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三节 人口容量练习题 试卷 0 次下载
- 第一章 人口与地理环境复习提升 试卷 试卷 1 次下载
- 第一节 城乡空间结构练习题 试卷 0 次下载
- 第二节 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练习题 试卷 0 次下载
- 第三节 城镇化进程及其影响练习题 试卷 0 次下载
湘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一章 人口与地理环境本章综合与测试免费精练
展开本章达标检测
(满分:100分;时间:60分钟)
一、选择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
自然条件长期稳定地影响人口的分布,短期内影响人口流动的主要是社会经济因素。下图示意“不同类型自然资源的空间流动成本”。读图回答下面两题。
1.据图可知( )
A.矿产资源对长期人口分布影响力度大,流动成本较高
B.水资源可以通过水利工程进行调配,将导致人口大规模向干旱地区流动
C.土地资源开发受地形影响,技术水平提高将吸引人口向高海拔地区流动
D.气候资源分布有一定规律,人口会长期集中分布在温暖的中低纬地区
2.改革开放后,影响我国东部沿海城市吸引大量人口迁入的主要因素是( )
A.气候 B.资源 C.经济收入 D.婚姻家庭
下图是2015—2016年进入欧盟和德国寻求庇护的难民数量统计图(单位:万人)。读图完成下面三题。
3.与2015年相比,2016年进入欧盟寻求庇护的难民数量呈现下降趋势的原因最可能是( )
A.难民源地经济发展
B.迁入地难民政策的变化
C.难民源地行政限制
D.迁入地就业机会减少
4.德国接收寻求庇护的难民数量在欧盟中占比极高,导致这一现象发生的合理原因是德国( )
A.邻近难民源地
B.劳动密集型工业占比大
C.人口萎缩显著
D.社会保障和福利制度完善
5.德国接收大量难民,将使德国( )
A.降低人均工资水平
B.社会问题得到解决
C.环境污染问题加剧
D.强化劳动力技能培训
下表为我国部分省份的高端人才占有率及其变化状况数据(2000—2015年)表。据此完成下面三题。
地区 | 高端人才 占有率(%) | 地区 | 高端人才 占有率(%) | ||
2015年 | 2000年 | 2015年 | 2000年 | ||
全国 | — | — | 河南 | 2.63 | 2.45 |
北京 | 18.20 | 19.53 | 湖北 | 5.17 | 6.07 |
天津 | 2.36 | 2.72 | 湖南 | 2.71 | 2.85 |
河北 | 2.64 | 2.04 | 广东 | 5.03 | 8.78 |
山西 | 1.58 | 1.41 | 广西 | 1.05 | 1.31 |
内蒙古 | 1.05 | 0.78 | 海南 | 0.14 | 0.49 |
辽宁 | 3.72 | 5.35 | 重庆 | 1.48 | 1.63 |
吉林 | 1.53 | 2.44 | 四川 | 2.77 | 4.16 |
黑龙江 | 1.63 | 2.72 | 贵州 | 0.44 | 0.47 |
上海 | 8.30 | 8.62 | 云南 | 2.44 | 1.36 |
江苏 | 11.03 | 6.58 | 西藏 | 0.02 | 0.04 |
浙江 | 3.12 | 3.42 | 陕西 | 7.23 | 3.69 |
安徽 | 2.63 | 1.94 | 甘肃 | 1.04 | 1.02 |
福建 | 1.99 | 1.80 | 青海 | 0.30 | 0.11 |
江西 | 1.21 | 0.99 | 宁夏 | 0.25 | 0.13 |
山东 | 5.10 | 4.43 | 新疆 | 1.19 | 0.70 |
6.我国高端人才空间分布格局的总体特征是( )
A.主要集中于京、沪、粤,且三地相互间差距不大
B.呈中心—边缘模式,区域中心省市的聚集力高
C.西部地区是高端人才薄弱区,没有人才中心
D.呈现“梯度”分布特征,东北地区处于一个梯度
7.我国高端人才空间分布格局的演变趋势是( )
A.高端人才占有率增长率为正值的省市主要分布在东部经济带
B.北京等高端人才集聚中心人才密度下降
C.高端人才呈现向中西部地区流动的态势
D.高端人才重心一直在北方且位置稳定
8.造成陕西高端人才占有率变化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
A.重点高校较多,毕业生就近就业率较高
B.能源资源开发,东部高端人才迁入多
C.经济结构优化,对人才吸引力超过沿海
D.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人才集聚效应强
《中国流动人口发展报告2018》数据显示,我国流动人口规模连续三年下降。下图为返迁人口与流动人口年龄性别结构金字塔图。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9.据图判断( )
A.流动人口40~50岁男性数量最多
B.返迁人口40~50岁男性比重最大
C.流动人口30~35岁女性数量最少
D.返迁人口与流动人口变化一致
10.对流动人口返迁影响相对较小的因素是( )
A.乡土家庭观念 B.城市环境质量
C.产业结构调整 D.城市人口政策
下面图1为甲城市人口增长率曲线图,图2为乙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随时间变化曲线图。读图完成下面两题。
图1
图2
11.甲城市人口开始呈现正增长的时期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12.若乙地区人口数量的变化只受人口自然增长率影响,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③时人口数量达最大值
B.②时人口数量达最大值
C.①时人口数量比③时多
D.④时人口数量比⑤时少
2017年10月29日,第二十八届世界人口大会在南非举行,大会关注人口迁移问题。人口重心变动可反映人口空间分布的变化。下面图1为南非人口密度(2011年)及人口重心变动图,图2为南非耕地和年降水量分布图。据此回答下面两题。
图1
图2
13.南非人口稠密地区( )
①终年温和湿润 ②均为凉爽的高原
③开发历史悠久 ④农业基础好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4.依据1996—2011年南非人口重心变动情况推断,南非的人口迁移( )
A.主要从西部地区迁往东部地区
B.主要受气候条件变化的影响
C.主要从内陆地区迁往沿海地区
D.主要受区域资源开发的影响
下图示意某国2012—2016年的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增长率与净增人口数量状况。读图回答下面两题。
15.下列关于该国2012—2016年人口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人口自然增长率呈上升趋势,但人口总量一直在下降
B.净增人口数量呈上升趋势,但人口死亡率仍然很高
C.2012—2013年人口增长率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人口自然增长的变化
D.2015—2016年人口增长率变化的主要原因是鼓励生育政策的实施
16.该国最有可能是( )
A.印度 B.俄罗斯 C.美国 D.巴西
人口分布适宜度反映的是不同地区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之间的协调程度,数值越大,协调程度越高(数值范围:0~100)。下面两图中,P点表示该区人口集聚度。图Ⅰ是我国人口分布适宜度研究思路示意图,图Ⅱ是有待协调地区的人口分布适宜度结构图。读图回答下面两题。
图Ⅰ
图Ⅱ
17.图Ⅱ所示地区的地形最有可能为( )
A.高原 B.山地 C.丘陵 D.平原
18.图Ⅱ所示地区水土资源适应度低的原因最可能是( )
A.地势起伏大
B.水资源短缺
C.石漠化严重
D.冻土广布
累积频率(或称对频率的累计)是指为了统计分析的需求,有时需要观察某一数值以下或某一数值以上的频率之和。下图示意某流域人口分布情况。读图完成下面两题。
19.该流域人口分布特点是( )
A.空间分布比较均匀且比较稠密
B.3 550~3 650米的百米高程最为密集
C.距河8~10千米分布人口最多
D.高程4 500米以上人口密度变化剧烈
20.该流域很可能位于( )
A.巴西高原
B.非洲南部
C.藏南谷地
D.北美大草原
二、非选择题(共4题,共50分)
21.下图是我国2000年各省级行政区的综合人口压力指数分布示意图,读图并完成下列问题。(10分)
(1)我国综合人口压力指数的空间分布规律是什么?(3分)
(2)上述分布规律与我国的人口密度分布规律呈现出什么关系?(3分)
(3)以上现象说明我们应如何评价一个地区的人口数量和分布是否合理?(4分)
2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2分)
材料一 下图为我国六次人口普查统计图。
材料二 我国流动人口数量多、增长快。下表为我国第五次与第六次人口普查年龄结构与流动人口统计表。
人口普 查次数 | 年龄构成(%) | 流动人口 数量(万人) | ||
0~14岁 | 15~64岁 | ≥65岁 | ||
第五次 | 22.89 | 70.15 | 6.96 | 14 438 |
第六次 | 16.60 | 74.53 | 8.87 | 22 143 |
(1)结合材料一分析我国人口变化的特点。(2分)
(2)2000—2010年广东省常住人口总量由第三位变为第一位的原因是什么?这可能给广东省带来哪些影响?(4分)
(3)根据材料二,分析我国人口流动的主要方向以及给迁出地和迁入地带来的问题。(6分)
23.新疆各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存在巨大差异,其中准噶尔盆地南部最高,其次为伊犁河谷、塔里木盆地北部、准噶尔盆地北部、塔里木盆地西部、东疆地区,塔里木盆地南部最低。结合图示信息,完成下列问题。(16分)
(1)分析准噶尔盆地南部资源环境承载力最高的原因。(4分)
(2)为提高塔里木盆地南部的资源环境承载力,当地应做好哪些方面的工作?(6分)
(3)新疆最大可能人口密度为32人/平方千米,目前已达13人/平方千米,有人认为“为促进该区域资源开发和经济发展,不宜限制人口”,但对人口环境学颇有研究的赵先生却认为这种看法不妥,试为赵先生的说法提供依据。(6分)
2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2分)
材料一 过去的一年哪些人在迁移?他们要去哪里?2014年初,网络媒体发布了2013年全国人口迁移图,使人们通过大数据看到了全国人口迁移情况。
材料二 图甲为2012年与2013年人口净流入对比图,图乙为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人口迁移流向图。
图甲
图乙
(1)描述图甲中显示的人口迁移特征。(4分)
(2)说出图乙中云南省人口迁移的特征,并分析其原因。(4分)
(3)说明现阶段我国人口大规模流动的主要原因,并分析与“80后”和“90后”相比,“70后”人口迁移较少的原因。(4分)
答案全解全析
本章达标检测
1.D | 2.C | 3.B | 4.C | 5.D | 6.B | 7.C | 8.A |
9.B | 10.B | 11.C | 12.A | 13.B | 14.D | 15.C | 16.B |
17.D | 18.B | 19.B | 20.C |
|
|
|
|
一、选择题
1.D 据图可知,矿产资源对长期人口分布影响力度小,流动成本较低,A错误;干旱地区生态环境脆弱,环境承载力低,即使调水也不会导致人口大规模向干旱地区流动,B错误;高海拔地区生态环境脆弱、交通不便,即使技术水平提高也无法使脆弱的生态环境得到彻底改变,不会吸引人口向高海拔地区流动,C错误;温暖的中低纬地区气候条件优越,利于人类的生存,因此人口会长期集中分布在此,D正确。故选D。
2.C 改革开放以后,经济因素是影响我国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改革开放后,我国东部沿海城市经济快速发展,提供了很多的就业岗位与发展机遇,吸引大量人口迁入,故选C。
3.B 难民迁移的主要推力是迁出地战争、政治动乱、自然灾害等导致人民生命财产受到威胁,经济落后、失业率增高,为了寻求更好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环境,难民被迫迁往经济发达的欧盟。2015年难民的大量涌入给欧盟带来了很大的冲击和压力,使欧盟的经济发展和社会治安都受到了很大的影响;2016年欧盟收紧难民政策,使难民迁入量大大降低,因此出现进入欧盟寻求庇护的难民数量呈现下降趋势的现象,B正确。与2015年相比,2016年难民还在大量流出,说明难民源地经济还在继续恶化,并没有实行行政限制,A、C错误。欧盟还在继续接收难民,说明迁入地就业机会并未减少,D错误。故选B。
4.C 德国经济发达,连续40多年人口自然增长率为负值,人口萎缩、老龄化严重,劳动力短缺,为了弥补劳动力数量的不足,德国鼓励移民,因而接收寻求庇护的难民数量在欧盟中占比极高,C正确;与地中海沿岸其他欧盟国家相比,德国远离难民源地,A错误;德国经济发达,劳动密集型工业占比小,B错误;欧盟整体社会保障和福利制度都比较完善,各国差别不大,D错误。故选C。
5.D 德国接收大量难民不会降低人均工资水平,对环境污染影响不大,A、C错误;大量难民的迁入将使德国的社会治安等问题更加严重,B错误;德国工业发达,对工人技术水平要求高,劳动力短缺问题可通过接收大量难民来缓解,但为难民提供工作机会,必须首先强化对难民的技能培训,D正确。故选D。
6.B 读表可知,我国高端人才主要集中分布于京、苏、沪,且三地相互间差距很大,北京第一,A错误;高端人才空间分布格局呈现出明显的中心—边缘模式,全国高端人才重心在环渤海和长江三角洲地区,在每个区域内形成各自的中心,西部以陕西为中心、中部以湖北为中心、环渤海以北京为中心、长江三角洲以上海为中心向外扩散,区域中心省市的人才聚集力明显高于周边地区,B正确;西部地区是高端人才薄弱区,但陕西是西部地区人才中心,C错误;辽宁高端人才占有率远比黑龙江、吉林高,三个省份不在一个梯度上,D错误。故选B。
7.C 高端人才占有率增长率排名前五位的是青海、宁夏、陕西、云南和新疆,均属于西部地区,A错误;增长率为正值的省市有15个,其中东、中、西三个地区分别为4个、4个和7个,高端人才呈现向中西部地区流动的态势,C正确;北京等高端人才集聚中心高端人才占有率降低,但人才密度并不一定会下降,B错误;高端人才重心南北方都有,且会随着经济发展、人才流动等变化,D错误。故选C。
8.A 很多高校毕业生都会将就读学校所在地及其附近地区作为就业的理想地区,而陕西重点高校较多,毕业生就近就业率较高,因而高端人才占有率增长速度较快,并非大量东部高端人才迁入所致,A正确、B错误;陕西的经济结构不会比沿海地区更合理,沿海地区对人才的吸引力远超陕西,C错误;陕西承接的国内外产业大多是劳动力和资源密集型产业,人才集聚效应较差,D错误。故选A。
9.B 由图可知,流动人口中,40~50岁男性所占的比重不是最大的,所以流动人口40~50岁男性数量不是最多的,A错误;返迁人口中,40~50岁男性比重最大,B正确;流动人口中,30~35岁女性所占比例大于55~70岁和15岁以下女性所占比例,所以流动人口30~35岁女性数量并不是最少的,C错误;返迁人口与流动人口变化并不一致,D错误。故选B。
10.B 传统乡土家庭观念,使流动人口在年老时从打工城市返回家乡,A错误;城市环境质量对流动人口返迁影响小,B正确;产业结构的调整,使某些产业从城市转移至乡村,造成流动人口返迁,C错误;城市人口政策会影响流动人口返迁,D错误。故选B。
11.C 当甲城市的人口迁移率与人口自然增长率的和开始为正值时,人口开始呈现正增长。图中①②两时期二者之和为负值,而③时期二者之和开始为正值,所以③时期是甲城市人口开始呈现正增长的时期。故选C。
12.A 若乙地区人口数量的变化只受人口自然增长率影响,③时人口自然增长率由正值转变为负值,应为人口数量最多时;而②时人口自然增长率达最大,是人口增长速度最快时;①时人口总量少于③时;④时到⑤时,人口自然增长率为负值,人口数量一直在减少,所以④时人口数量多于⑤时。故选A。
13.B 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南非地处热带、亚热带地区,气温一般很高,不会出现终年温和湿润的气候特征,①错误;南非人口稠密地区除在内陆高原有分布外,还分布在沿海平原,②错误;南非人口主要分布在河流沿岸、耕地广布地区,这些地区自然条件较优越,交通便利,开发历史悠久,农业基础好,③④正确。故选B。
14.D 1996—2011年人口迁移总体趋势为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迁移,主要受内陆地区资源开发的影响。故选D。
15.C 该国2012—2016年人口死亡率一直大于出生率,人口自然增长率是负值,2012—2015年人口增长率是负值,净增人口是负值,人口数量减少。2016年人口自然增长率是负值,人口增长率是正值,2016年人口总量增加,净增人口是正值,A错误;2012—2015年净增人口数量是负值,2016年净增人口数量是正值,但人口死亡率较高,B错误;2012—2013年人口增长率变化幅度约等于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的变化幅度,且均为负值,因此人口增长率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人口自然增长的变化,C正确;与2014—2015年相比,该国2015—2016年人口增长率变化很大,由负值变为正值,而此时人口自然增长率为负值,人口增长应该以机械增长为主(比如移民等),D错误。故选C。
16.B 印度和巴西属于发展中国家,经济较落后,人口自然增长率为正值;美国虽为发达国家,但人口自然增长率也为正值;俄罗斯人口老龄化较为严重,人口自然增长率为负值。所以该国最有可能是俄罗斯,故选B。
17.D 根据图Ⅱ信息,人居环境适宜度(E)为96.91,说明就地形而言适宜人类聚集,且社会经济协调度(D)为94.98,数值相对较大,可能位于我国东部经济发达地区,综合分析可知,图Ⅱ所示地区的地形最有可能为平原,D正确。故选D。
18.B 该区域可能位于我国东部地区,人居环境适宜度高,地形较为平坦,气候较为温和,A错误;图中显示水土资源适应度为14.48,原因可能为该区域人口众多,需水量大,造成水资源短缺,B正确;该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较高,气候温和,地势平坦,但水资源短缺,最有可能为我国华北地区,冻土分布少,D错误;石漠化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南地区,C错误。故选B。
19.B 从图中可以看出,该流域人口空间分布不均匀且人口密度较小,A错;3 550~3 650米的百米高程人口总数累积频率曲线斜率最大,人口分布最为密集,B对;距河1~2千米分布人口最多,C错;高程4 500米以上人口密度变化小,D错。
20.C 海拔3 500~4 000米人口总数累积频率最高,说明该海拔区域人口总数较大,人口密度比较大;海拔4 000米以上人口总数累积频率小,说明该海拔区域人口总数较少,人口密度较小。藏南谷地的人口主要集中在海拔比较低的河谷地区,而海拔4 000米以上地区气温较低,人口稀少,C正确。另外,据该流域高程数据可以直接排除海拔较低的巴西高原和北美大草原;根据人口密度数据可以直接排除人口稠密的非洲南部。
二、非选择题
21.答案 (1)大体上由东向西逐渐增大。
(2)相反(负相关)。
(3)评价一个地区的人口数量和分布是否合理,应该考虑该地区人口与经济、资源、环境之间是否相互协调,而不是只考虑人口数量和分布。
解析 (1)据图可以得出,我国综合人口压力指数大体上由东向西逐渐增大。
(2)我国人口密度分布规律是由东向西逐渐减小,两种分布规律呈现相反关系或是负相关。
(3)应该从地区人口与经济、资源、环境之间的配置是否协调,及人口数量和分布角度来评价一个地区的人口数量与分布是否合理。
22.答案 (1)我国人口基数大,总量增长快;性别比总体呈下降趋势;不同省级行政区人口数量变化差异较大。
(2)原因:广东省经济发展迅速,就业机会多,迁入人口多。
有利影响:提供大量劳动力,促进经济发展;不利影响:加重城市环境、交通、就业、住房等方面的压力,带来社会治安问题。
(3)流动方向:我国人口主要由农村向城市、由经济落后地区向经济发达地区流动。
问题:给迁出地带来劳动力减少、产生大量留守儿童和空巢老人等问题,给迁入地带来人地矛盾(环境、资源问题)加剧、就业困难(失业率高)、社会治安变差等问题。
解析 (1)根据材料一可知,我国人口变化的特点是我国人口基数大,总量增长快;性别比总体呈下降趋势;不同省级行政区人口数量变化差异较大。
(2)由材料一可知,广东省常住人口总量2000年居第三位,2010年居第一位,这是由于广东省经济发展迅速,就业机会多,迁入人口多。大量人口迁入广东,给广东带来的影响包括有利和不利两个方面。有利影响主要是为广东提供大量劳动力,促进经济发展;不利影响是由于人口增多加重了城市环境、交通、就业、住房等方面的压力,同时也带来社会治安问题。
(3)我国人口主要由农村向城市、由经济落后地区向经济发达地区流动。大量人口流动给迁出地带来劳动力减少、产生大量留守儿童和空巢老人等问题,给迁入地带来人地矛盾加剧、就业困难、社会治安变差等问题。
23.答案 (1)矿产资源丰富;经济基础较好;交通便利;对外开放程度高。
(2)防治土地沙漠化;加速节水工程建设,发展节水农业;改变传统的经营方式,实行农牧结合;发展经济。
(3)环境承载力决定人口的最大容量,如果人口密度达到最大值,不但会制约社会经济的发展,而且会导致生态环境的恶化;新疆气候干旱,生态环境脆弱。
解析 (1)从图中提供的信息看,准噶尔盆地南部有石油、煤炭资源,说明矿产资源丰富,经济基础好;有铁路分布,说明交通便利,对外开放程度高。
(2)提高塔里木盆地南部的环境承载力,必须围绕影响环境承载力的因素及区域环境、资源特点进行分析。
(3)赵先生的观点是基于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内涵与当地生态环境特点两方面考虑的。资源环境承载力决定人口的最大容量,如果人口密度达到最大值,不但会制约社会经济的发展,而且会导致生态环境的恶化,因此实际的人口密度必须低于这一数值;从环境角度分析,新疆气候干旱,是我国生态环境最脆弱的地区之一,生态环境的稳定性较差,因此应限制人口。
24.答案 (1)“北上广”仍然是主要的人口迁入区,但迁入人口增长趋势明显减缓;苏、辽、吉、鄂、赣等省级行政区主要以人口迁出为主。皖、台、甘、湘等省级行政区由人口净迁出区变为净迁入区;青、贵、琼、闽等省级行政区人口净迁入量明显增加。
(2)特征:主要迁往广东、浙江等经济发达地区及邻近的四川。
原因:广东、浙江等经济发达地区,可以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工资水平高,是主要迁入区;出于气候、生活习惯、生活方式等适应性的考虑,人口趋向就近迁移至平原面积大、经济发展较快的四川。
(3)农村有大量剩余劳动力,城乡之间、地区之间经济发展水平差距较大;人口流入地区的就业机会较多,流入地区的生活环境一般比较优越;等等。
“70后”年龄较大,受家庭、生活习惯、受教育水平、思想观念等影响,打拼意愿较弱。
解析 (1)人口迁移的特征主要结合图甲中不同省级行政区人口净流入数据进行对比,从迁入和迁出两个角度分析,注意观察两个年份的变化。
(2)从图中可以看出,云南省人口主要迁往四川、浙江和广东,迁入四川主要是因为距离较近,而迁入浙江、广东主要是受经济因素影响。
(3)现阶段我国人口大规模流动的主要原因应从流入区与流出区的特点及流入区与流出区的差异角度来分析。对比不同的年龄段,从家庭、思想观念等方面分析“70后”人口迁移较少的原因。
高中地理湘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二节 人口迁移一课一练: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湘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二节 人口迁移一课一练,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属于国际人口迁移的是,在农民工回流的推力和拉力中,农民工回流对城市产生的影响是,导致图中人口迁移的推力是,图示期间该地区人口的变化情况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湘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三节 人口容量课时练习: 这是一份湘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三节 人口容量课时练习,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实施生态移民考虑的首要因素是,生态移民工程的成功实施,图中a、b分别表示,与图中b呈正相关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大测试(6)人口与地理环境单元达标(湘教版)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3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大测试(6)人口与地理环境单元达标(湘教版)含答案,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