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3《声声慢》课件+教案+练习 课件 29 次下载
- 1.5《乡土中国》课件+教案+练习 课件 34 次下载
- 1.10.2《师说》课件+练习+教案 课件 36 次下载
- 1.11《反对党八股》课件+教案+练习 课件 27 次下载
- 1.12《拿来主义》课件+教案+练习 课件 31 次下载
语文必修 上册10.1 劝学精品课件ppt
展开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第十课《劝学》教学设计
课题 | 劝学 |
教学目标 |
(1)认识学习的重要性以及学习必须积累坚持专一的道理只有这样才能增长知识、发展才能、培养高尚的品德、获得良好教养的途径。 (2)了解本文比喻论证的写法。 (3)掌握积累课文中文言虚实词、古今字和通假字。 能力目标 (1)了解荀况关于学习意义和学习态度的论述。 (2)学习比喻论证的方法和对比论证的行文方式。 情感目标 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懂得学习的重要性及学习的方法与态度 |
教学重点 | 文言词语的积累,比喻的含义和内在联系 |
教学难点 | 理解比喻的含义和内在联系,使文中论述的道理深入学生内心并使之身体力行 |
教学准备 | 教师准备:课件 学生准备:笔记本记笔记 |
教学过程 | 一、新课导入 古乐府诗《长歌行》有云: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培根说过,知识就是力量。知识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发展和物质文明的进步。那么,获取知识的途径是什么?答案只有一个,就是学习。可以说,人的一生都处于不断的学习中。大家有没有想过,我们如何把这种无意识的本能转化为自觉的行为,大幅度地提高学习效率呢?这一点,古人已为我们指明了方向,两千多年前的荀子所作的《劝学》就精辟论述了学习的重要性。
二、作者简介 1、 荀子(约公元前313—前238),名况,字卿,战国末期赵国人,当时人们尊重他,称他荀卿。曾两度到当时齐国的文化中心稷下(今山东临淄)游学,任过列大夫的祭酒(学宫领袖),还到过秦国,拜见秦昭王,后来到楚国,任兰陵(今山东枣庄东南)令。公元前238年失官,居家著书,死后葬于兰陵。 荀子是我国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朴素唯物主义思想集大成者,是先秦儒家的最后代表,朴素唯物主义思想集大成者。
2、观点 在宇宙观方面,荀子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思想。 在认识论方面,他强调“行”对于“知”的必要性和后天学习的重要性,有朴素的唯物思想。 在政治上,他提出“法后王”的口号,主张应该适应当时的社会情况去施政,要选贤能,明赏罚,兼用“礼”“法”“术”实行统治。他的许多思想被法家所吸取。 在人性问题上,他不同意孟子的性善论,主张性恶论。他主张“明礼义而化之”。他重视教育的作用,强调教育功能的重要,有积极意义。
3、写作背景 战国时期,奴隶制度进一步崩溃,封建制度逐步形成,历史经历着划时代的变革。许多思想家从不同的立场和角度出发,对当时的社会变革,发表不同的主张,并逐渐形成墨家、儒家、道家和法家等不同的派别,历史上称之为“诸子百家”。诸子百家纷纷著书立说,宣传自己的主张,批评别人,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战国时期儒家的重要代表人物是孟子和荀子。孟子宣扬“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为统治阶级辩护的思想,而荀子却认为:人力能征服自然,应该利用自然为人类服务。他的门人韩非、李斯成为战国末期的法家重要代表人物。
4、解题 《劝学》的“劝”起着统领全篇的作用。教师先在黑板上写一个“劝”字,问道:这个字是什么意思?学生往往会不假思索地回答:“劝告”。教师趁此在“劝”字后加上一个“学”,再问:“劝”是什么意思?学生才会领悟:原来它还有“劝勉”的意思。这在心理学上叫做给学生建立“注意中心”。在这篇以《劝学》为题目的中,勉励人们要不停止地坚持学习,只有这样才能增长知识,发展才能,培养高尚的品德。 三、整体感受 1、字词 中(zhòng) 輮(róu) 舆(y ú) 有(yòu) 槁暴( gǎo pù)驽( nú ) 砺(lì) 参省(cānxǐng) 须臾( yú )跂 ( qì ) 楫(jÍ) 生(xìng) 蛟( jiāo )跬( kuǐ ) 骐骥( qí jì )螯(áo) 锲( qiè )镂( lòu ) 跪(guì)蟮(shàn) 2、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君子说:学习是不可以停止的。 靛青是从蓝草里提取的,可是比蓝草的颜色更深;冰是水凝结而成的,却比水还要寒冷。木材直得符合拉直的墨线,用煣的工艺把它制成车轮,那么木材的弯度就合乎圆的标准了。即使又被风吹日晒而干枯了,木材也不会再挺直,是因为经过加工使它成为这样的。所以木材用墨线量过再经辅具加工就能取直,刀剑在磨刀石上磨过就能变得锋利,君子广博地学习并且每天检验反省自己,那么他就会智慧明达而且行为没有过失了。 2、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学不可以已 3、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于:从\比 而:却,表转折关系 为:凝结成 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中:符合 輮:使……弯曲 虽:即使 有:又 暴:晒 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 则:那么 金:金属 就:靠近 砺:磨刀石 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而:并且 日:每天 知:“智”,智慧 4、思路分析 5、这一段作者是从学习的哪一方面来进行劝学的?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 这一段着重阐明学习的重要意义,分三层连用了五个比喻,证明学习的重要意义 (1)人只要不断学习,就能得到发展、提高; (2)人只有博学,才能增长知识,培养品德,锻炼才干,即达到“知明而行无过”这两层不是平行并列的,而是延伸。
6、字词分析 取之于蓝: 木直中绳: 其曲中规: 参省乎己: 知明而行无过:
7、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我曾经整天思索,却不如片刻学到的知识多;我曾经踮起脚远望,却不如登到高处看得广阔。登到高处招手,胳膊没有加长,可是别人在远处也能看见;顺着风呼叫,声音没有变得洪亮,可是听的人在远处也能听得很清楚。借助车马的人,并不是脚走得快,却可以达到千里之外;借助舟船的人,并不善于游泳,却可以横渡江河。君子的资质秉性跟一般人没有不同,只是君子善于借助外物罢了。 8、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 而:表修饰关系 跂:提起脚后跟 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 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 而:但是 疾:强 彰:明显显著 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辑者,非能水也, 假:借助利用 致:到达 水:游泳 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绝:横渡 生:“性” 善:擅长 9、第三段是围绕哪句论述了? 君子性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10、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说明了“善假于物”的? 11、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堆积土石成了高山,风雨从这里兴起;汇积水流成为深渊,蛟龙从这儿产生;积累善行养成高尚的道德,精神得到提升,圣人的心境由此具备。所以不积累一步半步的行程,就没有办法达到千里之远;不积累细小的流水,就没有办法汇成江河大海。骏马一跨跃,也不足十步远;劣马连走十天,它的成功在于不停止。如果刻几下就停下来了,那么腐朽的木头也刻不断。如果不停地刻下去,那么金石也能雕刻成功。蚯蚓没有锐利的爪子和牙齿,强健的筋骨,却能向上吃到泥土,向下喝到地下的泉水,这是由于它用心专一。螃蟹有六条腿,两个蟹钳,但是没有蛇、鳝的洞穴它就无处藏身,这是因为它用心浮躁。 12、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焉:于此\句末语气词 而:因而 跬:半步 无以:没有用来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锲:刻 舍:放弃 镂:雕刻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之:定语后置的标志 上:向上向下 名作状 黄泉:地下水 一:专一 躁:不专心 13、思考:第四段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学习的方法、态度 14、第4段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来谈学习的方法的?
15、比喻论证思路 16、本 文 的 设 喻 特 点 设喻是一种说明事理的方法,用于论证,即通常所说的“比喻论证”。设喻的基本原则是“以其所知,喻其所不知”,也就是用生活中常见的事物来说明深刻的道理。寓言也是设喻的一种,如“刻舟剑”“守株待兔”等,同样也有深入浅出的效果。 (1)以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事情或现象作为喻体 (2)设喻方式多 正面设喻 正反设喻反复设喻 (3)设喻与说理结合紧密,形式十分灵活 道理隐于比喻 先设喻,后引出道理 先设喻,后引出道理,再设喻 17、
四、巩固提升 文言文断句 郑人游于乡校以论执政然明谓子产曰毁乡校如何子产曰何为夫人朝夕退而游焉以议执政之善否其所善者吾则行之其所恶者吾则改之是吾师也若之何毁之我闻忠善以损怨不闻作威以防怨岂不遽止然犹防川大决所犯伤人必多吾不克救也不如小决使道不如吾闻而药之也 注:子产,名公孙侨,子产是他的字。春秋时著名的政治家。 然明,郑国大夫,名蔑。乡校:当时地方公众聚会议事的场所。 参考答案:郑人游于乡校/ 以论执政/ 然明谓子产曰/ 毁乡校/ 何如/ 子产曰/ 何为/ 夫人朝夕退而游焉∕以议执政之善否∕其所善者∕吾则行之∕其所恶者∕吾则改之∕是吾师也∕若之何毁之/我闻忠善以损怨/ 不闻作威以防怨/ 岂不遽止/ 然犹防川/ 大决所犯/ 伤人必多/ 吾不克救也/ 不如小决使道/ 不如吾闻而药之也 译文:郑国人到乡校休闲聚会,议论执政者施政措施的好坏。郑国 大夫然明对子产说:“把乡校毁了,怎么样?”子产说:“为什么毁掉?人们早晚干完活儿回来到这里聚一下,议论一下施政措施的好坏。他们喜欢的,我们就推行;他们讨厌的,我们就改正。这 是我们的老师。为什么要毁掉它呢?我听说尽力做好事以减少怨恨,没听说过依权仗势来防止怨恨。难道很快制止这些议论不容 易吗?然而那样做就像堵塞河流一样:河水大决口造成的损害,伤害的人必然很多,我是挽救不了的;不如开个小口导流,不如我 们听取这些议论后把它当作治病的良药。”
五、课堂小结 本文作为《荀子》的开篇之作,是一篇论述学习的重要意义,劝导人们以正确的目的、态度和方法去学习的散文。文章以朴素的唯物主义理论为基础,旁征博引,娓娓说理,反映了先秦儒家在教育方面的某些正确观点,其中阐述的关于学习的道理,在今天也具有很强的指导作用。同时,本文也体现了作为先秦诸子思想集大成者的荀子文章的艺术风格。
|
课后作业 | 完成同步阅读练习。 |
板书设计 | |
教学反思 | 教授《劝学》,我拟以“读”为基调,即朗读、诵读、背诵。当然,对于高一的学生来说,在“读”的过程中,老师应该帮助他们扫清字词句的阅读障碍,引导他们理清文章的行文思路,这对诵读课文、理解课文、背诵课文,提高阅读鉴赏文言文的能力很有帮助。针对这样的教学目的,我设计了三个教学环节:诵读课文(感性认知)、探究课文(理性认知)、背诵课文(能力升华)。经过分析、思考,要求领悟文章的基本内容,达到熟练地背诵全文。这种诵读式的教学,跟先前书塾的死记硬背是有着实质上的区别的。 |
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10.1 劝学精品课件ppt: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10.1 劝学精品课件ppt,文件包含第10课《劝学》课件pptx、《劝学》教学设计docx等2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35页, 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10.1 劝学公开课ppt课件: 这是一份语文10.1 劝学公开课ppt课件,文件包含101《劝学》课件pptx、101《劝学》学案docx、101《劝学》教案docx等3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37页, 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下册10.1 兰亭集序优质ppt课件: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下册10.1 兰亭集序优质ppt课件,文件包含1101《兰亭集序》课件pptx、1101《兰亭集序》教学设计docx、1101《兰亭集序》练习docx等3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31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