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菏泽中考语文考前热身卷(一)
展开
这是一份2022届菏泽中考语文考前热身卷(一),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古诗文,现代文阅读,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经典诗文积累(12分)
1.默写唐代文学家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一诗。(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依据课文填空。(4分)
①水何澹澹,__________________。(曹操《观沧海》)
②__________________,身世浮沉雨打萍。(文天样《过零丁洋》)
③欲为圣明除弊事,__________________!(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④__________________,于我如浮云。(《论语》)
3.根据提示默写。(4分)
(1)李白《行路难》(其一)中“___________,_________”,表现了诗人对抱负中能施展坚定信念。
(2)王安石《登飞来峰》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反映诗人对当时保守势力的蔑视,表达自己身在高层的独特感受。
(二)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4—5题。(4分)
宴词
柳堤春水绿悠悠,畎①入漳河一道流。
莫听声声催去棹②,桃溪浅处不胜____。
【注释】①畎:quǎn,田间小沟。②棹:zhà,船桨。
4.请为末尾句补一个字,使诗句完整。
5.诗人参加宴会是为了____。
(三)文言文阅读(共14分)
【甲】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乙】
昨游江上,见修竹数千株,其中有茅屋,有棋声,有茶烟飘扬而出,心窃乐之。次日过访其家,静坐久之。从竹缝中向外而窥,见青山江帆,苇洲耕犁,有二小儿戏于沙上,犬立岸傍,如相守者,直是山水大师画意,悬挂于竹枝竹叶间也。由外望内,是一种境地;由中望外,又是一种境地。予以为,学者诚能八面玲珑,千古文章之道,不出于是,岂独画乎?(节选自郑燮《游江》)
八面玲珑,原指屋子四面八方敞亮通明,此指多角度思考或欣赏。
6.解释下列加下划线词在文中的意思。 (5分)
(1)云归而岩穴暝:________
(2)伛偻提携:__________
(3)颓然乎其间者乎:________
(4)心窃乐之乐:____________
(5)学者诚能八面玲珑诚:__________
7.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千古文章之道,不出于是,岂独画乎?
8.山水风光,寄情寓理。请说说甲、乙两段借山水各表达了怎样的情感或道理?(3分)
9.林云铭在《古文析义》中评价《醉翁亭记》说:“本文虽句句记山水,却句句记亭,句句记太守”,请你结合甲段文字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4分)
三、现代文阅读(40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下10—12题。(12分)
怀疑与学问
顾颉刚“学者先要会疑。”——程颐
“在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学;学则须疑。”——张载
学问的基础是事实和证据。事实和证据的有两种:一种是自己亲眼看见的,一种是听别人传说的。譬如在国难危急的时候,各地一定有许多口头的消息,说得如何凶险,那便是别人的传说,不一定可靠;要知道实际的情形,只有靠自己亲自观察。做学问也是这样,最要紧最可靠的材料是自己亲见的事实证据;但这种证据有时候不能亲自看到,便只能靠别人的传说了。
我们对于传说的话,不论信不信,都应当经过一番思考,不应当随随便便就信了。我们信它,因为它“是”;不信它,因为它“非”。这一番事前的思索,不随便轻信的态度,便是怀疑的精神,也是做一切学问的基本条件,我们听说中国古代有三皇、五帝,便要问问:这是谁说的话?最先见于何书?所见的书是何时何人著的?著者何以知道?我们又听说“腐草为萤”,也要问问:死了的植物如何会变飞动的甲虫?有什么科学根据?我们若能这样追问,一切虚妄的学说便不攻自破了。
我们对于不论哪一本书,哪一种学问,都要经过自己的怀疑:因怀疑而思索,因思索而辨别是非;经过“怀疑”“思索”“辨别”三步以后,那本书才是自己的书,那种学问才是自己的学问。否则便是盲从,便是迷信。孟子所谓“尽信书则不如无书”,也就是教我们有一点怀疑的精神,不要随便盲从或迷信。
怀疑不仅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须步骤,也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对于别人的话,都不打折扣地承认,那是思想上的懒惰。这样的脑筋永远是被动的,永远不能治学。只有常常怀疑、常常发问的脑筋才有问题,有问题才想求解答。在不断的发问和求解中,一切学问才会发展起来,许多大学问家、大哲学家都是从怀疑中锻炼出来的。清代的一位大学问家 --戴震,幼时读朱子的《大学章句》,便问《大学》是何时的书,朱子是何时的人。塾师告诉他《大学》是周代的书,朱子是宋代的大儒;他便问宋代的人如何能知道一千多年前的著者的意思。法国的大哲学家笛卡儿也说:“我怀疑,所以我存在。”他的哲学就建立在对于万事万物的怀疑和明辨上。一切学问家,不但对于流俗传说,就是对于过去学者的学说也常常要抱怀疑的态度,常常和书中的学说辩论,常常评判书中的学说,常常修正书中的学说:要这样才能有更新更善的学说产生。古今科学上新的发明,哲学上新的理论,美术上新的作风,都是这样起来的。若使后之学者都墨守前人的旧说,那就没有新问题,没有新发明,一切学术停滞,人类的文化也就不会进步了。
10.文中所说的怀疑精神有怎样的内涵?它对做学问有什么重要意义?(4分)
11.文章开头引用程颐、张载的话独立成段,有何作用?(4分)
12.下面的材料能否作为第六段的论据?为什么?(4分)
人称“发明大王”的爱迪生在发明电灯选择灯丝材料的实验过程中,曾经历过无数次的失败,但他不气馁,终于找到了亮度大、耐热程度好的钨作为灯丝。此后电灯便成了千家万户的“光明使者”。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下13—17题。(20分)
别把我当陌生人
⑴“记住,路上,不要和陌生人说话!不要接受陌生人给你的一切食物和饮料!只要离开位子,回来时一定要把杯中剩下的水倒掉!”
⑵去年夏天,我坐火车去新疆开会。三千多公里的路途,没有同伴。出发前,家人这样反复叮嘱我。
⑶刚走进包厢时,我心里很忐忑,不知道这一路上要面对些什么人。一个男人进来了,身后有个四五岁的小姑娘,大概是他女儿。随后,一个十岁左右的小男孩蹦蹦跳跳地过来了,她妈妈紧跟在后面。整体环境不错,我精神放松了很多。
⑷晚上10点多,我锁好门,把手提包压在枕头下面,躺下。不知不觉,已到深夜。在似睡非睡中,我听到了扭动门锁的声音,接着,“哗啦”一声,门被打开了,我猛地打了个机灵,紧张不已。一个黑乎乎的脑袋探了进来,借着通道幽暗的灯光,我看到那是一个身材高大,样子凶悍的男人。此时,包厢里其他人还在熟睡,我吓得头皮发麻,浑身哆嗦。他打探一番后,挤进门来。我不知从哪里来了勇气,大喝一声:“干什么的?”
⑸“我,我上车呀。”那个男人被我的喊声吓了一跳,接着他把行李拖了进来。原来真是上车的。虚惊一场!
⑹早晨醒来,我赶紧摸了摸枕头下面,包在。随便吃了早点,又躺下看书。中间出去过几次,回来后,我都把杯中剩下的水倒掉。在这样的环境里,当心无大碍。
⑺包厢里,两个孩子在嬉闹,大人们都很安静。我拿出零食吃的时候,挺想给那两个孩子,可担心遭到拒绝,又忍住了。我想,上车前,他们的父母一定无数次告诫他们,不要接受陌生人的食物。
⑻“阿姨,你怎么躺了半天也不下来玩儿?”小姑娘仰着脸,忽闪着大眼睛对我说。
⑼我笑了笑,赶快从上铺下来,和孩子们玩了起来。“阿姨,吃荔枝吧!”小姑娘用她胖嘟嘟的小手递给我一颗饱满的荔枝。我愣了一下,连忙接过荔枝,轻轻地说了声谢谢, 手有些颤抖,还有些僵硬。
⑽孩子给每个人都发了一颗荔枝,包厢里的每个人都伸手接着,小姑娘笑了起来,眼睛像弯弯的月亮湖。那颗荔枝, 我一直攥在手里,舍不得吃。小小的荔枝,如同两个世界的缩影。 成人的世界如荔枝皮,粉饰,坚硬,粗糙;孩子的世界如荔枝瓤,莹白,晶透,柔软。孩子的心,像一把钥匙,开启了那把坚实的锁,紧闭的门彼此敞开了。
⑾于是,我们的小包厢成了快乐的大家庭。美食共享,格外香甜。我把最好吃的都留给了小姑娘,还抱着她,给她讲故事,把她原来松散的头发编成漂亮的小辫,给她拍了很多照片。孩子对我也越来越依恋,一会儿看不见我,就到处找。或许是她离开妈妈太久,我是个母亲,我身上有妈妈的味道。那天夜里,她是在我怀里睡着的。
⑿第三日清晨,快到终点站了,可我的心里却平添了一丝怅惘。车停了,人们如潮水般从车身里漫出。我抱着小姑娘,她爸爸帮我提着大行李箱。孩子紧紧搂着我的脖子,趴在我肩上。就要和他们分别了。我依旧紧紧抱着孩子,我们脸贴脸。她父亲将她抱走那一刻,她哭着大声喊“阿姨”!我心里好难受,背过身去。
⒀手机响了,收到朋友发来的短信:“出门在外一定要小心,不要轻易和陌生人说话,不要接受陌生人给你的任何食物和饮品!”我笑了笑,走进人海中……
13.请根据提示,将选文中表现“我”心情的词语填写在下面的括号里。 (4分)
刚进包厢时,忐忑→深夜包厢门被打开时,( )→想给孩子零食时,( )→快到终点站时,( )→与小姑娘分手时,( )。
14.文中第⑼自然段写“我”的手有些颤抖,还有些僵硬,原因是什么?(4分)
15.结合语境,品析词句。(4分)
①那颗荔枝,我一直攥在手里,舍不得吃。(品味带横线的词)
②“成人的世界如荔枝皮,粉饰,坚硬,粗糙;孩子的世界如荔枝瓤,莹白,晶透,柔软。”(赏析句子)
16.请说说本文结尾段在内容和结构上的作用。(4分)
17.文章的题目“别把我当陌生人”你是怎样理解的?读完文章你有何感想?(4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8—22题(10分)
“高铁时代”已到来
王瑞良
①你知道全球最长、最快的高速铁路干线在哪里吗?
②告诉你,在我们中国。2009年12月26日,武汉到广州的客运专线正式通车运营。这条铁路就是目前世界上最长、最快的高速铁路干线。
③高速铁路是用高新科技支撑的新型铁路运输系统。在普通铁路线上,即便是特快列车,平均时速也只有60~90千米,而高速铁路线上的列车平均时速在200~300千米,最高可达400多千米。“和谐号”在试运行时时速曾达到394.2千米。所以,现在从武汉到广州整个行程1100千米,坐高速列车不到3个小时就能走完,真是“千里粤汉半日还”啊,而原来这段旅程至少需要十多个小时。
④现在,很多国家都在提倡高速铁路运输,这是为什么呢?原来,汽车运行会排放大量废气,而且消耗宝贵的石油资源(有统计认为,石油资源还可以用200年左右),因此,火车替代汽车运输成为必然。为此,大力推进铁路的高速化在世界各国十分流行,其中成效最明显的是法、德、日、西、韩、美等国。
⑤你可能又要问,高速铁路有什么特别的要求吗?
⑥当然,高速铁路不是谁都能发展起来的,它涉及牵引、制动、空气动力学、路轨铺设和自动化管理等许多方面的一系列高新技术,难度相当大。我国也是在技术全面提高后,才追赶上了其他国家。
⑦为了提高车速,通常在列车的首尾要各配置一台大功率自控同步牵引机车,其车顶与高压电缆(又称接触)相连,并采用特殊的加速装置。如“和谐号”就采用了“动力分散式”装置,即将多个小功率电动机分散安装在第一、四、五、八节车厢内,这些车厢既载客又有牵引动力,故称动车组,而无动力的车厢则称为拖车。“武汉——广州”动车组就是由四组四拖组成,每节动车上装有四台550千瓦的牵引电动机,整个列车的牵引功率为8800千瓦,定员601人。车头则须设计为类似飞机一样的流线型(俗称“子弹头”),以减少行进中空气的阻力。
⑧速度快了,行车安全也变得更为重要。为此,路轨的设计上必须尽量降低PQ值(力学名词),以防列车行进在弯道时,由于强大的惯性作用,造成脱轨事故。其次,是采用电子计算机安全监控系统,借以监测列车的制动效果、转向架的稳定性、列车的行进速度,位置、与其他车辆的距离等。第三,尽量消除铁路与公路的平面交叉,防止汽车等误入铁路与火车相撞;在必须交叉的道口,则安装先进的报警装置。
⑨乘坐过高速列车的人会发现,乘坐时似乎没有什么特殊的感觉。这是因为高速列车在舒适度上也有特殊的设计。如法国的一种新型列车精心设计了悬浮减震设备和低噪音空间设备。各个车厢宽敞、明亮,头等舱还有一个小“沙龙”,内有电话和现代音像设备。车门颜色也各不相同,一看便知该车厢属于何等级。美国的x2000型列车,每个座位都装有立体声耳机、计算机连线、瑞典梨木制作的餐盘和观看沿途田园风光的大型观景窗,车内还有会议室、传真机和娱乐设施等。乘这样的火车出行,真可以说是一种愉快的享受了。
⑩高速铁路的崛起,是交通运输史上的一场革命,它将改变人们的地理概念和生活方式,其意义完全可以与20世纪50年代喷气式客机的问世媲美。
(选自《青少年科技》,略有改动)
18.文章第①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2分)
19.第⑤至⑨自然段介绍了高速铁路的特别要求,其中⑦至⑨三段各介绍了哪一个方面的要求? (2分)
20.第③段和第⑨段中的画线句各是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2分)
第③段画线句:
第⑨段画线句:
21.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语能否删去,为什么?(2分)
(1)这条铁路就是目前世界上最长、最快的高速铁路干线。
(2)为了提高车速,通常在列车的首尾要各配置一台大功率自控同步牵引机车,其车顶与高压电缆(又称接触)相连,并采用特殊的加速装置。
22.高速铁路“将改变人们的地理概念和生活方式”。假如高铁修到了秀山,你认为它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哪些新的变化?请简明作答。(至少答出两点)(2分)
四、作文(50分)
23.人生路上风景好。一路与老师同行,在老师的教诲下我们受益匪浅,茁壮成长;一路与朋友同行,在朋友的影响下我们取长补短,携手并进;一路与书籍同行,在书籍的滋养中我们获取真知,提升品位;一路与拼搏同行,在拼搏的历程中我们砥砺意志,实现梦想……
请以“一路与______同行”为题,把题目补充完整(可以填写“老师、朋友、书籍、拼搏、汗水”等等),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③不得照抄材料内容。④卷面整洁,书写工整。
参考答案
1.前不见古人 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 独怆然而涕下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古诗词的背诵能力。诗词在背诵时不应只注重读音,更要注意容易写错的字,填写名句漏填和错填均不得分,一些易错字可结合词义去背诵。
2.①山岛竦峙②山河破碎风飘絮③肯将衰朽惜残年;④不义而富且贵
【解析】该题要求要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要循序渐进积累所学的应背诵并默写的内容,不要太急于求成。首先不要混淆了所背的内容;其次是在默写时要注意不要出现错、别、漏、添字的情况。
3.(1)长凤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2)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解析】对于结合诗文内容填写诗句,学生要多了解诗词的写作背景及作者的情感,正确把握内容,才能准确的判断。
4.舟
【解析】此题考查诗歌的补充能力。要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结合古诗中的表现手法都常见就是借景抒情和托物言志,此外还在引用典故、烘托和反衬等,了解这些根据诗句内容判断。“桃溪浅处不胜”的意思是就怕这桃花溪太浅,承受不了什么。所以此处可填写“舟”,实写离愁之深重,舟船难以承载,抒发了依依惜别之情。
5.送别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诗歌内容的理解能力。理解诗歌的内容,应先通读全诗,理清诗意;然后细读诗歌的关键语句,从手法、炼字、内容、风格等方面来判断。解答时要结合具体诗句加以分析。
6.(1)昏暗(2)弯腰曲背,这里指老人(3)于,在(4)以……为乐(5)确实,实在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文中重点词语意义的能力。文言词语,包括实词和虚词两类。文言词语的考查以实词居多。考查的词语,一般为通假字、多义词、古今异义词、词性活用词等。当然仍以课文下面的注解为主。学习中要注意理解,避免死记硬背,并做到重点突破,对于易错、易混词要加以积累。这里要注意“乐”的解释。
7.千秋万代的作文章的方法不外乎也是这样,哪里只是画呢?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文中重点句子的能力。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常考题。翻译文句,应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翻译文句时要做到字字落实,要特别注意对关键词语的把握,着眼于表达原句的意思。这里应注意“发”“繁阴”“道”等关键词的理解。
8.甲段作者借游历山水表达自己对山水的喜爱,寄托自己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乙段作者既表达了对山水的喜爱,又从眼前的山水悟出了一个哲理:作画、写文章,乃至做学问都应多角度,多层次地去思考或欣赏。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理解作者情感的能力。这类题型,先读懂文章内容,再从文章的写作背景、作者所处的时代和关键的字词等方面来理解即可。甲段作者借游历山水表达自己对山水的喜爱,寄托自己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乙段作者既表达了对山水的喜爱,又从眼前的山水悟出了一个哲理:作画、写文章,乃至做学问都应多角度,多层次地去思考或欣赏。
9.“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本句高度概括山中早晚景色。远眺日出,树林雾气渐消;烟云聚拢,山谷明暗自生。这一番奇妙景象需要登高才可观赏,而醉翁亭地处山上,且“翼然临于泉上”,所以既写了山水景色,又在“记亭”。“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表面写滁人游,其实也是表现太守政治清明,治理滁州有方,百姓安居乐业,愿和太守同乐。也是在“记太守”。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理解重点语句的能力。可从这些方面思考:文章的内容和主题、具体语言环境、作品背景、关键性词语、句子的写作手法、文章中人物的身份、性格特点和思想等。“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本句高度概括山中早晚景色。远眺日出,树林雾气渐消;烟云聚拢,山谷明暗自生。这一番奇妙景象需要登高才可观赏,而醉翁亭地处山上,且“翼然临于泉上”,所以既写了山水景色,又在“记亭”。“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表面写滁人游,其实也是表现太守政治清明,治理滁州有方,百姓安居乐业,愿和太守同乐。也是在“记太守”。
10.(1)对于传说的话,都应当经过一番思考,不应当随随便便就轻信了,就是作者所说的怀疑精神;怀疑精神是一切学问的基本条件,是做学问的前提。
11.开头引用两位大学问家的名言单独成段,不仅表明了作者的中心论点,而且也是有力的道理论据,也为下文的论证提供了依据
12.不能。所给材料写的是爱迪生不怕失败、不断实验才取得成功,它强调的是“锲而不舍”的精神的积极作用,而选文论证的是“怀疑”精神的积极作用,因此爱迪生的事例不能作为本段的论据。
13.紧张 担心 惆怅 难受
【解析】本题考查对人物情感的理解掌握。第4段深夜听包厢门被打开时:“我”我猛地打了个激灵,紧张不已。“我”的心情是“紧张”;第7段当“我”想给孩子零食时,“我”的想法是:我拿出零食吃的时候,挺想给那两个孩子,可担心遭到拒绝,又忍住了,此处体现出来的“我”的心情是“担心”;因为包厢里其乐融融,小姑娘甚至在“我”怀里睡着,当第12段将要离别时。“我”的心情是:第三日清晨,快到终点站了,可我的心里却平添了一丝怅惘;第12段“要分别了。我依旧紧紧抱着孩子,我们脸贴脸。她父亲将她抱走那一刻,她哭着大声喊‘阿姨’!我心里好难受,背过身。体现“我”的心情是“难过”。这道题其实折射出了本文的线索,抓住线索就可以找到文章中表达心情的词语。
14.“颤抖”是因为“我”接受孩子荔枝的激动心情;“僵硬”是因为面对孩子的天真纯洁,自己有羞愧之情。
【解析】此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结合文章的内容,尤其是问题出现的语段及附近的语句,揣摩出其中的原因,运用得体的全面的语言作答。一般原因不难揣摩,关键是信息提取要精炼,语言的表达要全面简洁。组织语言的能力要在平时的阅读学习中不断积累。
15.①“攥”:是“握”的意思,但在这里有“紧紧地握着”“爱不释手”的意思。形象地刻画出“我”面对孩子的天真单纯所表现出来的复杂心情。②该句采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成人的内心世界比作“荔枝皮”,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成人自我设防、互相间缺乏信任的特点。或把孩子的内心世界比作“荔枝瓤”,生动形象地表现出孩子纯洁、率真的特点。或该句还用了对比的修辞手法,用孩子的真诚、单纯与成年人的缺乏信任、相互戒备进行对比,突出了孩子的天真可爱。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体会重要语句的含义,品味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分析句子的表达效果其实就是赏析句子,我们应该从修辞、描写、表现手法、思想感情等方面去考虑。备考前也要掌握一些答题模式,答题模式为该句运用了什么方法,写出了什么内容,表现了什么思想感情。(1)“攥”:是“握”的意思,但在这里有“紧紧地握着”“爱不释手”的意思。形象地刻画出“我”面对孩子的天真单纯所表现出来的复杂心情。(2)该句采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成人的内心世界比作“荔枝皮”,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成人自我设防、相互间缺乏信任的特点;把孩子的内心世界比作“荔枝瓤”,生动形象地表现出孩子纯洁、率真的特点。该句还用了对比的修辞手法,用孩子的真诚、单纯与成年人的缺乏信任、相互戒备进行对比,突出了孩子的天真可爱。
16.内容上:用朋友短信的内容与包厢里人们的友好相处形成强烈对比,表现了“人与人之间应该彼此信任,真诚相待”的主旨,引人深思。结构上:与开头段形成呼应,使文章结构更严谨。
【解析】本题考查某一段落在文章中的作用,也就是指该段在结构和内容上的作用。中考中记叙文经常出现分析文章某一段在内容或结构上的作用。内容上有:点明文章中心主旨、画龙点睛等作用;而结构上通常有:总领全文、承上启下、照应前文等作用。内容上一般是概括这一段的段意,然后指出是如何突出中心的;结构上开头是总领全文,为下文做铺垫,结尾是总结全文,首尾呼应,但要注意,不要只用套话,一定要联系具体的内容。本文结尾段在内容上:用朋友短信的内容与包厢里人们的友好相处形成强烈对比,表现了“人与人之间应该彼此信任,真诚相待”的主旨,引人深思。结构上:与开头段形成呼应,使文章结构更严谨。
17.一方面仿佛是孩子的声音,告诉成人的世界,不要让“陌生”成为人们交往的壁垒;另一方面也是“我”对社会的深情呼唤;(结合现实生活,切文意,句通顺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标题含义及个性化阅读的能力。作答此类题,应仔细阅读文章,根据文章内容分析标题的含义。本文主要记叙了“我”在火车上与同包厢的乘客和睦相处的事件,表现了人与人之间应该“彼此信任,真诚相待”的主旨。而开头和结尾两段的内容却恰恰与文章主要内容相反,这就构成了对比,更强烈地突出了文章的主旨;并且在结构上形成呼应,使文章结构更严谨。根据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可知标题的含义是“呼唤的是在人与人的交往中需要信任和真诚,不要相互设防和戒备”。谈感想时,能结合文章内容主旨和现实来谈谈即可。
18.一是引出说明对象:高速铁路;二是运用设问,设置悬念,引起读者阅读兴趣。
【解析】本题考查说明文段落的作用。说明文首段的作用一般有:引出说明对象;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点明说明对象的总体特征。回答此类题目一般从内容、结构、效果三方面考虑。仔细阅读文章,文章第①段的作用是:一是引出说明对象:高速铁路;二是运用设问,设置悬念,引起读者阅读兴趣。
19.速度极快;安全性强;舒适度高。(意对即可)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概括能力。做这类题目的方法是:找出与题目相关的段落原文,然后根据题目的要求,找准关键词,准确概括。仔细阅读⑦至⑨段,抓住“为了提高车速,通常在列车的首尾要各配置一台大功率自控同步牵引机车,其车顶与高压电缆(又称接触)相连,并采用特殊的加速装置”“速度快了,行车安全也变得更为重要”“这是因为高速列车在舒适度上也有特殊的设计”概括。
20.第③段:用了列数字、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准确说明(突出)了高速列车速度快的特点。
第⑨段: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具体真切的说明了高速列车舒适度高的特点。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说明方法及其作用的掌握情况。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列数字、分类别、作比较、打比方等。首先要根据画线句判断所用的说明方法,而说明方法的作用的答题思路是: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如何地说明了什么,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结合句子分析,第③段画线句用了列数字、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准确说明(突出)了高速列车速度快的特点。第⑨段画线句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具体真切的说明了高速列车舒适度高的特点。
21.(1)不能删去。因为“目前”表示是作者在调查写成文章之前,如果去掉就没有时间限制,不能保证今后不会有更长更快的高速铁路干线。(2)不能删去。因为“通常”是指大多数情况下是这样,但也有少数例外的情况,一旦去掉就变成只有这种情况没有其它情况了。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说明文语言的分析能力。解答时,先要表明不能删,再分析理由,思路是:该词表示什么,句中什么意思,去掉后会怎么样,与原文不符,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结合具体句子加以分析即可。(1)“目前”表示是作者在调查写成文章之前,如果去掉就没有时间限制,不能保证今后不会有更长更快的高速铁路干线。所以不能删去。(2)“通常”是指大多数情况下是这样,但也有少数例外的情况,一旦去掉就变成只有这种情况没有其它情况了。所以不能删去。
22.示例:①出行更方便、快捷、舒适。②促进旅游业的发展。③促进城市间的交流。④促进家乡经济的繁荣等。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文章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可结合文中高铁的特点、优势,联系生活实际来谈,如:①出行更方便、快捷、舒适;②促进旅游业的发展;③促进城市。
23.评分标准略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2届南京中考语文考前热身卷(一),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古诗文默写,解释下列加点字,请你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2届德州中考语文考前热身卷(一),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积累,阅读,应用,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2届菏泽中考语文考前热身卷(四),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古诗文,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