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考现代文考前阅读26练习题 试卷 5 次下载
- 中考现代文考前阅读27练习题 试卷 5 次下载
- 中考现代文考前阅读29练习题 试卷 5 次下载
- 中考现代文考前阅读30练习题 试卷 4 次下载
- 中考现代文考前阅读31练习题 试卷 4 次下载
中考现代文考前阅读28练习题
展开推荐理由
中考高频主题:生活感悟
本文作者通过“看树”一事引发对“相伴”的思考与感悟。我们总是对的身边的事物习以为常,等到失去才发现对它有着深深的怀念。作者用清新优美的语言,诉说自己的感悟,引发读者共鸣。
凝望一棵树
包利民
开始的时候,我并没有注意到那棵树,直到有一天,我倚在窗前,看云,从这个角度看过去,一朵云就像挂在它的枝上。于是云走了,眼睛里只剩下了树。
那是一棵李子树,并不高大,却枝桠纵横,很繁茂。以前也曾短暂地为它把目光停留,那是在夏初,它开花的时候。从它旁边路过,那一树花朵撞在晚风上的声音,便羁绊住了我的脚步。很密集的白花,有的成团成簇,细细的长蕊顶着点点金黄,在斜阳里微微颤抖成一幅很静美的画面。后来,花儿渐稀直到消失,而那一树青青的叶子,就再也牵挽不住路人的目光。
从我的窗口到它,是一段刚刚好的距离。没有很近的逼仄感,又没有很远的朦胧感,它以一个恰到好处的身姿走进我的眼睛。我也曾很近很近地看过它,当局部放大成整个视野,一些所不愿意见到的,便成了主角,比如果实上的那些虫子。这是一棵被人们抛弃的树,即使果实成熟的时候,也不能吸引人们的注意力。也许人们知道那是虫子的世界,所以都避而远之,或者视而不见。
忽然想起,爷爷就喜欢很近地看树。那棵高大古老的杨树,站在我家的田畔,爷爷在田地里干活累了,就走进它的荫凉。爷爷和别人不一样,他面对着树坐下,坐得很近。头顶茂密的枝叶抓住路过的风,爷爷就用草帽接住从枝叶间落下来的丝丝缕缕的风,再挥扬到满脸的汗水上。然后他卷一支很粗的旱烟,点燃,便在烟雾缭绕中,看那树干。我也曾蹲在爷爷身边,顺着他的目光去看树干。树干上的树皮已经干裂,并不平整,条条沟壑,像爷爷脸上的皱纹,也像大地上的田垄。偶尔一只蚂蚁悠悠地爬上来,翻山越岭般转了一圈,又回到地面。除此,我再没看出什么。而爷爷似乎看得很入神,就像看到了树干里的那些年轮,看到年轮里轮回着的不知几多的岁月。
而我看那棵李子树,却是闲时无心无意。我并看不出什么境界来,只觉得那一簇绿色,是可以放牧目光的草原。有时捡拾到从密叶间坠落的啼鸣,才知道里面藏着一只鸟。或者风从它身体里挤过来,或者云从它头顶爬过去,才会有着片刻的灵动和生动。除此之外,是无边无际的寂静和寂寞。窗外的树,窗内的我,都是如此。
可是我并没有觉得李子树是我的一种相伴,目光离开了,心也就离开了,从来都是可有可无的存在。或许只是我的一种习惯,累了倦了,倚在窗前,恰好它也在,仅此而已。
田边的那棵老杨树,终于被村人砍倒了。爷爷便再也不去那里坐着歇息纳凉,而是与别的老人坐在一起,抽烟,说一些村庄里古老的话题。我倒是跑到老杨树那里去看了几次,只余很粗的树根,一圈圈的年轮,每次数的数目都不一样。一直以为树虽然古老,却依然比爷爷年轻,因为树还可以活很多很多年。只是,它已经死了。少了一棵树和爷爷的田畔,仿佛天地都空旷了好多。那个时候,我没有注意爷爷的眼中有没有失落,只知道,爷爷再也不去那样地看别的树了。
可我的心里却是有着失落的,当小区的空地重新规划后,当那棵李子树被砍倒之后。本来觉得可有可无的一棵树,在我倚窗而望的时候,目光却失去了依托。也许只有我还记得它,这棵本被人们抛弃的树,再过些时日,如果我对别人说这里曾有过一棵树,他们可能会很惊讶。
然后明白,当我的目光在它的枝叶间穿插的时候,其实,心也是在那里的。并不全是习惯使然,习惯只会有着短暂的不适应,却不会有着这种长久的怀念。依窗而望,那个方向,那个距离,空空阔阔,路过的风有时也会盘旋一下,似乎也在寻找。就像我的目光,我的心情,也会在那里停留,流连,想念。
原来,曾经的李子树,确实是我的一种相伴。在寂寞的时候,在无言的相对间,各自神飞。
1.同是“看树”,“我”和爷爷有什么不同?请阅读文章简要概括。(4分)
2.本文为何两次写道这棵树是“被人们抛弃的树”?请简要分析。(3分)
3.本文语言清新优美。请你给下面的句子做批注。(6分)
4.阅读本文最后一段,请你揣摩作者写这篇文章的意图。(4分)
原来,曾经的李子树,确实是我的一种相伴。在寂寞的时候,在无言的相对间,各自神飞。
参考答案:
1.(4分)爷爷喜欢很近地看树,且看得很入神,用“看树”的方式进行深思。“我”看那棵李子树,却是闲时无心无意;树在窗外,“我”在窗内,有时会看到,并不刻意关注。
2.(3分)前后照应。写出这棵树的平凡,不被人们重视的特点,且为后文写只有“我”记住它以及表达对它的流连之感做铺垫。
3.(6分)(1)运用比喻,(1分),将树皮的纹路比作爷爷脸上的皱纹、大地上的田垄,形象生动地描绘出“我”眼中的树皮的样子。(2分)
(2)“空空阔阔”一词写出那棵李子树被砍掉后,现在这块地方变得空阔的情景,(1分)“似乎”一词实则是写“我”,“我”的目光在那片空地寻找。(1分)二词流露出“我”对李子树不在的失落,对原李子树的流连和想念。(1分)
4.(4分)示例:那棵李子树一直默默地与“我”相伴,在寂寞、无言时,我们各自安好,精神交流。作者借写自己“凝望一棵树”的经历,抒发对李子树的怀念。同时表达了对生活的感悟:我们对身边人、事、物的默默相伴都习以为常,这种习惯也让我们流连至深;我们要懂得关注、珍惜他们。
2
推荐理由
中考高频主题:感物抒怀
本文通过对院子中梧桐的描写,表达了对梧桐树的不舍与留恋,歌颂了梧桐树顽强的生命力和不向命运屈服的精神,引导学生不畏挫折,顽强拼搏,谱写青春华章。
桐 花
和 谷
我的晓园亭子边有一棵梧桐树,清明前后便开放紫绛色的喇叭花,宛若一朵朵云霞。一边绽开着,一边纷纷飘落,又在地面上铺了一片彩锦,让人不忍清扫。树杈上有喜鹊筑的老巢,高高地擎在半空,喜鹊成天飞来飞去,叽叽喳喳叫着,像演奏一支无主题的乐曲。(命题点:段落作用。开篇通过对梧桐树的描写,引出叙述对象,营造出优美的意境,吸引读者。)
十多年前修缮屋舍院落时,也是这样的一棵合抱粗的梧桐树,长在屋前门旁,因出入碍事就砍掉了。再说,伸向屋顶的巨大枝条揭开了瓦片,造成屋漏的隐患,不得不予以清除。那一截伐倒的粗壮树干,便随手让它躺平,搁置在甬道旁,当成了天然的座椅。脚边有一溜黄亮亮的矢车菊,苦香苦香的,十分惬意。风吹雨打日头晒,树干的体积在不知不觉中渐渐浓缩,天长日久就化为腐殖土了。(命题点:插叙。补充交代梧桐树的由来,和后文梧桐树的高大形成对比,也为下文描写梧桐树顽强的生命力做铺垫。)
即使当初掘了树根,它伸延到周围的须根仍然活着,不屑于存在于地下的黑暗中,不时地探出奇倔而生鲜的嫩芽,让被砍伐的老桐树的基因复活在阳光下。要么在石板狭窄缝隙里,要么顶翻了地面上铺设的砖块,不屈不挠地露出头来。一次次地将它掐掉,它又一次次地向上生长。(命题点:词语赏析。两个“一次次”写出梧桐树与现实抗争的过程,它被掘了树根却仍奋力生长,写出它不向命运屈服的倔强。)真是不明白,那么稚嫩的绿芽,怎么能有那么大的气力和执念,撞开生硬而沉重的障碍物,为了吸吮一缕灿烂的阳光,沐浴点滴清新的雨露。要是不及时清除,它也会长成前辈那样的参天大树,这当是毫不含糊的自然法则。躺倒在一边的老桐树,因为被切断了与大地的联系,才渐渐萎缩而腐朽的。亭子边的这棵大桐树就是明证,是在贴地面的根部横断面一侧,由一株嫩芽自由自在地生长,十多年功夫竟然长成前辈的样子。
如今,这棵大桐树又面临着被砍伐的境遇。它的庞大树冠掩蔽了半院落的阳光,使得屋舍、院落不那么豁然开朗了。在骤风暴雨中,它的巨大枝条容易折断电线,妨碍着主人的日常生活。此外,它隆起的根块挤占了亭子地基的空间,砖木小瓦结构的古式亭子被掀斜了,眼看就有倒塌的危险。还有,它粗壮的树干在潜移默化中膨胀,几年工夫竟然将葡萄架的石墩向外挤出几寸,威胁葡萄架的安稳,而且完全掩蔽了葡萄树的光线,使其萎靡不振,葡萄也逐年越结越少了。大树底下不长苗,是这个道理。
而桐花是那么绚烂美丽,尤其是留在主人记忆中的情感挂念,是轻易抹不去的。桐花含苞欲放时,如同洋槐花、杜梨花以及荠荠菜、苦苣菜、蒲公英、茵陈等野菜一样,曾经让我饥肠辘辘的童年得到温饱和快乐。那种苦涩伴着香甜的日子,一直再现于从少年到中年到老年的梦中,不管远走天涯海角,还是焦虑与亢奋,得志与失意,如同生命的底色都会反复浮现于思绪中,常常让人泪流满面。(命题点:内容理解。“我”为何会泪流满面?桐花见证了“我”成长中的种种心酸与快乐,承载着童年时光,是生命中的重要角色。)
桐树,比起槐树、榆树、松树、柏树、桑树、椿树、杨树、柳树或柿子树、桃树、杏树、苹果树等,是一种快速成长的树种。它从幼苗时就挺拔端正,直指天空,茁壮茂盛,叶片宽大,开紫绛色花,结的却是铃铛似的不可食用的果子。花蕾能做桐花麦饭或菜馍,也并不被常人所熟知。它是先开花后出叶,一树花影到一树翠绿,到了夏日愈发浓荫如伞,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庄稼人在汗流浃背时乘凉的好去处。它往往生长在院落一角,或田间地畔路旁,不占用耕种的田地,以免影响种植庄稼的收成;不被牛羊牲畜啃掉或是让砍柴人顺路斫走,就是万幸了。
桐树的花期相对长一些,有时到了秋天也奇怪地开放几朵,似乎是对春时的回望。近年来,城市化的时风吹向农耕社会的最后角落,电气化逐渐普及,所谓的烟火气息变得稀薄多了。曾经拾柴烧火做饭烧热炕的情景,已经接近尾声。别说五谷秸秆和落叶柴草成了多余的废物,就是粗壮的树木枝干也没人再稀罕了,顶多是锯开用斧子斫了,整整齐齐地摞在墙角,多半是为了好看,像现代派的几何图案画。至于桐树的树干,基于现代工业化的演进,也不再有儿女嫁娶打桌椅立柜、做门窗或风箱的用场,价值甚微。
朋友们到了我的晓园,都说这桐树好,高大繁茂,尤其在花季简直就是一树璀璨隽永的诗。但它正面临被砍伐的境遇,是幸还是不幸?桐树被砍伐了,树杈上的鸟巢将被颠覆无存,喜鹊们又将栖于何处,叽叽喳喳的歌唱何以听得?
桐花盛开,落英缤纷。葬花词是《红楼梦》中黛玉的心境,晓园主人没有那样的时代背景和生活际遇,不可同日而语。不过,即便砍伐了眼前的桐树,十多年后,不又会从根部的横断面一侧长出一棵参天大树么?(命题点:句子作用/主观表达。以反问句结尾,引发读者思考,表达对梧桐树顽强生命力的赞颂,可结合生活实际,从“顽强拼搏”等角度发表观点看法。)
3
推荐理由
中考高频主题:教育引导
读书看似枯燥无味,但在无形中,读书馈赠了我们许多:知识、体会书中传达的种种高尚精神、得到心灵的慰藉、解决问题的方法……阅读文本,可以促使学生正确看待读书,善于在读书中发现好处。
那些被馈赠的时刻
张玉瑶
(命题点:标题的含义。“被馈赠”指的是从阅读中收获的知识以及心灵的慰藉。)
从小到大,从故乡到北京,从上学到工作,从单身到拥有家庭,人生说起来也有种种际遇与辗转,一刻不停地处于变动之中,但止步静思,读书却始终像一根不变的丝线,将这许多散落的年月串起来。(命题点:赏析句子。本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喻义深远。)
小时候,我似乎天性中就是个嗜读的孩子,父母也不太管我看“闲书”,每逢假日,便趴在家里床上,对着一本小书从晨至昏,如掉进爱丽丝的兔子洞,面前展开一个个秘密世界,那是其他小朋友都不知道的;读大学时,我念的是中文系,读书从业余活动成了必修课,也是老师们最为督促之事。学校图书馆二楼最尽头的文学阅览室是我的“奶与蜜之地”,至今仍清晰记得在一排排无人书架间徘徊、遍数年代久远的黑皮书脊上一个个名字时的澎湃心情;毕业后,做了阅读编辑,读书从课程又变成了工作,除了寻找和撰写一本本书后的人和故事,更多的时候,依然是坐或卧在沙发上看书,只是比起以前触角更加伸展;后来有了孩子,家里塞满花花绿绿的绘本,最日常的亲子活动,便是和女儿一起钻进暖暖的被窝里,向每一个动物会说话、蔬菜会打仗的奇想国度进发,仿佛故地重游我童年时的那些秘密世界。(命题点:内容概括。作者分别介绍了自己小时候、大学时期、毕业后、有了孩子后等不同时期的阅读经历。)
因缘巧合,我一直没有从“读书”这件事中毕业,它组成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就像吃饭睡觉。不低于生活,也不高于生活。旁人乍听来,也许会羡慕,称颂为“理想的生活”,但其实也是一种浪漫化的想象。首先读书并不是轻松的休闲,而常常是严肃的甚至累人的思维运动,其次,和大多数人在时代中滚滚向前的生活方式比,读书仿佛显出某种静止感,在时间之外,在现场之外,在各种风口和潮流之外。我常常也会想,为什么要一直读书呢?为什么还要读书呢?(命题点:段落作用。本段承上启下,总结上文自己不同时期的读书和提出“为什么一直读书”“为什么还要读书”的问题,引起下文写自己读书的原因。)
不错,笼统地说,读书是让我看到更大的新鲜的世界。从儿时的兔子洞,到成年后的广阔现实与纵深历史,甚至未来与宇宙空间,以及人类思维和心灵的深处,哪样我不是从书籍中了解到的呢?——尤其在疫情中,这一切也成为难得的虚拟远游。但书籍本身是静默的,它向人们呈现的这些,孤立地来看,只是一些“知识”和“故事”而已,虽深浅有别,却大都与平常生活无关,表面看来,不拥有它们似乎也并不妨碍生活,而拥有它们,好像也没什么太突出的“好处”。在今天,想获取“知识”和“故事”,有无数比读书更便捷的手段,短视频播客、脱口秀,哪一个不比读书来得轻松高效?包括我自己,也是这些内容的交叉体验者:打开视频,顷刻间,仿佛世间风云在眼。
然而多数时候,每当风云散去的那刻,语言的繁荣便随之荡然无存。回溯记忆,生命刻度上留存最牢固的印记往往都是私语形式的,呈现为一些我与文本交互对话的时刻,细微而难以为外人道。记得大学时,在阳光热烈的夏日读《包法利夫人》,突然袭来了手脚冰凉的真实生理感觉,是爱玛的遭际让彼时性别意识尚模模糊糊的我第一次认识到了作为女性的困境与不安;新冠肺炎暴发时,封闭在家中读加缪的《鼠疫》,看得我热泪盈眶,为那一种人类团结敬业的高尚精神;疫情持续,战争频仍,世界处于各种各样的分裂中,令人长期徘徊于低气压,不知明夕何夕何以自处,读到黄晓丹的诗评《诗人十四个》,是那里面描绘的从陶渊明到苏轼的超越此刻、此岸的理想世界,让我得到莫大的宽慰,并起身寻找罥绕自己时间之丝的“线轴”……它们与具体的“知识”无关,也并非是何种“真理”,而只是属于我自己的一些由共情而入顿悟的时刻,好像在那些个瞬间突然明白了我是什么样的人,我应该相信什么,以及我可以做什么。阅读看似是静止、超逸的活动,但它并非自绝于现实生活,而是与人类智识和心灵的成长平行,与现实的问题及诉求共存。当然,它不会给出任何实操性的答案,但会在个体的心灵上,写下另一种草蛇灰线的解法。(命题点:原因分析。“我”一直读书的原因是读书让“我”看到更大的新鲜的世界,它与现实的问题及诉求共存,能够在体的心灵上给出另一种解法。)
我珍视这些被馈赠的时刻,也愿意为这些时刻继续以阅读为志业和生活。(命题点:词语的指代义。“这些”指代前文读《包法利夫人》《鼠疫》《诗人十四个》时“我”的体会)书籍依旧静默无言,只是在与我的相互映照中,让我默默交换到了我所需要的东西,一些建造更好、更有力量和信心的自我世界所需要的材料。如果这个更好的自我世界能够有助于建造更好的现实周遭世界,那更是一个值得努力的方向。
语句摘抄
批注
树干上的树皮已经干裂,并不平整,条条沟壑,像爷爷脸上的皱纹,也像大地上的田垄。(从修辞角度赏析)
(1)
依窗而望,那个方向,那个距离,空空阔阔,路过的风有时也会盘旋一下,似乎也在寻找。(加点词流露出“我”怎样的心理?)
(2)
中考现代文考前阅读17练习题: 这是一份中考现代文考前阅读17练习题,共8页。
中考现代文考前阅读15练习题: 这是一份中考现代文考前阅读15练习题,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文章去掉最后四段,读来依然完整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中考现代文考前阅读29练习题: 这是一份中考现代文考前阅读29练习题,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根据提示在表格中填写恰当的词语,简要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