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5课时 图形与几何(2)
展开北师五下《总复习》 第5课时 图形与几何(2) | |||
课题 | 总复习 第5课时 | 课型 | 新授课 |
教材分析 | 《图形与几何(2)》是位于北师版教材五年级下册总复习第5课时的内容, 这部分教材分为“回顾与交流”“练习”两部分,“回顾与交流”中每个板块还分为“独立思考”和“相互启发”两个栏目。“独立思考”环节中,教科书以提示性问题的形式,呈现各个领域的主要知识内容,意在帮助学生对相关领域的知识进行梳理,沟通知识之间的联系,明确有关技能的具体要求,形成完整的知识框架,提高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相互启发”目的是引导学生将自己的整理复习的成果和收获与同伴交流,相互协作学习,进一步加深对所学知识和方法的理解与掌握。第二个板块是“图形与几何”,第5课时围绕图形与测量、图形与位置的内容,帮助学生整理体积与容积的单位,感受单位的实际意义。让学生理解方向、距离这两个条件对于确定位置的作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 ||
学情分析 | 本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习经验以及初步养成的良好的学习习惯,为本单元的整理与复习奠定了基础。需要教师根据复习内容,适当地引导学生主动地整理知识,提高他们整理与复习的能力。同时,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 ||
教学策略 | 1. 引导学生主动整理知识,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他们整理与复习的能力。把握好不同领域教学内容的知识点,掌握好“度”,做好“定位”工作,对于总复习中的每道题,教师要认真分析知识点是什么,以及应该提高学生的哪些能力。 2. 开展多种形式的复习,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总复习的课时较少,但是涉及的知识面比较宽,问题的综合性比较强,而且有一定的难度,因此要求教师必须明确总复习的目的,提高复习的有效性和针对性。 | ||
教学内容 | 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 教科书第93、96、97页 | ||
教学目标 | 1.进一步理解体积(容积)及其计量单位的意义,掌握长方体、正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解答相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2.进一步理解方向、距离两个条件对确定位置的作用,并能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发展空间观念。 3.经历对本学期所学的各个领域的知识及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进行疏通的过程,理解相关知识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养成整理知识的良好习惯。
| ||
教学重点 | 进一步理解体积(容积)及其计量单位的意义,掌握长方体、正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解答相关的简单实际问题。进一步理解方向、距离两个条件对确定位置的作用,并能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发展空间观念。 | ||
教学难点 | 能正确解答相关的简单实际问题,能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发展空间观念。理解相关知识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养成整理知识的良好习惯。 | ||
教学准备 | 多媒体课件 | ||
课时安排 | 1课时 | ||
教学环节 | 导学案 | ||
一、复习导入 |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来一起复习有关图形与测量和图形与位置的相关知识吧!
| ||
二、探究体验
经历过程 | 师:首先我们回忆一下什么是体积,什么是容积? 生: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是物体的体积。容器所能容纳物体的体积,是容器的容积。 师:体积与容积的单位都有哪些呢? 生:体积单位有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容积单位有升和毫升。 师:我们可以用字母这样表示: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升、毫升。相邻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00。1m³=1000dm³,1dm³=1000cm³,1L=1dm³, 1mL=1cm³,1L=1000mL。 师:长方体的体积怎么求呢?这是一个长方体,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底面积×高,如果用字母V表示体积,用字母a、b、h分别表示长方体的长、宽、高,V=a×b×h=abh=sh.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用字母a表示正方体的棱长,V=a×a×a=a³=sh。 师:在测量不规则物体的体积时,一般都是把不规则物体的体积转化成可通过测量计算的水的体积;将不规则物体放入规则的盛有水的容器中,水面上升的体积即是不规则物体的体积。不规则物体体积=容器底面积×水面上升高度。 师:图形与位置我们需要注意三点:1.不规则物体体积=容器底面积×水面上升高度;2.物体位置的相对性:物体的位置与观测点有关。观测点不同,对物体位置的叙述就不同;3.描述并绘制简单的路线图:按行走路线,确定观测点及行走的方向和路程。 例题:举例说明1cm3,1dm3,1m3各有多大,1L,1mL的水大约有多少? 生:棱长1厘米的正方体,体积是1cm³。棱长1分米的正方体,体积是1dm³。棱长1米的正方体,体积是1m³。从里面量,棱长为1分米的正方体容器的容积就是1L。从里面量,棱长为1厘米的正方体容器的容积就是1mL。 小猴在森林里迷失了方向。下图是森林平面图。想 一想,小猴怎样才能回到家?先画一画,再与同伴说一说。 用直线连接小猴与家,这个距离是小猴子回家最短的距离。在图上距离是2厘米,图示1厘米表示实际1000米,2厘米就是实际2000米。再用量角器量出其中一个夹角是45°,以小猴子为参照点,小猴沿南偏西45°走2000m就可以回到家了。
师:同学们你回忆关于图形与测量,图形与位置的知识点了吗?那接下来的问题你能独立完成吗?请按下手中的暂停键,动手试一试吧!
| ||
三、达标检测 | 1. 常用的体积单位有:cm³、dm³、m³,常用的容积单位有:mL、L
这道题是单位换算,我们首先要知道,相邻体积/容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00。 由低级单位变高级单位要除以进率,由高级单位变低级单位要乘以进率。 3.
这道题中长方体的长是6厘米,高是2厘米,宽是3厘米,根据长方体体积公式,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6×3×2=26立方厘米。答:这个长方体的体积是36立方厘米。 4.
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6³=216立方分米,216×2.7=583.2千克 答:这块石料的体积是26立方分米,质量是583.2千克。 5.
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底面积×高 0.84×0.75=0.63m³ 答:这排储物柜的体积是0.63立方米。 6.
不规则铁块的体积=水面上升的体积=底面积×水面上升的高度 48×0.5=24立方厘米 答:这块铁块的体积是24cm³。
(1)30×18×20×15=16200cm³ 16200cm³=0.0162m³ 答:淘气家每天产生的垃圾约是0.0162立方米。 (2)0.0162×40=0.648m³ 0.648×365=236.52m³ 答:全班学生家里一天产生的垃圾总和约是0.648m³,一年约是236.52m³ 8.
| ||
四、课堂小结 |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同学请完成练习册本课时的习题哦! | ||
五、教学板书 | 图形与测量、图形与位置 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升、毫升 V=a×a×a=a³=sh V=a×b×h=abh=sh. | ||
六、教学反思 | 优点: 1.通过结合具体例子能加深学生对图形与几何的认识,使数学更贴近学生,这样学生才可能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和认识身边的各种事物。 2.在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倾听、提问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倡导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关注学生的发展提高,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缺点: 1.练习设计没有有层次,缺乏针对性; 2.对于问题的表述还是不够清晰,让学生忽略一些细节,老师的语速过快,没有考虑到孩子是否思考明白等问题。 改进措施: 1.课堂教学中要让同学们充分展示他们的优点,提供更多的机会让他们主动参与学习,特别是教学组织形式上要灵活机动些,引导学生课堂上积极思考,大胆发言。 2.教学形式是为教学内容服务的,注重学生的接受能力及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学生对这样的形式更乐于接受。 |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3课时 图形与几何: 这是一份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3课时 图形与几何,共7页。
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4课时 图形与几何(1): 这是一份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4课时 图形与几何(1),共7页。
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5课时 图形与几何(2): 这是一份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5课时 图形与几何(2),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