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少版七上生物 4.2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 教案第1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11/13460024/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冀少版七上生物 4.2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 教案第2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11/13460024/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冀少版七上生物 4.2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 教案第3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11/13460024/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冀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二节 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教案
展开这是一份冀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二节 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教案,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三维目标,教学重点,教学方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二节 《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
一、教材分析
《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是选自河北少儿版七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二节,本节课在之前学习过单细胞动物的基础上展开的,主要引导学生学习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这一类结构简单的低等多细胞动物,从而知道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以及其与人类的关系。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并且为后面学习线形动物、环节动物和软体动物等奠定基础。
二、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具有一定的观察和认知能力,但交流合作、语言表达等方面的能力还较为缺乏,并且本节课学习的动物和学生的生活联系不是很大,故本节课需要提供大量的图片和视频,以此来帮助学生又快又好地掌握相关的知识。另外,学生还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好奇心强,求知欲强,思维相对比较活跃,但在极易产生骄躁和厌学的情趣,故本节课要做好充分的引导用,让学生的发挥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轻松愉快学习,并学有所获。
三、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是一类结构简单的低等多细胞动物。
(2)知道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3)识记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相关图片的观察,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形成动物的形态结构和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基本生物学观点。
四、教学重点、难点
- 重点:水螅的形态结构和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涡虫的形态结构和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
- 难点.水螅的形态结构和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涡虫的形态结构和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
五、教学方法
本节课我主要采用直观教学法、讨论法及教授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并且结合多媒体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积极思维,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并且大胆发言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六、学法
本节课中,学生主要通过观察、思考、讨论、对比分析等学法,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个人回答,激发学生大胆发言的情感,并且增强学生的表达能力。通过分组合作,培养学生团体意识。
七、教学过程
1.设计思路: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导出课题→观察实物识别结构作好记录→汇报交流观察结果归纳整理知识要点→观看录像认识了解其他腔肠动物;知道腔肠动物与人类的关系,归纳特征,最后类比认识扁形动物特征以及与人类的关系。
2.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设计意图和建议 |
一、导入新课 引导学生复习已经学过的知识提问:“原生动物是单细胞动物,还是多细胞动物?”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进一步指出:“在动物界中,只有原生动物是单细胞的,其他动物都是多细胞的。腔肠动物就是一类低等的多细胞动物。
提问:是否见过腔肠动物吗?或者吃过吗? |
学生联系旧知识说出单细胞动物
学生好奇腔肠动物 |
由此入手既设置了悬念,又激发了学生渴望学习新知识的欲望,还导出了本课的课题,为上好本课打下良好的基础 |
二、讲授新课 腔肠动物 展示海蜇皮实物 同时结合课件展示海蜇、珊瑚、海葵和水螅等腔肠动物。
以水螅为腔肠动物的代表动物,观察水螅的形态特征和生活环境。 (一)水螅的形态结构 通过图片观察引导学生说出水螅的生活环境和外形特征,然后师生共同总结 通过对比引导学生观察和讨论水螅的内部结构以及取食方式。 对于水螅的辐射对称特征,类别圆珠笔和笔芯的结构分析, 水螅的形态结构 1.生活环境:淡水中 2.体色:浅褐色 3.体形:圆筒状,身体呈辐射对称,有6~10条触手。 4.体壁:由二层构成,具消化腔,有口无肛门
(二)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
在学生认识的基础上,最后师生共同总结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 生活在水中,身体呈辐射对称;体壁有两个胚层构成;有口无肛门。 (三)腔肠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引导学生尝试说出腔肠动物与人类的关系。比如海蜇皮和珊瑚 最后通过播放视频总结腔肠动物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 |
提问个别学生说出感受
个别学生发言
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观察、思考说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水螅的形态结构
学生讨论填空总结、并做好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的笔记,突出重点
学生畅所欲言。 |
通过相关图片,给予学生较大的感谢认识,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教师边讲解和边演示,播放视频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且有利于学生记忆。
|
扁形动物 通过以上的学习对腔肠动物较为熟悉,过渡到扁形动物的学习。 引导学生从扁形动物这个字眼上来尝试说出扁形动物的“比较扁”的特征,然后展示涡虫图片,以涡虫为扁形动物的代表动物,观察涡虫的形态特征。 (一)涡虫的形态结构 通过图片观察引导学生说出涡虫的外形特征,体长10 ~15mm,身体扁平柔软背面呈灰褐色,腹面颜色较浅。 结合课件知道学生注意观察涡虫的身体扁平且左右对称的特征以及涡虫的内部结构特征,有外胚层、中胚层和内胚层三个胚层构成。 (二)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 通过对涡虫的结构学习,最后师生共同总结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 身体背腹扁平;左右对称;有三个胚层构成; (三)扁形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教师说明多数扁形动物是营寄生生活。引导学生认识其他的扁形动物。
结合图片了解猪肉绦虫和血吸虫在形态结构和适应寄生生活的特点,知道其对人类的危害,引导学生注意在生活中及饮食上预防猪肉绦虫病和血吸虫病 |
学生想象回答
学生在观看图片之后,讨论说出涡虫的形态结构,知道为重点学习之一。
学生讨论填空总结好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知道为重点,做好笔记
|
启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联想能力
在学习腔肠动物的基础上,类比学习扁形动物,注意区分,不然学生易混淆。在讲解过程中,注意对重点地方进行分析比较
|
三、总结 通过表格,让学生对比分析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的区别,加深理解记忆。
|
学生总结说出 |
一箭双雕,通过表格总结,即对本节课有效的回忆总结,又为下节课的学习奠定基础。 |
四、课堂练习及作业布置
|
学生完成配套练习
|
考查学生,帮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 |
八、板书设计
第二节 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
一、腔肠动物
(一)代表动物:水螅
1.生活环境:淡水中
2.形态体色:浅褐色
3.结 构:呈圆筒状,呈辐射对称;有6~10条触手;有口无肛门
4.体壁:由二层构成,具消化腔
(二)、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
生活在水中,身体呈辐射对称;体壁有两个胚层构成;有口无肛门。
(三)、腔肠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食用、药用、观赏、石油
二、扁形动物
(一)代表动物:涡虫
1.形态体色:身体扁平柔软,背面呈灰褐色,腹面颜色较浅
2.结 构:身体扁平,左右对称;由二层构成,具消化腔
(二)、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
身体背腹扁平;左右对称;有三个胚层构成;
(三)、腔肠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猪肉绦虫和血吸虫
九、教学反思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较为成功之处为教学从创设问题情境人手,使学生通过观看各种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的图片,对众多的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有一个直观感性认识,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思考: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及其与人类的生活有什么关系?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有目的探究活动,同时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意识。使学生在活动中感知,体现了在动中学的特点,体现了学生主动学习的方法学习理念,这一点正是新课程所强调的学习方式的改变。在教学过程中主动对比教学,用的较为成功,将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进行对比,体现两种动物的低等,吸引学生的惊叹,小生命的可爱和强大,为后文深入学习动物奠定基础。对于辐射对称这个教学难点,采用类比教学法,如学生的水杯,学生的笔,老师的粉笔等,帮助学生又好又快的理解。最后利用表格总结,帮助学生建立知识框架。重难点处理都很好。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冀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我们身边的生命世界第四章 多种多样的动物第九节 哺乳类教案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板书设计,外部形态,内部结构,测量体温,哺乳动物的概念,哺乳动物与人类的关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生物冀教版七年级上册第六节 鱼类教案设计,共3页。
这是一份初中生物第四节 学习探究教学设计及反思,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提出问题;二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