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必修 第一册第二节 元素周期律课时练习
展开这是一份化学必修 第一册第二节 元素周期律课时练习,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试卷分第I卷两部分,下列电离方程式不正确的是,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不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0-2021学年高一化学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拔高A卷)
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_
(考试时间:90分钟 试卷满分:100分)
考试范围:第一章 物质及其变化 难度:★★★★☆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班级、姓名、学号填写在试卷上。
2.回答第I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将答案填在选择题上方的答题表中。
3.回答第II卷时,将答案直接写在试卷上。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答案
第Ⅰ卷(选择题54分)
一、 选择题:本题共18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5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朱自清在《荷塘月色》中写道:“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月光穿过薄雾形成的种种美景本质原因是( )
A.空气中的小水滴颗粒直径大小约为1~100 nm
B.空气中的小水滴颗粒的布朗运动
C.雾是一种胶体,胶粒带相同电荷
D.发生丁达尔效应
【答案】 A
【解析】此现象是胶体的丁达尔效应,本质原因是胶粒直径大小约为1~100 nm。
2.按照物质的树状分类和交叉分类,HNO3应属于 ( )
①酸 ②氢化物 ③氧化物 ④含氧酸 ⑤难挥发性酸 ⑥强氧化性酸 ⑦一元酸 ⑧化合物⑨混合物
A.①②③④⑤⑥⑦⑧ B.①④⑥⑦⑧ C.①⑨ D.①④⑤⑥⑦
【答案】B
【解析】①硝酸电离出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所以硝酸属于酸;
②氢化物要求组成元素为2种,而硝酸的组成元素为3种;
③氧化物要求组成的元素为2种,而硝酸的组成元素为3种;
④硝酸属于酸,且其组成元素中有氧,所以属于含氧酸;
⑤硝酸易挥发,属于挥发性酸;
⑥硝酸具有强氧化性,通常由硝酸根离子来表现强氧化性,为强氧化性酸;
⑦每个硝酸分子最多能电离出一个氢离子,所以硝酸属于一元酸;
⑧硝酸为纯净物,组成元素不是一种,所以硝酸属于化合物;
⑨硝酸属于纯净物;
3.已知X和Y能发生如下反应:X+Y=H2O+盐,下列有关物质X和Y所属种类的判断中一定不正确的是( )
A.X为酸、Y为碱 B.X为碱性氧化物、Y为酸
C.X为盐、Y为碱 D.X为碱性氧化物、Y为酸性氧化物
【答案】D
【解析】X和Y可能为酸和碱、碱性氧化物和酸、酸式盐和碱(如NaHCO3+NaOH===Na2CO3+H2O),不可能是碱性氧化物和酸性氧化物(二者反应只生成盐,无水生成)。故选D。
4.某胶体遇盐卤(MgCl2·6H2O)或石膏(CaSO4·2H2O)易发生聚沉,而与食盐水或Na2SO4溶液相遇聚沉的效果就差一些。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胶体中胶体粒子大小约为10−9~10−7 m
B.该胶体粒子带正电
C.Na+使此胶体聚沉的效果不如Ca2+、Mg2+
D.该胶体遇BaCl2溶液或Fe(OH)3胶体可发生聚沉
【答案】B
【解析】A、胶体分散质微粒直径的大小介于1nm~100nm之间,即10-9~10-7 m ,故A正确;B、该胶体遇钙、镁、钡离子易发生聚沉,而遇钠离子则不易发生聚沉,说明胶体的胶粒带负电荷,电泳时,该胶体向阳极移动,故B错误;C、胶体遇盐卤或石膏水易发生凝聚,而与食盐水或Na2SO4溶液则不易发生凝聚,说明它的凝聚受阳离子种类影响较大,离子所带电荷越多则聚沉效果越好,故C正确;D、该胶体遇BaCl2溶液发生聚沉,该胶体遇钙、镁、钡离子易发生聚沉,而遇钠离子则不易发生聚沉,说明胶体的胶粒带负电荷,Fe(OH)3胶体的胶粒是带正电荷,可使该胶体发生聚沉,故D正确;
5.下列物质在给定条件下的转化均能一步实现的是( )
A.Fe3O4 FeFeCl3
B.H2O2H2H2O
C.CaCl2溶液CaCO3CO2
D.CuSO4溶液CuCuO
【答案】D
【解析】A. 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的是氯化亚铁,不是氯化铁,不能一步实现,故A错误;
B. 过氧化氢分解生成的是氧气,和水,不能生成氢气,故B错误;
C. 由于盐酸的酸性大于碳酸,所以氯化钙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不能生成碳酸钙沉淀,故C错误;
D. 铁比铜活泼,故铁可以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铜可以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铜,故D正确。
6.下列电离方程式不正确的是( )
A.AlCl3在溶液中的电离方程式为AlCl3===Al3++Cl
B.Ba(OH)2的电离方程式为Ba(OH)2===Ba2++2OH-
C.NaHSO4在熔融状态下的电离方程式为NaHSO4(熔融)===Na++HSO
D.CH3COONH4的电离方程式为CH3COONH4===NH+CH3COO-
答案 A
解析 AlCl3是强电解质,在溶液中全部电离,电离方程式为AlCl3===Al3++3Cl-,A错误;Ba(OH)2是强碱,属于强电解质,在溶液中的电离方程式为Ba(OH)2===Ba2++2OH-,B正确;NaHSO4在熔融状态下的电离方程式为NaHSO4(熔融)===Na++HSO,C正确;CH3COONH4是强电解质,电离方程式为CH3COONH4===NH+CH3COO-,D正确。
7.某溶液中含有较大量的Cl-、CO、OH-三种阴离子,如果只取一次该溶液就能够分别将3种阴离子依次检验出来,下列实验操作顺序中,正确的是( )
①滴加Mg(NO3)2溶液;②过滤;③滴加AgNO3溶液;④滴加Ba(NO3)2溶液
A.①②④②③ B.④②③②①
C.①②③②④ D.④②①②③
【答案】D
【解析】由于碳酸根离子能与AgNO3溶液、Mg(NO3)2溶液反应,分别生成Ag2CO3沉淀、MgCO3沉淀,故要先检验碳酸根离子,再检验氢氧根离子、氯离子,由于氢氧根离子与银离子结合成的AgOH极不稳定,故要先检验氢氧根离子。仅用一份样品溶液,可先滴加Ba(NO3)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说明含有碳酸根离子;过滤,向滤液中再滴加Mg(NO3)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说明含有氢氧根离子;过滤,再向滤液中再滴加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说明含有氯离子;综上所述,正确的实验操作顺序是④②①②③。
8.在两份相同的Ba(OH)2溶液中,分别滴入物质的量浓度相等的H2SO4、NaHSO4溶液,其导电能力随滴入溶液体积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
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①代表滴加H2SO4溶液的变化曲线
B.b点,溶液中大量存在的离子是Na+、OH–
C.c点,两溶液中含有相同量的OH–
D.a、d两点对应的溶液均显中性
【答案】C
【解析】A、NaHSO4溶液与Ba(OH)2溶液混合:H++SO42—+Ba2++OH-=BaSO4↓+H2O,A不合题意;B、NH4Cl溶液与Ca(OH) 2溶液混合:NH4++OH-=NH3·H2O,B不合题意;C、HNO3溶液与KOH溶液混合:H++OH−=H2O,C符合题意;D、Na2HPO4溶液与NaOH溶液混合:HPO42—+OH-=PO43—+H2O,D不合题意。
9.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不正确的是( )
A.铁跟稀硫酸反应:Fe+2H+===Fe2++H2↑
B.铜片插入硝酸银溶液中:Cu+Ag+===Cu2++Ag
C.铁与氯化铜溶液反应:Fe+Cu2+===Fe2++Cu
D.碳酸钙跟稀盐酸反应:CaCO3+2H+===Ca2++H2O+CO2↑
答案 B
解析 选项B中电荷不守恒,正确的离子方程式为Cu+2Ag+===Cu2++2Ag。
10.下列各组离子在选项条件下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A.无色溶液:Na+、Cu2+、Cl−、NO
B.酸性溶液:NH、Fe3+、S2−、SO
C.遇酚酞变红的溶液:Na+、K+、SO、NO
D.碱性溶液:K+、Al3+、SO、NO−3
【答案】C
【解析】A、Cu2+为有色离子,不满足溶液无色的条件,故A错误;B、H+、Fe3+都与S2-发生反应,在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故B错误;C、遇酚酞变红的溶液呈碱性,Na+、K+、SO42-、NO3-之间不反应,都不与氢氧根离子反应,在碱性溶液中能够大量共存,故C正确;D、Al3+与氢氧根离子反应,在碱性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故D错误。
11.某混合溶液中所含离子的浓度如表所示,则M可能为( )
离子
NO
SO
H+
M
浓度/mol·L-1
2
1
2
1
A.Cl- B.Ba2+ C.Na+ D.Mg2+
【答案】D
【解析】设M所带电荷数为x,根据溶液呈电中性可得2×1+1×2=2×1+x×1,得x=2,因此M应该带2个单位的正电荷。由于SO与Ba2+能够反应生成沉淀,即不能大量共存,所以M可能为Mg2+。
12.能用H+ + OH-= H2O 来表示的化学反应是:( )
A.溶液和溶液反应 B.KOH溶液和溶液反应
C.NaOH溶液和溶液反应 D.CuO溶于稀HCl
【答案】C
【解析】A.氢氧化铁属于弱电解质,应用化学式表示,Fe(OH)3溶液和HNO3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Fe(OH)3+3H+=Fe3++3H2O;B.醋酸属于弱电解质,应用化学式表示,KOH溶液和CH3COOH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OH-+CH3COOH=H2O+CH3COO;C.NaOH是强碱,硫酸是强酸,硫酸钠是可溶于水的盐,所以NaOH溶液和H2SO4溶液的反应能用H++OH-=H2O来表示;D.CuO溶于稀HCl的离子方程式为CuO+2H+=Cu2+ +H2O,D错误
13.下列反应,不能用离子方程式:Ca2++OH-+HCO3-→CaCO3↓+H2O表示的是
A.碳酸氢钠与足量的氢氧化钙 B.氢氧化钙与足量的碳酸氢钙
C.碳酸氢钙与足量的氢氧化钠 D.氢氧化钠与足量的碳酸氢钙
【答案】C
【解析】A.碳酸氢钠与足量的氢氧化钙反应,少量:;故A正确;B.向碳酸氢钙中加入氢氧化钙,先和反应生成碳酸根,再结合钙离子生成沉淀: ,故B正确;C.碳酸氢钙与足量的氢氧化钠反应,碳酸氢钙少量,钙离子和满足1:2关系:,故C错误;D.氢氧化钠与足量的碳酸氢钙反应:,故D正确;
14.氢化钙可以作为生氢剂(其中CaH2中氢元素为-1价),反应方程式如下:CaH2+2H2O=Ca(OH)2+2H2↑,其中水的作用是( )
A.既不是氧化剂也不是还原剂
B.是氧化剂
C.是还原剂
D.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
【答案】B
【解析】根据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变化来看,Ca和O的化合价均没有变化,其中CaH2中H的化合价由-1价升高到0价,被氧化,作还原剂;H2O中H的化合价由+1价降低到0价,被还原,作氧化剂;氢气既是氧化产物,又是还原产物;答案选B。
15.在2KMnO4+16HCl(浓)===2KCl+2MnCl2+5Cl2↑+8H2O反应中氧化剂与还原剂个数之比为( )
A.1∶8 B.8∶1 C.1∶5 D.5∶1
【答案】 C
【解析】 反应中,化合价升高的元素是盐酸中的氯元素,所以盐酸是还原剂,16 mol的盐酸中只有10 mol作还原剂,化合价降低的元素是锰元素,所以高锰酸钾是氧化剂,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5。
16.ClO2是一种消毒杀菌效率高、二次污染小的水处理剂。实验室可通过以下反应制得ClO2:2KClO3+H2C2O4+H2SO4 =2ClO2↑+K2SO4+2CO2↑+2H2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KClO3在反应中得到电子 B.KClO3被氧化
C.H2C2O4在反应中被还原 D.1个KClO3参加反应有2个电子转移
【答案】A
【解析】A、KClO3 中Cl的化合价从+5降低到+4,得到电子,A正确;B、KClO3中Cl的化合价从+5降低到+4,得到电子,被还原,B错误;C、H2C2O4中C的化合价从+3升高到+4,失去电子,被氧化,C错误;D、KClO3中Cl的化合价从+5降低到+4,得到1个电子,则1个 KClO3参加反应有1个电子转移,D错误;
17.根据下列反应的方程式:
①2Fe3++2I-===2Fe2++I2
②Br2+2Fe2+===2Br-+2Fe3+
可判断离子的还原性从强到弱的顺序是( )
A.Br-、Fe2+、I- B.I-、Fe2+、Br-
C.Br-、I-、Fe2+ D.Fe2+、I-、Br-
【答案】 B
【解析】 反应①中还原剂是I-,还原产物是Fe2+,还原性:I->Fe2+;反应②中还原剂是Fe2+,还原产物是Br-,还原性:Fe2+>Br-,还原性从强到弱的顺序为I->Fe2+>Br-。
18.已知Co2O3在酸性溶液中易被还原成Co2+,Co2O3、Cl2、FeCl3、I2的氧化性依次减弱,下列反应在水溶液中不可能发生的是( )
A.3Cl2+6FeI2===2FeCl3+4FeI3
B.Cl2+2KI===2KCl+I2
C.Co2O3+6HCl===2CoCl2+Cl2↑+3H2O
D.2FeCl2+Cl2===2FeCl3
【答案】 A
【解析】 A项,根据反应:3Cl2+6FeI2===2FeCl3+4FeI3,得出氧化性:Cl2>FeCl3,但是氧化性是FeCl3>I2,还原性是碘离子强于亚铁离子,碘离子会先被氯气氧化,和题意不相符合,不可能发生,故A选;B项,根据反应:Cl2+2KI===2KCl+I2,得出氧化性:Cl2>I2,和题意相符合,反应可能发生,故B不选;C项,根据反应:Co2O3+6HCl===2CoCl2+Cl2↑+3H2O,得出氧化性:Co2O3>Cl2,和题意相符合,反应可能发生,故C不选;D项,根据反应:2FeCl2+Cl2===2FeCl3,得出氧化性:Cl2>FeCl3,和题意相符合,反应可能发生,故D不选。
第II卷(非选择题 共46分)
二、 非选择题(46分)
19. (10分)二氧化硫是形成酸雨的“罪魁祸首”,为了保护环境,应减少二氧化硫在大气中的排放。请回答下列问题:
(1)二氧化硫与水反应可生成亚硫酸,那么二氧化硫是电解质还是非电解质?__________。
(2)工业尾气中的二氧化硫常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生成亚硫酸钠或亚硫酸氢钠:
①亚硫酸钠溶于水的电离方程式是 ;
②亚硫酸氢钠溶于水的电离方程式是 。
(3)二氧化硫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可被氧气氧化成三氧化硫,三氧化硫与水反应生成硫酸:
①三氧化硫是电解质还是非电解质? ;
②氧气属于电解质或非电解质吗? 。
(4)三氧化硫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可生成硫酸氢钠:
①硫酸氢钠溶于水的电离方程式是 ;
②硫酸氢钠是酸类物质吗? 。
【答案】(1)非电解质
(2) Na2SO3=Na++SO32-
(3) NaHSO3=Na++HSO3-
(4) 非电解质
(5) 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NaHSO4=Na++H++SO42- 不是酸类物质
【解析】(1)二氧化硫与水反应可生成亚硫酸,亚硫酸电离产生自由移动的离子,所以亚硫酸是电解质,离子不是二氧化硫电离产生,该物质是由化合物分子构成,在熔融状态下不能导电,所以它是非电解质;
(2)①亚硫酸钠是可溶性盐,溶于水完全电离产生Na+、SO32-,所以其电离方程式是NaHSO3=Na++HSO3-;
②亚硫酸氢钠是弱酸亚硫酸的酸式盐,溶于水电离产生Na+、HSO3-,所以其电离方程式是NaHSO3=Na++HSO3-;
(3)①三氧化硫是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熔融状态下不能导电,所以三氧化硫是非电解质;
②氧气属于单质,电解质、非电解质都是化合物,所以氧气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4)①硫酸氢钠是强酸硫酸与NaOH不完全中和的产物,溶于水电离产生Na+、H+、SO42-,所以它的电离方程式是NaHSO4=Na++H++SO42-;
②硫酸氢钠是盐,电离产生H+,但是它不属于酸类物质。
20.(8分)(1)将饱和溶液滴入煮沸的蒸馏水中,继续加热至液体变为红褐色,得到的是__________;胶体与沉淀的本质区别在于 。
(2)将(1)中得到的分散系装入U形管内,用石墨棒作电极,接通直流电源,通电一段时间后发现与电源负极相连的电极附近颜色 ,这个过程称为 。
(3)将(1)中得到的分散系装入用鸡蛋内膜制成的袋子内,并将此袋子浸入盛水的烧杯中,此操作进行一段时间后,取一部分烧杯内的水溶液,向其中滴加溶液, (填实验现象);若取少量袋子内的液体加入试管中,逐滴滴加盐酸, (填实验现象)。
【答案】(1) 胶体 分散质粒子直径大小不同
(2) 变深 电泳
(3) 产生白色沉淀 先产生红褐色沉淀,后沉淀溶解得到棕黄色溶液
【解析】(1)将饱和溶液滴入煮沸的蒸馏水中,继续加热至液体变为红褐色,得到的是胶体;胶体与沉淀的本质区别在于分散质粒子直径大小不同,前者介于1nm和100nm之间,后者大于100nm。
(2)将(1)中得到的分散系装入U形管内,用石墨棒作电极,接通直流电源,由于氢氧化铁胶粒带正电荷,在电场的作用下向阴极移动,所以通电一段时间后发现与电源负极相连的电极附近颜色变深,这个过程称为电泳。
(3)将(1)中得到的分散系装入用鸡蛋内膜制成的袋子内,并将此袋子浸入盛水的烧杯中,此操作进行一段时间后,由于胶体不能透过半透膜,溶液可以透过半透膜,所以取一部分烧杯内的水溶液,向其中滴加溶液,产生氯化银白色沉淀;若取少量袋子内的液体加入试管中,逐滴滴加盐酸,氢氧化铁胶体发生聚沉,所以实验现象先产生红褐色沉淀,后沉淀溶解得到棕黄色溶液。
21.(8分)2015年9月20日是第27个“全国爱牙日”。为了防止龋齿,正确的刷牙方式和选用适宜的牙膏很重要。对牙膏中的物质的探究要用到许多化学知识。
下表列出了三种牙膏中的摩擦剂:
牙膏
×××牙膏
×××牙膏
××牙膏
摩擦剂
氢氧化铝
碳酸钙
二氧化硅
(1)三种牙膏的摩擦剂中,氢氧化铝是氢氧化物,碳酸钙和二氧化硅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填物质类别)。
(2)根据你的推测,牙膏摩擦剂的溶解性________(填“易溶”和“难溶”)。
(3)牙膏中的摩擦剂碳酸钙可以用石灰石来制备。某同学设计了一种实验室制备碳酸钙的实验方案,其流程图为:
请写出上述方案中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你仍用石灰石作为原料(其他试剂自选),设计实验室制备碳酸钙的另一种实验方案,依照(3)所示,将你的实验方案用流程图表示出来:
→ 你设计的方案的优点为 。
【答案】(1)盐 氧化物
(2) 难溶
(3) Ca(OH)2+Na2CO3=CaCO3↓+2NaOH
(4) 反应条件简单,不需要高温,易于操作,所得碳酸钙纯度高
【解析】
【分析】(1)碳酸钙属于盐,二氧化硅属于氧化物;
(2)摩擦剂的作用是去除牙齿上残留的食物,题中给三种摩擦剂都难溶于水,可知摩擦剂应为难溶的物质;
(3)所发生的反应依次为:①;②CaO+H2O=Ca(OH)2;③Ca(OH)2+Na2CO3=CaCO3↓+2NaOH;
(4)从碳酸钙的其他性质去认识物质的转化关系,方案有多种。如,这种制法的优点是反应条件简单、易于操作(实验室中)、所得碳酸钙的纯度高等。
22.(10分)
根据反应8NH3+3Cl2=6NH4Cl+N2,回答下列问题。
(1)氧化剂 ,还原剂
(2)氧化产物 ,还原产物
(3)氧化剂与还原剂的质量之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单线桥的方法表示该反应的电子转移情况。
(5)用双线桥的方法表示该反应的电子转移情况
【答案】(1)Cl2 NH3
(2) N2 NH4Cl 3:2
(3)
(4)
【解析】(1)根据分析氧化剂为Cl2,还原剂为NH3;
(2)氧化产物为N2,还原产物为NH4Cl;
(3)氧化剂为Cl2,氨气作还原剂,但只有两个氮元素化合价升高,所以氧化剂和还原剂的质量之比为3:2;
(4) N元素化合价由-3价变为0价,化合价升高,每个氮原子失去3个电子,但只有两个氮原子化合价升高,即失去6个电子,氯元素化合价由0价变为-1价,化合价降低,得到电子,用单线桥表示为:;
(5) N元素化合价由-3价变为0价,化合价升高,每个氮原子失去3个电子,但只有两个氮原子化合价升高,氯元素化合价由0价变为-1价,化合价降低,得到电子,用双线桥表示为:;
23.(10分)在工业上次磷酸(H3PO2)常用于化学镀银,发生的反应如下:____Ag++___H3PO2+___H2O→____Ag↓+____H3PO4+___H+
请回答下列问题:
(1)H3PO2中,P元素的化合价为 ;该反应中,H3PO2被 (填“氧化”或“还原”)。
(2)配平该离子方程式:____Ag++____H3PO2+____H2O→____Ag↓+____H3PO4+____H+。
(3)H3PO2是一元弱酸,写出其与足量NaOH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答案】(1)+1 氧化
(2)4 1 2 4 1 4
(3) H3PO2+OH-=H2PO2-+H2O
【解析】(1)据化合物中元素的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0可知,H3PO2中P化合价为+1价,P元素的化合价由+1价升高到+5价,故H3PO2被氧化;
(2)P的化合价由+1价升至+5价,Ag的化合价由+1价姜维0价,据得失电子总数守恒和原子个数守恒可知,配平的系数为4、1、2、4、1、4;
(3)H3PO2是一元弱酸,写离子方程式时必须写化学式,H3PO2与足量NaOH 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H3PO2+OH-=H2PO2-+H2O。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高一化学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卷-拔高A卷(人教版2019)(解析版),文件包含2022-2023学年高一化学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卷-拔高A卷人教版2019解析版docx、2022-2023学年高一化学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卷-拔高A卷人教版2019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4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二节 元素周期律课后测评,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试卷分第I卷两部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不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人教版 (2019)第二节 元素周期律课堂检测,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试卷分第I卷两部分,下列电离方程式不正确的是,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不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