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津上海版七上科学 第10章第5课时 食物的消化(2)牙齿 教案01](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5/13458272/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牛津上海版七年级上册第10章 健康的身体营养与健康食物的消化教案
展开十(七) 食物的消化(2)
牙齿
一、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牙齿模型,简单了解牙齿种类、功能和外形。
2.通过阅读牙齿结构图,认识牙齿的内部结构及作用。
3.通过观看关于龋齿的视频资料,了解龋齿产生的原因。
4.通过对导致龋齿发生因素的分析,以及班中同学饮食、卫生习惯的小调查,理解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可预防龋齿的发生,从而形成正确的护齿理念。
二、重点与难点
【重点】认识牙齿的结构及作用。
【难点】在实施小调查后,统计调查数据,分析不良的饮食、卫生习惯与龋齿发生之间的关系。
三、教学准备
【器材】
活动一:整副牙齿模型;切牙、尖牙和磨牙模型。
活动二:磨牙模型、牙齿结构挂图。
【资源】关于龋齿和护牙的视频(学校卫生室有此类资料)。
四、内容组织
【教学流程】
【活动设计】
活动一:观察牙齿模型
活动目标:
- 通过观察整副牙齿模型,从整体角度了解牙齿。
- 通过观察切牙、尖牙和磨牙模型,运用比较法,知道牙齿有不同形状,简单了解牙齿种类和外形。
学生活动 | 指导要点 |
◆观察整副牙齿模型,了解牙齿的数量、形状等基本信息,交流观察结果。 ◆观察切牙、尖牙和磨牙模型的外形,比较三者的不同之处,思考牙齿形状与功能之间的关系,交流观察和思考结果。 ◆继续观察切牙、尖牙和磨牙模型的外形,比较三者的共同之处,简单了解牙齿的外部结构:齿冠(裸露在外的部分)、齿颈(牙龈包裹的部分)、齿根(植根于颌骨中的部分)。 | ◆此活动旨在从整体角度了解牙齿,指导学生由整体到局部、由外观到内部的观察,渗透了对顺序观察法这种科学方法的学习。 ◆指导学生运用同类比较法比较、分析切牙、尖牙、磨牙的异同,发现牙齿的外形特征和功能。 ◆此部分内容做简单了解即可。 |
活动二:阅读牙齿结构图
活动目标:
- 通过观察磨牙模型剖面和尖牙结构挂图,运用比较法,知道不同种类的牙齿内部结构是相同的。
- 通过阅读牙齿结构图,认识牙齿内部结构,了解各部分的作用。
学生活动 | 指导要点 |
◆观察磨牙模型剖面,初步了解磨牙的内部。 ◆观察尖牙内部结构挂图,与磨牙内部结构进行比较,得出结论:不同种类的牙齿内部结构是相同的。 ◆阅读教材P.103“牙齿结构图”,进一步认识牙齿内部结构,了解各部分的作用。 | ◆指导学生运用同类比较法比较、分析不同种类牙齿的内部结构,认识牙齿的结构及作用。 |
活动三:观看关于龋齿的视频
活动目标:
- 通过触摸已浸泡于盐酸溶液中两天的猪牙,知道酸性物质会腐蚀牙齿。
- 通过观看视频资料,了解口腔中酸性物质的来源,认识龋齿产生的原因。
学生活动 | 指导要点 |
◆由课代表向学生介绍两天前与教师共同浸泡猪牙的过程。 ◆触摸已浸泡于盐酸溶液中两天的猪牙,交流感觉,认识酸性物质对牙齿的腐蚀作用。 ◆观看视频资料,思考问题。 ◆交流问题的答案,认识糖是口腔中酸性物质的来源,进一步认识龋齿产生的原因。 | ◆为体现科学性,可运用对照法,将两颗猪牙分别浸泡于清水和盐酸溶液中。浸泡于教学前两天进行,可由课代表在教师指导下完成此项工作。 ◆播放视频前列出需要学生思考得问题,如:口腔中的酸性物质是从哪里来的?酸性物质是如何腐蚀牙齿的?患有龋齿一定会牙痛吗?牙不痛是否说明没有龋齿?牙痛才去就医,对吗? ◆对问题答案的讨论交流可以有效地服务于“活动四”的第一个环节——分析导致龋齿发生的因素 |
活动四:调查同学的日常饮食、卫生习惯
活动目标:
- 在“活动三”问题讨论的基础上,分析导致龋齿发生的各项因素。
- 围绕导致龋齿发生的因素,针对同学的饮食、卫生习惯设计简单的调查问题,在班级中展开小调查。
- 统计调查数据,分析不良的饮食、卫生习惯与龋齿发生之间的关系,了解预防龋齿的常用方法,形成正确的护齿理念,自觉纠正生活中的不良习惯。
学生活动 | 指导要点 |
◆分析导致龋齿发生的因素,如:喜欢吃甜食,刷牙方法不当,睡前不刷牙,经常使用牙签,就医观念不正确等等。 ◆围绕导致龋齿发生的因素,针对同学的饮食、卫生习惯设计简单的调查问题,如:曾经有过补牙经历的人数,补过三次以上(含三次)牙齿的人数,喜欢吃甜食的人数,晚上有吃零食习惯的人数,每次刷牙少于三分钟的人数,睡前不刷牙的人数,经常使用牙签的人数,平时不做牙齿方面的检查牙痛才去就医的人数等等。 ◆实施调查,运用EXCEL统计调查数据,绘制图表。 ◆分析调查结果,得出结论:不良的饮食、卫生习惯易导致龋齿的发生。 ◆讨论预防龋齿的方法,纠正生活中的不良习惯。 | ◆对导致龋齿发生因素的分析尽量全面。 ◆对调查问题的设计教师可准备一两个问题,以启发学生。问题可由学生小组先讨论再进行交流,筛选出5-8个有质量的问题。 ◆调查时可用举手方式采集数据,当场将数据输入电脑,运用EXCEL将几个有代表性问题的统计结果以饼图形式呈现。 ◆调查中重点注意补过多次牙的学生,可指导将这部分学生的数据另行统计,以便后面的分析。 ◆分析中要指导学生发现日常行为与龋齿发生的内在关系,引导得出正确的结论。 ◆如果时间许可,可以播放护齿方面的视频资料,以便学生全面、正确地认识保护牙齿的方法。 |
五、训练与评价
【举例】
- 教师用书“教材注释”P.46“第10章练习”的第16题。
- 《上海市初中科学课程标准解读》P.225“评价案例3”。
【说明】
- 第1题是一道填图题,考查对牙齿结构的认知情况。
- 第2题是一道看图分析题,综合考查对牙齿功能的认识、引起龋齿的原因和预防龋齿的方法等内容。
2020-2021学年电力的应用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电力的应用教学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知识与技能,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学流程,活动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牛津上海版七年级上册电力的应用教案: 这是一份牛津上海版七年级上册电力的应用教案,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知识与技能,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学流程,活动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牛津上海版第8章 身边的溶液溶液的形成水以外的溶剂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牛津上海版第8章 身边的溶液溶液的形成水以外的溶剂教案,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重点与难点,教学准备,内容组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