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科版七下生物 13.1土壤里的小动物 教案01](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11/12987097/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苏科版七下生物 13.1土壤里的小动物 教案02](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11/12987097/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生物七年级下册第5单元 环境中生物的多样性第13章 土壤里的生物第1节 土壤里的小动物教案
展开课题 | 13.土壤里的小动物 | 课型 | 新授 | 设计人 |
| 总课时 | 2 | 第 2 课时 | |
教学 目标 | 1.概述土壤里的小动物种类; 2.说出蚯蚓适应土壤中生活的主要特征; 3.学会观察土壤里小动物的外形特征; 4.尝试进行“蚯蚓适应土壤中生活的特征”的实验和观察等探究活动,学会控制单一变量,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提高观察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及合作能力; 5.认同人应当与自然和谐发展,形成关爱保护土壤里的小动物的情感。 | ||||||||
教学重点 |
| ||||||||
教学难点 |
| ||||||||
教
学
过
程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
预习: 上节课让大家分小组进行土壤里的小动物调查,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下土壤里的小动物。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展示土壤里的小动物的图片请同学来辨别。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将课前准备的小动物分到各小组,结合课本P93小动物检索分类表,小组合作,尝试判断各组小瓶中小动物的类别,并将讨论的结果填写在导训案上的表格中,然后请同学回答小动物的名称以及特点。 同学们通过观察了解了小动物的生活习性和形态特征,根据小动物检索表,有无足以及有多少对足进行分类。再进一步想一想,这些小动物的生活环境如何?他们有哪些适应环境的生活特征呢?
三、探究蚯蚓适应土壤中生活的特征 1.多媒体展示蚯蚓的多媒体展示蚯蚓的诗词。 无骨下饮黄泉水,翻身系把泥土推。 若问何物最护花,除却( )还有谁。 猜一猜,这首诗写的是谁?它生活在哪里? 本节课我们就通过对蚯蚓的观察及一些实验来探究蚯 |
通过查阅网书籍等收集部分土壤里小动物的形态特征,生活习性等资料,在课堂上进行交流讨论。
学生兴趣浓厚,小组合作,用放大镜观察小瓶子中的小动物。 分小组汇报观察结果,回答小动物的名称,根据小动物有无足以及有多少对足进行分类。
根据讨论得出小动物有喜暗避光、喜湿等生活习性。
回答:蚯蚓,它们生活在潮湿的土壤里。 | ||||||||
教
学
过
程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蚓适应土壤中生活的特征。 2.播放“蚯蚓的生活环境和外部特征”视频,完成导训案第1、2两小题。 活动1:观察蚯蚓的形态 (完成导训案第3小题) 把蚯蚓放在解剖盘里,仔细观察: 结合课本P94,学会辨认前端和后端; 数一数,这条蚯蚓大概有多少个体节。
活动2:观察蚯蚓的运动 (完成导训案第4、5小题) 用湿手指轻轻触摸蚯蚓的体表,有什么感觉?来回抚摸腹面,又有什么不同感觉? ②现在用放大镜观察蚯蚓的体表,仔细看,能看到什么?是否可以看到有一些突起的“细刺”? ③想一想,刚毛有什么作用呢?
④小组合作,将蚯蚓分别放在光滑玻璃板和毛糙硬纸板上,猜一猜,看一看,蚯蚓在哪里跑得快?为什么呢? 在实验过程中,要时刻注意保持蚯蚓体表的湿润!
探究蚯蚓的呼吸方式 为什么在实验过程中要时刻保持蚯蚓体表的湿润?想一想,如果将蚯蚓放进沙土中,蚯蚓会有什么反应呢? |
观察视频,对蚯蚓有初步的印象,为下一步观察做准备。
小组进行探究实验: 1.有环带的那一端为头部; 2.蚯蚓的体节有近100节,其中一个体节最为宽大,叫环带。
小组进行探究实验,观察图片,讨论回答问题: 1.蚯蚓的体表摸上去是湿润的,有黏液,来回抚摸,在腹面会有不光滑的凹凸感。 2.用放大镜仔细观察,可以看到一些突起的细刺是刚毛。 3.蚯蚓依靠肌肉的收缩和体表刚毛的协助在土壤中运动。
回答:蚯蚓在粗糙的玻璃板上运动比在光滑的玻璃板上快。可能是粗糙的玻璃板的摩擦力大。
小组讨论,思考并回答问题: 蚯蚓有湿润的体表,体表有黏液。当蚯蚓的全身沾满沙土后会不停的翻滚,说明它感到很不适,洗去沙土后很快恢复常态。原来,蚯蚓依靠湿润的体表进行气体交换。 |
教
学
过
程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思考:为什么在暴雨天的地面上可以看到蚯蚓呢? 教师总结:蚯蚓依靠湿润的体表进行呼吸,当把蚯蚓放进沙土中,体表干燥而无法呼吸。此外,蚯蚓体表分泌的粘液可以保持体表的湿润,还可以减少身体与土壤的摩擦。下雨天蚯蚓浸在含水量很多的土壤里,根本无法呼吸,所以它们要跑到地面上来。
活动3:蚯蚓对刺激的反应(完成导训案第5小题) 猜一猜:蚯蚓有听觉、触觉、视觉和嗅觉吗? ①在蚯蚓面前拍手、叫喊,蚯蚓有什么反应? ②用铅笔和手指等物品在蚯蚓面前任意晃动,蚯蚓有什么反应? ③用玻璃棒触动蚯蚓身体的头部、尾部和中间部位,看一看,它分别有什么反应? ④把一块肉和一块木头放在蚯蚓面前,观察蚯蚓有什么反应。
教师总结:根据实验我们能得出这样的结论: 蚯蚓没有听觉和视觉,它是用嗅觉来寻找食物,蚯蚓头部和尾部对触碰最敏感。
活动4:蚯蚓对光的反应 观察下面两幅图,判断蚯蚓对光的反应。
教师总结:由此,可以判断出,蚯蚓一般生活在阴暗、潮湿、疏松、富含有机物的土壤中。 | 回答:下雨天土壤里水分太多,蚯蚓无法呼机,所以跑到地面上来。
小组合作,边做实验边回答: 1.蚯蚓无任何反应,它没有听觉; 2.蚯蚓无任何反应,它没有视觉; 3.蚯蚓有反应,当用玻璃棒触动蚯蚓的头部时蚯蚓头部迅速缩回,尾部开始蠕动;当戳其尾部时尾部迅速缩回,头部开始蠕动;连续触碰时蠕动得越快。蚯蚓头部和尾部对触碰最敏感,蚯蚓有触觉。 4.蚯蚓有嗅觉,它们会向肉爬去。
由图可知: 蚯蚓对光的刺激敏感,虽没有眼睛,但它们身上有很多感光细胞能感觉到光线的存在。
|
教
学
过
程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结合上面所做的实验,思考:为什么蚯蚓对刺激的反应如此灵敏、准确呢? 展示图片: 教师:蚯蚓的前端有脑。脑向后延伸为腹神经索。腹神经索上有许多神经节,集中了许多神经。因此,蚯蚓对刺激的反应比较灵敏、准确。
课堂小结: 根据导学案小结。 1.生活环境:阴暗、潮湿、疏松、富含有机物的土壤中。 2.生活习性:昼伏夜出,以植物的枯叶、朽根和其他有机物为食。 3.形态结构及功能:身体分节;体表有刚毛协助运动;体表有黏液,无专门的呼吸器官,通过体表进行气体交换;对外界刺激尤其是光线的反应比较灵敏而且准确。
巩固练习: 1.完成黑板上的图; 2.完成训练案1-8题。 |
观察图片,思考问题。
根据导学案小结。
完成训练案。 | |
附:板书设计 第13章 第1节 土壤里的小动物 |
初中生物苏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一节 关注生物圈——环境在恶化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生物苏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一节 关注生物圈——环境在恶化教案设计,共11页。教案主要包含了 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过程,水污染的防治,教学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生物苏科版七年级下册第2节 昆虫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生物苏科版七年级下册第2节 昆虫教学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分析,教法与学法分析,教学媒体与教具,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苏科版七年级下册第1节 土壤里的小动物教案: 这是一份苏科版七年级下册第1节 土壤里的小动物教案,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