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浙教版科学中考冲刺二轮复习课件PPT
浙教版初中科学 《生物实验》中考冲刺二轮复习课件
展开这是一份浙教版初中科学 《生物实验》中考冲刺二轮复习课件,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知识回顾,目镜与物镜比较,例题回放,技巧传授,技巧一题型,技巧二解题技巧,实战演练,题组一显微镜的使用,题组二种子萌发条件,题组四食物消化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知识回顾一:显微镜的使用
1.镜座:是显微镜的底座,用以支持整个镜体。 2.镜柱:是镜座上面直立的部分,用以连接镜座和镜臂。 3.镜臂:取放显微镜时手握部位。 4.镜筒:连在镜臂的前上方,镜筒上端装有目镜,下端装有物镜转换器。 5.载物台:在镜筒下方,形状有方、圆两种,用以放置玻片标本,中央有一通光孔,两侧有压片夹,用以固定玻片标本。6.遮光器:上有大小不等的圆孔,叫光圈.可调节光线强弱7.调节器:是装在镜柱上的大小两种螺旋,调节时使镜台作上下方向的移动。 ①粗准焦螺旋:可使镜台作快速和较大幅度的升降,能迅速调节物镜和标本之间的距离使物象呈现于视野中,通常在使用低倍镜时,先用粗调节器迅速找到物象。 ②细准焦螺旋:可使镜台缓慢地升降,多在运用高倍镜时使用,从而得到更清晰的物象。 8.反光镜:装在镜座上面,可向任意方向转动,它有平、凹两面,凹面镜聚光作用强,适于光线较弱的时候使用,平面镜聚光作用弱,适于光线较强时使用。
二、显微镜的使用步骤(一)取镜和安放(二)对光1.转动转换器,使低倍镜对准通光孔。2.转动载物台下的遮光器,选一较大的光圈对准光孔。3.左眼注视目镜, (右眼也要睁开),转动反光镜,使光线通过通光孔反射到镜筒内,通过目镜,可看到白亮的视野。当光线强时,让平面镜对着光源,光线弱的时候,用凹面镜对着光源。(三)低倍镜观察1.把所要观察的玻片标本放在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压住,标本要正对通光孔的中心。
2.眼睛从侧边看着物镜头和标本之间,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直到物镜接近玻片标本为止。3.左眼看目镜内,同时反向缓缓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上升,直到看到物象为止,再稍稍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看到的物象更加清晰。4.看不到物像的重复第2、3两个步骤。(四)高倍镜观察1.移动装片,在低倍镜下使需要放大的部分移动到视野中央。2.转动转换器,移走低倍物镜,换上高倍物镜。3.缓缓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象清晰。4.调节光圈,使视野亮度适宜。注意:换上高倍物镜后禁止向下转动粗准焦螺旋。
三、显微镜的使用注意事项1、显微镜成的像为 倒像 ,可在实际操作中加以体验,应特别注意标本移动的方向与物像移动的方向是 相反的。2、显微镜的放大倍数为 目镜的 放大倍数与 物镜的 放大倍数的乘积。3.显微镜下污点的判断: 污点可能存在于目镜、物镜和玻片标本三个部位,如果移动其中的两个部位污点没有动,说明污点一定在另外一个部位上。
四、临时装片的制作与观察① 、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制作:1、在干净的载玻片上滴一滴清水; 2、用镊子撕下一小块洋葱表皮----要薄,不能有细胞重叠; 3、将撕下的洋葱表皮放在清水中,然后展平;---细胞重叠,看不清; 4、盖好盖玻片-----防止产生气泡; 5、盖玻片一侧滴一滴红墨水,另一侧用吸水纸吸水----进行染色,作用可以清楚看到细胞的结构;没有染色的显微镜下很难看清楚细胞结构; 注,观察时,若视野中有黑色圆圈,说明气泡太多----装片要重新制作
②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制作:1、在干净的载玻片上滴一滴生理盐水; 2、用牙签在自己口腔内壁上刮几下; 3、将刮下的口腔上皮细胞涂在生理盐水中; 4、盖好盖玻片; 5、用0.01%亚甲基蓝进行染色;③简图
1.图是显微镜的结构及观察植物细胞的步骤,据图回答:(1)步骤1说明 成功.(2)步骤4的操作是向 移动装片.(3)该显微镜最大能将细胞放大 倍.(4)步骤5的操作是换用了 倍物镜. 。
【答案】(1)对光 (2)向右(3)200 (4)高【解析】(1)观察“洋葱表皮细胞”时,(1)首先是对光,眼睛注视目镜内,同时转动D反光镜,直到看到白亮的视野;步骤1说明对光成功,因视野是白亮的.(2)显微镜呈倒立的像,物像的移动方向和玻片的移动方向相反.使用显微镜观察玻片时,细胞物像位于视野右方,要使物像移至视野中央,物像应向左方移动,因此玻片应向右方移动.步骤4的操作是向右移动装片.
【解析】(3)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视野就越暗,看到的细胞体积就越大,但细胞数目越少.所以转动转化器使物镜F对准通光孔,可以看到体积较大的细胞.该显微镜放大倍数最大是A目镜5×40=200倍,故该显微镜最大能将细胞放大200倍.、(4)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视野就越暗,看到的细胞体积就越大,但细胞数目越少,步骤5的操作是换用了高倍物镜,
2.赤霉素(GA)能促进豌豆茎节间的伸长,生长素(IAA)也可以促进茎的伸长.某同学设计了如下的实验来验证:赤霉素与生长素具有协同作用.(一)实验步骤:①取生长状况相同的豌豆幼苗,从豌豆幼苗的同一部位切取等长的茎段若干段,平均分成两组.②将两组豌豆茎切段分别放入两个标号为A、B的培养皿中(培养液的成分见图1),在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培养.③每隔12小时,测量茎切段长度一次,48小时后计算茎切段伸长的平均值.实验结果见图2曲线.(二)根据以上实验回答:(1)以上实验不能准确说明赤霉素与生长素具有协同作用,其原因是 .
(2)请参照上述实验完善实验,写出你补充的实验设计,并预测整个实验的结果,同时根据结果得出结论.①应补充的实验:第一步:再取 的豌豆幼苗,从豌豆幼苗的同一部位切取等长的茎段若干段.平均分成C、D两组;第二步:C组培养液添加 ;D组培养液添加 ,在相同条件下培养;
第三步:测量并计算茎切段伸长的 .②实验结果的预测、说明:C、D组的茎切段都比B组的 ,但都比A组的 ;说明 .
【答案】(1)缺少生长素和赤霉素单独作用的对照试验;(2)①生长状况相同;一定浓度的生长素;一定浓度的赤霉素; 平均值;②短;长;生长素和赤霉素都能促进茎的伸长,两者具有协同作用
【解析】(1)以上实验不能准确说明赤霉素与生长素具有协同作用,其原因是缺少(生长素和赤霉素单独作用的)对照实验.(2)①第一步:再取生长状况相同的豌豆幼苗,从豌豆幼苗的同一部位切取等长的茎段若干段.平均分成C、D两组;第二步:C组培养液添加一定浓度的生长素;D组培养液添加一定浓度的赤霉素在相同条件下培养;在相同条件下培养.第三步:测量并计算茎切段伸长的平均值
【解析】②由图2可以看出IAA与GA协调作用,促进了植物生长.故可预测C组的茎切段比B组的短,但比A组的长;D组的茎切段比B组的短,但比A组的长.说明生长素和赤霉素都能促进茎的伸长,两种激素的协同作用,使其对植物茎伸长的促进作用增强.
2.小周用图所示的装置“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1)调节烛焰、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其目的是使像能成在______.(2)小周在图所示位置得到一个清晰的像.老师要求她在凸透镜不动的情况下.在光屏上再成一个更小的实像,小周应当把蜡烛向______移动.同时把光屏向______移动.(3)小周把自己的近视眼镜放在凸透镜与蜡烛之间,发现光屏上的像变得模糊不清.她应当向______移动光屏,可再次得到清晰的像.
【答案】(1)光屏中央(2)远离透镜方向(左);靠近透镜方向(左).(3)远离透镜方向(右)【解析】(1)为了使烛焰的像能成在光屏的中心,必须使烛焰、凸透镜和光屏三者的中心放在同一高度上.(2)要使所成的像更小,应增大物距,所以使蜡烛向远离透镜方向或向左移动.物距变大,则像距要变小,所以光屏要靠近透镜或向左移动.(3)近视镜是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所以通过透镜的光线会晚一些会聚,因此需要使光屏向远离透镜或向右移动.
一、测量型实验题这种实验题是比较简单的,主要包括直接测量型实验和间接测量型实验,只要同学们不马虎,得满分是没问题的。二、探究型实验题 新课标的特点就是探究,探究型实验题也是中考物理实验题的主角。教材上除了几个测量类实验和演示实验以外,都可以以探究的形式出现,课本上的实验是出题的一个重点。 解法分析:解探究题要深入了解课本上实验的原理和方法,做到了如指掌,才能对探究实验题做到万无一失;二是掌握探究的方法,要熟练运用“控制变量法”“等效替代法”“类比法”等方法。
三、开放型实验题 有许多物理实验可以用不同的方法来做,用不同的实验方法、不同的验仪器能得出相同的实验结果,也就是说物理实验具有开放性。开放型实验题是近年考题中的一个新亮点,特点是题设条件不确定、解题方法多样化、答案不惟一;在考查大家实验能力的同时还考查大家的创新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因为一题多解,考题的难度并不大。 解法分析:希望大家把做过的开放型实验题归纳在一起,找到解题方法和技巧,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发散思维能力。
四、设计型实验题 设计型实验让我们自行设计实验方案,能考查综合运用能力、创新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常见设计型实验题多数考察密度和电学部分,并有以下特点:基础性:大部分题目以课本知识为依托,不脱离教材,考查我们对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开放性:设计题大部分没有惟一答案,只要求写出其中的一种或几种,还有就是贴近生产、生活,常把日用品作为实验仪器来验证物理规律,考查知识的迁移能力与运用能力。 解法分析:设计型实验题所能涵盖的内容较多,提供的信息较少,出题的知识点不好把握,要求我们要富有创新精神,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遇到问题需要充分发挥自己的想像力。
1.如图所示显微镜的几个操作步骤,规范的操作顺序是( ) A.①→②→③→④ B.③→①→②→④C.①→③→④→② D.③→①→④→②
【答案】B【解析】显微镜的观察包括:取镜和安放、对光、放置玻片标本、观察。把所要观察的载玻片放到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压住,标本要正对通光孔,再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直到物镜接近载玻片,眼睛看着物镜以免物镜碰到玻片标本,然后左眼向目镜内看,同时反向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上升,直到看清物像为止。再略微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看到的物像更加清晰。
2.如图是某同学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时在显微镜下看到的几个视野,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A. 按照正确的操作顺序,该同学先后看到的视野依次(3)(4)(2)(1)(5)B. 若观察过程中没有更换目镜,则观察视野(5)时用的物镜比观察(2)时用的物镜短C. 观察到视野(4)后,该同学向右上方移动装片可观察到视野(2)D. 要使视野(1)的亮度增加,把显微镜移到明亮处即可
【答案】A【解析】A、使用显微镜,该同学先后看到的视野依次(3)对光、(4)视野不理想、(2)将物象移到视野中央、(1)换高倍镜、(5)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象更加清晰.A正确.B、(2)到(5),细胞变大,若观察过程中没有更换目镜,则观察视野(5)时用的物镜比观察(2)时用的物镜长,B错误;C、显微镜呈倒像,观察到视野(4)后,该同学向左下方移动装片可观察到视野(2),C错误;D、要使视野(1)的亮度增加,可选用大光圈和凹面镜,D错误;
3.根据“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实验,回答下列问题:(1)如果你是老师,在准备本实验的材料用具时,不需要准备图1中的 (填标号),还需要添加的材料用具有 (2)如果观察时使用5×目镜和10×物镜,则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 。
(3)观察时如果视野过亮,除了调节显微镜的光圈外,还可以调节哪一结构?在显微镜上标注该结构的名称(4)图2是孙悟同学所绘的人体口腔上皮细胞结构图,请你指出图中存在的错误或不妥之处。
【答案】(1)③;纱布,吸水纸,消毒牙签,生理盐水,稀碘液(2)50(3)反光镜(4)人体口腔上皮细胞没有液泡,多画了液泡
【解析】如图所示,①~⑥分别为显微镜、消毒牙签、刀片、吸水纸和滴管。(1)临时装片的制作,需要生理盐水,稀碘液,消毒牙签,滴管,纱布,镊子,吸水纸,载玻片,盖玻片,显微镜,不需要用刀片。(2)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等于目镜的放大倍数乘以物镜的放大倍数。(3)为了调节视野的明暗,除了调节光圈外,还可调节反光镜,光线过暗时,可以用大光圈和凹面镜增加亮度;光线过强时,用小光圈和平面镜降低亮度。(4)口腔上皮细胞属于动物细胞,其包括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没有液泡。
4.琳同学利用显微镜观察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请根据她的实验过程回答下列问题:(1)如图1显示制作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几个步骤,请按操作的顺序排列图中各标号所示步骤:______(2)上述步骤中,哪一个步骤操作不当会出现如图2中的结果_____
(3)如图3是陈琳同学在40倍物镜下观察到的影像,若她想看到更多更完整的细胞,应该怎么办?______A.用100倍物镜 B.将标本往上移动C.用10倍物镜 D.将标本往下移动(4)切洋葱时,陈琳同学感到要流眼泪,原因是洋葱中含有刺激性物质,这些物质存在于洋葱细胞的______结构中.用显微镜观察,要想看到该结构,显微镜的视野亮度需暗一些,怎样调节显微镜可以达到效果呢?请在显微镜结构图中(图4)标记你所要调节的结构,并写出调节的方法.______
(5)接下来,陈琳同学又通过显微镜观察到了人口腔上皮细胞,发现和洋葱表皮细胞的结构有区别,请你通过如图5来表示它们的异同点,其中,两圆的重合区域为相同点,则图中B区和C区分别含有下列括号中①~⑤所示的哪些细胞结构?B______、C______.(填标号).(①细胞壁 ②细胞膜 ③细胞质 ④细胞核 ⑤大液泡)
【答案】(1)5→4→3→1→2;(2)1;(3)C;(4)液泡;可以将光圈调小和使用反光镜的平面镜;(5)②③④;①⑤.
【解析】(1)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实验步骤简单的总结为:擦、滴、撕、展、盖、染、吸.“擦”用干净的纱布把载玻片和盖玻片擦拭干净;“滴”把载玻片放在实验台上,用滴管在载玻片的中央滴一滴清水;“撕”把洋葱鳞片叶向外折断,用镊子从洋葱鳞片叶的内表面撕取一块薄膜;
【解析】“展”把撕取的薄膜放在载玻片中央的水滴中,用解剖针轻轻的把水滴中的薄膜展开;“盖” 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端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液滴,然后缓缓放平;“染”在盖玻片的一侧滴加碘液.“吸”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重复2~3次,使染液浸润到标本的全部.
【解析】(2)在制作临时装片是盖盖玻片一步很重要,要不然容易产生气泡,气泡与细胞重叠不易观察.其正确操作是:让盖玻片的一边先接触载玻片的水滴,利用水的表面张力,缓缓的盖下时使水充满载玻片与盖玻片之间,不留气泡.从图2看出视野中出现了气泡,因此是图1所示步骤中1盖盖玻片操作不当形成的.(3)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视野就越小,看到的细胞就越大,但数目最少;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小,视野就越大,看到的细胞就越小,但数目最多;若她想看到更多更完整的细胞,表明显微镜的放大倍数变小.因此在不换目镜的情况下,应选择10倍物镜.
【解析】(4)液泡内的液体叫做细胞液,细胞液中溶解着多种物质,洋葱中含有的刺激眼物质就溶解在细胞液中.遮光器上光圈有大小之分,能调节光线的强弱;反光镜的作用是反射光线,有平面镜和凹面镜两个面.当外界光线较强时用平面镜;当外界光线较弱时用凹面镜.因此要想用显微镜观察到该结构,显微镜的视野亮度需暗一些,可以将光圈调小和使用反光镜的平面镜.(5)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共同具有的结构是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植物细胞具有动物细胞不具有的是细胞壁、液泡、叶绿体.
1.如表为某同学探究“大豆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的实验设计,对其分析错误的是( )A.①组不萌发是因为缺少水分B.③组不萌发是因为缺乏空气C.对照实验②和③的变量实质上是水的多少D.④组不萌发是因为温度偏低
【答案】C【解析】A.①号不放水,种子不萌发,因此不萌发是因为缺少水分,正确;B.③号浸泡水中,种子与空气不接触,缺乏空气,种子不萌发,因此不萌发是因为缺乏空气,正确;C.对照实验②和③的变量实质上是空气,而不是水的多少,错误;D.④号置于4℃冷藏室中,温度低种子不萌发,因此不萌发是因为温度偏低,正确。
2.为探究“茄子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因素”,某研究人员做了如下实验:实验一:不同温度条件对三种茄子种子萌发的影响,实验结果如表.实验二:三种茄子幼苗在晴天叶片光合速率的日变化情况,实验结果如图.表:不同温度条件下三种茄子种子平均萌发率
请回答:(1)从实验一得知,茄子种子萌发最适宜的温度条件是 .(2)实验二中茄子幼苗在11时--13时的光合作用速率都有明显下降,这是因为中午温度高, ,导致光合作用速率明显降低;(3)有实验二推知:若在晴天条件下,多日未给三种茄子幼苗浇水,土壤处于干旱缺水状态下,三种茄子幼苗的光合作用速率会
【答案】(1)20--30(2)蒸腾作用过强,叶片气孔大量关闭,二氧化碳供应减少(3)变小
【解析】(1)根据图中的信息可以知道,茄子种子萌发最适宜的温度条件是在之间的变化.(2)由实验二中茄子幼苗生长曲线图可以知道,在11时时的光合作用速率都有明显下降,这是因为中午温度高,蒸腾作用过强,叶片气孔大量关闭,二氧化碳供应减少,导致光合作用速率明显降低;(3)实验二推知:若在晴天条件下,多日未给三种茄子幼苗浇水,土壤处于干旱缺水状态下,三种茄子幼苗的光合作用速率会变小.原因是缺水使叶绿体中的叶绿素合成受阻,进而影响光合作用.
3.为了探究环境温度对菜豆种子萌发的影响,小金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①选用籽粒饱满、均匀一致的菜豆种子60粒,将种子随机平均分成3组,分别放入三个垫有二层湿滤纸的培养皿内。②用记号笔在每个培养皿上做好标记(如图所示),然后将三个培养皿分别放到4℃、25℃、40℃的培养箱中恒温培养7天。③……。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实验步骤③ 。(2)除温度外,请再列举2个影响实验结果的其它变量 。(3)培养皿垫二层湿滤纸的目的是 。(4)若实验结果三个培养皿中都没找到发芽的菜豆,请分析可能的原因是 。(5)有同学说上述实验材料过于浪费,每个培养皿只需要放一粒菜豆种子就可以了。你是否同意这个说法并说明理由 。(6)小周同学用另一种植物种子做了上述实验,结果发现4℃环境中的种子萌发率明显高于其它二组。请推测该植物所生活的环境条件很可能是 。
【答案】(1)观察并记录每个培养皿中萌发的菜豆种子数(2)水分、氧气、种子自身的因素(3)提供菜豆种子萌发时所需的水分(4)种子休眠或种子已死亡或水分不足(合理均可)(5)否; 1粒种子具有偶然性,实验结果不可靠(6)低温(寒冷)
【解析】(1)步骤(2)用记号笔在每个培养皿上做好标记(如图所示),然后将三个培养皿分别放到4、25、40的培养箱中恒温培养7天.因此步骤(3)可以通过观察统计一段时间后种子萌发数量来判断温度对种子萌发的影响.(2)影响菜豆种子萌发的因素除了温度外、还有充足的水分,空气和适宜的温度以及自身的因素等.(3)因为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有适量的水分、充足的空气和适宜的温度,因此培养皿垫二层湿滤纸的目的是提供菜豆种子萌发时所需的水分.
【解析】(4)影响种子萌发的因素除外界条件外,还有种子自身的因素;能够萌发的种子必须具有完整且活着的胚,种子不处于休眠期.如果种子死亡、胚不完整、种子处于休眠期,即使具备适宜的外界条件,种子也不会萌发.(5)若每个培养皿只需要放一粒菜豆种子就可以,则因为实验中种子的数量太少,1粒种子实验会出现偶然性,实验结果不可靠.(6)因为4环境中的种子萌发率明显高于其它二组,推测该植物所生活的环境条件很可能是该低温环境中.
4.某校初一学生王晓菲是班生物科技活动小组的成员。为了研究光照、水分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她做了如下实验:①取4个同样大小的花盆,分别装满同样的土壤,并编号;②再选取4株同样大小的大蒜幼苗分别植入4个花盆土壤中,处于适宜的、相同的深度;③将这4个花盆分别放在不同的环境中,按下表要求连续管理20天,进行观察并记录。请回答:
(1)生长状况最好的应是 号花盆的幼苗。(2)将1号与3号、4号花盆进行比较,可以研究 对幼苗生长发育的影响。(3)4号花盆中的幼苗最终死亡,原因最可能是 。(4)这个实验在设计上存在着缺陷,请指出: 。
【答案】(1)1 (2)水、空气 (3)根部不能进行呼吸作用 (4)样本(或大蒜幼苗)数量少
【解析】(1)植物的生长靠得是光合作用积累有机物,在室温、光照充足、适量浇水的条件下,植物的光合作用能够正常进行。观察表格可知,编号1的环境条件最适宜,因此相比较而言植物1生长得最好。(2)1号与3号对照,变量是水分;1号与4号对照,变量是空气,变量就是要探究的条件。(3)4号花盆中的幼苗最终死亡,原因最可能是缺少空气,根部不能正常呼吸,发生厌氧呼吸,产生酒精,导致幼苗死亡。(4)这个实验在设计上存在的问题是每个花盆中大蒜幼苗数量太少,具有实验的偶然性,易产生误差。
题组三:呼吸和光合作用
1.植物幼苗在生长时,要进行呼吸作用。请用简单方法来测量菜豆幼苗有氧呼吸强度的大小(以单位时间内的耗氧量表示)。实验材料:带塞的玻璃钟罩,大、小烧杯,10%NaOH溶液,带刻度的玻璃导管、清水、微型盆栽菜豆幼苗。
(1)本实验可用如下图装置,但该装置中还缺少某个必要的组成部分,利用所给的器具和试剂,则添加该组成部分的操作是______。增加该组成部分的目的是:_______。(2)本实验进行的原理是:____________。
(3)实验步骤:①.取两个上述装置,编号为甲、乙。对所用的盆栽菜豆幼苗,甲中放置正常生长的菜豆幼苗,乙中放置_________。连接好玻璃导管后,调节水柱高度,使两装置一样高。②.__________,并开始计时。 ③.一段时间后,__________,根据实验结果测算出幼苗在这段时间内的呼吸强度。 (4)本实验设计对照组的目的是:____________。
【答案】(1)用小烧杯盛适量的10%NaOH 溶液置于玻璃钟置内吸收幼苗呼吸作用释放出的CO2(2)幼苗在黑暗中只进行呼吸作用,呼吸作用消耗容器中的氧并释放出二氧化碳,而二氧化碳又被容器中的碱液所吸收,致使容器中的气压减少,使玻璃管内水柱上升。 (3)①.死的相同的盆栽菜豆幼苗 ②.将两装置都放在相同的黑暗环境中 ③.测量水柱上升高度 (4)排除外界温度、气压变化对实验结果的影响(或:校正因外界温度、气压变化造成的实验误差)
2.某生物兴趣小组进行实验操作如下,请分析回答:①将银边天竺葵置于暗处48小时;②将叶片B用透明塑料袋包扎(如图所示),塑料袋内放入适量的固体氢氧化钠(氢氧化钠能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③将处理后的银边天竺葵移到阳光下2小时后摘取叶片A和叶片B;④把叶片A、B分别进行水浴加热后漂洗;⑤漂洗后分别对叶片A、B滴加碘液。
(1)步骤①将银边天竺葵置于暗处48小时的目的是将叶片中原有的 运走耗尽。(2)叶片A滴加碘液后绿色部分变为 色,非绿色部分变为棕黄色,说明绿色部分进行了光合作用,产物是 ,该实验的变量是 。(3)叶片B滴加碘液后没有变蓝,是因为缺少光合作用所需的原料 。(4)步骤④水浴加热的目的是脱去叶片中的 。
【答案】(1)淀粉(2)蓝;淀粉;叶绿体(3)二氧化碳(4)叶绿素
【解析】(1)为了排除叶片内原有淀粉对实验现象的影响,实验前要将实验装置放在暗处48小时,是要对植物进行暗处理,在黑暗条件下,植物不进行光合作用,只进行呼吸作用,近而消耗植物体内的淀粉,防止影响实验结果。
【解析】(2)将叶片进行暗处理、光照、脱色、滴加碘液后,观察到的现象是:叶片A的绿色部分变为蓝色,说明进行了光合作用产生了淀粉。光合作用是指利用光合色素,将二氧化碳(或硫化氢)和水转化为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或氢气)的生化过程,而碘液遇淀粉变蓝,证明淀粉是光合作用的产物;叶片A的非蓝色部分没有变蓝色,说明没有淀粉,故不进行光合作用;比较叶片A的绿色部分和非绿色部分的实验现象可知,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非绿色植物部分没有叶绿体,绿色植物部分有叶绿体,其他变量均相同,故实验变量是叶绿体。
【解析】(3)叶片B滴加碘液后没有变蓝,说明没有产生淀粉,故没有进行光合作用;比较叶片A的绿色部分和叶片B的绿色部分的实验现象可知,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4)叶片中含有的叶绿素会使实验现象不明显,因此在滴加碘液前要脱去叶绿素,方法是将叶片放在盛有酒精的小烧杯里隔水加热,让叶片中的叶绿素溶解到酒精里。在小烧杯中隔水加热可以使叶片受热均匀,防止酒精飞溅,便于观察实验现象。
3.下面甲图表示光照强度的变化与某植物光合速率的关系,乙图表示温度变化与某种植物光合速率的关系,丙图表示森林叶面积指数与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关系(叶面积指数是指单位土地面积上植物叶面积的数量.此值越大,表示植物叶片交错程度越大)。(注:光合作用的速率是植物在单位时间内制造有机物的量,因为有机物的量测定不方便,通常用氧气的释放量或二氧化碳的吸收量来表示)请回答:
(1)甲图中曲线上B点代表的含义为: A点代表的含义为:(2)由乙图分析可知,该植物体在其它环境因素适宜时,体内有机物积累速率要达到最大的温度要求应该是 。温度超过40℃时此种植物表现为 。(3)丙图中的阴影部分表示 ,在对森林资源的利用中,一般要在叶面积指数为6而不是为8时进行林木的采伐比较合算,请简要说明原因
【答案】(1)光合作用强度等于呼吸作用强度 没有光照时呼吸作用强度(2)25℃ 不再生长 (3)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的量 叶面积指数为6时,该森林的干物质的量达到最大,而叶面积指数达到8时,虽然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的量增加了,但呼吸作用消耗更多,干物质的积累量反而减少了。
1.将甲、乙、丙三支试管按要求处理(加入馒头屑是等量的)后放入37℃左右的温水中,5—10分钟后各滴入2毫升碘液,对此实验的描述正确的是( )A.试管甲和试管乙可作为对照B.试管丙在该实验中不变色C.滴碘液后,变蓝色的是试管乙D.温度不影响唾液对淀粉的消化
【答案】B【解析】本实验设置了两组对照实验:一组是甲试管和丙试管,变量是唾液,目的是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另一组是乙试管和丙试管,变量是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目的是探究牙齿和舌在淀粉消化中的作用。
为了研究脂肪、糖类和蛋白质在生物体内的作用,小明进行了系列实验:实验一:比较三类物质所含能量的多少①分别称取克干燥的花生仁、大米和牛肉干,用小刀切碎。②在试管内加入毫升水,测量并记录试管中水的温度。③将花生仁放在燃烧匙上,在酒精灯上加热,当花生仁开始燃烧时,马上放在试管下方(如图),直至花生仁燃尽,测量并记录实验数据。④分别用大米和牛肉干重复上述实验步骤,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
(1)实验中将花生仁等切碎更有利于充分燃烧,从可燃物燃烧的条件分析,其原因是_____ 。(2)步骤③中测量并记录的实验数据应是_____ 。实验二:研究动物体内脂肪是否具有保温功能①将适量且等量的猪油放入两个相同的塑料袋,并分别在猪油中插入相同型号的温度计,封好袋口,一组放入冰箱作为实验组,另一组放在室温下作为对照组。②每隔相同时间观察并记录实验数据。③多次重复实验,得出结论。(3)实验二中步骤①的设计有明显不足,请加以改进:_____ 。
【答案】(1)切碎后能与氧气更充分接触(其它合理表述也可)(2)试管中水的最高温度(3)应将相同型号的一支温度计放入空塑料袋中,封好袋口,作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同时放入冰箱(其它合理表述也可)
【解析】(1)燃烧的条件有:物质是可燃物,可燃物与空气充分接触,可燃物达到着火点。将花生仁等切碎,有利于与氧气更充分接触。(2)实验中燃烧匙上物质的烧燃可以放出大量的热量,通过热量传导使得试管中水的温度上升,我们可以测量并记录试管中水的最高温度来比较花生仁、大米和牛肉干所含能量的多少。试管中的水达到最高温度所吸收的热量近乎等于物质燃尽时所放出的热量。(3)本实验要探究的是动物体内脂肪是否具有保温功能,因此该实验的唯一变量是脂肪,即应将相同型号的一支温度计放入空塑料袋中,封好袋口,与实验组(将相同型号的温度计插入猪油当中,封好袋口)形成对照,最后将两组装置同时放入冰箱。
2.实验表明,酶的活性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温度、溶液的酸碱度(pH值)等.下面的实验是某学校生物兴趣小组在老师的指导下,为研究酶的活性和溶液的酸碱度之间的关系而设计的,具体的实验过程是:准备5支含有等量酶溶液且溶液pH值各不相同的试管,每支试管都加一块0.5cm3大小的正方体凝固蛋白块,然后将5支试管同时放置在25℃室温条件下处理,记录各试管内蛋白块的消失时间.实验结果如下:
(1)酶活性最强时的pH值是______.(2)在人的消化道内,能分泌本实验酶的部位是______.(3)请你根据实验结果,帮助生物兴趣小组总结出溶液的酸碱度(pH值)与酶活性之间的关系.______.
【答案】(1)2 (2)胃(3)酶的活性受到溶液的酸碱度(PH值)的影响,在一定的PH值范围内,随着溶液PH值的升高,酶的活性逐渐增强;但超过一定的PH值时,随着溶液PH值的升高,酶的活性反而逐渐减弱.
【解析】(1)胃蛋白酶对蛋白质的水解有催化作用,胃蛋白块消失的时间越短,说明酶的活性越强,从表中数据可知当PH约为2时,胃蛋白块消失时间最短,即胃蛋白酶催化作用效果最好.(2)在人的消化道内,能分泌本实验酶的部位是胃;(3)有表中可总结出溶液的酸碱度(PH值)与酶活性之间的关系:在一定的PH值范围内,随着溶液PH值的升高,酶的活性逐渐增强;但超过一定的PH值时,随着溶液PH值的升高,酶的活性反而逐渐减弱.
3.探究温度对酶活性影响的实验,需要进行以下操作:(1)取3支试管,编号并各注入稀淀粉溶液;(2)向各试管注入淀粉酶溶液;(3)向各试管滴碘液;(4)将3支试管分别放在37度的热水、沸水和冰块中维持温度5分钟;(5)观察实验现象.请根据表格回答下列问题:
实验操作 加入物质A试管B试管C试管①稀淀粉溶液222 ②淀粉酶溶液111③碘液(滴)111 ④温度处理5分钟37℃100℃0℃⑤观察现象
①以上操作最合理的实验顺序应是 . (某些操作可多选)②以正确的实验顺序进行实验后,观察到B试管内的溶液变蓝色,这是因为 .③5分钟后,在A试管中,淀粉酶的质量 (选填“增加”、“减少”或“不变”);在胃、肠中唾液淀粉酶质量减少,最终转变成 ,并被小肠吸收进入血液循环.
【答案】(1)(2)(4)(3)(5)在时淀粉酶失活,淀粉没有被分解,淀粉遇碘变蓝色减少 ;氨基酸
【解析】(1)要探索温度对酶活性影响,就要以温度为变量设置对照实验,即设计的实验应该是除温度不同外,其它条件都要相同;其次,还要注意实验步骤的设置:试管编号、加入等量淀粉糊、加入等量淀粉酶、不同温度下水浴相同时间、滴加碘液观察现象、得出结论.因此最合理的实验顺序应为:(1)取3支试管,编号并注入2毫升淀粉溶液 (2)向各试管注入1毫升新鲜淀粉酶溶液 (4)将3支试管分别放入的60度热水、沸水和冰块中维持5分钟 (3)向3支试管中各滴一滴碘液 (5)观察实验现象.
【解析】(2)酶的活性受温度的影响,高温和低温都会使酶的活性受到抑制;在人体内酶的活性最高,在37度左右酶的催化作用最强,放到的100度水中,淀粉酶失去活性,不能分解淀粉,所以会变蓝色.(3)5分钟后,唾液淀粉酶会把淀粉转化为麦芽糖,自身也会因为消耗而减少.淀粉酶属于蛋白质,最终被消化成氨基酸.
4.图中甲、乙、丙三条曲线分别表示食物中三种营养物质在消化道中的变化情况,读图并填空:(1)图中曲线乙表示 的消化.(2)从图中看,淀粉最终在 中彻底消化分解成葡萄糖.(3)葡萄糖被吸收进入血液后,导致血糖超过正常含量,刺激体内的感受器,引起激素调节, 的分泌增加,使血糖含量下降,维持在正常水平。
【答案】(1)蛋白质 (2)小肠 (3)胰岛素【解析】营养物质进入消化道的先后顺序是: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和肛门,其中具有消化功能的器官是口腔、胃、小肠.淀粉在口腔内就开始消化,蛋白质在胃内开始消化,脂肪只能在小肠内消化.(1)从图中可以看出,物质甲最先被消化,然后是物质乙被消化,最后是丙被消化,可以判断甲是淀粉,乙代表蛋白质,丙代表脂肪.(2)从图中看,淀粉最终在小肠中彻底消化分解成葡萄糖.(3)葡萄糖被吸收进入血液后,导致血糖超过正常含量,刺激体内的感受器,引起激素调节,胰岛分泌的胰岛素增加,使血糖含量下降,维持在正常水平.
题组五:激素调节的实验探究
1.某生物小组为了探究甲状腺激素对蝌蚪发育的影响,设计了如下实验步骤:a.取两个玻璃缸编号为A、B,在A、B两缸内各加入500ml池塘水和等量的蝌蚪饲料.b.在A、B两缸内加入同时孵化的相同数量的蝌蚪(不能少于5只)c.在A缸加入适量的甲状腺激素,B缸不加.d.保持A、B两缸内水温22﹣25℃,并每天观察和记录蝌蚪生长发育的情况.
请根据实验和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该探究实验的变量是 .(2)步骤C设计的是 ,其中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是 .(3)A、B两缸中的蝌蚪数量“不能少于5只”,是为了减少 对实验结果的影响.(4)预测实验结果:蝌蚪长出四肢A缸 (早或迟)于B缸,蝌蚪发育成幼蛙所需的时间A缸比B缸 (长或短).(5)根据预测可得出结论:甲状脉激素具有促进蝌蚪发育的作用.
【答案】(1)甲状腺激素;(2)对照实验;A和B;(3)偶然性;(4)早;短.【解析】(1)实验的变量要针对要探究的问题来设置,本实验探究的是甲状腺激素对蝌蚪生长发育的影响,因此应以甲状腺激素为实验变量。
【解析】(2)对照实验是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这个不同的条件,就是唯一变量。步骤C中在A缸加入甲状腺激素,B缸未加入,是否加入甲状腺激素即为实验中的唯一变量,因此步骤C设计的是对照实验;对照实验中要设置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是施加实验变量处理的被试组,对照组是不施加实验变量处理的对象。在该实验中A缸加入了甲状腺激素,是实验组,B缸不作任何处理,是对照组,在实验中起对照作用。
【解析】(3)A、B两缸中的蝌蚪数量“不能少于5只”,因为任何实验对象都会存在个别现象,为避免偶然性的发生,蝌蚪的数量不能少于5只。(4)甲状腺激素有促进代谢和促进生长发育的作用,因此可以预测加入适量的甲状腺激素的A缸蝌蚪长出四肢的时间早于未作处理的B缸,蝌蚪发育成幼蛙所需的时间也是A缸短于B缸。
2.图所示垂体与甲状腺存在特定作用关系.请简答问题:(1)垂体与甲状腺都属于 腺,分泌物H和h作为化学性信号物质都可称为激素.H和h由腺细胞分泌后直接释放到 ,被运输到达特定组织细胞发挥作用.
(2)h称为 ,对组织细胞具有 的作用而使体内产热量增加,此外还具有 神经系统兴奋性等作用.(3)H称为 ,对甲状腺分泌物的合成与释放有促进性作用.(4)h的分泌总是受到H的作用,但又总是保持相对稳定.其重要原因之一是h也会对垂体产生影响:当h分泌较多时会 垂体分泌H;h分泌少时H的分泌又会 .这种调节称为 调节
【答案】(1)内分泌; 血液;(2)甲状腺激素; 促进新陈代谢;提高;(3)促甲状腺激素;(4)抑制;增多 ;反馈
【解析】(1)垂体与甲状腺都属于内分泌腺,H和h由腺细胞分泌后直接释放到血液,随血液被运输到达特定组织细胞发挥作用.(2)h是由甲状腺产生的,称为甲状腺激素,对组织细胞具有促进新陈代的作用而使体内产热量增加,此外还具有提高神经系统兴奋性等作用.(3)H是由垂体产生的,称为促甲状腺激素,对甲状腺分泌物的合成与释放有促进性作用.(4)甲状腺激素的分泌总是受到促甲状腺激素的作用,但又总是保持相对稳定.其重要原因之一是甲状腺激素也会对垂体产生影响:当甲状腺激素分泌较多时会抑制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分泌少时促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又会增多,这种调节称为反馈调节.
3.在农业生产中,农户常用一定浓度的萘乙酸(生长素类似物)除去与单子叶农作物混生的双子叶杂草.下图表示不同浓度的萘乙酸对单子叶植物和双子叶植物的影响,请据图分析回答:(1)由图分析可知,萘乙酸对植物生长的作用具有两重性,即低浓度 ,浓度过高则 .(2)当萘乙酸的浓度为B时,对曲线(1)和(2)的作用分别是 (3)图中代表单子叶农作物的曲线是 (填序号) .(4)田中所施萘乙酸的浓度最好在图中 (用字母表示)之间.
【答案】(1)促进生长 抑制生长 (2)促进、促进(3) ②(4)C-D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浙教版初中科学 《物理实验》中考冲刺二轮复习课件,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知识回顾,例题回放,技巧传授,技巧一题型,技巧二解题技巧,实战演练,题组一光学实验,题组四电学实验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浙教版初中科学 《化学计算》中考冲刺二轮复习课件,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知识回顾,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100%,例题回放,技巧传授,技巧一化学考题类型,技巧二解题技巧,实战演练,题组一化合价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浙教版初中科学 《酸碱应用》中考冲刺二轮复习课件,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知识回顾,知识回顾二酸的性质,常见的酸,知识回顾三碱的性质,知识回顾四中和反应,例题回放,技巧传授,技巧一题型,技巧二解题技巧,实战演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