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南京中考语文考前热身卷(一)
展开
这是一份2022届南京中考语文考前热身卷(一),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古诗文默写,解释下列加点字,请你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小琪在上找到一些探寻小说之源的资料,请你跟她一起阅读、编辑下面的文字,根据语境完成题目。(8分)
“小说”一词最早见于《庄子·外物》,书中所谓的“小说”,是指一些琐屑浅薄的言论与小道理,与现代小说意义相去甚远。直到汉代,班固在《汉书·艺文志》中认为小说是“街谈巷语、道听途说者之所造也”,他也认为小说是小知、小道,从另一角度触及了小说讲求虚构、植根于生活的特点。追sù中国小说的起源,首先是神话传说,其次是寓言和史传。中国文言小说成熟的形态是唐传奇,白话小说成熟的形态是宋元话本。文言小说和白话小说这两种小说形态,在中国都源远流长。
(1)给加点字注音:屑(_______)(1分)
(2)看拼音写汉字:追sù(_______)(1分)
(3)文段中画波浪线的成语不能够用下面的(_______)项替换(1分)
A.截然不同 B.黑白分明 C.大相径庭 D.天壤之别
(4)文段中画线句不太连贯,可以加上恰当的关联词语修改,下列选项最为合适的一项是(_______)(2分)
他也认为小说是小知、小道,从另一角度触及了小说讲求虚构、植根于生活的特点。
A.虽然……但是…… B.不是……就是……
C.因为……所以…… D.不但……而且……
(5)从下面两幅字中任选一幅临写。(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古诗文默写。(6分)
①________,燕然未勒归无计。(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②几处早莺争暖树,________。(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③________,随君直到夜郎西。(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④何处无竹柏?________。(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⑤《山坡羊·潼关怀古》中揭示出历史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任何强大的统治者也避免不了最终灭亡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3.下列四副对联中,最适合用作寿联的一项是( )(3分)
A.芝兰茂千载,琴瑟乐百年。
B.桃李增华坐帐无鹤,琴书做伴支床有龟。
C.刚直不阿,留将正气冲霄汉;幽愁发愤,著成信史照尘寰。
D.借得山川秀,添来气象新。
4.根据下面的材料,从三个方面概括中国剪纸的特点。(3分)
早在汉代,随着造纸术的发明,剪纸就出现了。日月星辰,山水花木,人物鸟兽,故事传说都是剪纸的素材。剪纸剪法上有阳剪,即留下勾画形象的线条;阴剪,即剪去线条留下平面;有二者结合的阴阳剪,折叠纸而剪的对称剪、阴影剪、图案剪等。
5.(1)班主任王老师对金晶同学说:“我们班想举办一次‘眼健康科普讲座’,听说你的邻居李叔叔是眼科专家,我想邀请他后天下午两点半到班上来做这次讲座,你问问他能来吗?”第二天,金晶应该怎样向李叔叔转述王老师的话?(3分)
(2)国学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精髓,每个人都能从中汲取到成长所需的养分。你的同学小杨打算在中考结束后多看电视剧和流行络小说,你将如何说服他多读一些国学经典著作?(3分)
6.请你仔细观察下面这幅剪纸作品,描绘画面内容,并揭示其寓意。(4分)
二(40分)
文言文阅读(8分)
阅读下面古文,完成后面小题
送天台陈庭学序
宋濂〔明代〕
西南山水,惟川蜀最奇。然去中州万里,陆有剑阁栈道之险,水有瞿塘、滟滪之虞。跨马行,则篁竹间山高者,累旬日不见其巅际。临上而俯视,绝壑万仞,杳莫测其所穷,肝胆为之悼栗。水行,则江石悍利,波恶涡诡,舟一失势尺寸,辄糜碎土沉,下饱鱼鳖。其难至如此。故非仕有力者,不可以游;非材有文者,纵游无所得;非壮强者,多老死于其地。嗜奇之士恨焉。
天台陈君庭学,能为诗,由中书左司掾,屡从大将北征,有劳,擢四川都指挥司照磨,由水道至成都。成都,川蜀之要地,扬子云、司马相如、诸葛武侯之所居,英雄俊杰战攻驻守之迹,诗人文士游眺饮射赋咏歌呼之所,庭学无不历览。既览必发为诗,以纪其景物时世之变,于是其诗益工。越三年,以例自免归,会予于京师;其气愈充,其语愈壮,其志意愈高;盖得于山水之助者侈矣。
予甚自愧,方予少时,尝有志于出游天下,顾以学未成而不暇。及年壮方可出,而四方兵起,无所投足。逮今圣主兴而宇内定,极海之际,合为一家,而予齿益加耄矣。欲如庭学之游,尚可得乎?
然吾闻古之贤士,若颜回、原宪,皆坐守陋室,蓬蒿没户,而志意常充然,有若囊括于天地者。此其故何也?得无有出于山水之外者乎?庭学其试归而求焉?苟有所得则以告予予将不一愧而已也!
7.解释下列加点字。(2分)
①嗜奇之士恨焉
②予齿益加耄矣
8.请你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3分)
跨马行,则篁竹间山高者,累旬日不见其巅际。
9.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作者给陈庭学提了怎样的劝诫?是怎样提出来的?(3分)
现代散文阅读(14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杨花与柳絮飘飞的日子
张抗抗
①1977年初夏,我离开生活了八年的北大荒鹤立河农场,去哈尔滨市的黑龙江省艺术学校报到。记得猛烈的春风摇撼着路边高大的白杨树,眼前一片杨花飞舞,简陋的站台上,覆盖了一层薄雪似的杨花。车轮起动时,斑斑驳驳的白色仍然依依惜别地缠绕着,看上去有些伤感。
②当时知识青年大返城还没有开始,我这个南方知青,去哈尔滨读书,是为了实现自己多年来渴望求学的梦想,期待接受正规教育,读別人的好书,好写自己的书。
③临近毕业,校方找我谈话说,省里希望能多培养一些青年作者,你这几年已经发表了不少作品,如果把你分配去搞专业创作,你还想回南方吗?
④我似乎是毫不犹豫地回答,我愿意搞专业创作。我,不回杭州了。
⑤我知道这句话不是随便可以说的,它意味着一种最终的选择,一种志向的确定,甚至是一种“牺牲”——我将放弃自己怀念已久的温暖舒适的南方生活,为了从事我一直渴求的文学创作,从此留在这举目无亲的陌生城市哈尔滨。
⑥我的返城,就这样连自己都意想不到地,“返回”了,实际是留在了哈尔滨。但后来的许多年里,我仍然没有后悔当年留在东北的抉择。我觉得为自己一生热爱的事业付出代价很公平,因为生活中总会有一些比生活本身更重要的东西。
⑦然而离开了农场的集体生活,“返城”在没有家的哈尔滨,过单身生活,就有许许多多的麻烦和困难。首先是住房——省文联刚刚恢复建制,根本没有房子给我这样新来的年轻人住。我从艺术学校毕业分到省作家协会工作以后,很长一段时间仍然借住在艺校的教师宿舍,与三位女教师挤在一个房间里。我只能在屋角加一张床,放一张吃饭、洗脸、写字多用的桌子,算是我的一方天地。就连艺校教师宿舍我的单人床和那张多功能的桌子,也是与校方多次交涉后借来的。
⑧我就是这样开始了我所谓的“专业作家”的生活。
⑨毎天早上天刚蒙蒙亮,我就被京剧科、评剧科、器乐科的校友们喊嗓练琴的种种“噪音”吵醒,起床在学校食堂吃过稀饭、咸莱的简单早饭,等几位同屋的老师陆续上了班,我才可在自己的小桌上看书写作。但往往是好景不长,刚有了一点思路,情绪就被打断了,不是某某回来取什么东西,就是某某来找某某。到了下午和晚上,宿舍里吹拉弹唱,终日不得安宁。如此一天下来,什么都写不出来。
⑩万般苦恼之中,一次去师范学院看望一个老友,她说,你干吗不到我们学院的阅览室去写呢?那儿又安静又宽敞,从上午一直到晚上8点,可以整整写一天呢。反正你也和我们“七七”届的学生一个年龄,我把校徽借给你戴,你就当自己是这个学院的学生。有人问,千万别发慌……
⑪喜出望外地接受了她这个“雪中送炭”的宝贵的主意,顿时觉得前途很是光明。笫二天一早,悄悄别上了那枚借来的校徽,背一只黄布书包,从艺术学校步行十五分钟到师范学院(即现在的哈尔滨师范大学)。心虚胆战,低眉敛胸地混入进校的人群。在入校的高峰时间溜进图书馆的阅览室,动作迅速地占上一个座位。心突突狂跳,不敢左右环顾,一头扎在宽大的桌子上,埋头苦“写”起来。那种偷偷摸摸的感觉,就好像自己真的想要当冒牌大学生,有什么不可告人的阴谋诡计似的。
⑫到了中午和晚餐时间,把自带的椅子垫留在座位上“占座儿”,溜出来到附近一家极其简陋的小饭馆里,吃一碗淡而无味的打卤面,隔三岔五的,买一盘三毛钱的豆腐慰劳自己,算是奢侈的了,吃完了饭,有时阅览室还没开门,只好在图书馆外面的小路上,绕着圈儿走。从秋到冬,眼看着校园里的杨树叶子一层层黄了,又一片片飘落下来,在土路上打转,像是我脑子里日日盘旋的小说。冬天的校园一片银白,那条小路上铺满新雪。倘若无人走过,一脚踏上去,松软的雪地便发出咯吱咯吱的响声,像是一支轻捷和快乐的歌。它又像充满了生气和生命的呐喊。我无数次在严寒的雪地上,使劲跺着双脚试图使自己暖和些,许多的“灵感”的电光石火,就是在那种时刻,涌泉似地喷发出来、闪现出来的。
⑬那段日子持续了差不多整整一个冬天。如此有效安静的写作几乎每天都让我兴奋不已,使我忘掉一切。在以后多年的写作生涯中,我再也没有那样不受干扰地专心写作过——这使我对于图书馆抱有永远的好感和感激之情。
⑭不过每天晚上图书馆打过最后一遍铃,我终是不得不随着“下课”的同学退出阅览室。然后顶着寒风,独自一人走过黑暗的大街,匆匆走回艺术学校宿舍去。同屋教京剧的小徐老师对我挺好,每天晚上9点以后,她把办公室的钥匙给我,让我到她那儿去写两三个小时。我总是一直写到半夜,才蹑手蹑脚地悄悄回寝室休息。
⑮哈尔滨多雪的冬季,雪花飘飞,落地成墙,筑成厚实的雪城冰房。
⑯那个冬天,稿纸如雪花片片垒叠,白色的稿纸上落满黑色的钢笔字。
⑰就有了《夏》,有了《白罂粟》,有了《淡淡的晨雾》,还有其他的文字。
⑱春天快到来的时候,我接到中国作家协会的通知,让我去北京参加文学讲习所第五期的学习。1980年4月,我到达北京的时候,大街两侧的国槐刚刚发出翠绿的嫩叶。却不知何处飘来星星点点洁白的柳絮,如烟如云,在空中盘旋飘飞……
⑲想起了离开农场那一日车站漫天飞舞的杨花,想起哈尔滨一冬晶莹的白雪,“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从农场到城市,我在一个美丽而艰辛的梦里挣扎拼搏的同时,也享受着杨花和柳絮给我带来春天的愉悦。
(摘自《张抗抗文学回忆录》,有改动)
10.通读全文,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对作者的写作生涯产生过积极影响的两件事。(4分)
①毕业前我答应留在哈尔滨搞专业创作。
②_______
③图书馆外秋冬美景激发我创作灵感。
④________
⑤我接到去北京参加文学讲习所学习的通知。
11.品味语言,回答下面问题。(4分)
(1)结合语境,赏析第⑪段加点的词语的含义。
心突突狂跳,不敢左右环顾,一头扎在宽大的桌子上,埋头苦“写”起来。
(2)从修辞方法的角度,赏析第⑫段划线句。
倘若无人走过,一脚踏上去,松软的雪地便发出咯吱咯吱的响声,像是一支轻捷和快乐的歌。
12.请结合文章,谈谈你对第⑲段画线句“从农场到城市,我在一个美丽而艰辛的梦里挣扎拼搏的同时,也享受着杨花和柳絮给我带来春天的愉悦”的理解。(3分)
13.结合文章,谈谈第⑮段的作用。(3分)
非文学性文本阅读(10分)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黑洞(Blac hle),是根据广义相对论推论出的在宇宙空间中存在的一种质量相当大的天体(并非一般认知的“洞”的概念)。它是由质量足够大的恒星在核聚变反应的燃料耗尽后,发生引力坍缩而形成。黑洞的质量无比之大,以至于它产生的引力场也极其强,大量可测物质和辐射都无法从它身边逃逸出去,连传播速度极快的光子也逃逸不出来。
(材料二)
200多年前,科学家设想宇宙中存在一种质量巨大,引力大到连光都无法逃脱的天体。100多年前,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的提出,为这种设想提供了科学依据。1916年,德国天文学家卡·史瓦西通过计算得到了爱因斯坦引力场方程的一个真空解,表明如果将大量物质集中于空间一点,其周围会产生奇异的现象,即在质点周围存在一个界面——“视界”,一旦进入这个界面,即使光电也无法逃脱。这种“不可思议的天体”,在上个世纪60年代被美国物理学家约翰·阿奇博尔德·惠勒命名为“黑洞”。
(材料三)
黑洞无法直接观测,但可以借由间接方式得知其存在与质量,并且观测到它对其他事物的影响。2017年,EHT项目启动。EHT通过“甚长基线干涉技术”(VLBI)和全球多个射电天文台的协作,构建了一个口径等同于地球直径的虚拟望远镜——“事件视界望远镜”。EHT通过“八只眼睛”(位于美国、法国、格陵兰岛、南极等八处射电望远镜)向选定的目标撒出一张大,捞回海量数据,勾勒出黑洞的模样。经过两年冲洗,2019年4月10日,人类历史上第一张黑洞“真容”终于面世。
14.上述三则材料分别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方面介绍黑洞。(3分)
15.下面是科幻片中常出现的和“黑洞”有关的场景,结合上述材料判断,( )最有可能是真实的。(3分)
A.宇航员驾驶宇宙飞船撞到了一个黑洞,他运用高超的驾驶技术绕开黑洞,迅速逃离,保证了整条飞船的安全。
B.某国航天局通过一架天文望远镜,观测到一个发光洞形天体的行踪轨迹,判定这就是黑洞,并立即制定了对应措施。
C.航天员及其驾驶的飞船在太空航行时遇到某一天体, 瞬间被吸入一个巨大的不明空间,从此生死不知,再无消息。
D.海边夜晚,一个小男孩看到像流星一样的黑洞划过天际,坠入海底,巨大的光亮璀璨到令人心醉。
16.说说(材料三)中划线句子的语言特点及作用。(4分)
(四)名著阅读(8分)
17.(1)“逆境,是倾覆弱者生活之舟的波涛;逆境,又是锤炼强者钢铁意志的熔炉”,请结合以下两部名著中主人公的命运,任选一个人物,谈谈你对这句话中“强者”或“弱者”的理解。(4分)
①祥子《骆驼祥子》
②保尔·柯察金《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2)有人说,《西游记》中的唐僧是仁的巨人,孙悟空是勇的斗士,请从下面故事中任选一个,谈谈这种说法的依据。(4分)
①遭遇红孩儿(《西游记》40—42回) ②比丘国救难(《西游记》78—79回)
三(50分)
18.按要求写作。(50分)
题目A:
法国诗人拉·封丹写过这样一个寓言:一只猴子和一只猫看见炉火中烤着栗子,香气扑鼻,但是有火不好拿。于是猴子灵机一动对猫说:都说猫是胆小鬼,这回看你敢不敢把栗子拿出来。猫为了证实自己的勇敢,便把爪子伸到火里去取栗子。爪子碰到火,上面的毛立刻被烧焦了,痛得它大叫,急忙甩掉栗子,猴子趁机把栗子吃掉了。
这就是成语“火中取栗”的由来。这个故事至少说明了这样一些道理:做事情之前要充分考虑后果;智慧比勇敢更重要;逞能往往是悲剧的开端……
请根据以上材料,自选角度,写一篇文章。
题目B:
在武汉封城的最危险的关头,有那些逆流而上的志愿者奔赴江城,留下了坚定的足印;在方舱医院里的患者朝不保夕的时候,有黄玉婷、杨一帆这些逆流而上的苦读学生,展现出最美的身影;当疫情为我们整个社会按下了暂停键的期间,有医生、警察、保安、快递员这些逆流而上的人,维持了这个城市的正常运转……人生的道路上总是充满了风浪与挑战,只有逆流而上的你,才能铸就属于自己的辉煌。
请以“逆流而上”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
从上述两题中任选一题进行写作。
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
(3)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
参考答案
1.【答案】(1)十五从军征 八十始得归(2) 明月几时有 把酒问青天(3)鸡声茅店月 人迹板桥霜(4)俱为一体 陟罚臧否(5)醉翁之意不在酒 在乎山水之间也
【解析】默写题作答时,一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错字。本题中应注意“茅”“ 俱”“ 陟”“ 臧”这几个字的写法。
2.(1)【参考答案】马二(马纯上)李本瑛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对名著的知识积累。《儒林外史》中匡超人年少时心地善良,事亲孝顺,是个淳朴可爱之人。书中描述:他在马二先生资助下回到家见到娘亲就“放下行李,整一整衣服,替娘作揖磕头。”父亲卧病在床,他晚上拿个被单,睡在父亲脚跟头。他白天里杀猪,卖豆腐,晚上便服侍父亲。他父亲夜里睡不着,要吐痰,吃茶水,一直到四更鼓,匡超人就读书陪到四更鼓,每夜只睡一个更头。马二先生在慷慨解囊资送他回乡的同时,给他指点了一条举业求官的道路,还捡了几部八股选本,塞在他的棉袄里。回乡后边磨豆付做小生意,照料生病的老父,边读书作文章,受到潘保正和李本瑛知县的赏识和栽培,不久考中秀才。“科第取来,心只系乎两榜”,还想成为举人、进士,加速了蜕变的进程。据此理解作答。
(2)【参考答案】(1)勤劳,大清早起来买猪、杀猪、卖猪,主动承担养家的重担;(2)孝顺,为太公(父亲)解闷,亲自侍奉病重的太公(父亲);(3)勤奋(好学),在照顾太公(父亲)的同时仍坚持读书。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对人物形象的把握。解答此类试题时,首先从文中找出对该人物的描写,然后结合这些描写分析人物形象即可。从文中“先把猪肩出一个来杀了,烫洗干净,分肌劈理的卖了一早晨,又把豆子磨了一厢豆腐,也都卖了钱”可见他勤劳;“连忙走到厨下端了一个瓦盆,盛上一瓦盆的灰,拿进去放在床面前,就端了一条板凳放在瓦盆外边。自己扒上床,把太公扶了横过来,两只脚放在板凳上,屁股紧对着瓦盆的灰。他自己钻在中间,双膝跪下,把太公两条腿捧着肩上”可见他孝顺;“带来的一个大铁灯盏装满了油,坐在太公旁边,拿出文章来念”表现了他的勤学。
(3)【参考答案】讽刺。范进中举前逆来顺受,卑怯屈辱,中举后竟然喜极而疯,还变得世故起来,通过前后的对比,讽刺了封建科举制度对读书人心灵的毒害,增强了作品的批判力量。
【解析】《儒林外史》是清代吴敬梓创作的长篇小说,代表着中国古代讽刺小说的高峰。小说形象地刻画了在科举制度下,知识阶层精神道德和文化教育腐朽糜烂的现状。它透过人生百态揭示了士人功名利禄的观念、官僚制度、人伦关系和整个社会风气。关于讽刺艺术这一点,可以从书中各位角色的言行举止和经历来欣赏。例如周进登第前后薛家集众人的表现,范进中举前后乡人的态度和他对乡人的态度以及中举后的癫狂,严贡生的表里不一等。据此理解作答。
3.【参考答案】B
【解析】“既反映了……同时也反映了……”紧承上文“他的诗”,写出杜甫的诗的价值。故首句为③句,①句紧随其后;②④⑤句都是围绕“伟大”来写,②引出话题“伟大”,紧随①句后;④句和⑤句写伟大的原因,“不仅在于……还在于”决定了⑤前④后的顺序。故选B。
4.(1)【答案】①心无旁骛;③座无虚席
(2)【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词语的运用能力,这样的题,与其说是考查词语运用的,其实最根本的是考查词语的辨析能力,辨析近义词在感情色彩、语体色彩、适用范围、词语搭配等方面的差别,因此答题时首先要从这几个方面辨析词语意思和用法,然后再根据语境做出选择。“心无旁骛”:心思没有另外的追求,形容心思集中,专心致志。“座无虚席”:座位没有空着的,形容观众、听众或出席的人很多。根据语境和解释,①③外分别填写的成语是“心无旁骛”和““座无虚席”。“令行禁止”:下令行动就立即行动,下令停止就立即停止。形容执行命令坚决迅速。“众志成城”:万众一心,像坚固的城堡一样不可摧毁。比喻大家团结一致,力量无比强大。万众一心,像坚固的城堡一样不可摧毁。比喻大家团结一致,力量无比强大。“闻风而至”:一听到消息就来。形容行动迅速。“积少成多”:积累少量的东西,能成为巨大的数量。根据语境,②处应用“令行禁止”,④处应该填“众志成城” 故②④处应填的答案为:B
5.【参考答案】①游学热兴起的原因(背景)。②游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③游学的渊源(历史)。④游学的内涵。
【解析】考查考生对信息的筛选整合和探究能力。解答时,要注意善于调动自己的知识积累,并灵活运用。同时,还要仔细揣摩题意,从上述两则材料中,认真筛选并分别提炼出有用的信息,材料一“随着国人家庭收入的增加,教育观念的转变,以及国家交通条件的改善,各种机构和个人组织的游学活动日益火爆起来”,可得出:游学火爆的原因;“但也应该看到,表面热闹的游学背后实际隐藏着诸多问题:比如……”,可得出:游学活动中存在的问题;材料二“‘游学’二字在先秦典籍中已经出现。到了汉代,远赴他乡游学从鸿儒、耆宿问道的风气更盛。明朝宋濂也在《送东阳马生序》中有记载……”,可得出:游学的历史;“游学既不是单纯的旅游,也不是纯粹的留学,是旅游与学习的双重文化的结合,它的内容贯穿了语言学习和参观游览,介于游与学之间,同时又融合了学与游的内容”,可得出:游学的内涵。
6.【参考答案】如:誓灭疫魔输大爱,重登黄鹤赏新春。
【解析】考查拟写对联。开放类试题,符合对联的要求,表达对抗疫英雄的赞美之情即可。
7.【答案】没有语病的是C,其病因是:A项,两面对一面,第二个“是否”与“人口规模大、领土幅员广”不照应;B项,成分残缺,可在“低保补助等”后加上“政策措施”;D项,语序不当,“随兄十几岁时”应改为“十几岁时随兄”。
8.(1)【参考答案】我国东部、中部、西部地区农村贫困人口数量都呈大幅下降趋势,至2020年末实现全部脱贫。
【解析】本题考查图表分析,这类题一般问从该图中得出什么观点或结论。答题要认真审题,明确要求。要注意表头和表脚的文字,弄清说明对象和比较角度。答题格式为思考比较数字后得出的结果+调查的目的或调查得出的结果所蕴含的意义。
(2)【参考答案】抓住我国区域农村贫困人口调查表中“012年末与2018年末”中东部、中部、西部数据比较看出:农村贫困人口数量都呈大幅下降趋势,至2020年末实现全部脱贫。
【解析】答案用语不能离开调查的对象、目的,可优先选用题干(表题)中的词语。此题就抓住我国区域农村贫困人口调查表中“012年末与2018年末”中东部、中部、西部数据比较看出:农村贫困人口数量都呈大幅下降趋势,至2020年末实现全部脱贫。
9.【参考答案】诱惑,引诱 这 放弃,离开 有的((士兵)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意思。
①句意为:而是用各种“利” 来诱使敌人上钩。诱:诱惑,引诱。
②句意为:此时,白马方面的曹军运输车队正行进在路上。是:这。
③句意为:怎么可以撤走而失去这一战机呢!去:放弃,离开。
④句意为:有的已分散奔向曹操的运输车队。或:有的(土兵)。
10.【参考答案】时骑不满六百/遂纵兵击/大破之/斩丑。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根据文言文断句的方法,先梳理句子大意,分清层次,然后断句,反复诵读加以验证。这个句子的大意是:当时,曹操以不满六百的骑兵,挥军猛击,大败袁军,斩了大将文丑。据此断句为:时骑不满六百/遂纵兵击/大破之/斩丑。
11.【参考答案】(1)并不是说叫士兵把毒药放在饮食中。
(2)曹操的将领们认为敌人的骑兵众多难以战胜,不如退还保卫部队营地为好。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翻译文言文句子要尽量保持原文遣词造句的特点,直译和意译相结合。
①中重点词语有:谓:说;置:放;句意为:并不是说叫士兵把毒药放在饮食中。
②中重点词语有:以为:认为;还:退还;句意为:曹操的将领们认为敌人的骑兵众多难以战胜,不如退还,保卫部队营地为好。
12.【参考答案】选文采用叙议结合的表达方式,开头采用议论的的表达方式,提出“饵兵勿食”的观点;然后以叙述(记叙)的表达方式,举汉献帝用“饵兵”之计大破袁绍的战例,证明以上观点。
【解析】本题考查对表达方式的辨别与分析。文章开头“凡战,所谓饵者,非谓兵者置毒于饮食,但以利诱之,皆为饵兵也。如交锋之际,或乘牛马,或委财物,或舍辎重,切不可取之,取之必败”采用议论的表达方式,提出“饵兵勿食”的观点,然后举汉献帝用“饵兵”之计大破袁绍的战例,以记叙的表达方式,证明“饵兵勿食”的观点,所以选文采用叙议结合的表达方式。
【参考译文】大凡作战中所说的“饵战”,并不是说叫士兵把毒药放在饮食中,而是用各种“利”来诱使敌人上钩,这都叫做“饵兵”战法。例如,在敌我双方交战中,敌人或者利用牛马,或者委弃财物,或者舍置辎重,切记对此不可随意拾取,而一旦拾取时则必为敌人所乘,导致作战失败。诚如兵法所说:“对于敌人的设饵引诱,不可贪利上钩。”东汉献帝建安五年,袁绍派兵进攻白马,曹操率军把他打败,击斩其大将颜良。于是解除了白马被围困的局面,然后迁移当地居民沿着黄河而西行。袁绍这时率军渡过黄河追击曹操军,一直追到延津之南而扎营。曹操所率部队驻扎在南面的山坡下,命令所属骑兵都卸下马鞍,放开战马。此时,白马方面的曹军运输车队正行进在路上。曹操的将领们认为敌人的骑兵众多难以战胜,不如退还保卫部队营地为好。但谋士荀攸向大家解释说:“这正是我们所以能用饵兵诱敌上钩的好机会,怎么可以撤走而失去这一战机呢!”袁绍的骑将文丑与刘备此时率领五六千骑兵前后赶到这里。将领们又说:“现在可以上马迎战了。”曹操说:“还不可以上马迎战。”过了一会儿,袁绍的骑兵逐渐增多,有的已分散奔向曹操的运输车队。曹操这时下达命令说:“可以上马出击敌人了。”于是骑兵都纷纷上马待战。当时,曹操以不满六百的骑兵,乘敌不备,挥军猛击,大败袁军,斩了大将文丑。
13.【参考答案】(1)特点:本性洁净,不能沾染尘埃;清香美味。(2)经历:不肯与世俗同流合污,而备受冷落,远离京城。(3)表达诗人清正廉明、高洁自持,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志向。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分析能力。第一空:从“洁性不可污,为饮涤尘烦”知茶“本性洁净,不能沾染尘埃”的特点,从“此物信灵味”得,茶味道独特,清香自然;第二空:结合写诗时的背景和注释①介绍“在京城为官时多次因公正执法得罪权贵而被迫辞官。后出任地方官,廉政爱民,生活清贫”,及“本自出山原”一句中以茶喻人的暗示,可知诗人“因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备受冷落,远离京城”的人生经历;第三空:本诗以茶自喻,“洁性不可污”的茶性即是作者人性,比喻洁身自好,人品高洁、高雅和不随波逐流的人生志向和追求。
14.【参考答案】示例:韦应物;诗人利用空余时间在荒园里种了一些茶树,待茶树长到可以采摘制作茶叶时(且喜茶树和百草一起长大时),作者便邀请几位隐士一起饮茶聊天。我国传统诗词文化中,向来以茶比喻那些洁身自好,人品高洁、高雅和不随波逐流的人。借茶喻志,说茶言人,期望通过饮茶、种茶,使源自大自然的茶,洗涤灵魂,以获得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高雅情趣。所以韦应物代言更好。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运用能力。把这三个中与茶结缘的故事和以茶明志的理想信念联系起来,才能作出合理的阐述。此诗中,已写出韦应物与茶的缘分故事,另外两人与茶的故事,我们要有一定的阅读储备。
示例①:闵汶水是明万历、崇祯年间的徽州休宁海阳镇人,有两个儿子分别叫闵子长和闵际行;闵汶水十数年在金陵桃叶渡边摆摊卖茶。因他的“闵茶”采取了别出心裁的加工方法,且保留了茶叶的旗、枪之形状,所以获得了人们的认同且获利颇丰;同时又因闵汶水的茶艺精湛而吸引了一批爱茶嗜茶之人。以他精湛的茶艺作为“茶文化代言人”实至名归。示例②:张岱不仅嗜茶,而且识茶,从饮茶到品茶、评茶,无一不精。他一生兴趣广泛,对各类事物多所涉猎,堪称为博物学家,他爱茶成痴,尝谓:“余尝见一出好戏,恨不得法锦包裹,传之不朽,尝比之天上一夜好月,与得火候一杯好茶,只可供一刻受用,其实珍惜之不尽也。”把观看到一出好戏,犹如观赏一轮好月、啜饮一杯好茶般的令人愉悦。痴茶如此,作为代言人必然能吸引更多限、好茶、爱茶之人。
【参考翻译】(茶)生性喜欢洁净不可以被污染,作为饮品,(它)能除去心灵蒙尘和内心烦恼;此物味道非凡如同山中的灵芝,它原本出自深山的茶园之中。我姑且在治理郡务之余,亲自在荒园中种植茶树。欣喜的是(它)随着各种野草一起生长,这让我能够和那些隐居之人作心灵的对话。
15.【参考答案】书卷气才是最美的气质。
【解析】考查对中心论点的理解与把握。中心论点是作者对所要议论的问题提出的见解和主张、看法,且是正面的观点,态度很明确。其次,中心论点是一个完整而明确的判断句。判断中心论点可以先看文章题目,再看开头,然后看结尾。根据标题“书卷气才是最美的气质”和结尾“从来读书长精神,应与书籍伴终身”可知,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书卷气才是最美的气质”。
16.【参考答案】开篇阐述“什么是书卷气”,然后论述为什么书卷气才是最美的气质,接着论述“怎样才能具有书卷气”(书卷气应具备的条件),最后总结全文,深化论点。
【解析】考查对论证思路的理解。根据“所谓书卷气,是一种……”可知,本文第①段论述了什么是书卷气;根据“人通过读书,在幽幽书香潜移默化的熏下,浊俗可以变为清雅……”“书,让我们充实;阅读,让我们睿智。书,让我们谦和;阅读,让我们博大……”“有气则有势,有识则有度,有情则有韵,有趣则有味”可知,第②—④段论述的是为什么书卷气是最美的气质;根据“经验告诉我们,一个人要有书卷气,不但要爱读书,还要善读书”“真正的‘书卷气’应当与博学、谦逊、高雅、悲悯等人类美德紧密联系在一起”可知,第⑤⑥两段论述了怎样才能有书卷气。最后一段总结全文,得出结论:“从来读书长精神,应与书籍伴终身”。据此即可作答。
17.【参考答案】举例论证。列举矛盾、秦牧、华罗庚、钱钟书、冯友兰等名人采用各自的读书方法以“求通”的事例,有力地论证了“最重要的读书方法是求‘通’”的观点,从而进一步论证了一个人要有书卷气,还要善读书,要方法得当的观点。
【解析】考查对论证方法的理解。第五段划线句运用排比的修辞,列举茅盾、秦牧、华罗庚、钱钟书、冯友兰等名人采用各自的读书方法以“求通”的事例,这是举例论证。联系划线句前一句“读书妙决有千条万条,但最重要的一条是‘通’字”可知此处举例具体有力地论证了“最重要的读书方法是求‘通’”的观点。从而论证了本段首句“一个人要有书卷气,不但要爱读书,还要善读书”的观点。列举名人实例,可以增强文章论证的说服力。
18.【参考答案】A
【解析】考查对内容和写法的理解。
“第⑥段则既运用了道理论证,又用了举例论证”表述有误。根据“当我们走进书山,会发现里面的风景美不胜收。是骤雨初霁晴日丽天的一束彩虹,是沉沉黑夜划破苍穹的一道闪电,是乌云散去妆点西天的一抹晚霞”可知,这里把书里的内容比作美妙的风景。根据“打开书,便打开了一扇面对世界的窗口”可知,这里把书比作面对世界的窗口。因此第六段既运用了道理论证,又用了比喻论证。故选A。
19.【参考答案】开放性试题,答案不唯一。示例:我将通过继续进行广泛阅读获得书卷气。我从小读了大量文学、历史学等方面的书籍;还背诵了大量名家散文名篇、诗词名句,坚持做读书笔记,就这样,慢慢有了一定的文学积淀。今后,我将一如既往多读书,读经典好书,注意运用适合自己的读书方法把书读通,融会贯通,学以致用;并在读书的同时,培养自己博学、谦逊、高雅、悲悯等人类美德。
【解析】考查阅读感悟启示。此题的答案比较开放,关键是能够有理有据地把自己的观点说清楚讲明白,立场要鲜明,根据要真实有效。可举现实生活的实例来证明自己的观点。如“腹有诗书气自华”,一个人读书读得多了,身上会自带一股书卷之气;读书多了,就会自然而然的受书本内容影响,一言一行依书而为,形成读书人所特有的言行举止。一个人学识丰富,见识广博的话,这样的人不需要刻意装扮,就会由内而外产生出一种气质。相反,如果没有内涵的话,不管怎么打扮,都不会显得有气质风度。知识对于一个人的影响是极为深远的,它可以影响一个人的气质,格局,甚至是未来的发展。知识让人眼界开阔,心胸豁达,让精神灵魂得到升华。所以我们要读大量文学、历史学等方面的书籍,背诵了大量名家散文名篇、诗词名句,就会受到良好的熏陶,逐步培养我们的道德水准。
20.【参考答案】(1)自尊深受损害(窘迫自己无用);(2)感念老师母亲;(3)想念校园生活(厌烦吧游戏);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梳理。①根据“初见老板”,找出关键语句第6段“他觉得自尊心受到了损害”,可概括为自尊深受损害(窘迫自己无用);②根据“遭遇训斥”,找出关键语句第8段“每当这时候,他就会思念起他的老师来”,可概括为感念老师;③根据“大娘跪劝儿子”,找出关键语句第10段“这一刻,他内心深处开始厌烦起吧来。每天重复做着单调的一件事,远没有丰富的校园生活有滋味”,可概括为想念校园生活(厌烦吧游戏)。
21.【参考答案】(1)开头写父亲主动送儿子去吧打工,照应文题“第一份工资”;
(2)以父子问话儿子惊讶的反应开头,设置悬念,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3)引起下文儿子对染瘾经过的回忆及对父亲送儿子去吧打工这一举动的疑虑。
【解析】本题考查开头段落的作用。文章开头的作用一般是: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的兴趣;引起下文。然后结合本文分析即可。 “我给你找了一份吧的工作”,父亲主动送儿子去吧打工,此处照应标题“第一份工资”;“你愿意去吗?”父亲问儿子是不是愿意去吧工作,引出下文第10段,“这一刻,他内心深处开始厌烦起吧来。每天重复做着单调的一件事,远没有丰富的校园生活有滋味”,儿子厌烦吧的工作,终于重返校园;“他惊讶地看了父亲一眼,没有说话”,以儿子惊讶的反应,设置悬念,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同时引出下文第2段内容“不知道中了什么邪,高二的下学期开始,平时成绩挺优秀的他迷上了络游戏,开始还瞒着家里,隔三岔五地过过瘾”,写出了儿子对染瘾经过的回忆;第4段“第二天早上,父亲送他去吧。他发现竟然是他以前经常光顾的那家吧”,呼应开头,写出了对父亲送儿子去吧打工这一举动的疑虑。
22.(1)【参考答案】运用比喻、夸张的手法。把“父亲的咆哮”比作“闷热夏天的干雷”,生动写出了父亲内心难以遏制的愤怒。
【解析】本题考查句子赏析。“父亲的咆哮就像闷热夏天里的干雷”运用比喻手法,把“父亲的咆哮”比作“闷热夏天的干雷”;“足以把桌子上的碗震落下来”运用夸张手法;这句话突出父亲的愤怒与痛心。
(2)【参考答案】运用神态、动作描写。写出了儿子内心对自己过往行为的反省,以及难以言说的对父母的内疚与愧恨。
【解析】“埋下头默默地扒饭”运用神态、动作描写;结合上一段他遭遇训斥时他思念老师的内容分析,写出了儿子内心对自己过往行为的反省;结合本段中“他第一次觉得母亲做的饭是那么有味道,以前,他总是埋怨母亲做的饭不好吃”分析,这句话写出了他内心难以言说的对父母的内疚与愧恨。
23.【参考答案】(1)教子有方、用心良苦。当儿子误入歧途时,没有多余的说教也没有过激的逼迫,而是将儿子送往经常逗留的吧,让他深切体会不读书而又无真实本领根本无法在社会立足,也无法受人尊重的道理;(2)尊重儿子,理解儿子。虽然事先和吧老板商量好,并且自己出资预付好儿子的“第一份工资”,却没有向儿子说破,打消儿子认为父亲此举是在讽刺他的疑虑,让儿子有了更真实的打工体验。(3)心思巧妙、计划周密。安排吧老板的“故意刁难”,让儿子体验社会的人情冷暖,感念身边师长的深重恩情和校园生活的温馨幸福。(能答出两点,意思相近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通读全文,会发现父亲为了教育儿子采用了,“解铃还须系铃人”的方法,可谓“用心良苦”。父亲深知“堵不如疏”的道理。
(1)第1段,“父亲把一个鸡蛋夹到他的碗里说,我给你找了一份吧的工作,你愿意去吗?”和第2段“不知道中了什么邪,高二的下学期开始,平时成绩挺优秀的他迷上了络游戏,……成绩自然一落千丈”分析,儿子误入歧途,父亲没有多余的说教也没有过激的逼迫;第4段“第二天早上,父亲送他去吧。他发现竟然是他以前经常光顾的那家吧”,父亲将儿子送往经常逗留的吧;第5段“中年人问他能干什么,他红着脸半天说不出话来。他除了会玩游戏之外,其它电脑知识一无所有。中年人看出了他的窘相,就说你什么都不会,怎么能在这里打工呢?要不是看你父亲的面子,我不会收你的”,这段内容让儿子深切体会不读书而又无真实本领根本无法在社会立足;第8段“动作稍微慢一点,还会受到顾客的呵斥”“他觉得中年人对他太苛刻了,稍微犯点小错,或者动作慢些,就会遭到训斥,甚至当着很多人的面不客气地对他说,如果下次还这样,就扣发工资”,让儿子体验到无法受人尊重的道理。说明父亲教子有方、用心良苦。(2)最后一段“他也是事后才知道,他所谓的第一份工资,其实是父亲自己掏的腰包,只不过是搞艺术的父亲换了一种形式艺术地给了他而已”,虽然事先和吧老板商量好,并且自己出资预付好儿子的“第一份工资”,却没有向儿子说破,打消儿子认为父亲此举是在讽刺他的疑虑;第8段“但是他发现就算是收费这样简单的事情要做好也并不容易”“他觉得中年人对他太苛刻了,稍微犯点小错,或者动作慢些,就会遭到训斥,甚至当着很多人的面不客气地对他说,如果下次还这样,就扣发工资”,第10段“不知道为什么,这一刻,他内心深处开始厌烦起吧来。每天重复做着单调的一件事,远没有丰富的校园生活有滋味”,这些内容让儿子有了更真实的打工体验。说明父亲尊重儿子,理解儿子。
(3)第5段“中年人看出了他的窘相,就说你什么都不会,怎么能在这里打工呢?要不是看你父亲的面子,我不会收你的。你先从最简单的收费开始吧”,第8段“按照中年人的吩咐,他要面带微笑,辨别钱的真伪,然后打卡。动作稍微慢一点,还会受到顾客的呵斥” “他觉得中年人对他太苛刻了,稍微犯点小错,或者动作慢些,就会遭到训斥,甚至当着很多人的面不客气地对他说,如果下次还这样,就扣发工资”,吧老板的“故意刁难”是父亲刻意安排的,是为了让儿子体验社会的人情冷暖;第8段“每当这时候,他就会思念起他的老师来。老师是多么耐心啊,从来不会用那么强硬的语气跟他说话”,第10段“每天重复做着单调的一件事,远没有丰富的校园生活有滋味”,吧工作的经历使儿子感念身边师长的深重恩情和校园生活的温馨幸福。说明父亲心思巧妙、计划周密。
24.【审题立意】
考查全命题作文。题目中有两个关键词语需要重点分析。一是“顶”,应是承受,担当,支持,奋斗的意思。二是“春天”,这里说的春天不应是本义上的四季中的第一个季节。而应是其比喻义,比如,美好的生活,充满了希望的未来等等。综合起来,题目中的意思通过自己的努力,给自己或是他人带来美好的生活,充满希望的未来。写作过程中要注意:首先,要明确“顶”的主体,即是谁顶出一个春天。是“我”,是“他”,还是“它”?我们可以把目光投向大自然,自然界的动植物在恶劣的环境中求得生存发展,能够给我们以启示;我们也可以把目光投向社会,他人的经历和感悟,也应该成为我们笔下的重要素材;当然,我们还可以聚焦自己,回望自己的过去,审视自己的内心,讲述自己在人生旅途中的突破,描绘属于自己的春天。其次,要写出“顶”的过程。“顶”只是一个动作,而“顶出”则是一个过程。再次,要适当注重写作技法的运用。比如要学会“小中见大”。不要以为“顶”中有责任、担当,就意味着要写自带光环的英雄人物,生活中的平凡的小人物身上虽然有生活的烟火气,但表现出来的担当和责任也很可贵,也让人动容。比如要学会运用细节传神韵。再比如要能够卒章显志巧点题,尤其是结尾处点明主旨的同时扣题。写作思路提示:如以歌颂父亲为文章表现的主旨。首段直接点明自己对于父亲的钦佩与赞美之情;主体部分写人记事,从生活中选取典型的事件,表现出父亲为了给家人带来幸福的生活而努力奋斗;最后一段总结全文,以抒情的表达方式再次强调自己对于父亲的感激之情,与首段相呼应。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2届菏泽中考语文考前热身卷(一),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古诗文,现代文阅读,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2届南京中考语文考前热身卷(三),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用古诗文原句填空,阅读古诗文,完成小题,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答案】B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2届德州中考语文考前热身卷(一),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积累,阅读,应用,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