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1年级上册数学第六单元第2课时 有趣的拼搭教案01](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1/3/13408348/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1学年有趣的拼搭第2课时教案设计
展开教学内容:
课本第32--33页。
教学目标:
1、经历活动过程,加深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认识。
2、体会平面和曲面的区别,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和判断能力。
3、通过合作学习,培养与他人合作的意识,学会倾听别人的意见和想法,能作出判断和简单的评价。
教学重点:
进一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知道这些物体的名称和主要特征。
教学难点:
使学生能体会平面、曲面。
课前准备:
师生共同准备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积木玩具。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小朋友,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些朋友,你们愿意和它交朋友吗?
2、上节课我们学了认识物体,请大家回忆一下,学了哪些物体?
3、小朋友,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玩”积木,好不好?谁能在玩的时候也学到新的知识,就能得到老师奖励的红花。
4、出示课题:有趣的拼搭。
二、探究交流
1、“滚一滚”。
交代:请靠左边坐的四位小朋友按顺序分别从袋中拿出长方体、正方体、球和圆柱各一个,把它们一起放在滑板顶端。右边的四位小朋友做裁判,观察这四个物体同时往下滑,会发现什么?
听口令操作。
讨论交流:你发现了什么?为什么?
左右两组轮流操作,结果是否和其他同学发现的一样?
师生共同总结。
学生评价。
2、“堆一堆”。
谈话:(3/4拍打击乐)下面我们就一边欣赏音乐,一边用这些物体堆一堆,又会发现什么有趣的现象呢?
操作:请各组的1号小朋友拿出几个正方体,2、3、4号小朋友也分别拿出几个长方体、圆柱和球,堆一堆,你发现了什么?
讨论交流。
学生评价。
3、“摸一摸”。
讲述:看着小朋友学得这么投入,有一位老爷爷可高兴了。(出示圣诞老人)他给小朋友带来很多礼物,大家想知道什么好礼物吗?
指名上台摸,说说摸出来的是什么物体。
分组摸,请每组的小组长拿出预先准备的口袋,其余7人挨着顺序分别摸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
4、“搭一搭”。
学生操作,教师巡视。
讨论交流:你搭的是什么?是用什么物体搭成的?为什么用这些积木搭?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了解这些物体在生活中的应用。
评选优秀设计师。
5、“数一数”。
谈话:刚才小朋友分别用这四种物体进行了一次小小的创作,小朋友真是了不起!下面我们一起数一数。
投影出示三幅图,说说图中搭出的图形像什么?
分别让学生说说:用了哪些几何形体,各有多少个?
打开课本,自己看图填数。
第三幅图用了几种物体,分别是小火车的哪一部分?为什么要这样搭?
三、全课总结
1、通过这节课的活动,看看你们组得到什么花,你觉得你们应该向哪个组?学习什么?
2、你在拼搭积木中,又知道了些什么呢?
3、学生小结。
教学反思:
“滚一滚”“堆一堆”是体验物体上的平面与曲面。“摸一摸”是反馈初步形成的表象。手触摸的感觉和大脑中已有的形体表象相互作用,经过信息的筛选、过滤和相互对应,作出相应的判断,并对判断给予肯定或否定。这些活动能使四种形体的表象更清晰、更牢固。“搭一搭”是各种立体的形状特征的简单应用。“数一数”综合应用认数和认物体的知识,数出较复杂物体里各种立体的个数,并进行分类活动。
组建学习小组,推选小组长,组内分工准备活动器材。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要让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在小组内解决问题。少数典型的问题,在班内集体讨论。教师尽量不讲解、少评判。参与学生的活动,随时了解情况,对活动的进程给予必要调控。在活动临结束时,要组织学生说说收获和体会,使实践活动成为有意义的数学学习活动。
小学数学苏教版一年级上册第六单元 《认识图形(一)》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苏教版一年级上册第六单元 《认识图形(一)》教学设计,共27页。
小学数学苏教版一年级上册有趣的拼搭第2课时教案: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苏教版一年级上册有趣的拼搭第2课时教案,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学前准备,拼搭活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小学数学苏教版一年级上册有趣的拼搭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苏教版一年级上册有趣的拼搭教学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探究交流,全课总结,课外延伸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数学口算宝](http://m.enxinlong.com/img/images/b5b1d1ecde54d50c4354a439d5c45ddc.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