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华师大版七年级上册1 平行线教学设计
展开1.经历观察、画图、交流归纳等活动, 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毛
2.了解平行线的概念、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相交和平行的两种位置关系, 知道有关平行线的基本事实公理及推论.
3.会过已知直线外一点画这条直线的平行线.
教学重点:探索和掌握有关平行线的基本事实及推论.
教学难点:对平行线的理解,用几何语言描述图形的性质.
课前准备:分别将木条a、b与木条c钉在一起,做成图所示的教具.
教学方法:初中数学五步教学法
教学过程:
定向诱导
复习回顾:两条直线相交有几个交点?
相交的两条直线有什么特殊的位置关系?
( 学生答后,师把教具中木条b与c重合在一起,转动木条a.)
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除了相交外,还有别的位置关系吗?
引入新课,出示学习目标
自学探究
为了提高大家的预习质量,我给大家带来了《自学提纲》,下面请大家按照老师出示的《自学提纲》,再次阅读文本,展开自学
什么叫做平行线;
在同一平面内,两条不重合的直线的位置关系有哪些;
动手操作:课本169页做一做;
有关平行线的基本事实及推论,并用数学语言描述;
平行线的画法。
展示答疑
请各小组围绕《自学梳理》中的问题,由小组长组织进行小组内的答疑活动,各小组同学要积极参与,相互帮助,以解决问题。小组派代表展示自学的问题,其他小组补充,老师对学生理解不清的问题加以说明。
(一)平行定义:同一平面内, 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直线a与b是平行线,记作“∥”,这里“∥”是平行符号.
教师强调:平行线定义的本质属性,第一是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第二是没有交点的两条直线.
(二)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只有两种位置关系:相交或平行
( 三)画图、观察、归纳概括平行线基本事实及推论
1.在转动教具木条b的过程中,有几个位置能使b与a平行?
(让学生直觉直线b绕直线a外一点B转动时,有并且只有一个位置使a与b平行.)
2.画平行线.
已知:直线a,点B,点C.
(1)过点B画直线a的平行线,能画几条?
(2)过点C画直线a的平行线,它与过点B的平行线平行吗?
3.通过观察画图、归纳平行线基本事实及推论
(1)由学生对照垂线的第一性质说出画图所得的结论.
(2)在学生充分交流后,教师板书.
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3)比较平行线基本事实和垂线的第一条性质.(都是“有且只有一条直线”,这表明与已知直线平行或垂直的直线存在并且是唯一的.)
不同点:平行公理中所过的“一点”要在已知直线外,两垂线性质中对“一点”没有限制,可在直线上,也可在直线外.
4. 归纳平行线基本事实及推论
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结合图形,教师引导学生用符号语言表达推论:
如果b∥a,c∥a,那么b∥c.
拓展延伸
1. 在同一平面内,两条不重合直线的位置关系可能是( )毛
A.平行或相交 B.垂直或相交 C.垂直或平行 D.平行、垂直或相交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经过一点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
B.经过一点有无数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
C.经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
D.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
3. 过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平行线,则( )
A.有且只有一条 B.有两条; C.不存在 D.不存在或只有一条
4. 同一平面内的三条直线,其交点的个数可能为________.
5. 已知直线a∥b,b∥c,c∥d,则a与d的关系是什么?为什么?
6. 如图所示,梯形ABCD中,AD∥BC,P是AB的中点,过P点作AD的平行线交DC于Q点.[来源:学*科*网Z*X*X*K]
(1)PQ与BC平行吗?为什么?
(2)测量PQ与CQ的长,DQ与CQ是否相等?
7. 如图所示,a∥b,a与c相交,那么b与c相交吗?为什么?
8.根据下列要求画图.
(1)如图(1)所示,过点A画MN∥BC;
(2)如图(2)所示,过点P画PE∥OA,交OB于点E,过点P画PH∥OB,交OA于点H;
(3)如图(3)所示,过点C画CE∥DA,与AB交于点E,过点C画CF∥DB,与AB的延长线交于点F.
(1) (2) (3)
反馈总结
1.总结:教师总结(1)平行线及其画法
(2)有关平行线的基本事实及推论
学生总结:学生谈收获和感受,评价自己本节学习表现等;
2.导预:预习5.2.2平行线的判定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毛
初中数学华师大版七年级上册1 平行线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数学华师大版七年级上册1 平行线教案设计,共4页。
初中华师大版1 平行线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初中华师大版1 平行线教学设计及反思,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华师大版七年级上册1 平行线教案及反思: 这是一份华师大版七年级上册1 平行线教案及反思,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意义建构,巩固提升,检测反馈,布置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