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备战2022年中考语文现代文考前阅读7 其他 11 次下载
- 中考现代文考前阅读8练习题 试卷 5 次下载
- 中考现代文考前阅读10练习题 试卷 4 次下载
- 中考现代文考前阅读11练习题 试卷 4 次下载
- 中考现代文考前阅读12练习题 试卷 5 次下载
中考现代文考前阅读9练习题
展开推荐理由:
中考高频主题:名家经典(刘成章)
本文作为刘成章《安塞腰鼓》的姊妹篇,可以作为课外延伸阅读的材料,通过文章,我们得以更深入地了解安塞的风土人情,以及安塞腰鼓的巨大魅力,培养学生对传统民俗的关注度,增强对传统文化的热情。
桃花鼓声安塞
刘成章
①安塞在延安正北,离延安只有四十公里,可是过去由于交通不便,我家的亲戚朋友,去过安塞的屈指可数。只是听说,安塞有个真武洞,那洞很神秘,藏着无数故事,一说可以通到山西,一说可以通到靖边。春天的安塞,满山桃花,老辈人说,每年三月从洞那头吹进去的桃花瓣,直到六月才能从这边飘出来。这个浪漫的故事,使我很是着迷。
②二十多年后的一天,我终于有机会乘车去安塞。安塞路不好走,因为西川河弯弯曲曲,常常挡在路上,大小石头在波浪中出没,这可忙坏了司机的双手,时而换高挡时而换低挡,一个同行者喊道:“哎呀,快把人摇得散了黄了!”
③一进入安塞地界,到处是五谷的气息:玉米的、谷子的、糜子的、小麻的、黄豆的、豌豆的,还有地椒的气息、羊的气息。地椒是这里和志丹、吴起一带独有的一种香味浓郁的野草,到处都是。
④此时的我,已经工作多年,少年时代的浪漫情怀所剩无几,看见真武洞洞口时,觉得它无非是个较大的山洞。
⑤这是我对安塞最初的印象。
⑥其时我在延安歌舞团从事创作。有一天在院子里,我看见一些农村后生给舞蹈演员示范打腰鼓,那动作如霹似雳,直击人心,顷刻把我镇住了。一问,那些后生全是安塞来的。他们打腰鼓的英姿,出神入化,震荡心魄,那是任何演员都学不来的。这,给我的印象太深了。我自愧虽然去过安塞,却不曾发现安塞还有这样一种灿烂的艺术。
⑦我心旌摇曳,产生了创作冲动,想写一写安塞腰鼓。为此,我又专程去安塞看打腰鼓。安塞这时已修建起相当气派的大礼堂。当时任县文化局副局长的贺玉堂,是一个已经在好几部电影中唱过歌的著名民歌手,他在他的办公窑洞,为我放声高歌,那奇高的嗓音,让我叹服。他还就近找了几个腰鼓手给我表演,我再一次被那腰鼓感染了,久久难以平静。然而,几次提笔,又搁下。从生活到艺术,有时不是那么简单,甚至可以说是举步维艰。后来我认识到,那是因为我内心的认知和感情,还未到火候。
⑧又过了好几年,中国迎来改革开放的大潮,人心大顺,万马驰鸣。我去关中西府千阳农村下乡,心里也鼓胀着空前炽烈的激情。结果,只用了两个小时,我就把《安塞腰鼓》写了出来,不久发表在《人民日报》上。就像以前发表作品一样,心里浮起一阵快意,不过很快就烟消云散,一切如常。
⑨后来,这篇文章不断被选入各种散文选本。而且,它好像变成了一群鸟儿,扑棱着翅膀,落上了如大树小树一般的各种语文课本。此时我才意识到,它已成了我的代表作,贴在我的身上了,长在我的身上了。于是,我常常会想起安塞。
⑩去年我回到延安,受邀又一次来到安塞。
⑪现在的安塞,已是延安的一个区,高楼鳞次栉比,一派现代城市气象。市中心矗着一座金色雕塑,造型是鼓手在捶击腰鼓,充满动感。他的双脚飞舞的场地,是一面大鼓的造型,鼓面光亮,鼓身鲜红。安塞人,已经用腰鼓做了城市的招牌和名片。
⑫而我的注意力,已经落在一些斜背腰鼓的小朋友身上了。那是红军小学的娃娃。他们在语文课上学过我的《安塞腰鼓》,听说我来了,呼啦啦地跑到我的面前,要给我表演打腰鼓。他们的眼神,明亮而炽烈。他们那些好看的小脸蛋上,不知吸收过多少阳光,甜美亮丽。和他们在一起,就像和袅袅上升的地气在一起。他们身上腰鼓的红、背带的红、流苏的红,以及情绪的红,包裹着我,我成了喜庆的中心。
⑬打起腰鼓的孩子们,腿脚欢蹦,精气神四射,鼓槌上的流苏飞舞,用语言极难形容。霎时间,我仿佛看见真武洞里飘出漫天的桃花瓣!人道是“杏花春雨江南”,但这儿不属于江南,而属于北国,是北国里的安塞、粗犷的安塞、强悍的安塞、谷子南瓜苹果飘香的安塞、“走头头骡子三盏盏灯”的安塞,这儿是“桃花鼓声安塞”。在安塞,在日头映红的安塞,在石鲁笔下的火红高崖下,孩子们忘情地歌舞。迎着高原的阳光,那些桃花瓣,从真武洞里飘出极多极多,简直是喷出来的。花瓣一片挨着一片,一片映着一片,上下翻飞;花瓣有如金的质地,铿锵劲舞;花瓣片片散发着香气,展示着这片土地的芳华。而那些孩子们,则是一片环宇的光芒,一群火的精灵。
⑭眼前是桃花鼓声安塞,是打腰鼓的安塞。这腰鼓的磅礴气势,来自唐宋元明,来自长河落日,来自“天苍苍,野茫茫”,来自中华古老的优秀传统,也寄托着我们新的希冀。想起老人们说的,娃娃们若成了优秀的腰鼓手,一辈子都会蓬勃向上,永不沉沦。
命题示例及参考答案
1.文章以真武洞的浪漫故事开篇,有什么作用?(3分)
2.围绕“安塞腰鼓”,“我”的情绪有怎样的变化?请完成下列填空。(2分)
看农村后生给舞蹈演员示范打腰鼓,“我”被镇住→文化局副局长找腰鼓手给“我”表演,(1) →看小朋友们打腰鼓,(2)
3.请从描写方法的角度,对第⑫段画线句进行赏析。(4分)
4.本文和我们所学的《安塞腰鼓》在人物描写上有何不同?(4分)
5.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4分)
参考答案:
1.(3分)渲染神秘气氛,增添神秘感(1分),烘托安塞神秘浪漫之美(1分),增强文章的趣味性,激发读者阅读兴趣,引出下文(1分)。
2.(2分)“我”再一次被感染,久久难以平静 “我”被情绪的红包裹着(每空1分)
3.运用神态描写和外貌描写(2分),准确传神地写出打腰鼓的小朋友们眼神的明亮炽烈,脸庞的甜美亮丽,情绪的热情饱满(1分),突出小朋友们的生机勃勃(1分)。
4.(4分)本文写安塞腰鼓,着重描写了小孩子们打腰鼓的情景,在腰鼓的豪放刚劲中融入了孩子们的可爱烂漫(2分);我们所学的《安塞腰鼓》则重在写后生,描绘了一群后生打腰鼓的场景,将腰鼓的奔放豪迈展现得淋漓尽致(2分)。
5.(4分)表达了作者对安塞民俗的赞美(1分);对西北高原人的蓬勃生命力的赞美(1分);对年轻一代新生力量的赞美(1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赞美(1分)。
2
推荐理由:
中考高频主题:凡人小事
本文通过回忆爷爷和他所在的工程部队在川藏线上发生的感人故事,彰显了军人艰苦奋斗的优秀品质,赞美了支援边疆建设的军人吃苦耐劳、无私奉献的精神。
高原的情怀
孟晶晶
三月快要结束时,窗外的玉兰花开了。每一年玉兰花开的时候,车队就要开始装载物资准备出发,沿着川藏线将大米、清油等补给运往西藏边防一线,给边防雪山孤岛的官兵们送去开春的第一批物资。(命题点:记叙顺序。文章采用倒叙的记叙顺序,从窗外的玉兰花引出对爷爷的回忆,结尾回到现实,避免了行文的平铺直叙,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
爷爷也曾是奔走在这条运输线上的官兵之一,那震撼人心的雪山,经常出现在我的童年故事里。(命题点1:段落作用。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引出下文对爷爷的回忆。命题点2:词语的表达效果。形象地写出了川藏线环境的恶劣,突出了爷爷及工程部队支援祖国边疆建设的艰辛,强调了爷爷在川藏线上发生的故事对“我” 的影响之深)
1968年,爷爷22岁,上级给他所在的工程部队下达了命令,要求他们在西藏阿里某县修建增音室。在科技还不够发达的年代,通信信号往往关系着边疆能否及时接收重大消息,对边境安全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工程队丝毫不敢延误,很快踏上了进藏的旅途。
那天,车队行至喀喇昆仑山脚,工程部队看着一望无际的蓝天和皑皑白雪,想着即将要翻越5500米的大雪山,可以在山顶俯瞰群山,心中满是激动,殊不知前方危险正悄然降临。
车队上山不久,忽然,前方传来“轰隆”一声巨响,紧接着就是一阵地动山摇,车队赶忙停止前进。爷爷当时正是连队的一名排长,开着车走在部队的最前方。为了弄清楚发生了什么事,他自告奋勇地向连长请缨开车前去勘察情况。
沿着蜿蜒的山路向前行驶了大约10公里,就看到原本平坦的山路已经被从山顶坍塌的积雪覆盖,山风吹起一层薄雪漫天飞舞,在阳光下折射出斑斑点点的光。爷爷没有心情欣赏美景,他知道这是发生了雪崩。(命题点:内容理解。爷爷没有心情欣赏美景的原因)看着眼前厚厚的积雪,想着这两天之内必须要赶到目的地日土县,他心中焦虑,想要尽快回去向连队报告,设法翻越喀喇昆仑山抵达目标县城。
那个时候的道路远不如现在宽阔平坦,蜿蜒崎岖的山路仅容一辆大车单向通行。车子既然已经开到了雪崩的地方,就没办法再掉头了,所以只能靠两条腿跑。爷爷也顾不得自己正处在海拔5000多米的大雪山,裹上棉衣下了车,拔腿就往后方的大部队跑去。(命题点:句子赏析。动作描写,“裹”“拔腿”等动作突出了爷爷想要尽快回连队报告险情的焦急心理。)不知跑了多久,隐约看见车队时,他的呼吸越来越急促,眼前一黑栽倒了下去。
再醒来,爷爷已经被抬回车厢里了,看着坐在一旁的连长和指导员,他赶忙将前面的情况详细汇报了一番。
经过商议,最后大家一致决定:就是用铁锹挖,也要把路挖通,如期抵达日土县,按时完成任务!
“全连集合!我们遭遇了雪崩,前方路被堵了,为了完成任务,现在我们要把雪铲了再继续前进!”听到指导员的动员,爷爷顾不得自己刚刚清醒过来,立马就要挣扎起来和大家一起行动。连长见状冲过来按住他说:“小孟,挖雪而已,咱们有这么多战友呢,很快就能挖通,你好好休息吧。”(命题点:句子赏析/描写方法。动作描写和语言描写,“冲过来按住”这一动作和语言描写表现出连长对战友的关心。)可他不肯看着战友们劳动,独自留在车里休息,还是悄悄拔掉氧气管,拿了把铁锹跟在队伍后面。(命题点:人物形象。爷爷主动请缨开车去勘察险情和不愿看着战友劳动,不顾身体虚弱也要和战友并肩作战的行为,体现了爷爷的奋勇当先、临危不惧、敢于担当等优秀品质 。)
在堵塞的山路旁,连长和指导员见偷偷跟来的爷爷,只能笑着拍了拍他的肩膀。毕竟雪崩地点距离车队停车的位置还有那么远,也不放心他一个人回去。
连长担心再次发生雪崩,一边小声嘱咐大伙不要大声喊叫,一边带头到最前面开始挥动铁锹铲雪,工程队的官兵小心翼翼地清除障碍,时不时还要抬头看看有没有雪坍塌下来。速度虽然有些慢,但人多力量大,道路上的积雪慢慢地减少了下去。
没过多久,铲雪官兵的额头上都起了细密的汗珠,戴在头上的帽子也缓缓冒出了白烟。在爷爷记忆里,那次遭遇雪崩,大家不知道铲了多少次雪,推了多少次车,等到道路被清理通畅,每个人的帽子顶上都覆盖了一层白霜。看着身后被清理出来的道路,依旧湛蓝的天空,一望无际的白雪,尽管空气中的氧气含量极少,战友们仍旧痛快地大口呼吸着冰凉的空气。(命题点:环境描写的作用。烘托出工程队官兵清理出道路时轻松愉悦的心境。)
红色基因是可以传承的,1997年,父亲也是在他22岁的时候成了边防部队的文艺兵,扎根在雪域高原上。我出生的时候他还在高原上演出,没能第一时间看到我降生在这个世界,这是他一直以来的遗憾。如今的我21岁,也光荣地成为一名汽车兵,沿着他们的足迹踏上了川藏线这条蜿蜒的长路。
爷爷和父亲都是很平凡的人。当我真正穿上了这身军装后才明白,正是因为曾经有无数这样平凡的人把自己的整个青春都扎根在了雪域高原,现如今我们才能站在这片圣洁的高原上,呼吸着清凉的空气,欣赏着万里无云的蓝天和高耸入云的雪山。(命题点:文章主旨。选文赞美了像爷爷这样平凡的边疆建设者,正是有这样一群边疆建设者的艰苦奋斗和无私奉献,换来祖国边疆的美好生活。)
3
推荐理由:
中考高频主题:乡音乡情
本文围绕黄土高原的特色——剪纸展开叙述,阅读本文,既能够引导学生领略风格独特的剪纸魅力,又可以体会到黄土高原人们对生活的热爱。
窗户上的风景
小小的窗户上,猴在耕地、狗在拉车、骆驼驮的是聚宝盆、麒麟送子满家祥瑞,鸟兽、鱼虫、花卉活灵活现,都有了情感、有了深刻的文化内涵,散发着高原泥土的芳香和民间美术生命的意蕴。
“女子生巧的,石榴牡丹冒铰的。”在这句朴素的方言里,寄托的却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在困难年代里,尽管贫穷闭塞,但一座座黄土大山并没挡住人们丰富的想象,特别是对美满爱情的向往。一片纸、一把小剪刀,就成了婆姨女子描绘生活的天地,她们对纯朴爱情的遐想、她们对生命独特的诠释,都在小小的窗花里了,一幅窗花就是她们的一个世界,是她们梦境的再现,也是她们做梦的开始。
“抓髻娃娃”“瓜子娃娃”“拉手娃娃”,剪纸是婆姨女子装点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天阴了,她们剪一个“扫天娃娃”,插上扫帚立于院中,祈愿小红纸人儿能扫掉天上的阴云;煤油灯下,剪一个“簸箕娃娃”,在晃动的油灯影儿里,小红纸人儿便簸起簸箕了。“娃娃娃娃簸簸箕,吃不了,高摞起。”而在干旱的季节,她们又剪下一连串的祈雨青蛙,贴在水缸口上,边贴边念:“青蛙缸口跳,细雨满地浇;风调雨又顺,年年好光景。”以前,谁家孩子头疼感冒便剪一摆溜手拉手的“瓜子娃娃”;也有用南瓜子和黑豆粘贴起来,再用火圪籽画上眉眉眼眼的,贴在门上,一句“天不怕、地不怕,就怕瓜子娃娃打八叉”——“八叉”在方言里是劈开腿及劈叉的意思。瓜子娃娃的一个八叉,像骑在灾祸的脖子上了,就能疗病,就百无禁忌了!而孩子要是夜哭,就剪一个丑亲丑亲的倒吊驴,贴在十字路口……
窗花里是淡淡的乡愁,窗花里是浓浓的年味。
“枣核桃满炕跑,喜得娃娃满炕跳。”穿新衣、理头发,有钱没钱不连毛过年。虽说过年更多属于孩子,但过年也属于婆姨、女子,是她们展示巧手的日子。在瑞雪兆丰年的声声祝愿里,家家忙活开了,压粉条、拐豆腐、蒸花馍、泡米捣糕、杀猪宰羊,在一天天忙碌景象中,红格彤彤的窗花,如夏日的山丹丹花儿绽放了,一家家的窗口转瞬间变成雪影里的一道风景,(命题点:句子赏析。运用比喻的修辞,将窗花比作夏日的山丹丹花,表现了节日的喜庆气氛。)这也成了婆姨、女子们比巧的舞台,大家都是裁判,“毛毛抖得麦芒似的,花儿都剪活了,鸟剪得能听见叫声哩!”这就是最高的奖励,也是一个女子出嫁前传播巧名的开始。可过年的窗花不贴娃娃——要防止来年小人栽赃陷害什么的!
在大红灯笼的背景下,又迎来正月二十三跳火节。火要两堆,大堆火是供人跳的“人火”,小堆是供鬼神跳的“鬼火”。山里讲究多,要将抹布、笤帚、婴儿的衣服在火上燎一燎,叫“燎干净”,可以消灾祛病。“燎干”结束之后,要剪一个金牛贴在门上,俗语说“正月二十三,老君来散丹,门上贴金牛,四季保平安。”金牛暗示着春天的到来、农活的开始。
在这些红纸人充当驱除恶鬼的民间,婆姨、女子似乎就跟那些纸娃娃们一块活着,与村庄里一个个来替窗花样儿、枕顶样儿、鞋样儿的年轻一代剪纸女子们活着。农历八月初二是窗子的生日,家家户户贴窗花,小小窗口变成了花园,惹得蜂飞蝶绕。
黄土高原剪纸风格独特,纤细秀美,刚柔适度,拙里见巧,浑厚古朴,华丽中透着朴素,简约处隐现高远,夸张时情趣横生,细腻间洒脱尽现。十里不同俗,但各地的剪纸艺术都是或国家或省或市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在众多民间剪纸艺术家的一双双巧手上,剪纸就像四季永远盛开的鲜花,一朵朵、一束束地装点着窑洞的窗口、炕围和门楣,也装点着婆姨、女子们美好的内心世界。透过她们剪刀下情态各具的人物、花鸟、鱼虫,扑面而来的是高原的民俗风情。她们仿佛是黄土高原美的使者,因为土地的贫瘠,也因为更多一抹枯黄的颜色,她们似乎心有不甘,就让这美的花儿盛开在高原枝头、盛开在人们的心间。(命题点:朗读节奏。“美的使者”“心有不甘”读重音,表现出婆姨、女子对生活充满热爱与希望。)“若要富,蛇盘兔,万事如意两勾住。”“娃娃坐莲花,两口子好缘法”……在脚夫男人远去的歌声里,女人的线陀转动着深深的思念;驼铃声声,雁阵下是远行的驼队,昔日走西口的生活气息又跃然纸上。
有一个剪花娘娘的故事:她是方圆百十里最巧的老婆婆,剪什么是什么,剪蝶蝶飞、剪花花香,乡亲们都叫她剪花娘娘。剪花娘娘剪的艾虎更是一绝,是任何人想模仿也模仿不来的。她剪刀下一幅幅毛格楚楚的艾虎,似喜似嗔、似怒非怒,人见人爱不说,关键是能辟邪,像红丝锁线一样,护佑孩子长大成人。谁知当地的文化局局长认为剪花娘娘剪的艾虎有点“四不像”,一问才知,剪花娘娘压根儿就没出过大山,更没见过什么老虎。艺术源于生活,难怪剪花娘娘的艾虎傻傻的、憨憨的!于是,局长便带着剪花娘娘去省城动物园考察学习,在虎园里,局长还拍了几十幅老虎站、卧、蹲、摆尾及行走的照片,要让剪花娘娘再剪艾虎时参照。谁知老虎是看了,剪花娘娘却再也不会剪艾虎了!剪花娘娘的剪刀下,一幅幅活灵活现、憨态可掬的艾虎,好像故意要与她永远作别似的,躲在动物园那只老虎的背后,从此再不出来。(命题点:文意理解。此处讲述剪花娘娘剪艾虎的故事,告诉我们艺术源于生活,但更高于生活。)
剪纸有时就像符咒,在呈现民间美术神秘色彩的同时,也让婆姨女子们明白了民间美术不朽的活力。一个个剪纸的婆姨女子,把喜悦、愤怒、悲苦不加掩饰在剪刀下宣泄,把生产、生活、生育大红大绿在窗口上展示。
在一代代剪纸人的艺术语言里,那一把充满想象的剪刀,在她们手中宛如转动的莲花,一幅空灵透亮、极尽纤巧的窗花花瞬时就剪好了。她们没有什么功利目的,面对商品社会,她们丝毫没有浮躁,也没有因为商业因素的介入,让她们的剪纸甜腻起来,成为农耕文化之外飘浮的纸质商品。她们一个个像主动回归土地、走进民俗,将农历里无声的热烈与甜蜜充分地呈现给高原厚土。她们剪纸就像是为了小剪刀、为了劳动之余的消遣、为了跟世界说话。(命题点:文章主旨。表达了作者对剪纸人高超技艺的赞叹之情。)
中考现代文考前阅读36练习题: 这是一份中考现代文考前阅读36练习题,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请根据文章内容进行补充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中考现代文考前阅读27练习题: 这是一份中考现代文考前阅读27练习题,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按要求赏析下面的句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中考现代文考前阅读28练习题: 这是一份中考现代文考前阅读28练习题,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文语言清新优美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