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苏科版七下生物 12.1鸟类教案 教案 6 次下载
- 苏科版七下生物 12.2昆虫教案 教案 7 次下载
- 苏科版七下生物 13.2土壤里的微生物教案 教案 7 次下载
- 苏科版七下生物 14.1生物的命名和分类教案 教案 6 次下载
- 8.1 生物体的基本结构(练习)(原卷版) 试卷 8 次下载
苏科版七年级下册第1节 土壤里的小动物精品教学设计
展开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概述土壤里的动物种类;说出蚯蚓适应土壤中生活的主要特征以及它们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能力目标:通过实验和观察等探究活动,提高实验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目标:加强保护蚯蚓等动物的情感,强化“生物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观点。
二、教学重点:探究蚯蚓适应土壤中生活的特征。
三、教学难点:给土壤中的小动物分类;分析蚯蚓适应土壤中生活的特征。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文导入:
在我们脚下的土壤里,生活着许多平时不易见到的小生物,它们是生物大家庭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成员,对生物圈的平衡和稳定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会认识到土壤里生物的多样性以及它们与环境的关系。
(二)、认识土壤里的小动物
1、Flash动画演示:土壤里的常见小动物。
2、图片展示:
鼠妇生活于陆上潮湿处,白天常藏身于阴湿的乱石下或花盆下,怕光,遇光照常被晒干。 夜间出来活动,以腐烂植物为食。雌鼠妇不是把卵产在地上,而是将卵保存在身上的1个小囊里,直到幼虫从卵中孵出。
蜈蚣又名天龙、百足虫,是一种常见的传统药材,主治惊痫抽搐、破伤风及肿毒蛇伤等。蜈蚣的第一对附肢变成毒颚,称为颚足,长有利爪和毒腺,既可用来捕食小动物又能螯人。人被螯咬后,毒泉里的毒液就迅速进入人体伤口,使被咬处红肿和剧痛。蜈蚣喜栖息于阴暗潮湿的石城间、墙脚边和成堆的树叶、杂草中,以及腐烂的植物碎屑里。白天隐蔽在阴暗处,夜间四处活动,寻找食物。蜈蚣的食量较大,约1.2克。饥饿时瓦相残杀,并食其幼仔。
蚂蚁是世界上三大"社会性昆虫"(蚂蚁、白蚁和蜜蜂)之一,属节肢动物。蚂蚁又是地球上数量最多,分布最广的生物。据说,把全世界的蚂蚁加在一起,其重量将超过脊椎动物的总重量。
蜣螂又叫屎克螂。头部前面,有一排像钉耙的角,前足强壮。产卵前,先把粪便堆聚起来,用前足拍打成球形。一只在前面拉,一只在后面推,使粪球滚到适当的地点;雌虫将卵产在里面,幼虫吃粪长大。
蜘蛛分三大类:猎食、结网及洞穴三种。第一类会四处觅食,第二类则结网后守株待兔。而人饲养的多是第三类蜘蛛:洞穴蜘蛛。它们喜欢躲在沙堆或洞里,在洞口结网,网本身没有黏性,纯粹用来感应猎物大小,并加以捕食。
马陆平时生活在潮湿阴暗的环境,特别是有机物质丰富的场所,如杂草丛中或废物堆中。白天隐藏在潮湿的砖右或瓦砾等杂物下面,夜晚外出活动取食,以上半夜为主,亮后又回到隐蔽处。常群集为害,受惊扰或外来刺激后身体卷曲。是灰树花及其他食用菌栽培过程中的一种有害动物。
地下活动的昆虫——蝼蛄,咬食作物根茎部,是多食性地下害虫,可为害玉米等的幼苗,为害刚播种或已发芽的种子,咬食出土后幼苗根茎,造成缺苗断垄,或将根茎扒成乱麻状,造成植株死亡或发育不良。
蠼螋喜夜间活动,白天常隐藏在土壤、石块、枯枝、垃圾下。蠼螋腹部第3、4节的腺褶能分泌特殊的臭气驱敌。尾铗是防御的有力武器,受惊吓时,常反举腹部,张开双铗,以示威吓状,而遇劲敌则往往装死不动。
蝇虎是一种家里常见的小蜘蛛,不多拉网,喜欢跳跃,经常捕食苍蝇等小动物,所以也叫食蝇虎。对人类来说,它是一种益虫,对人没伤害。
蟋蟀跳跃能力很强,通常情况下生活于碎砖乱石堆中、泥土杂草间或穴居于荒土向阳处,有鸣叫、争斗等习性。
蚯蚓大多在地下活动,对改良土壤有重要作用,还能做家禽和鱼类的食饵。我国古代中医早就知道蚯蚓还是一味清热、镇惊、利尿的良药,通称地龙。据近来的研究表明,蚯蚓入药后有松弛平滑肌和降血压的作用。
3、对土壤中的小动物分类
(三)、探究蚯蚓适应土壤中生活的特征
1、视频:蚯蚓的生活习性
2、展示蚯蚓外部形态图和头部结构图,思考:
①、阐述蚯蚓的体色和体形。
回答要点:蚯蚓的身体大多呈暗红色或灰黑色(与土壤相似),是保护色;身体呈长圆柱形。
②、指出蚯蚓身体的前端和后端。(见图)
区分要点:在靠近身体的前端有环带。
③、蚯蚓身体由许多相似的 体节 构成,在身体的 前 (前或后)端有口,靠近前端的几个体节,颜色较浅且光滑,形成一个环状的结构,称为
环带 。
④、用手指在蚯蚓体表轻轻触摸,有什么感觉?来回抚摸,又有什么感觉?为什么?
回答要点:轻轻触摸蚯蚓的体表,有粘滑的感觉,这是由蚯蚓体表所分泌的粘液引起的;来回抚摸蚯蚓的体表,会有粗糙的感觉,这是由体表上生长的许多突起的细刺--刚毛所引起的。
*展示图片:蚯蚓体表的刚毛
3、视频展示:蚯蚓的运动
*蚯蚓是怎样运动的?
回答要点:蚯蚓是依靠肌肉的收缩和体表刚毛的协助进行运动。
*课外活动:探究蚯蚓的运动
将同一条蚯蚓放在不同的表面上,如玻璃板、硬纸板或土壤上,注意保持蚯蚓体表的湿润。
观察:哪种表面比较适合蚯蚓的移动?为什么?
(提示:哪种表面利于刚毛的附着?)
4、视频展示:蚯蚓的呼吸
*蚯蚓是怎样呼吸的?
回答要点:蚯蚓是依靠湿润的体表进行呼吸的。
5、视频展示:探究蚯蚓适应土壤生活的特征
(四)、课堂总结
第二课时
(一)、复习、讨论:
*根据对蚯蚓的观察,你能说说蚯蚓有哪些适应土壤生活的特征吗?
*课外活动:探究蚯蚓对刺激的反应
①、用玻璃棒分别轻轻触动蚯蚓身体的前端、后端和中间部分,看一看,它分别有什么反应?
②、再把蚯蚓放在阴暗的纸盒内。用聚光小电筒照射蚯蚓的不同部位,看一看,它有什么反应?
提示:如果用针轻轻地刺激蚯蚓身体的后部,可以看到它只是身体后部很快地发生反应,而身体的前部反应比较微弱。 可见,蚯蚓对刺激的反应,不仅灵敏而且准确,不像水螅那样,身体的任何一点受到刺激,都会引起全身发生反应。
(二)、总结:蚯蚓适应土壤中生活的特征
1、体色与土壤相似,是保护色
2、身体由许多体节构成,能依靠肌肉的收
3、缩和刚毛的协助在土壤中运动。
4、依靠湿润的体表进行呼吸。对外界刺激的反应比较灵敏而准确。
(三)、蚯蚓与人类的关系
1、视频
2、总结:
①、改良土壤
②、做家禽和鱼类的食饵。
③、药用价值
(四)、达标检测
1、下列哪项结构与蚯蚓的运动有关( B )。
A、体节 B、刚毛 C、体壁 D、环带
2、蚯蚓在干燥的环境里不久会死亡,这是因为 ( D )。
A、循环系统受损 B、蚯蚓是穴居动物,怕光
C、神经系统受损 D、无法呼吸,窒息死亡
3、大雨过后蚯蚓钻出地面是因为( B )。
A、土中温度高 B、土中水多,氧少,无法呼吸
C、地面食物多 D、土中没有食物
4、区分蚯蚓前端和后端的正确方法是( A )。
A、环带靠近前端 B、环带靠近后端
C、前端较粗 D、后端较细
(五)、课堂总结
1、怎样给土壤中的小动物分类
(主要依据足的有无及数目)
2、蚯蚓适应土壤中生活的主要特征
3、蚯蚓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六)、作业布置。无足
蚯蚓
环节动物类
有足
有3对足:蝼蛄、蠼螋、蜣螂、蟋蟀、蚂蚁
昆虫类
有4对足:蜘蛛、蝇虎
蛛形类
有7对足:鼠妇
甲壳类
有20对以上足:蜈蚣、马陆
多足类
初中生物苏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一节 关注生物圈——环境在恶化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生物苏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一节 关注生物圈——环境在恶化教案设计,共11页。教案主要包含了 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过程,水污染的防治,教学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生物苏科版七年级下册第2节 昆虫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生物苏科版七年级下册第2节 昆虫教学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分析,教法与学法分析,教学媒体与教具,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苏科版七年级下册第1节 土壤里的小动物教案: 这是一份苏科版七年级下册第1节 土壤里的小动物教案,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