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八年级下册2. 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教案
展开这是一份数学八年级下册2. 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教案,共8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举一反三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课题 | 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 主讲人 |
| ||||||||||||||||||||||||||||||||||||||||||||||
教 学 目 标 | 1、进一步熟悉画函数图象的主要步骤,能利用描点法正确画出反比例函数的图象。 2、通过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的分析,探索并掌握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并能利用函数图象和性质解决与之相关的问题。 3、感悟“数形结合”、“变化与对应”和“转化”的数学思想,并能应用数形结合和转化思想。 | ||||||||||||||||||||||||||||||||||||||||||||||||
教学重点 | 会作反比例函数的图象;探索并掌握反比例函数的主要性质。 | ||||||||||||||||||||||||||||||||||||||||||||||||
教学难点 | 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和应用。 | ||||||||||||||||||||||||||||||||||||||||||||||||
教 学 设 计 | 设计意图 | ||||||||||||||||||||||||||||||||||||||||||||||||
【学习目标】 1会画反比例函数的图象。 2掌握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的性质。 3能用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解决与之相关的问题。 一、情景导入: 舞台灯光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变换不同的颜色,这样的效果是通过改变电阻来控制电流的变化实现的。当电压U=220伏时,电流I、电阻R、电压U之间满足I=U/R,即I=220/R,观察这个关系式,这是我们学过的什么函数? 提问: 1、什么叫做反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什么? 2、正比例函数y=kx(k≠0)的图象是 ____ 3、正比例函数的性质有: ① k>0时 ,图象经过____ 象限,y随x的增大而____。 ② k<0时 ,图象经过____象限,y随x的增大而____。 4、 画函数图象的方法是____。步骤是___,____,____。 | 通过展示学习目标,让学生明确本节课学习目标。
联系生活实际,通过抢答的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
| ||||||||||||||||||||||||||||||||||||||||||||||||
二、探究新知 1、画一画 (8分钟) 画出反比例函数y=和y=-的图象(单号同学画y=的图象,双号的同学画y=-的图象) 解:列表
(请把表中空白处填好,由于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所有非零实数,因此,让x取一些负数和一些正数值,并且计算出相应的函数值。) 描点,以表中各对应值为坐标,在直角坐标系中描出各点。 连线,用平滑的曲线把所描的点依次连接起来。
| 回顾复习作函数图象的一般步骤:列表、描点和连线,为新课的讲解作铺垫。让学生进一步体会画图的过程。培养学生“以图识性、以性画图”的能力。 | ||||||||||||||||||||||||||||||||||||||||||||||||
2、反比例函数的图象是由两支双曲线组成的,我们称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为双曲线。 【思考】(1)函数图象分别位于哪几个象限? (2)函数图象在哪两个象限由什么决定? (3)y随x的变化有怎样的变化? 3、总结归纳: (1)反比例函数的图象是双曲线。 (2)反比例函数性质如下表: 4、小组讨论:
(1)反比例函数性质中的“在每个象限内”如何理解? (2)设A(x1,y1)、B(x2,y2)在反比例函数y= 上,且x1<x2。试判断y1、y2的大小关系。 (思考:当k>0时,图象的两个分支分别位于哪些象限?点A、 B可能在哪些分支上?)
5、反比例函数图象会不会与坐标轴相交?为什么? (不能,因为自变量的取值范围为x≠0,函数值也不可能为0。) 6、例题: (1) 函数y= 的图象在__________象限,在每个象限内,y值随x值的增大而____________. (2)下列图象中,是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的是 ( )
7、反比例函数图像的对称性 (1)将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绕原点旋转180度后,能与原来的图象重合吗? (2)将反比例函数的图像沿着某条直线折叠后能重合吗? 结论:反比例函数的图象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 (1)反比例函数图像的两个分支关于原点对称,对称中心是原点。 (2)反比例函数图像关于象限角的平分线对称,对称轴有两条:y=x和y=-x。 三、拓展应用: 1、指出当k>0时,下列图象中哪些可能是y=kx与y= (k≠0)在同一坐标系中的图象 ( )
2、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长分别为x和y,其面积为2,则y与x之间的关系用图象表示大致为( )。 3、如图,A,B是反比例函数y=9/x图像上的两点,分别过点A,B做x轴,y轴的垂线,构成图中的2个小矩形ACOD、BEOF,比较S矩形ACOD与S矩形BEOF的大小。 总结:对双曲线上任意一点作x轴、y轴的垂线,它们与x轴、y轴所围成的矩形面积为常数|k|。 【举一反三】.如图,过反比例函数 (x>0)的图象上任意两点A、B分别作x轴的垂线,垂足分别为C、D,连接OA、OB,设△AOC和△BOD的面积分别是S1、S2,比较它们的大小,可得( ) (A)S1>S2 (B)S1=S2 (C)S1<S2 (D)大小关系不能确定
总结:过反比例函数图像上任 意一点作x轴的垂线,那么这点与垂足、坐标系原点构成的三角形的面积是一个定值|k|/2。
四、小结: 本节你有什么收获? 五、课后作业: 1、反比例函数 的图象在( )。 (A)第一、二象限 (B)第一、三象限 (C)第二、三象限 (D)第二、四象限 2、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函数y=x与y= 的图象大致是( )。 3、写出一个反比例函数,使得该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在第一、三象限,该函数可以是___________;若点P在该函数的图象上,则点P的坐标可以是_____________。 (分别写出一个即可) 4、若双曲线 ,当x>0时,y随x的增大而增大,则m的取值范围是 ____________ 。
| 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发现、从特殊到一般的归纳小结能力和数学语言的组织表达能力。利用多媒体直观,形象认识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通过图示让学生思考、交流、探索,从中发现规律,深刻理解规律。特别是当A、B不在同一分支上时,探求的结果要和A、B在同一个分支上时进行有效对比,得出较为完善的结论。充分理解性质应用的前提条件“在同一象限内”。
学生更直观的理解图象的面积与表达式中K的对应关系,向学生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
培养学生学会自我反思,自我总结,梳理知识脉络的学习习惯。
通过变式练习进一步加深函数性质的理解和灵活应用,巩固本节课的知识点。 | ||||||||||||||||||||||||||||||||||||||||||||||||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华师大版八年级下册第17章 函数及其图象17.4 反比例函数2. 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教学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创设情境,探究归纳,实践应用,交流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华师大版2. 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教案,共5页。
这是一份初中数学华师大版八年级下册1. 反比例函数教案,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