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20页未读,
继续阅读
所属成套资源:浙江专用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成套教学PPT课件
成套系列资料,整套一键下载
浙江专用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第一章人口与地理环境阶段提升课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浙江专用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第一章人口与地理环境阶段提升课课件,共28页。
阶段提升课 第一章知识体系·思维建模 【复习指导】1.宏观思路:本章是独立成章,后面的选择性必修课本再无涉及,但它是人文地理学的基础。教材用了大量的篇幅、丰富的案例、众多的活动进行讲解,学习本章时,要从不同尺度(全球、国家、地方),从时间、空间两个维度,从多要素、综合的角度,分析人口分布、人口迁移和人口容量的特点及影响因素,树立正确人口观。2.复习策略:主题归纳·能力提升人口统计图的判读1.坐标类图:2.结构类图:3.人口金字塔图:(1)读构成。可直接读出该地区不同年龄段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如图)。(2)定类型。年轻型和成年型人口金字塔图对应传统型的人口增长模式,其中年轻型人口处于加速增长阶段,成年型人口处于增长减缓阶段;老年型人口金字塔图对应现代型的人口增长模式。(3)析变化。正常变化:从年轻型到老年型的正常转变。其变化主要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受人口自然增长的影响,人口增长模式由原始型→传统型→现代型转变。特殊变化:某年龄段人口比例突然变小(如上图A处)。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一是计划生育政策实施等导致出生率突然降低,二是重大灾害等导致死亡率上升,三是人口的大量外迁。年龄段人口比例突然增加(如上图B处)。其原因可能是就业、升学等导致的人口大量迁入。男女比例的明显失调(如上图C处)。可能是战争导致大量男性死亡,也可能是钢铁、纺织等对职工性别有一定要求的工厂建设导致的。【对点训练】下图为甲、乙、丙、丁四地人口统计图。读图,回答(1)、(2)题。(1)人口自然增长率从高到低排列最可能是 ( )A.甲、乙、丙、丁 B.丁、丙、乙、甲C.甲、丙、乙、丁 D.丁、乙、丙、甲(2)甲地可能存在的社会问题主要是( )A.上学难 B.老龄化C.民工荒 D.男女比例失调【解析】(1)选C,(2)选A。第(1)题,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出生率越高,0~14岁的人口比重越大。从图中可以看出:甲地人口呈金字塔型,年龄越小比重越大,10岁以下的可达30%以上,说明人口自然增长率高;乙地出生率小于40‰(38‰左右),死亡率也小于40‰(38‰左右),自然增长率在0‰左右;丙地0~14岁人口比重为20%,比甲地小;丁地为人口负增长。第(2)题,甲地人口自然增长率高,人口增长过快会造成上学、就业压力大,人均资源少,医疗卫生事业与社会养老压力大等;人口自然增长率小会造成人口老龄化,人口增长过慢会造成劳动力不足;由甲地人口统计图可以看出男女比例基本平衡。真题链接·授课参考【学考真题】 (2019·山东1月学考)下图为我国浙江、安徽两省2014年人口统计图。读图完成1、2题。 1.造成浙江省常住人口和户籍人口数量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A.大量劳动力迁入 B.人口自然增长快C.出生率迅速上升 D.老龄化问题加重2.导致浙江、安徽两省常住人口和户籍人口构成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地形 B.气候 C.经济 D.交通【解析】1选A,2选C。浙江省经济发达,对外吸引力大,外来人口迁入多,常住人口大于户籍人口;安徽省外出打工人数多,迁入的少,导致常住人口小于户籍人口,因此导致差异的原因是经济因素。 (2020·浙江7月学考) 读2019年我国部分人口大省数据统计图,完成3、4题。3.河南省位于我国的( )A.东部地区 B.西部地区C.中部地区 D.东北地区4.关于五省人口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五省人口均超过1亿 B.人口出生率四川最低C.人口老龄化问题缓解 D.整体处于低生育水平【解析】3选C,4选D。第3题,目前,我国中部地区包括9个省级行政区,分别是黑龙江,吉林,内蒙古,山西,河南,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因此河南省位于我国的中部地区。第4题,从图中可看出四川、河南和江苏的人口并没有超过1亿;人口出生率江苏省最低;人口出生率低,人口老龄化并不能缓解;五省的出生率均较低,整体处于低生育水平。【高考真题】 (2020·全国Ⅲ卷)户籍人口与常住人口的差值可以表示当地人口常年(半年以上)外出的数量。下图显示2010年我国西部某市50岁以下各年龄组女性人数。调查表明,该市妇女生育峰值在21~29岁。据此完成1~3题。1.以下时间段中,该市人口出生率最高的为( )A.2001-2005年 B.1991-1995年C.1981-1985年 D.1971-1975年2.造成该市20~24岁年龄组人数明显偏多的原因可能是,该组人口出生期间( )A.生育政策放宽 B.经济发展提速C.育龄妇女较多 D.生育观念转变3.推测2010-2030年该市人口发展的变化是( )A.人口出生率逐渐提高B.人口增长较为缓慢C.2025年迎来生育高峰D.人口总量逐渐减少【解析】1选D,2选C,3选B。第1题,2001-2005年出生的人口在2010年是5~9岁,1991-1995年出生的人口在2010年是15~19岁,1981-1985年出生的人口在2010年是25~29岁,1971-1975年出生的人口在2010年是35~39岁,据图可知,这四个年龄段育龄妇女人数35~39岁最多,说明当时出生率最高。第2题,该市20~24岁年龄组出生时间大致是1986-1990年,由于该市妇女生育峰值在21~29岁,1986-1990年的育龄妇女2010年年龄在41~49岁,据图可知,2010年年龄在41~49岁人数较多,因此造成20~24岁年龄组出生人数偏多的原因是该组人口出生期间育龄妇女较多;1986-1990年生育政策稳定;中国经济发展速度在改革开放后均较快,不会仅仅影响某个短时间段;1986-1990年生育观念不会变化太大。第3题,推测2010-2030年该市人口变化,即20年后的变化。该市妇女生育峰值在21~29岁,20年后进入生育年龄的人在2010年是0~4岁、5~9岁,图示这部分人数量少且较长时间人数少,且10~14岁的人数也较少;因此推测2010-2030年该市人口增长较为缓慢;人口出生率逐渐提高趋势不明显,且不一定是逐渐提高;2010-2030年该市人口增长较为缓慢,2025年即15年后进入育龄年龄的人在2010年是6~14岁,这部分人在2010年数量较少,不会在2025年出现生育高峰;中国西部少数民族多,生育政策较宽松,且图示信息不足以判断其人口总量减少,且20年期间不一定是逐渐减少。4.(2019·北京高考)2018年德国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数量的20.6%。下图示意德国各州65岁及以上人口密度分布。据图,回答下题。描述德国老龄人口密度的分布特征,列举人口老龄化对该国可能带来的影响。【解析】德国老龄人口分布特征需要从分布是否均匀,大部分地区的密度范围、分布方位、形态特点等方面具体分析。人口老龄化对该国可能带来的影响,需要从当地劳动力、政府财政和社会福利负担、兵源和养老产业等方面作答。答案:特征:分布不均,西部密度大,东部密度小,东北部差异显著。影响:劳动力数量减少,养老压力加大等。
阶段提升课 第一章知识体系·思维建模 【复习指导】1.宏观思路:本章是独立成章,后面的选择性必修课本再无涉及,但它是人文地理学的基础。教材用了大量的篇幅、丰富的案例、众多的活动进行讲解,学习本章时,要从不同尺度(全球、国家、地方),从时间、空间两个维度,从多要素、综合的角度,分析人口分布、人口迁移和人口容量的特点及影响因素,树立正确人口观。2.复习策略:主题归纳·能力提升人口统计图的判读1.坐标类图:2.结构类图:3.人口金字塔图:(1)读构成。可直接读出该地区不同年龄段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如图)。(2)定类型。年轻型和成年型人口金字塔图对应传统型的人口增长模式,其中年轻型人口处于加速增长阶段,成年型人口处于增长减缓阶段;老年型人口金字塔图对应现代型的人口增长模式。(3)析变化。正常变化:从年轻型到老年型的正常转变。其变化主要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受人口自然增长的影响,人口增长模式由原始型→传统型→现代型转变。特殊变化:某年龄段人口比例突然变小(如上图A处)。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一是计划生育政策实施等导致出生率突然降低,二是重大灾害等导致死亡率上升,三是人口的大量外迁。年龄段人口比例突然增加(如上图B处)。其原因可能是就业、升学等导致的人口大量迁入。男女比例的明显失调(如上图C处)。可能是战争导致大量男性死亡,也可能是钢铁、纺织等对职工性别有一定要求的工厂建设导致的。【对点训练】下图为甲、乙、丙、丁四地人口统计图。读图,回答(1)、(2)题。(1)人口自然增长率从高到低排列最可能是 ( )A.甲、乙、丙、丁 B.丁、丙、乙、甲C.甲、丙、乙、丁 D.丁、乙、丙、甲(2)甲地可能存在的社会问题主要是( )A.上学难 B.老龄化C.民工荒 D.男女比例失调【解析】(1)选C,(2)选A。第(1)题,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出生率越高,0~14岁的人口比重越大。从图中可以看出:甲地人口呈金字塔型,年龄越小比重越大,10岁以下的可达30%以上,说明人口自然增长率高;乙地出生率小于40‰(38‰左右),死亡率也小于40‰(38‰左右),自然增长率在0‰左右;丙地0~14岁人口比重为20%,比甲地小;丁地为人口负增长。第(2)题,甲地人口自然增长率高,人口增长过快会造成上学、就业压力大,人均资源少,医疗卫生事业与社会养老压力大等;人口自然增长率小会造成人口老龄化,人口增长过慢会造成劳动力不足;由甲地人口统计图可以看出男女比例基本平衡。真题链接·授课参考【学考真题】 (2019·山东1月学考)下图为我国浙江、安徽两省2014年人口统计图。读图完成1、2题。 1.造成浙江省常住人口和户籍人口数量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A.大量劳动力迁入 B.人口自然增长快C.出生率迅速上升 D.老龄化问题加重2.导致浙江、安徽两省常住人口和户籍人口构成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地形 B.气候 C.经济 D.交通【解析】1选A,2选C。浙江省经济发达,对外吸引力大,外来人口迁入多,常住人口大于户籍人口;安徽省外出打工人数多,迁入的少,导致常住人口小于户籍人口,因此导致差异的原因是经济因素。 (2020·浙江7月学考) 读2019年我国部分人口大省数据统计图,完成3、4题。3.河南省位于我国的( )A.东部地区 B.西部地区C.中部地区 D.东北地区4.关于五省人口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五省人口均超过1亿 B.人口出生率四川最低C.人口老龄化问题缓解 D.整体处于低生育水平【解析】3选C,4选D。第3题,目前,我国中部地区包括9个省级行政区,分别是黑龙江,吉林,内蒙古,山西,河南,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因此河南省位于我国的中部地区。第4题,从图中可看出四川、河南和江苏的人口并没有超过1亿;人口出生率江苏省最低;人口出生率低,人口老龄化并不能缓解;五省的出生率均较低,整体处于低生育水平。【高考真题】 (2020·全国Ⅲ卷)户籍人口与常住人口的差值可以表示当地人口常年(半年以上)外出的数量。下图显示2010年我国西部某市50岁以下各年龄组女性人数。调查表明,该市妇女生育峰值在21~29岁。据此完成1~3题。1.以下时间段中,该市人口出生率最高的为( )A.2001-2005年 B.1991-1995年C.1981-1985年 D.1971-1975年2.造成该市20~24岁年龄组人数明显偏多的原因可能是,该组人口出生期间( )A.生育政策放宽 B.经济发展提速C.育龄妇女较多 D.生育观念转变3.推测2010-2030年该市人口发展的变化是( )A.人口出生率逐渐提高B.人口增长较为缓慢C.2025年迎来生育高峰D.人口总量逐渐减少【解析】1选D,2选C,3选B。第1题,2001-2005年出生的人口在2010年是5~9岁,1991-1995年出生的人口在2010年是15~19岁,1981-1985年出生的人口在2010年是25~29岁,1971-1975年出生的人口在2010年是35~39岁,据图可知,这四个年龄段育龄妇女人数35~39岁最多,说明当时出生率最高。第2题,该市20~24岁年龄组出生时间大致是1986-1990年,由于该市妇女生育峰值在21~29岁,1986-1990年的育龄妇女2010年年龄在41~49岁,据图可知,2010年年龄在41~49岁人数较多,因此造成20~24岁年龄组出生人数偏多的原因是该组人口出生期间育龄妇女较多;1986-1990年生育政策稳定;中国经济发展速度在改革开放后均较快,不会仅仅影响某个短时间段;1986-1990年生育观念不会变化太大。第3题,推测2010-2030年该市人口变化,即20年后的变化。该市妇女生育峰值在21~29岁,20年后进入生育年龄的人在2010年是0~4岁、5~9岁,图示这部分人数量少且较长时间人数少,且10~14岁的人数也较少;因此推测2010-2030年该市人口增长较为缓慢;人口出生率逐渐提高趋势不明显,且不一定是逐渐提高;2010-2030年该市人口增长较为缓慢,2025年即15年后进入育龄年龄的人在2010年是6~14岁,这部分人在2010年数量较少,不会在2025年出现生育高峰;中国西部少数民族多,生育政策较宽松,且图示信息不足以判断其人口总量减少,且20年期间不一定是逐渐减少。4.(2019·北京高考)2018年德国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数量的20.6%。下图示意德国各州65岁及以上人口密度分布。据图,回答下题。描述德国老龄人口密度的分布特征,列举人口老龄化对该国可能带来的影响。【解析】德国老龄人口分布特征需要从分布是否均匀,大部分地区的密度范围、分布方位、形态特点等方面具体分析。人口老龄化对该国可能带来的影响,需要从当地劳动力、政府财政和社会福利负担、兵源和养老产业等方面作答。答案:特征:分布不均,西部密度大,东部密度小,东北部差异显著。影响:劳动力数量减少,养老压力加大等。
相关资料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