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科学华师大版七年级下册4 配制溶液教案设计
展开这是一份初中科学华师大版七年级下册4 配制溶液教案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分析,教学目标与教学重点,教学准备,教学设计理念,教学设计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配制溶液》是本章内容中承上启下的一课。“承上”是指教材在此之前已经编排了《水是常用的溶剂》这一节,为《配制溶液》的学习作了充分的知识准备,“启下”是指本节内容使学生建立了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及配制的操作,为第六节《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的学习起到水到渠成的“启下”作用。
本节课教材的呈现方式是先从创设实验情境出发,直观感受浓溶液和稀溶液,进而感性认识溶液的浓度;然后教材从生活实例出发,提出问题如何准确知道一定量溶液中含有溶质的质量,从而引出表示溶液组成的方法,进而通过例题的讲解来了解该表示方法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最后简单介绍溶液的配制操作,为下一节学生实验打下铺垫。
整个教材安排结构严谨,环环相扣,层层深入,符合初中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认知规律,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培养技能,提升科学素养。
二、教学目标与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1、知道溶质质量分数的含义。2、了解配制溶液的一般方法。3、知道溶液配制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过程与方法目标:1、学会探究,培养学生观察、动手的能力。2、培养学生的转换思维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培养学生研究性学习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渗透化学方法的教育,在充分观察的基础上掌握规律,提炼方法,培养学生“乐于探究”的科学态度。
2、教学重难点
重点:溶质质量分数的含义;配制溶液的一般步骤和操作。
难点:溶液配制的应用和计算。
教学方法:根据新课程理念,结合教材内容特点及学生的认知情况,本节课采取自主学习、感性探究和抛锚式教学相结合的方法。
四、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随堂实验器材:水、蔗糖、硫酸铜晶体、食盐等。
五、教学设计理念
新课程强调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进而能够自主学习;鼓励学生独立而富有个性的学习,也倡导主动参与合作学习,倡导在科学探究中学习,基于问题,在深入思考和交流学习中获得感悟和理解。
六、教学设计过程
1、创设情境,启发探究欲望
(1)锚1:如何区分浓溶液和稀溶液?
搭建脚手架:给与一定的实验器材,蔗糖、食盐、硫酸铜、高锰酸钾和水;试管若干。
请同学们利用小组中的实验器材来配制一杯浓溶液和一杯稀溶液。
学生动手操作,相同的水中放入较多药品和较少药品对比。
分小组进行,药品不同,通过组内讨论和组间对比,可以得出浓溶液颜色较深,或者味道较重;稀溶液颜色较浅,或者味道较淡。
(这部分引入主要是感性认识溶液的浓和稀,为下文的学习埋下伏笔。)
(2)锚2:颜色和味道可以判断全部的溶液浓度吗?
学生讨论:不能。可能存在无色无味或有毒的溶质、以及溶液浓度接近的情况。
教师:那么我们应该统一一个标准来说明溶液的浓度。
引出溶液的质量分数的含义 :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质质量/溶液质量×100%
从定义式出发,说明溶液浓稀的本质是相同溶液中溶质的多少。
展示图片:药品说明书、生理盐水、碘酒、饮料。说一说上面质量分数的含义。
学生:……
(让学生初步了解质量分数的应用。)
2、联系生活,激发创造表现
(1)锚3:溶液的浓和稀可以改变吗?
图片展示生活场景。糖水、火锅。
师:冲泡糖水不够甜怎么办?为什么火锅的汤煮久了会变咸?
学生:加糖,加热蒸发水。
火锅中的水蒸发了,盐没有减少,所以变咸了。
教师小结:实例说明溶液的浓稀可以改变。那么我们是如何改变的呢?
回归质量分数的定义,解释溶质和溶剂的质量的改变引起质量分数的改变,从而使溶液的浓和稀发生改变。
小组合作,联系生活填写表格。
师小结:溶液的质量分数越大,溶液越浓。
3、合作探究,展开师生互动
(1)锚4:如何利用溶质的质量分数来定量表示溶液的组成?让我们来一起学习。
(2)给出例题:
医院里输液用的生理盐水是溶质质量分数为0.9%的NaCl溶液。计算要配制这样的溶液1500Kg,需要NaCl和蒸馏水各多少?
学生计算,个别展示。
师: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是如何来得出溶液的组成的?
小组归纳步骤:解读题目——分析数据——联系公式——得出结论。
(3)将所归纳的知识进行简单应用。
给出例题2:
化学实验室现有98%的浓硫酸,为了做制取氢气的实验,需要20%的稀硫酸。要把30克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稀释为质量分数是20%的稀硫酸,需要水多少克?
应用步骤,分析题目,给学生搭建脚手架,在这个稀释的过程中什么量不变。
利用溶质的质量在稀释前后相等,得出结论M浓×c%浓=M稀×c%稀
知识拓展:推导公式。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
溶液质量=溶质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
(4)锚5:如何准确配制一份一定质量分数的溶液呢?
视频播放:溶液配制的一般步骤。
请学生根据视频内容,小组合作探究配制溶液所要注意的事项。
(成为接下来的学生实验的基础)
4、巩固反馈,形成知识迁移
设计习题如下:
关于溶液组成的填空,复习概念性内容。
蒸干35g某氯化钾溶液,得到5g氯化钾,求该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对于溶质质量分数公式的简单应用)
3、将20g 15%的食盐水和20g5%的食盐水混合,所得溶液的质量为____g,其溶质的质量分数为___。(对于公式变形的应用)
4、课外拓展:欲使100g 5%的硝酸钠溶液增大到20%,分别采用下列方法:
⑴ 需加入50%的硝酸钠溶液多少g? ⑵ 需加入硝酸钠固体多少g ?
⑶ 需蒸发水多少g ?
(掌握改变溶液质量分数的多种方法,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溶质
溶剂
溶液
浓稀
实例
变大
不变
变小
不变
不变
变大
不变
变小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华师大版七年级下册4 配制溶液第2课时教案设计,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滴管加量,平视读数,搅拌加速溶解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华师大版九年级上册4 根据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教学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安排,第一课时,第二课时,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华师大版七年级下册4 配制溶液教案,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滴管加量,平视读数,搅拌加速溶解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