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专用新人教版高中物理选择性必修第一册课时检测15波的干涉多普勒效应含解析第1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6/13152723/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所属成套资源:江苏专用新人教版高中物理选择性必修第一册成套课时检测含解析
江苏专用新人教版高中物理选择性必修第一册课时检测15波的干涉多普勒效应含解析
展开波的干涉 多普勒效应
1.有经验的铁路养护人员可以从火车鸣笛的声音判断火车的行驶方向。他所利用的是声波的( )
A.干涉现象 B.衍射现象
C.多普勒效应 D.反射现象
解析:选C 根据多普勒效应现象,当火车运动方向靠近养护人员时,他听到的声音音调较高;火车远离养护人员时,他听到的声音音调较低。
2.两列波在某区域相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两列波相遇时能够保持各自的状态互不干扰
B.由于这两列波相遇时叠加,当它们分开时波的频率、振幅都会发生变化
C.这两列波叠加以后一定会产生干涉图样
D.两列波重叠的区域里,任何一点的总位移都等于两列波分别引起的位移的代数和
解析:选A 由波的互不干扰和波的叠加原理可知,选项A正确,选项B、D错误;只有频率相同的两列波叠加后才能产生干涉现象,故选项C错误。
3.关于波的叠加和干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两列频率不相同的波相遇时,因为没有稳定的干涉图样,所以波没有叠加
B.两列频率相同的波相遇时,振动加强的点只是波峰与波峰相遇的点
C.两列频率相同的波相遇时,介质中振动加强的质点在某时刻的位移可能是零
D.两列频率相同的波相遇时,振动加强的质点的位移总是比振动减弱的质点的位移大
解析:选C 两列波相遇时一定叠加,A错误;振动加强是指振幅增大,而不只是波峰与波峰相遇,B错误;振动加强点的振幅增大,质点仍然在自己的平衡位置附近振动,故某时刻的位移可以是振幅范围内的任何值,C正确,D错误。
4.两列相干水波的干涉图样如图所示,图中的实线表示波峰,虚线表示波谷。已知两列波的振幅均为5 cm,C点是BE连线的中点,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再过半个周期,A点变为减弱点
B.图示时刻C点正处于平衡位置且向下运动
C.D点保持静止不动
D.图示时刻A、B两点的竖直高度差为10 cm
解析:选C 此时A点是波峰与波峰相遇,为振动加强点,但不是总是处于波峰位置,不过总是振动加强点,所以再过半个周期,A点还是振动加强点,所以A错误;题图示时刻点C处于平衡位置,两列波单独引起的速度均向上,故点C此时的合速度向上,则B错误;由题图可知,D点是波峰与波谷相遇点,所以D点保持静止不动,则C正确;A点是波峰与波峰相遇,则A点相对平衡位置高10 cm,而B点是波谷与波谷相遇,则B点相对平衡位置低10 cm,所以A、B点相差20 cm,则D错误。
5.将上下振动的振针水平移动,移动过程中在水面上形成了如图所示的水波图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振针向上移动
B.振针向左移动
C.在A处的观察者,接收到的水波频率比振针的振动频率小
D.在A处的观察者,接收到的水波频率比振针的振动频率大
解析:选C 振针(波源)前进方向上的水波变得密集,在其反方向的水波变得稀疏,因此振针向右移动;由于波源远离观察者时,水波波长变长,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比振针的振动频率小,故C正确。
6.a为声源,发出声波,b为接收者,接收a发出的声波。若a、b在沿着两者连线的方向运动(速度都不超过声速)。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若a、b相互靠近,则b接收到的声波的频率一定比a发出的低
B.若a、b向同一方向运动,则b接收到的声波的频率一定比a发出的低
C.若a、b向同一方向运动,则b接收到的声波的频率一定比a发出的高
D.若a静止,b向a运动,则b接收到的声波的频率一定比a发出的高
解析:选D b接收到的声波的频率的高低关键是看声源a与接收者b之间的距离如何变化,若远离则b接收到的声波的频率比a发出的低,若靠近则b接收到的声波的频率比a发出的高,故A错,D对;当a、b向同一方向运动时,两者之间的距离可变大、可变小、可不变,故b接收到的声波的频率与a发出的声波的频率关系不确定,故B、C错。
7.两列简谐横波在同一根绳上沿x轴相向传播,两列波在t=0 时刻的各自波形图如图所示,实线波A向右传播,虚线波B向左传播。已知实线波的振幅为20 cm,虚线波的振幅为10 cm,两列波沿绳传播的速度为0.04 m/s。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两列波在相遇区域内会发生干涉现象
B.t=0时刻实线波A中振幅最大的点,再经过1 s向右移动4 cm
C.t=0时刻虚线波B中振幅最大的点,再经过1.5 s发生的路程为20 cm
D.实线波和虚线波的频率之比为3∶2
解析:选D 实线波长λ1=4 m,虚线波长λ2=6 m,根据v=λf可知,两列波的频率之比为f1∶f2=3∶2,频率不同,不能发生干涉现象,故A错误,D正确;波中的质点只可在平衡位置附近振动,不会沿波的传播方向移动,故B错误;虚线波B的周期为T2== s=1.5 s,再经过1.5 s发生的路程为40 cm,故C错误。
8.如图所示,S1、S2是两个同向的相干波源,相距4 m,两列相干波的波长为λ=2 m,则在以S1、S2连线为半径、S2为圆心的圆周上共有几处振动最弱的点?
解析:两列相干波在空间上会发生稳定的干涉现象,其振动加强或减弱由两列波源到该点的距离差及波长决定。当距离差Δx=nλ(n=0,1,2,…)时,振动加强;当Δx=(2n+1)(n=0,1,2,…)时,振动减弱。设圆周上某点P振动最弱。如图所示,由干涉条件得
|S1P-S2P|=(2n+1)(n=0,1,2,…)
而λ=2 m,S2P=4 m,S1P:0~8 m,分别代入后可得共有8处振动最弱的点(注意是整个圆周上)。
答案: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