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八年级下册5 大自然的语言教案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语文八年级下册5 大自然的语言教案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新课,探究新知,当堂练习,拓展延伸,课堂小结,布置作业,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八 年级 语文 学科教案 备课教师: 课 题:大自然的语言第 1课时 修改与补充教学目标:1. 熟读课文,了解本课介绍的物候知识。2.划分段落层次,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3.通过合作探究,品味准确、生动的说明语言。4.激发学生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教学重点:了解本课介绍的物候知识教学难点:品味准确、生动的说明语言教具准备:PPT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说到语言,我们首先会想到在生活中,我们用语言进行交流、表情达意。那么,大自然也有语言 吗?如果有,他会以什么样的方式说话,又会说些什么呢?带着这一连串的疑问,让我们随着我国 著名科学家竺可桢的笔触,共同聆听来自大自然的声音。1、字词积累:衰草连天(shuāi) 连翘(qiào) 纬度(wěi) 销声匿迹(xiāo) 蓑衣(suō) 阻挠(náo) 忌讳(huì) 悄然无声(qiǎo)2、走进作者:竺可桢(1890—1974),浙江上虞人,20世纪卓有成就的科学家、教育家,气象学家,地理学家,被誉为“品格和学问的伟人”。著有《二十八宿起源之时代与地点》、《我国五千年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物候学》等。二、探究新知1、熟读课文,了解本课介绍的物候知识。2、检查预习:批注,完成问题。 (1)什么叫物候?什么叫物候学? (2)物候观测对农业有什么重要意义? (3)决定物候顺序现象来临的因素有哪些? (4)研究物候学有什么意义?(二)学生自探合探:学生通过朗读诗歌,圈点勾画,在文中找出以上问题的答案;有疑问留待合探解决。(三)生展示师点拨: 1、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古代劳动人民称之为物候;利用物候来研究农业生产的科学, 叫物候学。2、物候观测的数据反映气温、温度等气候条件的综合,也反映气候条件对生物的影响,可以广泛应 用在农业生产上。 3、纬度、经度、高下的差异和古今的差异。4、预报农时,安排播种日期;安排农作物区划,确定造林和采集种子的日期;引种植物到气候条件 相同的地区;避免或减轻害虫的侵害;便利山区的农业发展。三、当堂练习简答:(1)什么是物候? (2)什么是物候学?四、拓展延伸:第一自然段描绘了一年四季丰富的物候现象,按照什么时间顺序介绍?修改与补充3、出示导学提纲:(1)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了解这篇文章主要告诉了我们些什么.(学生自由朗读课文)(2)读完文章后,大家对大自然的语言一定有了一些了解。那么,“大自然的语言在文章中究竟指的 是什么呢?(学生跳读回答) 明确:是自然现象。古代劳动人民把这些自然现象称作是物候。《大自然的语言》就是一篇介绍物 候知识的说明文。(3)那么这篇说明文介绍了哪些有关物候的知识呢?请同学们结合课后第一题跳读课文,筛选信息,作适当的顺序? 讨论并归纳:按照春、夏、秋、冬的时间顺序。五、课堂小结: 课文以优美生动的写景笔调,描绘了一年四季丰富的物候现象,形象地说明了什么是物 候,什么是物候现象。六、布置作业: 《学与练》七、板书设计大自然的语言 教学反思:1、成功之处 2、不足之处 3、补救措施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语文八年级下册(2018)5 大自然的语言/竺可桢第1课时教学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创设情境,激趣导入,自我研学,生成新知,整体感知,梳理文脉,课外拓展,布置作业,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语文八年级下册(2018)5 大自然的语言/竺可桢第1课时教案设计,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5 大自然的语言教案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合作探究,释疑解难,延伸拓展,转化知识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