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沪教版 (五四制)二年级下册克、千克的认识与计算教学设计及反思
展开克和千克的认识
教材分析:
“克和千克”是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内容,是学生认识质量单位的起始课。学好本课内容对于学生后续学习“吨”等有关质量问题的知识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由于本内容比较抽象,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因此,加强直观操作,帮助学生建立1克和1千克的表象是学好本单元内容的关键。
根据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教材在对此内容的编排上,体现了以下特点:
1.以学生已有经验为基础,通过呈现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引出质量单位。
2.通过活动帮学生建立1克和1千克的表象,用手掂一掂1克和1千克有多重,亲身体验这两个质量单位的大小。
3.给学生提供测量实际物品的机会,用秤称一称,充实测量的经验,巩固重量观念。
4.提供先估测,再实测的练习以培养学生估测意识。
学情分析:
二年级学生年龄小,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抽象思维还不发达。虽然在日常生活中已经对质量的概念有了感性的认识,建立了初步的质量观念,但他们的认识只停留在浅层,缺乏理性的思考。如学生知道物体有轻重,不知道物体究竟有多重,有的学生虽然知道克与千克这些名称,但对其表示的意义不甚了解。因此,本课教学教师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通过大量的实践活动,帮学生建立起克与千克的观念,掌握克与千克之间的进率,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
教学内容:第45-46页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生活情景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 ,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2.使学生知道用秤称物体的方法,能够进行简单的计算。
3.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的意识 。
教学重点:建立克和千克的质量观念。
教学难点:初步建立克和千克的质量观念。
教学关键: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
教学准备:各种实物、盐、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活动引入
师:昨天,同学们到超市了解收集了—些常用物品的质量,我们一起交流一下好吗?
生1:牙膏是120克。
生2:蛋卷150克。
生3:火腿肠一根是45克。
生4:一袋大米是10千克。
......
二、探究新知
1.了解质量单位“克”和“千克”
师:从刚才同学们的交流中,你有什么发现吗?
生1:有的后面带“克”,有的是“千克”。
生2:比较轻的都用“克”作单位,比较重的用“千克”作单位。
生3:有的用字母“g”,有的用“kg”。
师:同学们说得非常好,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克和千克”。(揭示课题)
(设计说明: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中引出质量单位“克”与“千克”,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从一组组的物品对比中,发现质量较轻的是用“克”作单位,较重的用“千克”作单位;培养学生认真观察,了解并认识物品的质量标识的习惯。)
- 认识各种秤并会用秤称
(1)认识一些常用的秤
要知道物品的轻重,有什么办法?(看物品包装袋上所标示的净含量或用秤来称。)
你见过哪几种秤?说给大家听一听。
生汇报:盘秤、台秤、电子秤、天平、弹簧秤、磅秤、健康秤等等。
(2)课件介绍各种秤(出示各种秤)
3.感知、认识“克”
(1)感知1克,初步建立1克的质量观念。
师:1枚2分硬币大约重1克。2枚回形针也大约重1克。
老师给每个小组准备了一些回形针,请同学们拿2个回形针放在手上,掂一掂,说说你有什么感觉?
师:这种轻轻的,像没有感觉的。你能举例说一说生活中还有哪些物品大约重1克吗?
(生举例)
师:几颗豆子是1克呢?
生:我估计是4颗
师:用天平来验证一下
小结:我们已经知道:1个2分硬币重1克,它很轻很轻。1克也可以写成1g(板书:1g)
(设计说明:通过学生充分的掂量、感知,以及由此所产生的一些事例,初步建立1克的质量观念。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加深了对1克很轻很轻的质量意识,通过学生充分比较、衡量到底有几个绿豆重1克?从而让1克的质量概念逐渐清晰、深刻。)
(2)感知并建立几克的质量观念。
师:同学们举例说出了这么多重约1克的物体。10个2分硬币重几克?(10克)
看看你所带的物品中有没有用克作单位的?说一说,掂一掂感受一下。
拿出没有标注重量的物品,掂一掂、估一估大约多重,再用秤实际测量
并把结果记入表中。(数学课本、铅笔、数学练习册、橡皮)
(评析:通过趣味性的掂量、猜测活动,巩固学生对较轻质量的认识,为学生估计生活中的物品的质量做了知识的储备。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学生动手实践,合作交流的意识。)
4.认识“克与千克”的关系
(1)建立1000克=1千克的等量关系
师:老师这里有两袋糖,每袋重500克,两袋一共有多重?
生:1000克。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我是计算的:500克+500克=1000克
生答后,板书:1000克
生:我们把两袋糖放在电子秤上称,屏幕上显示的是1kg.
师:1kg就表示1千克,板书:1千克
师:请同学们想一想:1000克与1千克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呢?
生:因为它们都表示的是这两袋糖的质量,所以1000克和1千克是相等的关系。
根据学生回答完成板书:1000克=1千克
师:1千克的重量相当于有几个1克?
(2)感知、认识“千克”
师:现在桌面上有一袋洗衣粉重1千克,大家用手掂一掂,感受一下1千克有多重。
师:请你举例说一说生活中还有哪些物品大约重1千克?
师:称一称1个苹果的重量,大约300克,请你估一估几个苹果的重量大约是1千克?
师:大家已经知道了1千克有多重,下面请你和同桌的伙伴抱一抱,试试看能抱起来吗,并轻轻地交流一下各自的体重是多少千克?
(设计说明:通过计算和称量两袋盐的质量,同学们很容易得出克和千克之间的进率:1千克=1000克;又通过评理,使学生的思维得到了拓展,对克和千克之间的进率认识更加深刻,清晰而又牢固地建立了1千克里面有1000个1克的观念。)
三、巩固练习:
1.利用1000克=1千克进行单位转换。
5千克=()克 8000克=()千克
2千克300克=()克 7200克=( )千克()克
2.填上合适的重量单位。
一串香蕉450( )。 一个小学生30( )。
一串葡萄800( )。 一个足球重498( )。
一只小狗重8( )。 一个书包重3( )。
师:什么时候用克做单位比较合适?什么时候用千克做单位比较合适?
3.连线:
1个生梨 1只公鸡 1只蛋 1头猪
3千克 100千克 150克 55克
4.比一比:
2000克( )2千克 800克( )4千克
4千克( )3900克 1000克( )9千克
5.判断。
① 1个乒乓球重约3克。( )
② 小胖今年8岁,约重3千克。( )
③ 1千克铁比1千克棉花重。( )
6.改错。小胖给姥姥的一封信。
姥姥:
您好,我已经8岁了,身体长得特别健壮,体重已达45克,每天早上能吃掉60千克的鸡蛋两个,250克的牛奶一袋,中午可以吃掉100千克的馒头3个,晚上吃的更多,和爸爸妈妈一起能把将近1克的米饭吃光。
7.(机动)我们分别有多重?
一只鹅重6千克,和两只鸭子一样重,两只鸭子和三只母鸡一样重。问:一只鸭子多重?一只鸡多重?
8.拓展:你知道吗?
告诉大家一些和数学有关的信息:
(1)世界上最小的鸟是蜂鸟,约有2克重。2克重,相当于什么呀?(两枚2分的硬币)
(2)世界上最大的鸟是鸵鸟,约重100千克。100千克相当什么呢?
它的一个蛋就约重1500克。1500克相当于什么呢?
9. 课外实践题:
超市购物清单(菜场买卖清单)
物品名称 | 数量 | 重量 |
例:鸡蛋 | 8只 | 500g |
|
|
|
|
|
|
四、全课总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今天我们通过掂一掂、估一估、称一称、比一比,认识了质量单位“千克”和“克”,而且能运用学到的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作业布置:练习册P54-56
板书设计:
克 与 千 克
轻的物体质量可以用“克”做单位,也写作g
重的物体质量可以用“千克”做单位,也写作kg
1000克=1千克
沪教版 (五四制)二年级下册克、千克的认识与计算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沪教版 (五四制)二年级下册克、千克的认识与计算教学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初步感知,引入课题,感知,认识“克与千克”的关系,认识各种秤并会用秤称,总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沪教版 (五四制)五、 质量(重量)的初步认识克、千克的认识与计算教案: 这是一份沪教版 (五四制)五、 质量(重量)的初步认识克、千克的认识与计算教案,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自主探究,感悟新知,巩固练习,总结,课外实践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沪教版 (五四制)二年级下册克、千克的认识与计算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沪教版 (五四制)二年级下册克、千克的认识与计算教学设计,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