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次北固山下一课一练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次北固山下一课一练,共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用“/”给下列诗句划分朗读节奏,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词,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阅读《次北固山下》,回答问题,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次北固山下》课时练1.用“/”给下列诗句划分朗读节奏。(每句划一处)(1)潮平两岸阔(2)江春入旧年 (3)断肠人在天涯2.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词。(1)次北固山下 次:__________(2)客路青山外 客路:__________ (3)天净沙·秋思 思:__________3.从诗的体裁看,《次北固山下》是一首__________诗;从表达方式看,它是一首__________诗。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曹操,字孟德,东汉末年政治家、军事家、诗人,代表作有《龟虽寿》《短歌行》等。B.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等。其诗歌多俊逸清新,富有浪漫主义精神。C.王昌龄,字少伯,唐代山水田园诗人的代表,被后人誉为“七绝圣手”,代表作有《从军行》《出塞》等。D.马致远,号东篱,元代戏曲作家、散曲家,有“曲状元”之称。5.阅读《次北固山下》,回答问题。(1)人们常说“风正一帆悬”的“悬”字用得极妙,请你说说妙在哪里。(2)下列对诗句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先写“客路”后写“行舟”,神驰故里的漂泊羁旅之情,流露于字里行间。
B.诵读颔联时应用低沉的语调,体现诗句平野开阔,大江直流的气势。
C.尾联的“乡书”“归雁”让人感受到一种淡淡的思乡愁绪。
D.这是一首五言律诗。诗的颔联、颈联对仗非常工整,这是律诗的一个重要特征。6.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1)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诗人离乡远游,来到北固山下,看到残夜未尽而旭日已经升起、旧年未逝而春意已经显现,生发了_________的感慨。他想托鸿雁捎一封家信到洛阳,问候家乡的亲人。(2)阅读画线诗句,观察下面两幅图画,简要说明哪一幅能够表现这一联诗句所描绘的景象。 (3)这首诗描绘了长江的风光。在我国古代诗词中,还有许多含“江”(长江)的诗句,其中,你读过的两句诗是哪两句?(每句诗中允许有一个不会写的字用拼音代替)7.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溪居即事崔道融篱外谁家不系船,春风吹入钓鱼湾。小童疑是有村客,急向柴门去却关。(1)诗人用白描手法,给我们展现了一幅素淡的水乡风景画,临水的村庄,虚掩的柴门,__________,奔走的儿童……和谐而富有诗意。(2)三、四句中“疑”“急”二字把小童的心理和形象表现得巧妙而富有情趣,请做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1.(1)潮平/两岸阔 (2)江春/入旧年 (3)断肠人/在天涯2.(1)停宿; (2)旅人前行的路; (3)思绪3.五言律; 抒情4.C5.(1)示例:“悬”是指笔笔直直地高挂的样子,诗人以小景船帆呈现了平野开阔、和风吹拂、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的大景。
(2)B6.(1)时光匆匆流逝(2)图1。图1描绘了一幅潮水上涨,湖面与两岸平齐;风势正顺,孤舟悬帆于湖面之上的景象。与诗句“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中“潮平”岸阔”“风正”“帆悬”的意象相符,而图2中的潮落、水浅、帆停的景象与原诗句的句意不符,因此图1更能够表现画线诗句所描绘的景象。(3)【示例】①不尽长江滚滚流 ②烟波江上使人愁7.(1)疏落的篱笆,流动的溪水(轻柔的春风,漂荡的小船)
(2)“疑”“急”二字,把儿童那种好奇、兴奋、急切的心理状态,描绘得惟妙惟肖。诗人捕捉住这一刹那间极富情趣的小镜头,成功地刻画了一个热情淳朴、天真可爱的农村儿童的形象。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天净沙·秋思习题,共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品读马致远《天净沙·秋思》,欣赏下列诗歌,完成问题,名句填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天净沙·秋思随堂练习题,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古诗词默写,填空,解释下列诗句中加粗词的意思,阅读下面的散曲,回答问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天净沙·秋思同步练习题,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1~4题,赏析诗歌,回答问题,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