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人教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16.2六国论 教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人教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16.2六国论    教案01
    人教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16.2六国论    教案02
    人教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16.2六国论    教案03
    还剩4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0-2021学年16.2 *六国论教案

    展开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16.2 *六国论教案,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苏洵其人其文,作文指导,作业,结构分析图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教学目标

    一、了解并梳理文中重要字词的意义和用法。   

    二、能理清全文围绕中心论点分层递进论证的行文思路。  

    三、能找出文中写六国破灭具体史实的句子,阐述这些史实与论点六国破灭,弊在’’的内在联系;能结合北宋的时代背景,阐述作者借古讽今的写作意图。

    教学重点与难点  

    一、理清行文思路,领会写作意图。   

    二、理解围绕中心论点分层递进论证的方法。

    教学课时: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

        苏洵,号老泉。《三字经》有言:苏老泉,二十七,始发奋,读书籍。说的就是苏洵在二十七岁时才刻苦攻读,博览群书,潜心钻研。由于他下笔顷刻数千言,语言晓畅,雄辩有力,深得欧阳修的赏识。嘉裙年间,欧阳修把他写的22篇文章推荐给朝廷,一时名动京城,文人竞相模仿。因此苏洵把自己的文集命名为《嘉禧集》,课文《六国论》即选自《嘉祜集·权书》。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六国论》,看看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洵是如何评论六国灭亡的。

    二、串讲。

    (一)题目——六国论

    1六国:韩、魏、楚,赵、燕、齐。

    2:论是一种论文文体,按《韵术》:“论者,议也。”《昭明文选》所载:“论有两体,一曰史论,乃忠臣于传末作议论,以断其人之善恶。如《史记》后的‘太史公曰’……。二曰政论,则学士大夫议论古今时世人物或评经史之言,正其谬误。如《六国论》、《过秦论》。

    (二)第一、二自然段

    1.正音:

    六国互丧(sàng 率(shuài秦耶

    2.补充注释:

    1)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秦:否定判断句式,本文中心论点。

      2,破灭之也:判断句式。而:表顺承,就。亏:亏损,减弱。道:途径,原因。

      3)六国秦耶:互:古今异义。古义:交互,由此及彼,由彼及此。率:全,都,一概。

    4)不者丧:以:因为,由于。

      5失强援不能独盖:副词,表猜测原因,因为。完:形容词活用作动词,保全。

    3内容研习:

    1)提问:全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明确:六国破灭,弊在秦。

    2)提问:从几个方面说明这一中心论点的?

    明确:A 赂秦力亏,破灭之道也。    B 者以者丧。

    3)提问:第一自然段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明确:提出中心论点,总领全文,引发以下议论。

    4、小结内容开篇即提出本文中心论点:“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秦”;并提出两个分论点:针对秦的国家,认为“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针对没有秦的国家,认为“不者以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最后总结:“故曰弊在秦。”这一自然段可以说为全文定下了论证基调和论证结构。

    (三)第三自然段

    1.正音:

       jué  暴(pù霜露  芥(jiè

    2.补充注释:

    1       攻取外:以:凭借。之:助词,表限制,不译。

    2       则获则得城:小、大:形容词活用作名词,小的方面、大的方面。

    3       其实百倍:其实:古今异义。古义:它的实际。今义:实际上。

    4       诸侯之所:亡:丧失,丢失。

    5       秦之所大欲:则:那么。

    6       不在战矣:固:本来。

    7       先祖父:先:古今异义。古义:对去世的尊长的敬称。今义:时间或次序在前的。祖父:古今异义。古义:泛指祖辈父辈。今义:父亲的父亲,即爷爷。

    8       有尺寸之地:以:连词,表结果,可译为“才”。

    9       举以予人:以:目的连词,(用)来

    10   秦兵又至矣:而:转折连词,“可是”。

    11   至于颠覆:至于:古今异义。古义:以致。今义:表示达到某种程度;表示另提一事。颠覆:古今异义。古义:灭亡。今义:用阴谋手段从内部推翻合法政府。

    12   理固宜然:理:名词用作状语,按理说。固:本来。宜:合适,适宜。

    13   以地秦:事:侍奉。

    3内容研习:

    1)提问:能不能用一句话概括第三自然段的中心意思?

    明确:“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

    2)提问:本段从哪几个方面说明秦的危害?

    明确:A 以地事秦,导致了敌我双方力量对比的变化,刺激了贪欲和扩张的野心。

    B 韩、楚、魏三国以地事秦求苟安而不得。

    3)提问:本段的中心内容,印证了第一自然段中的哪一句话?

    明确: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

    4、小结内容:本段论述贿赂秦国的楚魏韩三国时怎样灭亡的。

    三、作业

    1  复习本节课所讲内容;    2 预习4~6段。

    第二课时

    一、课堂检查。

    简单提问上节课所讲内容及检查学生作业完成情况。

    二、课文串讲。

    (一)第四自然段

    1.正音。

    jì牧以谗诛  当(tǎng与秦相较  或未易量(liàng)(一说读“liáng”)

    2.补充注释

      1继五国迁灭:终:最终。

      2秦:义:名词活用作动词,坚持正义

      3)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被动句,“亡”为“被灭亡”;省略句:是故燕虽(为)小国而后亡。

      4)斯用兵之也:判断句,“也”表判断。效:功效。

      5始速祸焉:始:才。速:古今异义。古义:招致。今义:迅速,快。

      6)赵尝五战于秦,二败三胜:“战”、“败”、“胜”是动词,“五”、“二”、“三”分别表示以上三个动作的次数,在这种情况下,在古代汉语中,数词须置于动词前。

      7)后秦击赵者:再:两次。

      8)李牧连之:却:使动。

      9谗诛:以:因为。

      10)惜其用武而也:终:形容词活用作动词,坚持到底。

      11)革灭尽::几乎,将

      12智力孤危:智力:古今异义。古义:智谋和力量。今义:理解事物的能力。

      13不得已:诚:的确,实在。

      14使三国:假使,假如。

      15)胜负之,存亡之:互文。数:运数。理:理数。皆指命运。

      16未易:或:或许。量:衡量,估量。

    3内容研习:

    1)提问:找出段中表述齐国灭亡的一句话。

    明确:“与而不助五国也。”

    2)比较燕赵两国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明确:共同点——形势环境相同,处秦革灭殆尽之际。

                         军事策略相同,能守其土,义不秦。

    不同点——对抗秦国的方式不同

                         燕太子丹招募荆轲刺秦王招致祸患。

                         赵因李牧被谗言所害自毁长城。

    3找出第一段中与本段意思吻合的一句话。

    明确:“不者以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

    4)提问:最后一句话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

    明确:用“向使”引起假设,总结六国情况,使论证更加深入全面, 中心论点更加鲜明有力,同时又为下文进一步假设作铺垫,从反面将论证推进一层。

    4、小结内容:本段分别论述了三个没有贿赂秦国的国家齐、燕、赵灭亡的原因,并对此进行小结。

    (二)第五自然段。

    1.正音。

      咽(yān  削(xuē月割

    2.补充注释。

      1天下之奇才:名词活用作动词,以礼相待,礼遇。

      2)并力西向 方位名词作状语,向西。“向,朝着,对付

      3)秦人食不得也:名词作状语,向下。

      4)为秦人积威所劫:被动句,“为”表被动。之:取独。

      5割:“日”、“月”为时间名词作状语,可分别译为“每日”、“每月”。

      6趋于亡:以:因而。

      7)为国者无使积威之所劫哉:被动句,加点的“为”表被动。

    3内容研习:

    1)提问:本段前一层与上一段末句有怎样的关系?后一层有什么作用?面对如此复杂的形势和日渐强大的秦国,六国如何能够避免灭亡的命运?苏洵提出了怎样的方法?

    明确:上一段末句从消极方面来说,不该用什么策略;这一层从积极方面说该用什么策略。   以六国灭亡作结,自然引出一般性结论——历史教训

    “有如此之势”——承上启下

    2)提问:作者在本段连用了两个叹词,有什么作用?

    明确:“呜呼”——承接上段末尾,提出六国合力抗秦的主张。

    “悲夫”——又回到历史中,感叹六国破灭的可悲结局,抨击六国的政策。提出“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才是秦之根源。

    作用:表达作者对历史的思考与感慨,起到连接作用,在历史与现实间快速自由转移,引导读者理清思路。

    3)提问:最后一句语带双关,请说明其含义。

    明确:作者对历史事实分析后的议论,明确了六国秦的根本原因,同时也切合当时北宋王朝的实际情况,委婉地劝谕当权者面对北方的威胁,放弃屈辱的妥协政策,不要重蹈历史的覆辙。

    4、小结内容:这是作者对已经成为历史的“故事”进行消极假设,得出“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的结论。

    (三)第六自然段

    1.正音:

       夫(fú

    2.补充注释:

      1)天下之大:定语后置,“之”为标志,正确语序为:大天下。

      2)从六国亡国之故事:故事:古今异义。古义:旧事,前例。今义:真实的或虚构的有关人物的事情。

      3)是又在六国下矣:判断句。

    3内容研习:

    提问:本段在全文论述中起了什么作用?苏洵为什么对其他的观点视而不见,只抓住“赂秦“的观点不放?其偏颇的原因是什么?

    明确:本段议论的基础建立在作者自己对历史事实的分析上,源于历史,但又高于历史,讽谏北宋王朝面对外来侵略不要重蹈历史覆辙。

    4、小结内容:这是作者从历史“故事”出发,反观现实,对当时的执政者提出积极建议。

    三、作业

    1  复习本课所讲内容。(课上检查)    2  完成导学练

    第三课时

    一、课堂检查。

    简单提问上节课所讲内容及检查学生作业完成情况。

    二、结构分析:

       立论——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秦。(中心论点)

        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分论点一)

        者以者丧。(分论点二)

       论证——以地秦者灭亡的原因:日削月割去满足强秦的欲望。

        秦者灭亡的原因:齐国与虎为伴,燕、赵用武终。

        消极假设: 若个别国家能义不秦,不派刺客,误信谣言,不附于秦。

        积极假设: 若全体合力抗秦。

       结论——借古讽今(以六国讽刺北宋错误的外交策略)。

    三、背景分析:

    苏洵写《六国论》,虽然根据战国末期若干的史实,论断六国终致覆亡的根本原因,但并非纯粹的与现实无关的史论,而是有所为而作的。因此研读本篇,对于当年的时代背景,就必需首先获得明朗的认识,而这又须从宋初说起。

    溯自宋太祖统一天下以后,实施重文轻武,强干弱枝的政策,影响所及,全国军备废弛,地方兵力薄弱,边境的防务空虚。两传至真宗时,虎视东北的辽,势力强盛,曾大举南侵;结果被逼作渊之盟,规定每年贡献给辽大量的白银和丝织品。继传至仁宗时,强悍的夏崛起于西北,对边疆侵扰,宋又须按年把大量的银、绢以及茶叶给夏。──总之,对于辽、夏间歇的凌迫和长期的需索,北宋王朝越来越穷于应付,而国力也逐渐削弱了,情势是严重的。

    苏洵生当真宗、仁宗两代之间,目睹外患日亟,而朝廷却一贯采取屈辱退让的对策,深以为忧。他于是写作本文,借六国割地秦,终致覆亡的故事,向执政者提出警惕;希望能够省悟振作,坚持抗战,而免走向危亡。……

    四、苏洵其人其文。

    (一)大器晚成的苏洵

    “苏老泉,二十七,始发奋,读书籍。”这是过去在我国民间广泛流传的《三字经》中的一则故事。讲的就是北宋大文学家、《六国论》的作者苏洵青年时代的事。

    苏洵年轻时,读书不努力,糊里糊涂地混日子,直到二十七岁方有觉悟,于是发愤学习。学了一年多,自以为差不多了,就去考进士,结果没有考中。这才使他认识到,学习并不容易,要得到成果非下苦功夫不可。

    一天,苏洵的书房里忽然不断地向外冒黑烟。家里人都很吃惊,不知出了什么事。走进去一看,只见苏洵正把一叠叠的文稿往火炉里送。原来,他要把自己过去所有不成熟的作品全部烧掉,决心从头开始。从此,他谢绝宾客,闭门攻读,夜以继日,手不释卷。如此发愤攻读了五、六年,终于文才大进,下笔如有神,顷刻数千言。

    宋仁宗嘉亻右年间,他带了儿子苏轼、苏辙,不远数千里,从家乡四川来到京师开封。当时翰林学士欧阳修把他的作品二十二篇呈上朝廷,得到极高的评价。宰相韩琦见他文章写得好,上奏皇帝,召试舍人院,苏洵推病不愿应试。后来又任命他为秘书省校书郎。这时他已年过五十岁了。

    (二)简介

    苏洵,北宋散文家。与其子苏轼、苏辙合称三苏,均被列入唐宋八大家。字明允,号老泉。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据说27岁才发愤读书,经过十多年的闭门苦读,学业大进。仁宗嘉□元年(1056),他带领苏轼、苏辙到汴京,翰林学士欧阳修。欧阳修很赞赏他的《权书》、《衡论》、《几策》等文章,认为可与贾谊、刘向相媲美,于是向朝廷推荐。一时公卿士大夫争相传诵,文名因而大盛。嘉□三年,仁宗召他到舍人院参加考试,他推托有病,不肯应诏。嘉□五年,任为秘书省校书郎。后与陈州项城(今属河南)县令□同修礼书《太常因革礼》。书成不久,即去世,追赠光禄寺

    苏洵是有政治抱负的人。他说他作文的主要目的是言当世之要,是为了施之于今。在《衡论》和《上皇帝书》等重要议论文中,他提出了一整套政治革新的主张。他认为,要治理好国家,必须审势定所尚。他主张尚威,加强吏治,破苟且之心和怠惰之气,激发天下人的进取心,使宋王朝振兴。由于苏洵比较了解社会实际,又善于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以古为鉴,因此,他的政论文中尽管不免有迂阔偏颇之论,但不少观点还是切中时弊的。

    曾巩说苏洵颇喜言兵。苏洵的《权书》10篇、《几策》中的《审敌》篇、《衡论》中的《御将》和《兵制》篇,还有《上韩枢密书》、《制敌》和《上皇帝书》,都论述了军事问题。在著名的《六国论》中,他认为六国破灭,弊在贿秦。实际上是借古讽今,指责宋王朝的屈辱政策。《审敌》更进一步揭露这种贿敌政策的实质是残民。《兵制》提出了改革兵制、恢复武举、信用才将等主张。《权书》系统地研究战略战术问题。在《项籍》中,他指出项籍不能乘胜直捣咸阳的战略错误。他还强调避实击虚、以强攻弱、善用奇兵和疑兵、打速决战、突击取胜等战略战术原则。

    苏洵的抒情散文不多,但也不乏优秀的篇章。在《送石昌言使北引》中,他希望出使契丹的友人石昌言不畏强暴,藐视敌人,写得有气势。《张益州画像记》记叙张方平治理益州的事迹,塑造了一个宽政爱民的封建官吏形象。《木假山记》借物抒怀,赞美一种巍然自立、刚直不阿的精神。

    苏洵的散文论点鲜明,论据有力,语言锋利,纵横恣肆,具有雄辩的说服力。欧阳修称赞他博辩宏伟纵横上下,出入驰骤,必造于深微而后止(《故霸州文安县主簿君墓志铭》);曾巩也评论他的文章指事析理,引物托喻烦能不乱,肆能不流(《苏明允哀词》),这些说法都是比较中肯的。艺术风格以雄奇为主,而又富于变化。一部分文章又以曲折多变、徐宛转见长。苏洵在《上田枢密书》中也自评其文兼得"诗人之优柔,骚人之清深,孟、韩之温,迁、固之雄刚,孙、吴之简切"。他的文章语言古朴简劲、凝炼隽永;但有时又能铺陈排比,尤善作形象生动的妙喻,如《仲兄字文甫说》,以风水相激比喻自然成文的一段描写,即是一例。

    苏洵论文,见解亦多精辟。他反对浮艳怪涩的时文,提倡学习古文;强调文章要得乎吾心,写胸中之言;主张文章应有为而作言必中当世之过。他还探讨了不同文体的共同要求和不同写法。他特别善于从比较中品评各家散文的风格和艺术特色,例如《上欧阳内翰第一书》对孟子、韩愈和欧阳修文章的评论就很精当。

    苏洵作诗不多,擅写五古,质朴苍劲。宋人叶梦得评其诗精深有味,语不徒发,正类其文(《石林诗话》)。其《欧阳永叔白兔》、《忆山送人》、《颜书》、《答二任》、《送吴待制中复知潭州二首》等都不失为佳作,但总的成就远逊于散文。

    苏洵著作,宋代以多种版本流行,原本大都散佚,今存者有北宋刊《类编增广老苏先生大全文集》残卷。通行本有《四部丛刊》影宋钞本、《嘉□集》15卷。

    (三)艺术特点分析

    1.  借古讽今,切中时弊。2.  论点鲜明,论证严密。3.  语言生动,气势充沛。

    六、作文指导

    把以上的分析思路逆转,就是苏洵创作这篇文章的过程和思路。我们注意到:他先有一个“言必中当世之弊”的创作夙愿,然后在现实生活中通过对时事的了解,发现了北宋朝廷贿赂辽、西夏之弊,根据他丰富的文史知识积累,他知道先秦六国的灭亡的原因有很多,其中之一,就有他们不能团结御秦,部分国家贿赂秦国,暂得苟安,终至全部灭亡;苏洵同时认识到北宋的这种外交策略也是在使国家积弱积贫,必会导致灭亡的结局,强烈的责任意识使他愤而为文,作此《六国论》。他的论述,他结构清晰、论证有力、语言流畅,其实充沛,较有说服力。

    其实,大多数的文章,都是这样一个为文过程,我们的作文也应该是这样的。请大家在以后的作文中注意体会。

    七、作业:课后探究苏辙和李桢的《六国论》。

    、结构分析图

    论点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中心论点)

    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分论点一)

    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分论点二)

    论据一(正面申论)

    解释赂秦而亡的原因:

     客观原因: 秦国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

      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

     主观原因: 六国赂秦所失之地,比战败而失去的多达百倍;同时,亦不珍惜先祖土地,只贪求苟安。

     小结: 以地事秦,如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

    论据二(正面申论)

    分述不赂秦而亡的原因:

    1. 齐: 与嬴而不助五国。

    2. 燕: 误以荆卿为计。

    3. 赵: 信谗而诛李牧。

    4. 不赂者以赂者丧。

    小结: 三国处于智力孤危之形势,加上用武不终,未能坚持抗秦而亡。

    论据三(反面设论)

    消极假设

    (个别而言)

    1. 韩、魏、楚各爱其地。

    2. 齐不附秦。

    3. 燕刺客不行。

    4. 赵良将犹在。

    积极建议

    (整体而言)

    1. 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士。

    2. 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

    3. 并力西向。

    结论

    借古: 六国灭亡的原因。

    讽今: 北宋当政者不要被外族的淫威所吓倒,否则重蹈六国覆辙,便连诸侯也不如。

     

    相关教案

    语文必修 下册16.2 *六国论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语文必修 下册16.2 *六国论教案设计,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第一课时,教学要点,教学过程,第二课时,教学重点,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16.2 *六国论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16.2 *六国论教案设计,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论证方法,再读过秦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1学年16.2 *六国论教案: 这是一份2021学年16.2 *六国论教案,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难点,教学过程,作业布置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朗读宝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