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5.2 克和千克的认识和计算 ▏沪教版 (6)01](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1/3/13023002/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5.2 克和千克的认识和计算 ▏沪教版 (6)02](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1/3/13023002/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小学数学沪教版 (五四制)二年级下册克、千克的认识与计算教案及反思
展开教学设计方案
学校 |
|
|
|
| ||||
学科 | 数学 | 课题:克与千克的计算 | 课时:1 |
| ||||
一. 教学目标
二.制定依据: 1. 教材分析: 教材把克与千克的认识和计算安排在轻与重的后面,是因为在感知轻重后会有一个对具体轻重衡量方法有一个需求。因为要和前一节课有一个连贯性,所以这节课的开头放入了间接比较的内容。从每次都要间接比较感到很麻烦,来引入人们对于重量的统一标准制定。在认识克的过程中,我先出示了包装上有净含量的物品,提醒学生生活中很多物品包装上就有重量信息。然后再出示需要称的散装物品,从介绍各种秤到感受一些常用物品的重量。这些都是为了让学生把这些抽象的重量和生活中的实物建立联系,同时也在过程中培养学生用已知重量的物体来估计未知重量物体的能力。而秤的使用我并没有在这节课上强调,也没有把实体的秤带入课堂。因为,对于学生来说,建立重量的量感才是最重要的。 2. 实际情况: 由于生活经验的累积,很多小朋友已经对于重量的单位有所知道:比如克、千克、斤、公斤等。但是他们的认知大都只停留在知道,而并不清楚到底1克有多重?1千克有多重?对于这些重量单位的量感并无接触。因此这节课重在让学生建立具体重量的量感。 | ||||||||
教 学 过 程 | ||||||||
时间 | 教学环节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设计意图 | ||||
| 一. 有向开放
二、互动生成
三.重组推进
四.拓展延伸 | 1.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小朋友已经知道物体是有轻有重的,并且学会了一些方法来比轻重对吗?这节课我们继续进行研究。 2. 老师课前用天平称了一个夹子,它的重量大约相当于6个小圆片。还称了一块橡皮,它的重量大约相当于4个小正方体。 你能直接比较出一块橡皮和一个小夹子的重量吗? 不行的话怎么办呢? 3. 请看!现在能比较了吗? 老师还称了一枚回形针,你能比出这三样物品的重量? 如果我还想再加入第4样、第5样、第6样物品,每次都要用小圆片称一称才能比较的话你觉得怎么样? 是啊,太麻烦了!因此,人们就制定了一些测量重量的标准,也就有了一些重量单位(板书),小朋友在生活中接触过哪些重量单位? 4. 我们今天就一起来认识一些重量单位。
(ppt展示)我们一起来看看生活中我们会用到哪些秤。 老师事先就用电子秤称过这袋大米了,它的重量有人会读吗?
“克”是一个计量重量的单位,我们可以用字母g来表示。 想感受一下吗? 感觉怎么样?
篮子里还有一些物品也重1克,你们能把它们找出来吗?
怎么找到的?说说方法!
小朋友的新华字典就大约重250g
妈妈会怎么问? 一斤就是500g
跟刚才的1克比起来怎么样?很重! 那得有多少个1克的硬币才有1kg的大米这么重呀?
一起来读一读
1kg大概是几把三折伞?几个橙子?几支圆珠笔呢?
你怎么不说学习用品呢? 原来很轻的物品我们用g计量比较合适,而比较重的用kg计量比较合适。
一支铅笔大约重5( ) 饮水机上的一桶水大约重10( ) 一盒粉笔大约重200( ) 教室里的讲台大约重80( ) 2. 回形针、西瓜、语文书、电冰箱 4千克、50千克、300克、1克、 4000克 3. 一粒米七担水 4. 有什么收获? |
(小组交流)
(说一说) 生:都换成小圆片(小正方体)
克、千克、斤、两等
可以看包装上的信息(可以用秤称一下)
用秤称一称
交流
这袋米重100克(多人读)
生:1克很轻
生:找一找(交流汇报)
生:有点重(不重)
生:差不多也是1千克(其他答案皆可)
同桌商量
生:交流
填上合适单位
连一连 | 与上一节课的内容建立联系
让学生展露自己的生活经验,或者调查结果,激发他们的兴趣
让学生用以后生活经验说说物品包装上的净含量。
通过多次感受1g来建立量感
感受1kg的重量
| ||||
反 思 重 建
|
| |||||||
二年级下册五、 质量(重量)的初步认识克、千克的认识与计算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二年级下册五、 质量(重量)的初步认识克、千克的认识与计算教学设计,共2页。
小学数学克、千克的认识与计算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克、千克的认识与计算教学设计,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谈话引入,认识“克”和“千克”,巩固练习,总结,独立练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数学二年级下册克、千克的认识与计算教案: 这是一份数学二年级下册克、千克的认识与计算教案,共9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谈话引入,小组合作,巩固练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数学口算宝](http://m.enxinlong.com/img/images/b5b1d1ecde54d50c4354a439d5c45ddc.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