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7.4 巧算(二) ▏沪教版 (5)01](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1/3/13185064/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7.4 巧算(二) ▏沪教版 (5)02](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1/3/13185064/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7.4 巧算(二) ▏沪教版 (5)03](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1/3/13185064/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小学数学沪教版 (五四制)二年级下册巧算(2)教学设计
展开教案
教材 | 上海市九年义务教育课本 数学二年级第二学期P69 | 年级/班级 |
| 日期 |
| |||||
课题 | 巧算(2) | 知识类型 | 数与代数 | 执教 |
| |||||
设计时段 | 新授 | |||||||||
教材简析 | 课标 要求 |
根据运算法则和运算律进行运算。 理解运算的算理,寻求合理简洁的运算途径解决问题。 | ||||||||
单元 目标 |
会利用一些运算定律使计算过程简便。
| |||||||||
学情分析 | (根据教材内容和班级学生的学情确定“应该怎么教”)
二(4)班中,大多数学生能积极探索思考,积极参与课堂学习。可以采用小组讨论,大组交流等方式对本课自主探索。在课堂教学中,要做到充分关注后进生的掌握情况,注重教学目标的落实。 | |||||||||
教学目标 | 课程教学目标 |
【教学目标】 1.通过计算观察,发现算式中数的特点,并根据数据特点,学会利用一些运算定律使计算简便。 2.养成审题和对计算结果进行检验的好习惯。 3.通过使用一些运算定律,使计算更加简洁,体验巧算的智慧之美。
【教学重点】 在连加的算式中,交换加数的位置或者添加小括号使运算简便。
【教学难点】 观察算式的特点,知道三位数连加巧算的关键是凑整百数,以及能凑成整百数的两个三位数的特点,能找到合适的方法使运算简便。
| ||||||||
育美课堂目标 | (从教学内容出发提炼教学中渗透培育“智慧美、文化美、人格美”的目标)
通过使用一些运算定律,使计算更加简洁,体验巧算的智慧及简洁之美。 | |||||||||
准备 | PPT | |||||||||
教学过程 | 教 师 | 学 生 | 设计意图 | 评价方式 | ||||||
一、看谁算的快: 7+25+25= 25+22+5= 32+17+8= 19+26+34= 14+21+19= 23+1+7+19=
你是怎么快速的算出答案的?
为什么可以先加这两个数? (板书:加法算式中,交换加数位置,和不变。)
为什么要先加这两个数? (板书:凑整)
能凑整十数的数有什么特点? (板书:个位相加是10)
【凑成整百也能使计算简便,我们先用连一连的方法,快速的找出“好朋友吧”】
二、找找“好朋友”: 108 320 624 273 801 163
237 380 527 99 547 176 492
能凑整百数的数有什么特点?
为什么十位上要相加是9?
(板书:两个整十数相加,十位相加是10)
【今天,我们就用凑“整十”“整百”的方式, 用简化计算,也就是巧算的方法来解决我们的实际问题。】
三、出示课题:巧算 (板书:巧算)
四、自主探究,练习巩固: (一)我出一道题,看谁算的快: 389+163+237 (全班试做)
1.这样算好在哪? 你怎么看出来的?
2.怎么用递等式书写呢? 从左到右 389+163+237 =552+237 =789
先算括号里 (板书) 389+163+237 =389+(163+237) =389+400 =789
【添上括号可以改变运算顺序,所以,在递等式的计算中,这一步不能漏写。】
(二)这道题能不能巧算? 265+255+345 1.判断计算对错
2.我怎么知道巧算的结果是正确的?
3.小结:我们在巧算时要注意什么?
(三)能巧算吗? 818+235+365 能巧算 =818+(235+365) =818+600 =1418
448+274+255 不能巧算 =722+255 =977
478+243+222 能巧算 …… 怎么写呢?(同桌讨论)
(四)怎么用递等式书写呢?
1.哪种方式更简便? 你怎么看出来的?
2.交换位置 (板书) 478+243+222 =478+222+243 =700+243 =943
【交换位置也可以改变运算顺序,所以,在递等式的计算中,这一步也不能漏写。】
(五)观察黑板上的两个巧算的算式,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六)练习: 把下题补充完整,使它成为一道巧算题。 (1)478+243+( )
(2) 478+243+22+57 =478+22+243+57 =(478+22)+(243+57) =500+300 =800
(3)爸爸和小巧一起去买家电,他们买了空调、冰箱和电视机。一共要多少钱?
五、总结: 今天你又学到了什么本领?
六、知识延伸: 巧算: (1)99+148 (2)298+346
|
举手回答
先加……, 再加……
加法算式中,交换加数位置,和不变。
预设: 凑成整十数好算。
个位相加是10, 十位相加是9。
个位上满十进一, 十位上凑成9, 9+1=10
预设: 小胖类: (1) 3 8 9 + 1 6 3 5 5 2 + 2 3 7 7 8 9
(2) 3 8 9 1 6 3 + 2 3 7 7 8 9
(太麻烦了!)
小丁丁类: 1 6 3 + 2 3 7 4 0 0 + 3 8 9 7 8 9
口算就能得到答案,不需要竖式计算。
预设: 1.再算一遍 2.按原有顺序计算
预设: 第一类: 478+243+222 =243+478+222 =243+(478+222) =243+700 =943
第二类:
478+243+222 =700+243 =943
478+243+222 =478+222+243 =700+243 =943
目的相同:找到“好朋友”,凑成整百数,使计算更加简便。 方式不同:“好朋友”在一起时,加括号就可以先算了; “好朋友”不在一起时,交换位置再按顺序算。
1.交换位置 2.加括号,使俩组加法同时计算 3.两和相加
|
通过复习,回忆凑十,解决凑整这一难题。
两个加数能凑成整百数的计算是这节课的基础,只有能够熟练的进行凑成整百数的计算,才能让学生初步感知在连加算式中,如果两个加数能凑成整百数,那么这样的算式我们能够简便运算。
留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去独立思考做计算题前,也要有一个审题的过程,自己操作感受“凑整”在巧算过程中的重要性,体会巧算产生和发展过程,以及巧算的智慧之美。
养成对计算结果进行检验的好习惯。
培养学生的算法思维及算法多样化。并在此基础上,选出最优的算法,总结并掌握其规律。
通过练习,让学生主动地参加学习,用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感知数学知识的价值与作用。
|
教师点评
全班评定
学生点评
教师点评
学生点评
| |||||||
作业设计 | 书P70 部分 练习册P89 部分 | |||||||||
板书设计 | 巧算 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先算括号里 交换位置 凑整十数:个位相加是10。 389+163+237 478+243+222 凑整百数:个位相加是10,十位相加是9。 =389+(163+237) =478+222+243 俩整十数相加,十位相加是10。 =389+400 =700+243 =789 =943 | |||||||||
课后反思 |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发现自己有以下不足: 第一、新课探究环节后的点评没有进行分类,致使时间过长,影响了整节课的教学流程。第二、整节课我的提问过于零碎,没有给予学生更多自主回答的空间,妨碍了学生数学能力的提升。第三、整个过程都是我问学生答,没有重点训练学生本身完整的语言表达能力,没有体现数学语言的严谨,简洁之美。第四、我的教学语言也过于口语化,话语过多重复,致使学生听课的效率降低,没有做到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要谨记数学表达也要很严谨,语言表达要规范,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让学生能够自己完整地回答问题。 | |||||||||
小学数学沪教版 (五四制)二年级下册巧算(2)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沪教版 (五四制)二年级下册巧算(2)教案设计,共4页。
小学数学沪教版 (五四制)二年级下册巧算(2)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沪教版 (五四制)二年级下册巧算(2)教学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应用拓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沪教版 (五四制)二年级下册巧算(2)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沪教版 (五四制)二年级下册巧算(2)教学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引入新课,新授,小试牛刀,拓展练习,总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数学口算宝](http://m.enxinlong.com/img/images/b5b1d1ecde54d50c4354a439d5c45ddc.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