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九年级上册《我的叔叔于勒》优秀语文教案01](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2/13223352/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初中九年级上册《我的叔叔于勒》优秀语文教案02](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2/13223352/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初中九年级上册《我的叔叔于勒》优秀语文教案03](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2/13223352/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16 我的叔叔于勒教案设计
展开《我的叔叔于勒》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我的叔叔于勒》选自莫泊桑的小说集《羊脂球》。它是一篇堪称经典之中的经典作品。小说的魅力之一——安排了曲折的故事情节。跌宕起伏的故事让人忍不住要一口气读完它,而且还会反复回味。魅力之二——塑造了鲜活的人物形象。无论是菲利普先生夫妇,还是于勒叔叔早已家喻户晓。魅力之三——采用了巧妙的儿童视角。大师莫泊桑在叙事视角上的独具匠心,无形中受到了编者的青睐,让他们对这篇小说爱不释手并选入教材。同时,也利于引发中学生的情感共鸣。魅力之四——设置了丰富的多元主题。主题的永恒性与时代性共存,达到了“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阿姆莱特。”的艺术效果。
二、学情分析:
“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这是《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中阅读的总目标之一。对于初中学生来说,要多元地理解这篇国外小说的人物形象和主题,同时获得正确的人生体验,成长经历,还需要老师的引导教学。
三、教学总目标:通过勾画于勒的称呼,快速梳理小说情节;通过分角色朗读和儿童视角写作,分析小说人物形象特点;给对联拟写横批和给题目增添副标题的方式,理解小说的主题。
四、教学流程:共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圈点勾画菲利普夫妇对于勒的不同称呼,快速梳理小说的情节。
2.通过分角色朗读扮演菲利普夫妇,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
3.通过对比菲利普夫妇与若瑟夫对于勒的不同称呼,理解主题亲情与金钱的关系。
教学重点:
通过分角色朗读,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
教学难点:
对比人物对于勒的不同称呼,理解小说主题人性与金钱的关系。
课前预习:阅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熟悉课文内容。
导入:在外国小说人物形象中,有这样一个人,他曾经是全家的希望,又是全家的恐怖,他的名字叫于勒。这节课,我们就共同走进莫泊桑的小说,一起认识一下于勒叔叔。
教学环节 | 时间分配 | 教师行为 | 学生活动 | 设计意图 |
环节一:画称呼理情节 | 12分钟 | 提问: 快速阅读课文,圈点勾画出于勒叔叔的不同称呼,思考这些称呼的变化与小说的情节有什么关系,并完成表格填写。 | 速读课文,勾画称呼。 学生代表发言,互相补充完善。
| 通过勾画于勒称呼,梳理出小说情节的发展变化。 |
环节二:分角色品人物 | 20分钟 | 指导: 1.标画出文中有关菲利普夫妇人物形象描写的相关语句。 2.分角色朗读这些语句,体会人物形象的特点。 注意:抓住语气词、注意特殊标点符号
| 标画语句,分角色朗读 | 进入角色体验人物形象 |
环节三:比称呼析主题 | 10分钟 | 提问: 1.言为心声,对比约瑟夫与父母在见到于勒后的对于勒的不同称呼,讨论他们各自看重于勒什么? 2. 给对联“十年落魄无人问,一朝有钱大家盼。”拟写一个横批。 |
组内讨论,交流补充。 预设:“亲情”“金钱” “血缘”“财富”
预设:金钱至上 亲情不再、钱不如人 |
通过称呼的对比,侧面分析小说人物形象。 |
小结 | 2分钟 | 曾经的他是全家的希望,后来是全家的恐怖。 曾经有钱的他是全家的希望,没钱的他是全家的恐怖。 他是不是于勒不重要,他有没有钱很重要。人啊人。 | 学生倾听、思考 | 给称呼增添特点语境,再次感知主题人性与金钱的关系。
|
作业 |
| “我为自己代言”,请同学们为小说人物菲利普先生、太太各设计一句个性化签名。 要求:忠实于原文的基础上能体现人物个性。 |
|
|
附录1:
于勒的经济状况 | 对于于勒的称呼 | 对于于勒的变化 |
贫 | 坏蛋、流氓、无赖 | 赶于勒 |
富 | 正直的人、有良心的人、好心的人、有办法的人 | 盼于勒、赞于勒 |
贫 | 小子、家伙、老流氓、贼、讨饭的 | 躲于勒 |
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勾画于勒人生起伏变化图,进一步感知于勒的人物形象。
2.通过补白于勒写作第二封信时的心理活动,对比菲利普夫妇的形象,进一步深入理解主题——对人性的批判。
教学重点:
通过于勒形象的分析,进一步理解小说的主题。
教学难点:
补白于勒的心理活动,对比菲利普夫妇的形象,进一步深入理解主题。
导入:上节课,我们主要分析了菲利普夫妇,那这节课,我们全面认识一下于勒叔叔。
教学环节 | 时间分配 | 教师行为 | 学生活动 | 设计意图 |
环节一:绘制于勒人生轨迹 | 10分钟 | 提问: 快速阅读课文,圈点勾画出有关描写于勒的语句,依据此绘制出于勒的人生轨迹图。 预设在最后一个点时,会出现向上和向下走两种趋势。
| 速读课文,勾画内容,绘制图表,代表发言,交流完善。
| 梳理于勒生平经历,分析人物形象。 |
环节二:读家信补白心理 | 10分钟 | 讨论: 阅读于勒两封家信的内容,思考补白于勒写作家信时的心理活动。 明确:于勒的人生走向是向下的趋势。 |
组内讨论,交流补充。
| 走进人物内心,全面认识人物。 |
环节三:写自传丰富形象 | 20分钟 | 指导: 言为心声,以于勒的口吻写自传。 要求:1.要有心理活动描写。 2.100字左右。 | 通过补白于勒的内心活动,展现一个立体全面的于勒形象。代表发言,交流完善。 |
通过自传方式,让学生走进人物的内心。 |
小结 | 3分钟 | 于勒与菲利普一家的关系可以用一句话概括。 出示:“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的距离,不是天各一方,而是,我就站在你的面前,你却不知道我爱你。”——张小娴《荷包里的单人床》 改写:“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的距离,不是天各一方,而是,我就站在你的面前,你却不恨不得躲开我。” | 学生倾听、思考 | 用一句流行语的改编来揭示主题。 |
作业 |
| 题目:给于勒叔叔的一封回信。 要求:1.约瑟夫的角度。 2.字数200字左右。 3.注意书信格式。 |
|
|
板书设计: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讨论“谁是小说的主人公?”,引入儿童叙事视角的相关内容。
2.通过多文阅读,初步感知儿童叙事视角;通过读写结合的方式,从若瑟夫的角度进一步发现菲利普夫妇形象的丰富性,进而探究主题的多元性。
教学重点:
从约瑟夫的视角来看菲利普夫妇,感受人物形象的丰富性。
教学难点:
从儿童叙述视角出发,对人物的形象和小说的主题进行多元解读。
环节 | 时间分配 | 教师行为 | 学生活动 | 设计意图 |
环节一:感知儿童视角 | 13分钟 | 1.讨论: 请同学们结合上节课所学,讨论谁是这篇小说的主人公,说明理由。
2.提问:出示三段材料(附录一),这三段材料中的讲故事的人(叙事者)都是孩子,为什么作者要让孩子去讲故事呢?
| 讨论发言,陈述理由。 预设:菲利普夫妇,因为描写他们的笔墨最多。于勒叔叔,题目就是“我的叔叔于勒”。若瑟夫,我是讲述故事的人。
思考交流,感知视角。 预设:儿童单纯,看到的世界简单。 | 鼓励学生有理有据地发言。进一步明确儿童叙事视角。 |
环节二:全面分析人物 | 20分钟 | 教师朗读课文删减的开头和结尾。(附录二)
指导: 再读文章中有关菲利普夫妇的描写,假如你就是若瑟夫,请拿起你的笔,全面地写写他们。 题目“我眼中的----------(爸爸、妈妈、于勒叔叔)”
| 寻找人物的相关内容,从若瑟夫的视角去看人物,写人物。 代表朗读,互相交流补充。
| 为多角度理解人物形象,寻找新的突破口。 |
环节三:多元探讨主题
| 10分钟 | 提问: 请你给小说拟写一个副标题,副标题要体现出小说主题的多元解读。出示范例:孩子的善良
| 思考探讨,交流主题。 | 为揭示主题多元化提供途径。 |
小结
| 2分钟 | 小说设置若瑟夫这个独特的叙事视角,让我们不仅感受到了人物形象的多面性、立体性,而且也为理解多元的主题提供了途径。 | 聆听、思考 | 让学生再次感受作者对视角设置的独具匠心。 |
作业 |
| 拓展阅读鲁迅先生《狂人日记》,体会儿童叙事视角的独特。 |
|
|
板书设计:
附录一:
材料 1:“可是他什么衣服也没穿呀!”一个小孩最后叫了出来。“上帝呦,你听这个天真的声音!”爸爸说。于是大家把这孩子讲的话私下里低声地传播开来。——安徒生《皇帝的新装》
材料 2:在教室后排座位上,郝叟老头儿已经戴上眼镜,两手捧着他那本初级读本,跟他们一起拼这些字母。他感情激动,连声音都发抖了。听到他古怪的声音,我们又想笑,又难过。啊!这最后一课,我真永远忘不了!——都德《最后一课》
材料3:“然而老旦终于出台了。老旦本来是我所最怕的东西,尤其是怕他坐下了唱。这时候,看见大家也都很扫兴,才知道他们的意见是和我一致的。那老旦当初还只是踱来踱去的唱,后来竟在中间的一把交椅上坐下了。我很担心;双喜他们却就破口喃喃的骂。我忍耐的等着,许多工夫,只见那老旦将手一抬,我以为就要站起来了,不料他却又慢慢的放下在原地方,仍旧唱。全船里几个人不住的吁气,其余的也打起哈欠来。双喜终于熬不住了,说道,怕他会唱到天明还不完,还是我们走的好罢。大家立刻都赞成,和开船时候一样踊跃,三四人径奔船尾,拔了篙,点退几丈,回转船头,驾起橹,骂着老旦,又向那松柏林前进了。
“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 ——鲁迅《社戏》
附录二:
原文开头是:
一个白胡子穷老头儿向我们乞讨小钱,我的同伴若瑟夫·达佛朗司竟给了他五法郎的一个银币。我觉得很奇怪,于是对我说:“这个穷汉使我回想起一桩故事,这故事,我一直记着不忘的,我这就讲给您听。事情是这样的…”
原文的结尾是:
此后我再也没有见过我父亲的弟弟。
以后您还会看见我有时候要拿一个五法郎的银币给要饭的,其缘故就在此。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我的叔叔于勒公开课教案: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我的叔叔于勒公开课教案,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再读课文,梳理结构,感悟精彩句子,分析主体形象,把握文章主旨,深入研读,探究方法,方法活用,片段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我的叔叔于勒公开课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我的叔叔于勒公开课教学设计及反思,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再读课文,梳理结构,感悟精彩句子,分析主体形象,把握文章主旨,深入研读,探究方法,方法活用,片段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0-2021学年16 我的叔叔于勒教案: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16 我的叔叔于勒教案,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激发兴趣,【文学常识】,【字词积累】,【整体感知·梳理情节】,【细读品味·分析人物】,【精段选读】,【品读鉴赏·环境作用】,【合作探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朗读宝](http://m.enxinlong.com/img/images/231c23b6141fe3610b7ae5ce90bd68e9.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