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专题14 考点1 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
展开高考解密
考点1 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
(2019·全国文综Ⅲ)农用大棚长期处于封闭或半封闭状态。随着使用年限增长,我国北方不少大棚内土壤次生盐渍化逐渐显现,影响作物产量和品质。究其原因主要有:灌溉水含盐量高;过量施用化肥等。
提出治理大棚土壤次生盐渍化的合理建议。(10分)
答案 减少化肥施用量、增施有机肥;利用淡水灌溉淋溶(洗);夏季时去掉棚膜,利用雨水淋溶(洗);客土置换。
解析 由材料可知,大棚内土壤次生盐渍化的主要原因是灌溉水含盐量高以及化肥的过量施用。灌溉水含盐量高引起的次生盐渍化的解决措施是利用淡水灌溉淋溶(洗)或者利用雨水淋溶(洗);过度施用化肥引起的土壤次生盐渍化的解决措施是减少化肥的施用量,增加有机肥的施用量。将大棚内的土壤用别处(低盐、质地好)的土壤置换(客土置换)也是解决大棚内土壤次生盐渍化的措施之一。
1.资源不合理利用造成的环境问题
2.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合理开发与利用的措施
考向1 通过“非可再生资源的开发利用”考查“综合思维”
1.(2021·安徽池州市期末)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
加拿大北部油砂资源储量丰富,油砂中含有大量的沥青和石油,油砂的开采分为露天开采和原地开采。露天开采后将油砂运到附近的分离工厂,分离过程需要消耗大量的水和能量,并产生油砂子、残存沥青、水和污染物组成的尾矿;原地开采是先钻井,再通过井眼将蒸汽泵放入地下,将油砂中的沥青熔化后抽至地表。油砂的开采遭到加拿大北部居民的强烈反对。
分析加拿大北部居民强烈反对开采油砂的原因。
答案 开采油砂会污染土壤,破坏土地资源;水资源消耗大且污染水体;致使森林面积减少,破坏动物生存环境,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污染大气;增加碳排放,加剧全球变暖等。
解析 加拿大北部居民强烈反对开采油砂的原因,结合材料中“露天开采后将油砂运到附近的分离工厂,分离过程需要消耗大量的水和能量,并产生油砂子、残存沥青、水和污染物组成的尾矿”,主要从油砂开采造成的资源消耗与污染物排放进行分析。
考向2 通过“可再生资源的开发利用”考查“人地协调观”
2.(2021·广西桂林市模拟)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10分)
广西大藤峡水利枢纽工程是国务院批准的珠江流域防洪控制性枢纽工程,集防洪、发电、水资源配置等综合效益于一体,于2019年11月进行大江截留,全部工程预计将于2023年完成建设。下图为航拍广西大藤峡水利枢纽工程部分景观图。
分析广西大藤峡水利枢纽工程竣工后可能对当地生态环境产生的影响。
答案 水库蓄水后,水域面积增加,库区附近昼夜温差减小,库区小气候得到改善;水域面积增加,蒸发增加,降水增加,有利于缓解当地水资源不足的状况;水库蓄水后,河流水位上升,会淹没沿河地区,可能会破坏沿河地区生物的生存环境;水库建成后,会阻断河流上下游通道,影响洄游鱼类的生长繁衍;水库建成后,入库河流流速变慢,稀释自净能力降低,导致入库支流河道污染加重。
考点练
1.(2021·河南名校联盟联考)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我国钨矿储量丰富,约占全球探明储量的70%。江西省赣州市大余县钨矿储量大,有“世界钨都”之称,其钨矿开采历史已逾百年。2011年11月,大余县被国务院确定为第三批资源枯竭型城市。下图为大余县地理位置示意图。
分析大余县大量开采钨矿后面临的环境问题及应对措施。
答案 环境问题:重金属污染严重,进而造成水、土壤污染;危害生物生存,生物多样性锐减;植被遭到砍伐,加剧水土流失,泥沙淤积河湖;山体破坏,易诱发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应对措施:加大技术投入,变初级采掘为深加工,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调整产业结构,发展新兴产业;植树造林,恢复生态;开展排污企业整治工作,治理环境污染。
2.(2021·广东广州市模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泥炭是指植物残体在多水嫌气的条件下因不能完全分解而形成的有机堆积层。泥炭地是陆地上的最大碳库,储存了全球土壤碳的25%。爱尔兰发育了广阔的泥炭沼泽,当地重要的燃料能源就是泥炭。传统的泥炭开采需要挖排水沟把水排干,然后用铲翻出一块块泥炭草皮用作燃料。然而,长期的泥炭沼泽开发已经导致了当地碳排放不断增加。
说明泥炭沼泽开发导致碳排放增加的原因并为爱尔兰减少泥炭沼泽碳排放提出实用性措施。
答案 原因:沼泽水排干导致泥炭分解作用增强;沼泽表层植被破坏,固碳作用减弱;草皮用作燃料燃烧,释放的CO2增多;沼泽变干引起火灾风险增加。
措施:修建生态水坝并阻塞排水沟,使沼泽重新滞水湿润;种植适宜的植物(退耕还湿),恢复沼泽地表植被;积极开发清洁能源,减少对泥炭燃料的依赖;将修复的沼泽适当开发生态旅游,以淘汰传统泥炭开采的经济活动;划定自然保护区,对沼泽进行定期检测保育等。
解析 根据材料信息“传统的泥炭开采需要挖排水沟把水排干,然后用铲翻出一块块泥炭草皮用作燃料”可知,沼泽泥炭开发会破坏植被,导致植物固碳作用减弱;开挖的沼泽,没有了植被的保护,涵养水源能力降低,并且在开采过程中需要排水,导致沼泽变干,有机质分解增强,释放的CO2增多;泥炭草皮被开采之后,作为燃料燃烧,会释放大量的CO2;沼泽变干之后,还可能导致火灾,释放CO2。减少泥炭沼泽碳排放的实用性措施可以从开发过程中的生态保护、已开发区域的生态治理、减少开发、政府措施等方面进行分析。
3.阅读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
江豚是长江里唯一的淡水哺乳动物,主要食物是鱼,亦会进食虾及鱿鱼。江豚通常栖于咸淡水交界的海域,也能在大小河川的下游地带等淡水中生活。每当江中有大船行驶,江豚喜欢紧跟其后顶浪或乘浪起伏。近20多年来江豚种群量快速衰减。资料显示1997年长江江豚数量是2 700多头。2006年,国际联合科学考察组经一个多月调查发现,江豚数量已不足1 800头;2018农业农村部称长江江豚仅剩1 012头。长江中江豚的数量比国宝大熊猫的数量还要少。
简述长江江豚数量减少的人为原因及应采取的保护措施。
答案 人为原因:长江污染严重,水质变差;过度捕捞渔业资源,导致江豚食物短缺;水库、水坝建设破坏江豚的生存空间;长江航运繁忙,误伤江豚数量较多,缺乏安全的栖息环境。
措施:建立自然保护区,利用科技加强研究;提高人工繁育水平,实行禁渔令,增加江豚食物供应;提高江豚濒危物种保护级别;加强监测和管理。
4.(2021·四川宜宾市模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
研究发现,某些植物对某些重金属有吸收、转运和富集能力,从土壤中富集重金属的能力可以用“转运系数”来评估,转运系数越大,富集能力越强。我国南方某县钨矿开采对当地造成了严重的镉污染,随着人们食品安全意识提高,当地农作物结构发生明显变化。
推测当地农作物结构发生的变化并分析原因。
答案 变化:水稻比重减少甚至消失,脐橙比重增加。
原因:水稻对金属镉的富集能力强,食用这些农产品健康风险大,要少种、不种;脐橙富集能力弱,农产品健康风险最小,扩大脐橙种植面积可以充分利用污染区的土地。
解析 根据材料中所提“转运系数越大,富集能力越强”,水稻的转运系数最高,说明水稻最容易富集重金属污染物,增大了人们的健康风险;而脐橙的转运系数最小,不易富集污染物,可减少农作物的污染,降低人们因食用污染食品而产生的健康风险。因此为提高食品安全问题,该地今后应降低水稻种植面积,增加脐橙种植面积。高考考查内容
考点
读真题设问知高考考向
核心价值:
结合图文材料,以区域环境问题为背景,通过对区域环境问题产生原因、危害和应对措施的分析,培养考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和爱国主义情怀。
学科素养:
1.人地协调观:通过对区域环境问题的成因分析,树立人地协调发展理念,增强环境保护的意识。
2.综合思维:依据图文资料,综合分析区域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影响及治理措施。
3.区域认知:结合图文资料,分析区域环境问题分布特点,比较不同区域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和差异。
4.地理实践力:查阅相关资料,并结合实地调查活动,指出当地突出环境问题,分析其成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关键能力:
结合图文材料,培养考生获取与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并运用地理知识、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的能力。
必备知识:
1.自然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合理开发与利用的措施。
2.环境污染问题的产生原因、危害及防治措施。
3.常见生态环境问题产生原因、危害及治理措施。
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
(2019·全国文综Ⅲ,43)提出治理大棚土壤次生盐渍化的合理建议。
(2018·全国文综Ⅲ,44)分析“堑秋湖”捕鱼模式对鄱阳湖区候鸟越冬的积极和消极影响,并针对其消极影响提出改进建议。
环境污染及防治
(2020·全国文综Ⅱ,44)简述采用“适度集中、就地处理、就地回用”模式治理那考河污染的意义。
(2019·全国文综Ⅰ,44)简述该工程对当时环境的影响。
生态环境保护
(2021·全国文综甲,44)说明采用放牛方式进行生物防火对拉斯特河谷封育区生态环境的有利影响。
(2020·全国文综Ⅰ,44)分析高原鼠兔密度对高山草甸退化的影响,并提出防控高原鼠兔的策略。
(2019·全国文综Ⅱ,44)说明“清溪川复原工程”对改善当地环境的作用。
(2018·全国文综Ⅰ,44)说明世界种子库选址的有利条件,以及在全球变暖趋势下可能遭遇的环境风险。
(2018·全国文综Ⅱ,44)(1)指出芦苇对白洋淀生态功能的作用。
(2)说明当地居民积极管护、收割芦苇对白洋淀生态环境保护的意义。
自然资源
人类活动
产生的环境问题
土地资源
滥垦草地、沼泽地,非农业用地面积不断扩大等
土地遭到水蚀、风蚀和沙漠侵吞,土层变薄、土壤肥力下降,土地退化,耕地面积不断缩小等
生物资源
滥伐森林,毁林开荒,对野生动物滥捕滥猎
森林面积不断减少,许多野生动植物已灭绝或濒临灭绝,不同程度地破坏了陆地生态系统的平衡
水资源
过度抽取地下水,不合理的灌溉等;过量排放废水
水资源短缺;地下水位下降、地面沉降;土壤次生盐渍化;产生水污染
矿产资源
滥采滥用矿产资源,废弃物处理不当
矿产资源浪费以至枯竭,污染环境
作物
水稻
茎叶类蔬菜
马铃薯
脐橙
转运系数
0.5~1.2
0.086~1.073
0.166~0.509
0.012 0~0.061 1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微专题11新能源的开发利用学案含答案: 这是一份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微专题11新能源的开发利用学案含答案,共5页。学案主要包含了精 讲 点 拨,对 点 精 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新高考1) 专题14 考点3 全球气候变化学案: 这是一份2022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新高考1) 专题14 考点3 全球气候变化学案,共7页。
2022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新高考1) 专题14 微专题28 生物入侵学案: 这是一份2022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新高考1) 专题14 微专题28 生物入侵学案,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