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 2.3 平行线的性质综合应用(2) 教案第1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3/12886117/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 2.3 平行线的性质综合应用(2) 教案第2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3/12886117/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初中数学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3 平行线的性质教案及反思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数学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3 平行线的性质教案及反思,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所需课时,课标要求,教材及学情分析,学习目标,教学重难点分析,教学方式与方法,教学设计思路,教学资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课题】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下册第二章 第三节《平行线的性质》教学设计 【所需课时】第1课时【课标要求】课标要求:掌握平行线的性质定理,了解平行线性质定理的证明 课标分析:考虑到七年级学生的年龄状况、认知特点,此部分内容侧重于合情推理,即凭借经验和直觉,通过归纳类比等推断图形的某些性质,同时渗透演绎推理的有关思想。【教材及学情分析】教材分析:平行线的性质是空间与图形领域的基础知识,是证明角相等,研究角相等,研究角的关系的重要依据,是研究几何图形位置关系与数量关系的基础,是平面几何的一个重要内容和学习的逻辑推理的素材。为今后学习三角形,四边形,平移等知识的基础。 学情分析:学生的知识技能基础:学生在小学就已经直观认识了角、平行与垂直,对其性质有了一定的了解。在本章前面几节课中,在学习判定直线平行的条件的同时,自然引入了“三线八角”,认识了同位角、内错角和同旁内角。这些知识储备为学生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知识技能基础。【学习目标】1.经历观察、操作、推理、交流等学习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推理能力和有条理表达的能力.2. 经历探索平行线性质的过程,掌握平行线的性质,并能解决一些问题. 【教学重难点分析】重点:经历探索平行线性质的过程,掌握平行线的三条性质。难点:区分性质和判定以及灵活运用它们解决问题。【教学方式与方法】多媒体几何画板演示、小组合作探索交流【教学设计思路】本节课遵循“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的教育理念和“学习对生活有用的数学”的思想,在设计上综合考虑学生的年龄状况,为学生提供观察、操作、推理、交流等丰富的数学活动平台,在探索、发现、确认、证明图形性质的过程中,尽可能借助几何直观,把复杂的问题变得简明、形象、,发展空间观念和推理能力,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培养学习的能力。【教学资源】几何画板、教材图表资料、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设计】§2.3.1《平行线的性质1》教学设计一、学习目标:1、探索并掌握平行线的性质,并能进行简单的推理。2、通过分析推导,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通过小组合作、帮教,进而体验成功的快乐。二、重点:平行线的性质及简单应用三、难点: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正确区分四、知识回顾1、如何判断两直线平行?你有什么方法?(1)、 (2)、 (3)、 2、如图 (1)∵∠1=∠5 (已知) ∴a∥b( )(2)∵∠4=∠ (已知) ∴a∥b(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3)∵∠4+∠ =1800 (已知) ∴a∥b( ) 五、情境引入、探究新知(一)活动探究一、平行线的性质1(1)如图,直线a∥b,直线a,b被直线c所截,请想办法比较同位角∠1和∠2的大小关系。学生活动:从给定的同位角出发,开始动手验证引入中的猜测。鼓励学生运用多种方法进行验证。(2)请找出图中其他的同位角,它们的大小又有什么关系呢? 在给定图形的基础上,验证的范围不断扩大,看一看其他组同位角是不是也相等。(3)请用三角板任意画一组平行线并且被第三条线所截,找出所有的同位角,看看你画的这幅图里面这些同位角又有怎样的大小关系? 在备用的纸上画,同样测量各组同位角的度数,检验刚才的猜想是否具有一般性。教师活动:利用几何画板进行直观验证,检验学生得出的结果的一般性。通过以上活动,我们可以知道: 结论:平行线性质1: 。几何语言:∵ a∥b ∴∠1=∠2 (二)活动探究二、平行线的性质2学生活动:请想办法说明“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和“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是否正确? 有了刚才探索一的经验,对于内错角、同旁内角之间的关系,放手让学生自己选择探究方法,也可以引导学生通过与同位角进行比较,用推理的方法得到有关结论。 已知a∥b,图中有几对内错角?它们的大小有什么关系?为什么?结论:平行线性质2: 。几何语言: ∵ a∥b ∴ ∠3=∠6(或∠4=∠5)(三) 活动探究三、平行线的性质3 结论:平行线性质3: 。六、 师生互动,典例示范 例1: 如图,已知直线a∥b,∠1 = 50, 求∠2的度数. b 变式2:已知∠3 =∠4,∠1=47°,求∠2的度数? d c 3 2 4 1 例2:小青不小心把家里的梯形玻璃块打碎了,还剩下梯形上底的一部分(如图)。要订造一块新的玻璃,已经量得 ,你想一想,梯形另外两个角各是多少度? A 练习1.如图,直线a∥b, ∠1=54°,∠2, ∠3, ∠4各是多少度? 已知 ∠ADE=60 ° ∠B=60 °∠AED=40° (1)求证DE∥BC A (2) ∠C的度数D EB C 练习2.如图,在汶川大地震当中,一辆抗震救灾拖拉机经过一条公路两次拐弯后,和原来的方向相同,也就是拐弯前后的两条路互相平行.第一次拐的角∠B等于142° ,第二次拐的角∠C是多少度?为什么? 八、 课堂小结师生交流,共同总结本节课所学的知识。1.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2.在本节课的学习中,你还存在哪些疑问?通过对以上问题的思考引导学生回顾整节课的学习历程,让学生对知识有一个沉淀、吸收的过程。让学生畅谈自己学习的体会,通过教师为学生提供的交流互动的平台,使学生倾听别人的想法、意见,从而不断完善自己的认识,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 九、 作业: 板书设计 【 平行线的性质(1)(1)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2)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3)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教学反思】 本节课研究的内容是平行线的性质,它是在学生学习了判定直线平行的条件之后来进行学习的。因此,在引入环节,就充分考虑到这一点,从复习判定直线平行的条件入手,进而引导学生进行平行线性质的探究。本节课着重突出了平行线性质的探究过程。通过学生自主测量,猜想、验证,让学生在充分活动的基础上,自己发现,并用自己的语言来归纳,这样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在教学中,有意识、有计划地设计了教学活动,充分挖掘知识内涵,引导学生体会平行线性质与两直线平行的条件之间的联系与区别,使学生体会数学知识间的密切联系。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3 平行线的性质教案设计,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学习重点,学习难点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第二章 相交线与平行线3 平行线的性质教案,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学习重点,学习难点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数学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第二章 相交线与平行线3 平行线的性质教案,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课前3分钟,新课探索,小结,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m.enxinlong.com/img/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