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苏教版一年级下册四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教案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苏教版一年级下册四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教案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创设情境,游戏导入,主动思考,探索算法,分层练习,内化提升,回顾反思,总结评价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教材分析:这部分内容主要教学用加法解决求被减数的实际问题,这类问题在日常生活中常常会遇到,它与求剩余的实际问题正好互逆,实质上是从另一个角度思考的求和问题。学习这类问题的解答方法,有利于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加法的含义,初步感受加减法的关系,提高用加、减计算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本课教材以猴子摘桃的情境呈现,通过小猴的叙述,给出有用的信息,通过小猴的内心活动,提出问题,教材呈现的内容引导学生一步步思考,再列出算式,强调在得数后面注上单位名称。本课解决问题也注重学生对数量关系的理解,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数量关系,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初步了解了加、减法的含义,会解决求和、求剩余以及求一个加数的简单实际问题,但本课是求剩余问题的逆思考,学生开始学习这类问题时可能会有一定的困难,但只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学生就可以理解用加法求被减数的道理,学会这类实际问题的解决方法,更全面地理解加法的含义,加深对这类实际问题之间数量关系的理解。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结合具体情境理解求原来有多少这类实际问题中条件与问题的练习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感受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能正确列式解答,并能注明结果的单位名称,学会口答结果。
2.使学生在练习实际问题分析数量关系的过程中,初步积累一些解决问题的经验,培养初步的应用意识,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推理、判断等思维能力。
3.使学生通过探求问题解决的活动,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的运用价值,提高数学学习的自觉性。
教学重点:借助已有的思考经验解决求被减数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理解问题的数量关系和解题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游戏导入。
1、创设游戏。
出示一个盒子,里面有10快橡皮,请一位小朋友来摸出几块,看看还剩几块,猜出盒子里原来有几块。
2.揭示课题。
谈话引入,出示并板书课题:求被减数的实际问题。
二、主动思考,探索算法。
1.出示例题情境图。
(1)让学生说说从图中获得的信息和问题。
师: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已知什么?问题是什么?
指名说一说。
(2)什么是“树上原来的桃”?怎样求树上原来有多少个桃?树上原来的桃被分成了几部分?是哪两部分?
(一部分是已经采下的23个,另一部分是还留在树上的5个)
理解“原来”的含义,明确树上的桃被分成了两部分:已经采下的和树上还留下的,要求原来的桃就是把这两部分合起来。
(3)怎样求树上原来有多少个桃?
把这两部分合起来,就是树上原有的桃。
2、学生在练习本上列式解答,再让学生说说为什么用加法计算。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23+5=28或5+23=28。
追问:23、5、28分别表示什么?23+5=28表示什么?
引导学生再说一说列式的思考过程。
3、指出学习新要求。
从今天开始,在解决问题时算式后面要写上单位名称,并用括号括起来。在28的后面板书:(个)
4、指导口答。
5、理解方法。
明确:求被减数的实际问题的解决方法,用加法计算。
三、分层练习,内化提升。
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你能完整说说条件和问题吗?
学生列式后,让学生说说是怎么想的。
单位名称是什么?提醒学生写上单位名称。
尝试口答。
2.完成“想想做做”2题。
说说题目的条件和问题分别是什么?
列式计算并说一说思考的过程,口答。
3.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学生独立完成交流算式,说一说想法。
4.做“想想做做”4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
5.完成“想想做做“第5题。
仔细观察图,提问:哪种鸡的只数多,哪种鸡的只数少?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引导学生画虚线,把母鸡分成和公鸡同样多和多的两部分。
请小朋友在下面的括号了填上合适的数。
交流结果,让学生读一读、说一说。
6.拓展练习。
树上飞走了24只小鸟,_________________,树上原来有几只?
师:你会填一填,算一算吗?
四、回顾反思,总结评价。
今天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什么收获?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苏教版一年级下册四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教学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谈话引入,用加法解决问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苏教版一年级下册四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教案,共3页。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苏教版一年级下册四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教案,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引入,探究新知,实际应用,全课总结,课堂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