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19课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教学设计
展开【知识与能力】
了解清朝前期农业、手工业、商业发展及人口增长的基本状况,思考清朝前期社会经济发展的原因和影响。
【过程与方法】
通过阅读教材和观看影像资料,了解清朝前期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发展的概况,感受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过程;通过问题探究,分析清朝前期社会经济发展的原因和影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初步感受经济是社会发展的基础;初步了解自然环境、社会发展与人口增长的辩证关系。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农业生产的恢复与发展,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人口的增长。
【教学难点】
农业生产的恢复与发展,理解手工工场这一生产方式。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康乾盛世”是中国古代封建王朝的最后一个盛世,同时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一次回光返照。该时期经历了康熙、雍正、乾隆三代皇帝,是清朝统治的最高峰。在此期间,中国国力强盛,社会稳定,经济快速发展,人口增长迅速,疆域也空前辽阔。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19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二、新课讲授
(一)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
1.教师提问:观察《清代开荒执照》图,引导学生阅读课本第96—97页,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朝前期农业恢复发展的原因。
师生归纳:清初的统治者认识到恢复经济,尤其是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是“国之大计”。他们都十分重视农业生产,大力推行垦荒政策;清政府还大力兴修水利,改进种植技术,改良新品种;清前期安定的社会秩序;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
2.材料展示:
材料一 清朝耕地面积一览表。
材料二 原产于美洲的玉米、甘薯等高产作物,明代引进中国后,到了清代得到大面积的推广。此外,马铃薯、花生和向日葵等也在更多的地方推广。
教师提问:引导学生阅读课本第96—97页,归纳清朝前期农业发展的表现。
学生回答:
3.师生探究:甘薯“每亩可得数千斤,胜种五谷几倍”,玉米“种一收千,其利甚大”,马铃薯产量也极高。高产作物的种植会带来什么影响?
师生归纳:高产作物的推广缓解缺粮问题,使粮食产量有了大幅度的提高,促进了人口的增长,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繁荣。
4.教师讲解:宋朝时,引进了越南的占城稻,使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一带成为丰饶的粮仓,出现了“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到了清朝,江汉平原、洞庭湖和湘江沿岸地区,普遍推广玉米、甘薯等作物的种植,粮食产量有较大的提高。湖广地区成了新的商品粮基地,以至于出现了“湖广熟,天下足”的谚语。
(二)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1.材料展示:
材料 江宁著名的机户李扁担、李东阳等,都各自拥有织机五六百张;佛山镇经营棉织业的手工工场达2500家,织工超过50000人。
教师提问:材料介绍了哪种生产方式?
学生回答:手工工场。
2.教师讲解:手工工场又称工场手工业。其特点是工人以手工劳动和分工协作为基础,在手工工场主雇佣下进行生产。它是手工业生产向资本主义机器大工业过渡的准备阶段。
3.材料展示:
材料一
材料二
4.教师讲解:晋商俗称“山西帮”,主要贩卖粮食、食盐、绸缎等,到乾隆时在全国各地开设“票号”,便于货币流通。徽商又称新安商人,早在东晋时就有新安商人活动的记载。他们主要从事食盐、典当、茶叶等行业的经营活动。
5.教师提问:阅读课本第98—99页,说说清朝前期商业发展的具体表现。
学生回答:形成由农村集市、城镇市场、区域性市场和全国性市场组成的商业网。在商业活动中,形成了一些大的商帮,拥有雄厚的商业资本,在全国进行商业活动。例如,山西商人组成的晋商,江南徽州府商人组成的徽商。
6.教师总结:大型商帮的兴起是清朝商业繁荣的表现,正是因为商业的繁荣,使得一些商人积累了巨额的财富,形成了资本雄厚的大商帮。这些商帮遍及全国各地,经营着全国各地间的商业贸易,对当时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三)人口的增长
1.教师讲解:清朝前期,人口快速增长,从清初的4200多万,到乾隆末年达到3亿,140多年里人口增长了7倍多,占当时世界总人口的三分之一。这一时期人口快速增长的原因有哪些?
学生回答:当时的统治者采取一系列恢复社会经济的措施,使经济发展,国力增强,社会安定。
2.材料展示:
材料 清朝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直隶永定河蓄水防洪的淀泊“水退一尺,则占耕地一尺”,“每遇潦涨,水无所容,甚至漫溢为患”。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黄河“河滩地亩,尽皆耕种麦苗,并多居民村落……筑围打坝,填塞日多”。
教师提问:材料反映了什么现象?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学生回答:现象:人们盲目开垦沿河的土地,使河水流域面积不断缩小,破坏了生态平衡,导致水患越来越严重。原因:人口增长过快,导致人地矛盾突出。
3.教师提问:阅读课本第100页,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人口快速增长带来的利弊。
学生回答:利:人口快速增长,能提供充足的劳动力。弊:首先是人地矛盾加剧。开荒垦田,使很多天然植被和原始森林遭到破坏,水土流失严重,地力下降。其次是造成社会压力,不利于经济的持续发展。
三、课堂总结
明清时期,大量高产农作物的推广、手工业技艺的进步、商品经济的空前活跃使封建经济得到了高度发展。这一切创造了中国封建时代的最后一个盛世——康乾盛世。
年号
年代
耕地面积(顷)
顺治十八年
1661年
5493576
康熙二十四年
1685年
6078430
雍正二年
1724年
6837914
乾隆三十一年
1766年
7414495
耕地面积
耕地面积不断扩大,大片荒地得到开垦
兴修水利
治理大河,修建水利工程
农作物
种植
粮食
作物
改进种植技术,改良新品种;推广玉米、甘薯等高产作物,使粮食产量有了大幅度的提高
经济
作物
品种增加,种植面积不断扩大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19课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教案: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19课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教案,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重点难点,教法学法,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19课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教案: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19课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教案,共6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19课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教案: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19课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教案,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重难点分析,问题解答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