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蒹葭教案设计
展开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蒹葭教案设计,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师寄语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蒹葭》教学设计
蒹葭
——赏析《蒹葭》的美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分析“兴”的艺术手法和重章叠句的形式特点。
2.分析诗中追寻者的形象和情感。
3.赏析 “伊人”的形象及蕴含的美好感情。
重点难点
重点:赏析诗歌的意境美、音韵美、形式美、人性美、主题美。
难点:赏析诗中人物的形象和情感。
情境任务
播放《经典咏流传》中《蒹葭》演唱视频。
唯美的唱词,优美的旋律把我们带入了一个如梦如幻的境界中,我们仿佛听到了那优美的恋歌,看到了痴情少年的千回百转。接下来,就让我们回到2000年前,走进这美丽又凄婉的爱情故事,一起感受诗经《蒹葭》的魅力!
课标要求
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中感人的情感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学情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通过初中近两年的学习,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诗歌领悟能力和欣赏能力。同时,诗中主人公对伊人的热烈、执著的追寻,对八年级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来说,是一种新奇的情感体验,他们喜欢学习这样的诗歌。再者,加上诗歌朗朗上口,学生易于背诵。这些都为学生学习诗歌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不过,《蒹葭》一诗场景朦胧,情感凄婉动人,意境含蓄,学生要真正领会,实属不易。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学习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课前培训
教师准备:
1.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重难点,了解学情,进行有针对性的引领;
2.课本、备课设计。
预习活动:
1.扫除生字障碍,注意读音,停顿、重读。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文本。
2.思考《蒹葭》读起来朗朗上口,带给我们美的享受,原因是什么?(可以从形式、用韵、景物描写角度思考)
3.结合课下注释及理解,自主翻译全文,了解每章的主要内容。
3.结合具体句段,对追寻者和伊人的形象进行分析。
全体同学:
1.坐姿端正、摆好摄像头,准备好本节课所需用品;
2.精神饱满,积极参加课上各项活动;
3.有疑问及时提出。
通过课前培训,为上课做好充分的准备,保证课堂顺利推进,使课堂效益最大化。
情境任务
导入
播放《经典咏流传》中《蒹葭》演唱视频。
唯美的唱词,优美的旋律把我们带入了一个如梦如幻的境界中,我们仿佛听到了那优美的恋歌,看到了痴情少年的千回百转。接下来,就让我们回到2000年前,走进这美丽又凄婉的爱情故事,一起感受诗经《蒹葭》的魅力!
明确任务:
学生认真观赏《蒹葭》的演唱视频,感受诗歌的意境美。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以最好的状态做好课前准备工作,提高学生活动的有效性。
明确问题:
赏析《蒹葭》的美
播放《经典咏流传》中《蒹葭》演唱视频,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自然进入上课状态。
学习目标
解读
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分析“兴”的艺术手法和重章叠句的形式特点。
2.分析诗中追寻者的形象和情感。
3.赏析 “伊人”的形象及蕴含的美好感情。
学生认真听教师解读学习目标,明确本节的课堂设计及重难点。
通过解读学习目标,学生明确本节课重难点,做到有的放矢。
学习活动
活动一:美读文本——声情并茂,品味意境
《蒹葭》是一首情景相生的美好小诗,比起《关雎》,这首诗里的人物形象和情感表达都更为朦胧含蓄。请同学们带着感情读一读。
教师点拨:1.吐字清晰,声音洪亮。2.读准节奏,注意语调。3.读出感情,抑扬顿挫。
读诗,要按照它的节奏来读。《蒹葭》多是四字一句,一般“二二”断开。如: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苍苍要延长读,注意,不管是读诗歌还是朗读散文,一般起句要平一些……韵脚字“苍”“霜”“方”“长”“央”要读的饱满,读慢,重读。
教师深度引领:同学们,这首诗读起来朗朗上口,让人置身其中,给我们美的享受,这是为什么呢?(可以从形式、用韵、景物描写角度思考)
追问:三章反复咏叹是不是重复?学生思考回答。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点拨:在反复咏叹中,突出追寻之路的艰险与漫长,渲染主人公感情的绵长持久,表现主人公不能走近“伊人”,而又永远点亮希望的情感状态。
总结:
活动二: 识一情痴 ——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
在这首诗歌中主要有两个人,一位是执着于爱情的“追寻者”,一位是飘忽不定的“伊人”,在你眼里这位追寻者是怎样的形象呢?
教师点拨:
1.不畏艰险,不屈不挠的追寻爱情。
2.满怀惆怅和相思之苦(一般学生考虑不到,需进行引导)。
活动一:
1.学生自由朗读;
2.学生个人展示第一章:学生先点评,教师依据学生的朗读点拨。
3.教师示范读:给学生做表率。
4.找两个同学读后两章一人一章。注意节奏和情感的表达。(陈悦《绿野仙踪》)
预设:学生关于《蒹葭》读起来朗朗上口,给我们美的享受的原因:
1.在形式上采用重章叠句,造成循环往复的表达效果。
2.押韵,诗句更能有音乐感,节奏感。第一章ang,第二三章i。
3.每章的开头不直接写伊人,而都以秋景起兴,利用芦苇、霜露、秋水的景物渲染了清冷、惆怅的氛围。
活动二:
学生根据对文本的理解进行分析。
预设:
1.痴情
2.执着,溯洄从之,道阻且长,道阻且跻,道阻且右,不停追寻。
3.不怕艰难阻,勇于追求爱情的人。
4.坚持不懈,白露为霜,白露未晞,白露未已,从拂晓时刻到太阳升起,坚持不懈,一往情深。
穿插多种方式的朗读,体会诗经《蒹葭》的美。
通过多种方式的朗读,引发学生思考,为什么这首诗歌我们读起来朗朗上口,仿佛置身在其中,带给我们这么美的享受呢?学生从形式、押韵、景物描写的角度思考,总结读诗歌后的意境美、音韵美、押韵美,这是朗读后的初步感知。
学生对人性美进行探究,主人公这种不畏艰险、不屈不挠、坚持不懈的的精神,是值得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乃至以后的工作都是重要的品质。
迁移提升
素养达成
活动三:何为伊人
——镜中花,水中月
诗中主人公苦苦追寻的那个美丽的、朦胧的、若有若无的“伊人”有无其他含义?
先学生回答
教师出示
引导学生对文章的主题进行深度的探究,“伊人”还可能指什么?
预设:
1.情人,爱人
2.美好的东西
3.理想、目标
4.品德
对“伊人”形象的探究,加深问文章主题美的探究和思考,鼓励学生大胆去追寻心中的美好。
课堂评价
1.观察各位学生的表现,表扬优秀,对学生进行及时的鼓励。
2.结合学生的交流的情况,勇于展示的情况,小组长给成员加上相应的量化分数。
3.学科班长统计优秀小组和优秀个人。
各小组长、学科班长、值日班长汇总量化分数,评选出优秀小组和优秀个人。
通过常规评价,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分享习惯,勇敢表达交流的素养。
梳理总结
【教师寄语】
老师个人更倾向于“伊人”象征着一个目标、一种美好的理想或是愿望。
让我们学习《蒹葭》中那持之以恒的主人公,大胆去追求这世间一切的美好吧!
学习他为自己的理想不怕艰难险阻,勇于追求的探索精神。
学习他“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执着。
孩子们,在生活中不要忽视求索本身,有时候结果并不是那么重要,追寻的过程本身就具有极大的意义。
总结本节课所学:
《蒹葭》这首诗穿越三千多年的历史,仍然带给我们心灵上的感动和美的享受,《蒹葭》的美,美在哪儿?意境美、形式美、音韵美、人性美、主题美。下面同学们梳理一下本节课所学。
学生读:
为自己的理想不怕艰难险阻,勇于追求的探索精神。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执着。
在生活中不要忽视求索本身,追寻过程本身就具有极大的意义。
学生总结梳理本节课所学。
素养的提升,对“伊人”形象的引导,青少年要为了心中的美好,不管是目标还是理想都要像主人公那样坚持不懈,大胆的追寻,追寻的过程本身就具有非凡的意义。
课后小练笔
将《蒹葭》改编成优美的散文。
示例: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秋风萧瑟,清露为霜。河畔那一大片丛生的苍苍芦苇,在萧瑟的秋风中起伏摇曳,茫茫秋水之上,晓雾朦胧,烟水迷离我徘徊于水畔,翘首伫立,我那心上人啊,就在河水的那一方,逆着流水去找她,道路险阻又太漫长,顺着水流去找她,她仿佛又在那水中央。(这一部分由教师示范)
学生依据老师的范例,发挥想象和联想进行第二章和第三章的改写。
学生在进行每章的讲述时,不需要像文言文那样字字对译,要充分展开联想和想象,用美丽动人的语言来讲述。
让学生走进文本,在深入理解文本内容的基础上,再对《蒹葭》的美进行解读,加深理解。
板书设计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蒹葭教学设计,共8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分析,学生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课时安排,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语文八年级下册蒹葭教案,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学生预习准备,课时安排,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八年级下册蒹葭教案,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说重难点,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