 重力、弹力、摩擦力.
    分析: 重力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是一个不多见的物理量,我们可以根据重力求出质量,从而进行估测.
    解答: 解:根据公式m===0.1kg,0.1Kg大致就是两个鸡蛋的质量,杠铃和大米的质量都远远大于0.1kg,一只蚂蚁的质量要远小于0.1kg.
    故选B.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学生的估测能力,属于基础题.
     
    3.以下是我们生活中可见到的几种现象:①用力揉面团,面团形状发生变化;②篮球撞在篮球板上被弹回;③用力握小皮球,球变瘪;④一阵风把地面上的灰尘吹得漫天飞舞.在这些现象中,物体因为受力而改变运动状态的是(  )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考点: 力的作用效果.
    分析: 运动状态的改变表现为速度的改变,结合题意分析即可.
    解答: 解:①面团形状发生改变;
    ②球被弹回,是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③球变瘪,是形状发生改变;
    ④灰尘被吹的漫天飞舞,是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 此题型要求能分清力的作用效果是形变还是运动状态改变.
     
    4.如图所示的用具中,属于费力杠杆的是(  )

    考点: 杠杆的分类.
    专题: 简单机械.
    分析: (1)结合图片和生活经验,先判断杠杆在使用过程中,动力臂和阻力臂的大小关系,再判断它是属于哪种类型的杠杆;
    (2)杠杆的分类,主要包括以下几种:①省力杠杆,动力臂大于阻力臂;②费力杠杆,动力臂小于阻力臂;③等臂杠杆,动力臂等于阻力臂.
    解答: 解:A、镊子在使用过程中,动力臂小于阻力臂,是费力杠杆,符合题意;
    B、钳子在使用过程中,动力臂大于阻力臂,是省力杠杆,不符合题意;
    C、起子在使用过程中,动力臂大于阻力臂,是省力杠杆,不符合题意;
    D、剪子在使用过程中,动力臂大于阻力臂,是省力杠杆,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点评: 本题考查了杠杆类型的判断,分清动力臂和阻力臂长短是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是中考的常见题型.
     
    5.在如图所示的“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特点”的实验中,将压强计的探头放入水中,下列做法中能使U形管两边液面的高度差减小的是(  )

      A.将探头放在同样深度的浓盐水中
      B.将探头在原位置转动180°
      C.将探头向下移动一段距离
      D.将探头向上移动一段距离

    考点: 探究液体压强的特点实验.
    专题: 压强、液体的压强.
    分析: 根据影响压强大小的因素进行判断,要减小U形管两边液面的高度差,根据p=ρ液gh,可以减小深度或减小液体的密度.
    解答: 解:A、将探头放在食盐水中的同样深度处,液体的密度变大,橡皮膜受到的压强变大,U形管两边液面的高度差变大,故错误;
    B、液体内部在同一深度不同方向的压强是相等的,将压强计的探头在原处转动180°不会影响压强的大小,故错误;
    C、将探头向下移动一段距离,深度变大,橡皮膜受到的压强变大,U形管两边液面的高度差变大,故错误;
    D、将探头向上移动一段距离,深度变小,橡皮膜受到的压强变小,U形管两边液面的高度差减小,故正确.
    故选D.
    点评: 通过U形管两边的液面高度差来反映液体压强的大小是转换法的运用.要想顺利解答此题,必须对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有一个熟练的掌握才行,这也是我们应重点把握的知识点.
     
    6..跳水运动员入水的过程中,他所受浮力F随深度h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其中正确的是(  )

    考点: 探究浮力大小的实验.
    专题: 浮力.
    分析: 分两个过程分析:
    一、全浸入水之前:运动员排开水的体积逐渐变大,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分析受到的浮力变化情况;
    二、全浸入水之后:运动员排开水的体积不变,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分析受到的浮力变化情况.
    解答: 解:在运动员入水的过程中,排开水的体积V排先增大后不变,
    ∵F浮=ρ水gV排,
    ∴运动员受到的浮力先增大、后不变.
    故选A.
    点评: 本题考查了学生对阿基米德原理的了解和掌握,弄清V排的变化情况是本题的关键.
     
    7.小明用凸透镜先后两次观察书本上的字,看到如图所示两种情景.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甲图中成的是虚像;乙图中成的是实像
      B.甲图中书本在凸透镜2倍焦距以外;乙图中书本在凸透镜l倍焦距以内
      C.甲图中凸透镜靠近书本,所成的像变小;乙图中凸透镜远离书本,所成的像也变小
      D.甲图中成像规律可应用于投影仪;乙图中成像规律可应用于照相机

    考点: 凸透镜成像的应用;实像与虚像的区别.
    专题: 错解分析题.
    分析: 凸透镜成像规律:
    ①物距小于焦距成正立放大虚像,物像同侧.应用是放大镜.
    ②物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成倒立放大实像,像距大于二倍焦距.应用是幻灯机、投影仪.
    ③物距等于二倍焦距成倒立等大实像,像距等于二倍焦距.
    ④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成倒立缩小实像,像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应用是照相机.
    ⑤成虚像时,物距变大,像距变大,像变大,成实像时,物距变大,像距变小,像变小.
    解答: 解:A、实像都是倒立的,虚像都是正立的,故A选项正确,符合题意;
    B、甲图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物距小于焦距;乙图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物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不符合题意;
    C、甲图成虚像,物距变小,像变小;乙图成实像,物距变大,像变小,符合题意;
    D、甲图中成像规律可应用于放大镜;乙图中成像规律可应用于投影仪,不符合题意;
    故选A、C.
    点评: 本题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及应用.我们可以用口诀:“一倍焦距分虚实,二倍焦距分大小.物近像远像变大,焦距以内反变化.”来帮助我们记忆.
     
    8.如图如图是一个小朋友玩滑板车的情景,以下分析合理的是(  )

      A.滑板车底部安装有轮子,是为了减小摩擦
      B.人和车滑行的速度越快,他们的惯性越大
      C.人对滑板车的压力和滑板车对人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D.如果人和车在滑行过程中所受到的力突然消失,人和车不会停下来

    考点: 增大或减小摩擦的方法;惯性;平衡力的辨别;力与运动的关系.
    专题: 运动和力;重力、弹力、摩擦力.
    分析: A、滑动摩擦变为滚动摩擦,可减少摩擦力;
    B、惯性大小只与质量有关,与其他因素无关;
    C、人对滑板车的压力和滑板车对人的支持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D、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时候,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解答: 解:
    A、小朋友滑板上装上轮子,滑动摩擦变为滚动摩擦,可减少摩擦力,将会滑行更远,故本选项正确;
    B、惯性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与物体的速度无关,故本选项错误;
    C、人对滑板车的压力和滑板车对人的支持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二者力的作用点不同,故不是一对平衡力,故本选项错误;
    D、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时候,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故任何车在滑行过程中所受到的力突然消失,将做匀速直线运动,不会停下来,故本选项正确.
    故选:AD.
    点评: 本题综合了减小摩擦力的方法、惯性、平衡力的辨别等多方面的知识,解决这类题目的观念是对这几方面知识的详细理解和熟练掌握.
     
    9.有关压强知识的应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人用吸管吸饮料时利用了大气压[来源:学|科|网]
      B.载重汽车装有许多车轮是为了减小车对路面的压强
      C.水坝的下部比上部建造得宽,是由于水对坝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D.飞机的机翼能获得向上的升力,是应用了流速越大流体的压强越大的原理

    考点: 大气压的综合应用;减小压强的方法及其应用;液体的压强的特点;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专题: 压强、液体的压强;气体的压强、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分析: A.生活中利用大气压的例子很多,钢笔吸墨水,吸管吸饮料,注射器吸药液,吸盘,抽水机等;
    B.减小压强的方法:在压力一定时,增大受力面积来减小压强.在受力面积一定时,减小压力来减小压强.
    C.液体的压强随着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D.伯努利原理告诉我们:流体在流速大的地方压强小、却在流速小的地方压强大.
    解答: 解A、用吸管从瓶子中吸饮料时,是利用大气压工作的.当吸气时,吸管中的气压减小,饮料在大气压的作用下进入嘴里,故A正确;
    B、大型载重汽车有很多轮子,是在压力一定时,增大受力面积减小车对地面的压强,保护路面,故B正确.
    C、因为液体的压强随着深度的增加而增大,所以水坝的下部比上部建造的宽,是由于水对坝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故C正确.
    D、飞机的机翼能获得向上的升力,是应用了流速越大流体的压强越小的原理,故D错误.
    故选ABC.
    点评: 平时学习物理知识时要多联系生活实际、多举例、多解释,提高利用所学物理知识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填空题(共8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24分)
    10.某小区楼道设有多功能电子门铃,此装置可以通过其内置摄像镜头来识别来访者,该摄像镜头相当于凸透镜,经摄像镜头所成的是 倒立 (选填“正立”或“倒立”)、 缩小 (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实像;若镜头的焦距为10cm,为了能成清晰的像,人到镜头的距离应大于 20 cm.

    考点: 凸透镜成像的应用.
    专题: 透镜及其应用.
    分析: 凸透镜成像时,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于照相机和摄像头.
    解答: 解:摄像头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摄像头是根据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来工作的.
    镜头的焦距是10cm,为了能成清晰的像,人到镜头的距离应大于镜头的二倍焦距20cm.
    故答案为:倒立;缩小;20.
    点评: 凸透镜成像的三种情况和应用是凸透镜成像习题的重要依据,一定要熟练掌握:
    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于照相机和摄像头.
    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应用于幻灯机和投影仪.
    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应用于放大镜和老花镜.
     
    11.(2013•茂名)如图所示的茶壶嘴与壶身相通,构成一个 连通器 ;水对壶底的压强 大于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水对壶壁的压强;茶壶的盖子上有一个小孔, 大气压 通过这个小孔作用到壶内的液面上,壶中的水便容易倒出来.


    考点: 连通器原理;大气压强的存在.
    专题: 压强、液体的压强;气体的压强、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分析: 连通器:上端开口下端连通的容器.连通器里只有一种液体,在液体不流动的情况下,连通器各容器中液面的高度总是相平的;
    液体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壶盖开一个小孔,可以使壶内气体和外界大气相通,从而利用大气压.
    解答: 解:壶身和壶嘴下部是相通的,是连通器;
    因为壶底水的深度大于壶壁的深度,而液体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因此水对壶底的压强大于水对壶壁的压强;
    壶盖上的小孔是为了让壶内气体和外界大气相通,在大气压的作用下水可以更容易的倒出.
    故答案为:连通器;大于;大气压.
    点评: 该题考查了连通器原理在生活中的应用,同时也考查了液体压强和大气压的综合应用,属于一道中档题.
     
    12.如图所示,A、B两个滑轮中物体中所受重力均为20N且匀速上升1m,若不计摩擦和滑轮重力,力F2的大小是 10 N,F1所做的功是 20 J.


    考点: 动滑轮及其工作特点;功的计算.
    专题: 简单机械;功、功率、机械效率.
    分析: 定滑轮的实质是一个等臂杠杆;动滑轮的实质是一个动力臂是阻力臂2倍的杠杆,能省一半的力;
    功的计算公式为W=Fs.
    解答: 解:观察滑轮可以判断,滑轮A不随物体的移动而移动,是定滑轮,其实质是一个等臂杠杆;
    滑轮B随物体的移动而移动,是动滑轮,能省一半力,故F2=×G=×20N=10N;
    F1做的功为W=F1S=Gh=20N×1m=20J.
    故答案为:10;20.
    点评: 本题考查了定滑轮和动滑轮的识别与实质,也考查了功的计算,比较简单.
     
    13.如图所示,用两拇指同时压铅笔两端,通过 比较感觉到的疼痛程度 来比较压强,左手指受到铅笔的压力为F1、压强为p1;右手指受到铅笔的压力为F2、压强为P2.则F1 等于 F2,p1 大于 p2.(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考点: 压强大小比较.
    专题: 压强、液体的压强.
    分析: 两拇指同时压铅笔两端,手指受到的压力就是相等的,分析受力面积的大小关系,根据p=比较压强的大小关系.拇指受到的压强不同,感觉到的疼痛不同.
    解答: 解:两拇指同时压同一个物体﹣﹣﹣铅笔两端,两手指施加的力的是相同的,根据物理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两手指受到的压力F1和F2就是相等的;
    由图可知,左边手指的受力面积比较小,根据p=可知,左边手指受到的压强比较大,即P1>P2;
    由于拇指受到的压强不同,感觉到的疼痛不同,所以用两拇指同时压铅笔两端,通过比较感觉到的疼痛程度来比较压强,.
    故答案为:比较感觉到的疼痛程度;等于;大于.
    点评: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要知道两手指受到的压力是相同的,然后再根据压强的计算公式来判断.
     
    14.行驶的客车打开车窗后,车窗上悬挂的窗帘会向车 外 (选填“内”或“外”)飘动.这是由于车外空气流速大于车内,使车外的气压 小于 (选填“大于”或“小于”)车内气压而造成的.

    考点: 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专题: 应用题.
    分析: 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是:流体流速越快的地方其压强就越小,当汽车开动后,车外空气相对汽车的流速就比车内的快,所以车内压强要比车外大,所以窗帘要向车外飘.
    解答: 解:因为汽车快速行驶时,车外的空气流速大,空气压强小;车内的空气流速小,压强大.车内的气压大于车外的气压,所以车内的气压就把窗帘压向车外.
    故答案为:外;小于.
    点评: 知道汽车经过时,汽车带动空气的流动使车外空气流动的速度加快是解决此题的关键.
     
    15.把一个重为12N的物体放入水中,静止时有四分之一的体积露出水面,则物体所受的浮力是 12 N,物体的体积是 1.6×10﹣3 m3;若向水中加盐,则物体受到的浮力 不变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g取10N/kg)

    考点: 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阿基米德原理.
    专题: 浮力;浮沉的应用.
    分析: (1)知道物体重力,根据漂浮条件求物体受到的浮力;
    (2)求出了浮力,利用阿基米德原理求排开水的体积(木块浸入水的体积),从而求出物体的体积;
    (3)若向水中加盐,水的密度变大,但物体仍处于漂浮状态,根据漂浮条件可知浮力的变化.
    解答: 解:(1)已知物体重力G=12N,
    因为静止时有四分之一的体积露出水面,即物体处于漂浮状态,
    所以根据漂浮条件可知:物体受到的浮力F浮=G=12N;
    (2)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得:排开水的体积V排===1.2×10﹣3m3,
    所以物体的体积为V===1.6×10﹣3m3
    (3)若向水中加盐,导致盐水的密度变大,但物体仍处于漂浮状态,根据漂浮条件可知浮力等于物体的重力,而物体的重力不变,所以浮力大小不变.
    故答案为:12;1.6×10﹣3;不变.
    点评: 本题考查物体的漂浮条件、阿基米德原理及变形公式,知识点多,属于中等题.
     
    16.一弹簧测力计拉着重8N的木块,在水平长木板上2s内匀速移动了0.5m(如图所示).则木块受到的摩擦力是 2.4 N,木块所受重力做功 0 J,拉力的功率是 0.6 W.


    考点: 弹簧测力计的使用与读数;功的计算;功率的计算.
    专题: 重力、弹力、摩擦力;功、功率、机械效率.
    分析: (1)弹簧测力计的分度值为0.2N,由指针所在的位置得出拉力大小,由于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拉力等于摩擦力.
    (2)木块水平移动,在重力的方向上没有移动距离,重力不做功.
    (3)知道拉力大小和距离,根据W=Fs求出拉力做功多少,然后根据P=求出功率.
    解答: 解:(1)由图可知,拉力F=2.4N,因为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f=F=2.4N;
    (2)由于木块水平移动,在重力的方向上没有移动距离,所以重力做功为0;
    (3)拉力做功:W=Fs=2.4N×0.5m=1.2J.[来源:学§科§网]
    拉力做功功率:P===0.6W.
    故答案为:2.4;0;0.6.
    点评: 本题考查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和功的计算,关键是知道平衡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作用在同一物体上;做功的条件是有力作用在物体上、并且在力的方向上移动距离.
     
    17.小明在家里做“筷子提米”的实验,根据提示:在玻璃杯里装满米,压紧后插入一根筷子,慢慢地把装米的玻璃杯提起来(如图所示).
    (1)实验中,将米和杯子提起来的力是摩擦力,这个力的施力物体是 筷子 ,方向 竖直向上 ;
    (2)这种摩擦是一种 静 摩擦(滑动/滚动/静),在自然界和我们的生活中,普遍存在,请你举出一个应用这种摩擦的事例: 手拿瓶子,瓶子掉不下来 ;
    (3)若米重2N,玻璃杯重1N,当筷子提着米在空中静止时,米与筷子的摩擦力为 3 N.


    考点: 摩擦力的方向;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摩擦力的种类.
    专题: 运动和力;重力、弹力、摩擦力.
    分析: (1)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力不能离开施力物体与受力物体而单独存在,根据题意分析施力物体是什么.
    (2)当两个物体未发生相对运动,但有相对运动趋势时,产生的摩擦力叫静摩擦力.抓住物体的运动情况,可判断题目中各属于何种摩擦力.
    (3)盛有米的玻璃杯处于静止状态,受平衡力作用,根据力的平衡知识分析即可.
    解答: 解:(1)实验中,将米和杯子看做一个整体,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和竖直向上的摩擦力,摩擦力的施力物体是筷子,方向竖直向上.
    (2)当两个物体未发生相对运动(即相对静止),但有相对运动趋势时,产生的摩擦力叫静摩擦力;故筷子提米”实验中摩擦是一种静摩擦,在自然界和我们的生活中,普遍存在,请例如:手拿瓶子,瓶子掉不下来.
    (3)筷子提米实验中,筷子受到向下力是米和玻璃杯的重力,向上的力是摩擦力,由于米重2N,玻璃杯重1N,所以当筷子提着米在空中静止时,筷子受到米的摩擦力是2N+1N=3N.
    故答案为:(1)筷子;竖直向上;
    (2)静;手拿瓶子,瓶子掉不下来;
    (3)3.
    点评: 该题以筷子提米为实验情景,考查了二力平衡、摩擦力的影响因素等知识点,同时也检测了同学们对控制变量法等常见物理研究方法的应用情况的掌握.
     
    三、解答题(共3小题,满分9分)
    18.请你画出下面两条光线通过凹透镜后的折射光线.


    考点: 透镜的光路图.
    专题: 透镜及其应用.
    分析: 在作凹透镜的光路图时,先确定所给的光线的特点再根据透镜的光学特点来作图.
    解答: 解:过光心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传播方向不改变.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其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过焦点,如图所示:

    点评: 凹透镜三条特殊光线的作图:①延长线过另一侧焦点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将平行于主光轴.②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其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过焦点.③过光心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传播方向不改变.
     
    19.如图所示,在斜面上静置一个烧杯,一个小球悬浮在杯内的水中,请在图上画出小球受力的示意图.


    考点: 力的示意图.
    专题: 压轴题;图像综合题.
    分析: 分析出小球所受的两个力:重力和浮力.这两个力是一对平衡力,将两个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表示在图上,在画时,注意两个力的长度是相等的.
    解答: 解:重力方向竖直向下,浮力方向竖直向上,两力大小相等,作用点可都画在重心的位置,如图所示:

    点评: 此题考查了一对平衡力的示意图的画法,对于平衡力的示意图,特别注意线段的长度要相等.
     
    20.如图所示,是用羊角锤拔钉子的情景.请画出动力F1的力臂L1和羊角锤所受阻力F2和动力臂L2的示意图.


    考点: 力臂的画法.
    专题: 简单机械.
    分析: 先找出阻力作用点,然后过作用点作竖直向下的阻力;根据力臂的画法作图,即过支点作垂直于动力作用线的垂线段.
    解答: 解:过钉子与地面的接触点作竖直向下的力,即阻力F2;
    然后过支点O作垂直于F1作用线的垂线段即L1.然后过支点O作垂直于F2作用线的垂线段即L2.图示如下:

    点评: 力臂是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垂线段,不是到力的作用点的距离.
     
    四、解答题(共1小题,满分4分)
    21.请按要求列举实例:
    (1)生活中利用惯性的事例 拍打衣服上的灰尘 ;
    (2)生活中防止惯性危害的事例 乘车时要系安全带 .

    考点: 惯性现象.
    专题: 运动和力.
    分析: 惯性是指一切物体都具有的能保持原来运动状态的性质,它在生活中有很多应用,同时也会造成一定危害.
    解答: 解:惯性是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
    (1)生活中利用惯性的例子也是比较多的,比如:拍打衣服上的灰尘,人拍打衣服,衣服运动,而沾在衣服上的灰尘由于惯性保持原来的静止状态,而与衣服分离.
    跳远前的助跑,人起跳后,由于惯性要保持原来向前的运动状态,人就跳的更远.
    (2)同样,惯性在生活中也会产生很多危害,如汽车刹车总要前进一段距离才能停下,汽车刹车时,由于惯性,车中的司机和乘客由于惯性要向前运动,为了防止惯性带来的危害,所以乘车时要系安全带、汽车上加装安全气囊.
    故答案为:拍打衣服上的灰尘;乘车时要系安全带.
    点评: 惯性现象在日常生活中十分常见,在学习中要注意细心观察,认真领会,用所学惯性知识解决相关的物理问题.在充分利用惯性为我们生活服务的同时,也要防止因为惯性给我们带来的危害.
     
    五、解答题(共2小题,满分15分.要求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公式、主要的运算过程、数值和单位)(以下计算题,g取10N/kg)
    22.扬州市部分中小学投入使用的新型安全校车性能完全符合校车12项安全标准,在某次活动中,一辆该型号校车与所载学生的总质量为9000kg,在一段平直路面匀速行驶,车轮与地面的接触总面积为0.15m2,此时校车受到的阻力是车重的0.05倍.求此时(g=10N/kg)
    (1)校车对地面的压力和压强;
    (2)校车发动机提供的水平牵引力.

    考点: 压力及重力与压力的区别;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压强的大小及其计算.
    专题: 计算题;应用题;运动和力;压强、液体的压强.
    分析: (1)校车对水平面上的压力和自身的重力相等,根据G=mg求出其大小,再根据压强公式求出对水平路面的压强;
    (2)已知受到的阻力和车重的关系,可求阻力的大小,匀速运动时牵引力和阻力大小相等.
    解答: 解:(1)校车对水平路面的压力:[来源:学,科,网]
    F=G=mg=9000kg×10N/kg=90000N=9×104N,
    校车对水平路面的压强:
    p===6×105Pa;
    (2)校车受到的阻力f=0.05G=0.05×9×104N=4500N;
    小车匀速行驶时,阻力等于牵引力,F牵引力=f=4500N.
    答:(1)校车对水平路面的压力为9×104N;压强为6×105Pa;
    (2)校车发动机牵引力为4500N.
    点评: 本题考查了压强、牵引力的计算,关键是公式和规律的灵活运用以及知道水平面上物体的压力和自身的重力相等.
     
    23.如图所示,用动滑轮沿竖直方向提升重物,10s内使物体匀速上升2m.已知物体重400N,不计绳重和摩擦.求:
    (1)拉力做的功;
    (2)拉力的功率;
    (3)动滑轮的机械效率.


    考点: 功的计算;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功率的计算.
    专题: 功、功率、机械效率.
    分析: 图中使用的是滑轮组,n=2,s=2h.
    (1)利用s=2h求出拉力移动的距离,知道拉力大小,利用功的公式求拉力做功;
    (2)又知道运动时间,利用功率公式求拉力的功率;
    (3)利用W有=Gh求有用功,利用机械效率的公式求动滑轮的机械效率.
    解答: 解:(1)由题知,n=2,
    不计绳重和摩擦,则F=(G轮+G物)=(400N+100N)=250N,
    拉力移动的距离:s=2h=2×2m=4m,
    拉力做功:W总=Fs=250N×4m=1000J.
    (2)拉力做功功率:
    P===100W;
    (3)使用动滑轮做的有用功:
    W有=Gh=400N×2m=800J,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η=×100%=×100%=80%.[来源:学&科&网]
    答:(1)拉力做功1000J;
    (2)拉力的功率为100W;
    (2)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80%.
    点评: 本题考查了学生对有用功、总功、功率公式、机械效率公式、滑轮组s=nh的理解和运用,理解并求出有用功和总功是本题的关键.
     
    六、实验、探究题(共4小题,满分27分)
    24.小伟利用光具座进行了凸透镜成像的探究实验:
    (1)物理使烛焰的像能成在光屏的中央,要调整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 在同一高度 .可是在实验中他发现光屏上的像偏下,那么他应该把凸透镜向 上 (选填“上”或“下”)调节,使像最终成的光屏的中央;
    (2)通过实验他得到了凸透镜的像距v和物距u关系(如图甲所示),由图可知凸透镜的焦距是 10 cm;当物距为30cm时的成像特点可应用于 照相机  (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
    (3)他按照如图乙所示:①将眼镜甲放在蜡烛与凸透镜之间,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变得模糊,只将光屏远离透镜移动时,又能在光屏上看到烛焰清晰的像.
    ②将另一只眼镜乙放在蜡烛与凸透镜之间,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也变得模糊了,只将光屏靠近透镜移动时,又可以在光屏上看到烛焰清晰的像.分析实验现象可知:甲乙两个眼镜中, 乙 是凸透镜.在实验现象①和②中,属于近视眼矫正原理的是 ① .


    考点: 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
    专题: 探究型实验综合题.
    分析: (1)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时,在桌面上依次放蜡烛、凸透镜、光屏,三者在同一条直线上,三者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像才能呈在光屏的中央位置.
    根据光线过光心不改变方向进行判断.
    (2)根据凸透镜成像的三种情况和应用进行判断:
    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于照相机.
    u=2f,成倒立、等大的实像,应用于求凸透镜的焦距.
    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应用于幻灯机.
    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应用于放大镜.
    (3)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近视眼镜是凹透镜,远视眼镜是凸透镜.
    解答: 解:(1)蜡烛、凸透镜、光屏,三者在同一条直线上,三者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像才能呈在光屏的中央位置.
    实验中他发现光屏上的像偏下,根据光线过光心不改变方向,凸透镜向上移动,或蜡烛向下移动,或光屏下移动.
    (2)由图象知,u=v=20cm=2f,所以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
    当物距为30cm时,物距大于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于照相机.
    (3)①将眼镜甲放在蜡烛与凸透镜之间,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变得模糊,只将光屏远离透镜移动时,又能在光屏上看到烛焰清晰的像,说明眼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是凹透镜,应用于近视眼镜.
    ②将另一只眼镜乙放在蜡烛与凸透镜之间,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也变得模糊了,只将光屏靠近透镜移动时,又可以在光屏上看到烛焰清晰的像,说明眼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是凸透镜,应用于远视眼镜.
    故答案为:(1)在同一高度;上;(2)10;照相机;(3)乙;①.
    点评: 本题是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要掌握实验中对仪器的调节方法,掌握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应用,同时还考查了近视眼和远视眼的矫正方法,应注意区分.
     
    25.在探究“压力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小邹同学用一块海绵和两块规格相同的长方体砖块做了如图所示是一系列实验,请仔细观察,并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压力的作用效果的大小是通过比较海绵的 凹陷 程度来确定.
    (2)比较图乙和丙的实验现象,可以得出结论 当压力相同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作用效果越显著 .
    (3)比较图乙和丁的实验现象,可以得出结 当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越大,压力作用效果越显著 .
    (4)进一步综合分析图甲、乙、丙和丁的实验现象,并归纳得出结论: 压力作用效果与压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 .

    考点: 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跟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
    专题: 探究型实验综合题.
    分析: (1)压力的作用效果主要表现在物体的形变上,可以通过海绵的形变程度来反映压力作用效果是否明显.
    (2)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是压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积的大小: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和压力大小的关系时就要保证受力面积一定;要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和受力面积的关系时就要保证压力的大小一定.
    解答: 解:(1)力可以改变海绵的形状,通过海绵凹陷程度表示压力作用效果大小.
    (2)分析比较图乙和丙的实验现象可知,两图的压力大小不变,受力面积的大小不同,海绵的凹陷程度不同,且受力面积越小海绵的凹陷程度越大,故可得结论:当压力相同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作用效果越显著.
    (3)分析比较图乙和丁的实验现象可知,两图的受力面积大小不变,压力的大小不同,海绵的凹陷程度不同,且压力越大海绵的凹陷程度越大,故可得结论:当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越大,压力作用效果越显著.
    (4)进一步综合分析图甲、乙、丙和丁的实验现象,可得出结论:压力作用效果与压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
    故答案为:(1)凹陷;
    (2)当压力相同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作用效果越显著;
    (3)当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越大,压力作用效果越显著;
    (4)压力作用效果与压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
    点评: 解决本题的关键:一是会用控制变量法和转换法研究压力作用效果的影响因素,二是掌握压力作用效果与压力和受力面积有关.
     
    26.小明用图中器材实验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铜块和铁块的大小和形状完全相同.它们重分别为G铜=4.4N和G铁=4N.

    (1)为测量物体在木板上滑动时受到的滑动摩擦力,弹簧测力计应拉着物体 匀速直线运动 .
    (2)为完成“滑动摩擦力与压力、接触面材料的关系”的探究,至少应进行三次实验比较,图所示是其中两次实验.利用图示中器材进行第3次的实验操作应该是 将铜块叠放在铁块上,用弹簧测力计拉着铁块匀速直线运动 .
    (3)请你设计表格,并且在表格中记录数据.

    考点: 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
    专题: 探究型实验综合题.
    分析: (1)水平方向铜块受到两个力的作用:拉力和摩擦力.由二力平衡知识可知,只有铜块做匀速直线运动,受到的滑动摩擦力才等于弹簧测力计的拉力;(2)要探究滑动摩擦力与压力的关系,需要保持接触面粗糙程度一定;要研究滑动摩擦力与接触面粗糙程度的关系,需要保持压力一定;
    (3)根据控制变量法的要求设计实验数据记录表格.
    解答: 解:
    (1)要使弹簧测力计对铜块的拉力等于滑动摩擦力,必须水平拉动铜块做匀速直线运动;
    (2)第一次实验和第二次实验研究的是滑动摩擦力与压力的关系;所以第三次实验应该与粗糙程度有关,需要控制压力一定,改变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因此需要在第二次实验的基础上,将铜块和铁块交换位置,改变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3)根据控制变量法的要求,探究滑动摩擦力与压力大小关系时,应控制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相同而压力不同;探究滑动摩擦力与粗糙程度的关系时,应控制压力相同而接触面粗糙程度不同;据此设计实验数据记录表格,记录结果如下表所示.
    故答案为:
    (1)匀速直线运动;
    (2)将铜块叠放在铁块上,用弹簧测力计拉着铁块匀速直线运动;
    (3)

    点评: 本题考查了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的因素实验原理、具体操作和实验数据记录表格设计,应用控制变量法是正确设计实验数据记录表格的关键.
     
    27.下表是小明测一滑轮组机械效率时收集的有关数据.
    (1)请在图中画出实验中滑轮组的绕绳方法.
    (2)将表格中的数据补充完整.
    (3)用同一滑轮组提升不同重物至同一高度,提升的物重增加时,除克服动滑轮重所做的额外功外,其它额外功将 变大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进一步分析可知,在动滑轮和绳重一定的情况下,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 物重 和 摩擦 有关.
    (4)第一次实验中,钩码上升0.1m所用的时间为1.5s,则动力的功率为 0.14 W.


    考点: 滑轮(组)机械效率的测量实验.
    专题: 测量型实验综合题.
    分析: (1)要根据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和钩码上升高度之间的关系,判断承担物重的绳子的段数,它们之间的关系式是s=nh.
    (2)根据η=×100%=×100%计算第3次实验的机械效率.
    (3)滑轮组做的额外功为克服动滑轮重力和绳子间的摩擦力做的功,摩擦力与绳子间的拉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因此提的物体越重,摩擦力越大,额外功也会变大.
    (4)动力的功率就是总功的功率,求出第一次实验中的总功W总,根据P=就可以计算出功率.
    解答: 解:
    (1)由表格中数据可知,物体上升的高度h=0.1m,而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为0.3m,s=3h,所以由3段绳子承担物重,因此要从动滑轮绕起.如图所示:

    (2)第3次实验的机械效率:
    η=×100%=×100%=×100%≈66.7%.
    (3)物体越重,每段绳子上承担的物重越大,所以绳子与轮之间的摩擦也会越大.
    在绳重一定的情况下,物体的重力大小会影响有用功,摩擦力大小会影响额外功,所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物重和摩擦有关.
    (4)动力的功率即总功的功率.
    由题意知,物体上升0.1m,动力作用点移动0.3m.
    所以P===0.14W.
    故答案为:
    (1)见上图;(2)66.7%;(3)变大;物重;摩擦;(4)0.14.
    点评: 此题是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主要考查了有关滑轮组的组装,一定要搞清绳端移动距离与物体上升高度之间的关系,同时要熟练掌握机械效率的计算公式.影响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因素:物体的重力、动滑轮的重力、绳子和滑轮之间的摩擦力
     


    相关试卷

    物理八年级下 辽宁省锦州市级(下)期末物理试卷(word版,含解析):

    这是一份物理八年级下 辽宁省锦州市级(下)期末物理试卷(word版,含解析),共2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实验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物理八年级下 湖南省常德市澧县级(下)期末物理试卷(word版,含解析):

    这是一份物理八年级下 湖南省常德市澧县级(下)期末物理试卷(word版,含解析),共2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填空与作图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物理八年级下 湖南省常德市澧县八年级(下)期末物理试卷(word版,含解析):

    这是一份物理八年级下 湖南省常德市澧县八年级(下)期末物理试卷(word版,含解析),共2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填空与作图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