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语文部编版课时练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天净沙·秋思》01第1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2/13420400/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七年级上册语文部编版课时练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天净沙·秋思》01第2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2/13420400/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天净沙·秋思随堂练习题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天净沙·秋思随堂练习题,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古诗词默写,填空,解释下列诗句中加粗词的意思,阅读下面的散曲,回答问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4.4 天净沙·秋思》课时练1.古诗词默写。(1)____________,闻道龙标过五溪。(2)初夏的湘江,江水上涨,江面变得开阔,一叶小舟,驶向远方。此番景象,不由使人想起王湾《次北固山下》一诗中“____________”描绘的景象。(3)《观沧海》一诗中,最能反映作者博大襟怀的诗句是:____________。(4)古代诗歌中,有一类诗句以名词组合而成,展现了情景交融的美妙景象,如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的“____________”。2.填空。(1)马致远,号__________,大都人,__________(朝代)戏曲作家、散曲家。“天净沙”是__________,“秋思”是__________。(2)《次北固山下》中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蕴含一种自然理趣,给人以积极向上的精神力量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3)《天净沙·秋思》中表现游子漂泊无依的悲苦之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描写毫无生气的景物,表现深秋傍晚典型特点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3.解释下列诗句中加粗词的意思。(1)东临碣石(2)水何澹澹(3)山岛竦峙(4)海日生残夜(5)乡书何处达(6)断肠人在天涯4.阅读《天净沙·秋思》,回答问题,对这首曲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这是一首元曲,“天净沙”是曲牌名,与内容没有直接关系。
B.“夕阳西下”点明了特定时间,与首句的“昏”字相呼应。
C.“小桥流水人家”呈现一派清雅、安适的景象,并不能成为使“断肠人”心碎肠断的触发物。
D.这首曲运用了景物烘托的写法,将抒情主人公置于特定的画面中,使主观意绪和客观环境达到了高度的统一。5.金秋十月,学校开展“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系列活动,清你参加“承习俗”、“学对联”两个活动并完成下列任务。(1)活动一:承习俗古代诗歌中,“月”是常见的意象,下面与“月”有关的诗句中,哪两句写到了传统节日? ( )A.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B.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C.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D.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2)活动一:承习俗同学们收集了一些唐代诗人在传统节日记事抒怀的作品,《九日齐山登高》是其中的一首,请你认真阅读,回答问题。九曰齐山登高 杜牧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你注意到这首诗中描写的节日习俗了吗?请写出你学过的,同样描写这个节日习俗的两句诗。(3)活动二:学对联对联的基本要求:① 必须是两句,而且这两句字数一样多。② 头一句与第二句所用短语的结构与词性应当相同或相似,也就是说必须形成对偶的修辞格。如: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这两句就可以称作对联:“国家富强”是主谓短语,“人民幸福”也是主谓短语; “国家”与“人民”都是名词,“富强”与“幸福”都是形容词。③ 两句的内容必须有必然的联系,如果内容没有联系,即使符合前两点要求,也不能叫作对联。④上联最后一个字应为仄声,下联最后一个字应为平声。请根据对联要求,解答下面的问题。你认为下面三个选项中,哪一个选项的内容不可以作为对联?请具体说出两个理由。A.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B.百花迎春满地香,幸福临门多喜气。C.东风化雨山山翠,政策归心处处春。6.读《天净沙·秋思》和《天净沙·春》,回答下列问题天净沙·秋思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天净沙·春白朴春山暖日和风,阑干楼阁帘栊①,杨柳秋千院中。啼莺舞燕,小桥流水飞红②。 【注】①帘:带帘子的窗户。②飞红:指落花(1)《天净沙·秋思》以多种景物并置,组合成一幅______图;《天净沙·春》则展示了一幅______的美丽画面(2)《天净沙·秋思》中“小桥流水人家”一句与《天净沙·春》中“小桥流水飞红”所表达的情感有什么不同?7.阅读下面的散曲,回答问题。寿阳曲·江天暮雪[元]马致远天将暮,雪乱舞,半梅花半飘柳絮。江上晚来堪画处,钓鱼人一蓑归去①。【注】①“钓鱼人”句:柳宗元《江雪》:“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张志和《渔歌子》:“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本句综合上述二句诗意而成。(1)简要赏析“半梅花半飘柳絮”一句的妙处。(2)“钓鱼人”的形象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参考答案1.①杨花落尽子规啼②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③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④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2.(1)东篱; 元代; 曲牌名; 题目; (2)海日生残夜; 江春入旧年;(3)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3.(1)到达,登上(2)水波荡漾的样子(3)耸立(4)升起(5)信(6)形容悲伤到极点4.C5.(1)C; (2)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3)B项两句中,“满地春”与“多喜气”不构成对偶(或短语结构与词性不同)。上联最后一个字应为仄声,而“香”是平声;下联最后一个字应为平声,而“气”是仄声。6.(1)秋郊夕照风和日丽(或:春意盎然/和煦明媚)(2)《天净沙·秒思》中,借“小桥流水人家的温馨美好画面,衬托了漂泊在外的游子内心的孤独凄凉以及对家乡对亲人的思念《天净沙·春》则通过“小桥流水飞红”之景,抒发了在明媚春光里的陶醉、喜悦、惬意之情。7.(1)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用梅花、柳絮喻雪,形象生动;“半……半……”逼真传神地写出了雪花“乱舞”的情态。(2)寄托了作者孤独凄凉的情感及归隐山林的意愿。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初中人教部编版天净沙秋思课后复习题,共2页。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天净沙·秋思习题,共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品读马致远《天净沙·秋思》,欣赏下列诗歌,完成问题,名句填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天净沙·秋思同步练习题,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1~4题,赏析诗歌,回答问题,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m.enxinlong.com/img/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