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沪科版七年级下册10.3 平行线的性质教学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沪科版七年级下册10.3 平行线的性质教学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探究新知,典例讲解,现学现用,解决问题,布置作业,教学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0.3平行线的性质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探索平行线的性质定理,并掌握它们的图形语言、文字语言、符号语言;会用平行线的性质定理进行简单的计算、证明. 2.过程与方法: 在定理的学习中,锻炼观察能力,尝试与他人合作开展讨论、研究,并表达自己的见解.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课堂练习中,体验几何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学生讲题目标 应用平行线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规范书写解题格式,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重点难点 重点 探究得出平行线的性质定理的内容,以及符号语言. 难点 运用平行线的性质定理解决实际问题..教学设计一、复习引入:问题1.判定两条直线平行的条件是什么?问题2.反过来,如果两条直线平行,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各有什么样的数量关系呢?(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1)动手操作:练习本上的横线都是相互平行的,从中任选两条分别记为AB,CD;画一条直线EF分别与AB,CD相交得8个角.任选一对同位角,量一量它们的度数,它们的大小有什么关系?再任选一对同位角,量一量它们的度数,它们的大小有什么关系?由此你能得到什么结论?(2)性质发现,得出结论:平行线的性质1: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简记为: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3)出示练习: 如图所示,AB//CD,AC//BD,分别找出与∠1相等的角. (4)动手操作: 在之前练习本上画的三线八角图中,任选几对内错角并用量角器测量它们的大小关系,你能得到什么结论?再任意选几对同旁内角并用量角器测量它们的大小关系,你又能得到什么结论?(5)得出结论:平行线的性质2: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平行线的性质3: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三、小组讨论、合作交流:如何利用平行线的性质1去说明平行线的两外两个性质是正确的?出示问题1:如图,已知a//b,那么∠2与∠3相等吗?为什么? 出示问题2:如图,已知a//b,那么∠2与∠4有什么关系呢?为什么?出示练习:如图所示,AB//CD,AC//BD,分别找出与∠1互补的角. 三、典例讲解(学生讲题)课件出示教材例题:如图,已知点D、E、F分别在△ABC的边AB、AC上,且DE//BC,∠B=48°.(1)试求∠ADE的度数;(2)如果∠DEF=48°,那么EF与AB平行吗? 教师作简要点评,并强调格式书写的规范性.四、现学现用,解决问题如图是一块四边形铁片的残缺部分,AB//CD,量得∠A=65°,∠B=80°,另外两个角∠C和∠D分别是多少度?五、课堂小结1.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2.在本节课的学习中,你还存在哪些疑问?六、布置作业 必做题:课本P130页练习第1题和第3题; 选做题:课本P130页练习第2题.七、教学反思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沪科版七年级下册第10章 相交线、平行线和平移10.3 平行线的性质教学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沪科版七年级下册10.3 平行线的性质教学设计,共5页。
这是一份初中数学沪科版七年级下册10.3 平行线的性质教学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准备,教学设计,设计意图,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